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伸失稳中材料参数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索忠林 付潍坊 麻桂艳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将理想状态下超塑性拉伸变形过程划分为四个失稳状态,得到的结论是:各失稳准则描述的只是不同变形路径下不同失稳状态,它们之间不存在因参考指标选择的不同而带来的分歧。
关键词 拉伸失稳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应变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凹坑缺陷管道的塑性拉伸失稳载荷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将军 高光藩 王国栋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8-90,共3页
现有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评估方法,大多将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中的塑性极限载荷作为管道塑性失效的控制载荷,而塑性极限载荷是基于弹性-理想塑性材料而言的,用来表达管道的极限承载载荷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概念混乱。引入了弹塑性稳定理论中的... 现有缺陷管道剩余强度评估方法,大多将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中的塑性极限载荷作为管道塑性失效的控制载荷,而塑性极限载荷是基于弹性-理想塑性材料而言的,用来表达管道的极限承载载荷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概念混乱。引入了弹塑性稳定理论中的塑性拉伸失稳载荷以表述韧性管道材料的极限承载载荷,并将对应的管道失效压力称为塑性拉伸失稳压力。基于塑性拉伸失稳理论,运用大应变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求解带凹坑缺陷管段的拉伸失稳载荷。结果表明,计算所得塑性拉伸失稳压力与实验所测管道失效压力十分接近,可以用来描述管道的塑性失效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管道 凹坑缺陷 塑性拉伸失稳载荷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拉伸试验中的拉伸失稳与材料失稳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翠华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40-42,共3页
在材料力学的常规拉伸试验中,往往仅关心拉伸失稳而忽视了材料是否失稳.从理论上对拉伸试验中的材料失稳和拉伸失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实验结果也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
关键词 塑性力学 试验 拉伸失稳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容器塑性失稳和变形吸能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永乐 喻名德 崔云霄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8-32,共5页
爆炸容器设计通常采用等效静载法,结构的动态响应严格限制在弹性范围,有必要研究基于塑性变形的设计方法。由本构方程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韧性材料在塑性状态下发生失稳的条件,即临界失稳应变等于材料拉伸试件发生颈缩时的应变;探讨了... 爆炸容器设计通常采用等效静载法,结构的动态响应严格限制在弹性范围,有必要研究基于塑性变形的设计方法。由本构方程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韧性材料在塑性状态下发生失稳的条件,即临界失稳应变等于材料拉伸试件发生颈缩时的应变;探讨了爆炸容器塑性拉伸失稳的机理,认为爆炸容器塑性拉伸失稳是"位移控制",不同于一般静态压力容器的"载荷控制",属于几何失稳。对圆柱钢壳爆炸容器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塑性变形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塑性吸能效应,大幅度降低容器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容器 韧性材料 拉伸失稳判据 “位移控制” 塑性变形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粘塑性压力容器的塑性失稳破坏 被引量:1
5
作者 贾乃文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依据压力容器拉伸塑性失稳破坏特征,计算了旋转薄壁壳压力容器在弹/粘塑性材料下的塑性失稳破坏。文中就圆柱壳形、圆球壳形、抛物线壳形封头等压力容器的失稳状态,分别求出它们的应力和应变。
关键词 弹/粘塑性 压力容器 拉伸失稳 旋转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料成形失稳内时理论分析
6
作者 江五贵 扶名福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本文应用Valanis提出的新型内时本构方程 ,研究了板料成形的拉伸失稳问题 .引入简单加载过程中应力、应变各主向及其增量成比例的特性 ,推导出单向和双向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内时本构方程 ,据此分析了板料成形过程中的分散性失稳和集中性... 本文应用Valanis提出的新型内时本构方程 ,研究了板料成形的拉伸失稳问题 .引入简单加载过程中应力、应变各主向及其增量成比例的特性 ,推导出单向和双向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内时本构方程 ,据此分析了板料成形过程中的分散性失稳和集中性失稳问题 .本文首先忽略非线性部分 ,推导出应用于拉伸失稳分析时内时理论的近似表达式 ,它对应于经典塑性理论解 ,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内时理论的完整迭代数值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时本构方程 板料成形 拉伸失稳 分散性 集中性 板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用纯钛TA1薄板冷成形性
7
作者 潘雅琴 陈竞 易孟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189-191,共3页
一、前言 钛的密度低、强度高,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用钛制作板式换热器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目前有不少厂家用冷压法制造钛板式换热器。换热器的板面有凸起、波纹,形状复杂,在冷态压制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钛的价格昂贵,提高冲压件的成... 一、前言 钛的密度低、强度高,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用钛制作板式换热器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目前有不少厂家用冷压法制造钛板式换热器。换热器的板面有凸起、波纹,形状复杂,在冷态压制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纹。钛的价格昂贵,提高冲压件的成品率,降低成本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评估板料的成形性试验方法,广泛采用的是单向拉伸试验和模拟试验两种方法。单向拉伸测得的应变硬化指数“n”与厚向异性指数“γ”值是板料成形性的重要指标。n值反映板料成形时抵抗拉伸失稳、变形均匀化的能力。零件在以拉为主的变形方式中,n大的材料应变分布均匀,表面质量好,不易产生裂纹,成形性好。相反,n小的材料变形分布不均匀,表面粗糙,容易产生裂纹。γ值表示板料抵抗变薄的能力,γ愈大,变形时愈不易变薄,对拉深变形有利。但在弯曲时γ大,则外层材料不易变薄,反而容易开裂,因而γ大弯曲性能差。模拟试验按HB640—87。对于国产TA1薄板的冲压性能至今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测试了换热器用TA1板的拉伸性能σ<sub>b</sub>,σ<sub>0.2</sub>,δ,n和γ值,还进行了杯突、拉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性能 TA1 冲压件 拉伸失稳 冷压法 单向试验 纯钛 弯曲性能 压制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