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
被引量:
18
1
作者
肖彬
何幼斌
+1 位作者
罗进雄
苑伯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分析了拉什仲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划分出5种岩相类型及3个深水水道复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拉什仲组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建立...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分析了拉什仲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划分出5种岩相类型及3个深水水道复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拉什仲组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建立了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下部水道复合体砂岩具有向上变细变薄的特征,水道侧向迁移加积趋势明显,可能位于深水水道的弯曲带;而中部及上部水道复合体水道砂体侧向延伸稳定,二者上部均为一套粉砂岩、页岩薄互层沉积,水道复合体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可能发育于水道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沉积
水道复合体
中奥陶统
拉什仲组
桌子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形成演化及储层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露头为例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4 位作者
谈梦婷
冯斌
葛稳稳
孙玉玺
于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7-928,共12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揭示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分析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重力流沉积单元包括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层状充填...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揭示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分析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重力流沉积单元包括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层状充填垂向加积水道、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沉积单元演化与重力流类型和能量密切相关。重力流爆发初期,碎屑流和浊流活跃,复合水道发育;当重力流能量降低,浊流占主导,伴随多期侵蚀-沉积作用,先后发育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随着浊流的持续作用及能量逐渐衰减,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依次发育。其中,复合水道可进一步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衰亡期,形成过程与短期重力流的演化过程相关。壮年期的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为理想储层,储集性能依次减弱,水道中部储层质量一般高于两侧,近端朵叶储层质量优于分支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
碎屑流
重力流
水道-朵叶体系
沉积模式
拉什仲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被引量:
19
3
作者
费安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遗迹化石的形态、行为习性、保存方式等分类特征、埋藏学特征等表明该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 ,代表了深海远源浊流沉积环境 ;而在本组沉积晚期 ,水体开始变浅 ,大致为大陆斜坡 -陆隆半深海浊流沉积环境。其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岩性等特征说明拉什仲组为典型的浊流相沉积 ,并以远源相浊流沉积为主 ,其下部近源相浊流沉积较发育。据古流向测定 ,自中奥陶世拉什仲组至公乌素组沉积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组
合
遗迹相
沉积相
古地理环境
中奥陶世
拉什仲组
桌子山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与储集性能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为例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鹏伟
李华
+1 位作者
陈诚
刘映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期59-66,共8页
深水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一直是沉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此次研究以野外露头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与储集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拉什仲组以灰绿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为主,另...
深水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一直是沉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此次研究以野外露头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与储集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拉什仲组以灰绿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为主,另见少量的粉砂岩和砾岩。槽模、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及包卷层理等发育。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分析,认为拉什仲组沉积环境为深水,沉积相主要为海底扇,水道和朵叶微相较为发育。水道可进一步分为复合型、垂向加积型、迁移型。复合型水道岩性以砂岩为主,粒度较粗,水道内部发育次级水道。垂向加积型水道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砂岩,以垂向加积沉积为主。迁移型水道定向迁移特征明显,侧积体发育。从下至上,砂岩含量先减少,再增加,大致反映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海底扇总体呈退积沉积序列。孔隙度及渗透率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型水道储集潜力最好,朵叶和迁移型水道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道
重力流
海底扇
拉什仲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
被引量:
18
1
作者
肖彬
何幼斌
罗进雄
苑伯超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07208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4220110002)的部分成果
文摘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分析了拉什仲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划分出5种岩相类型及3个深水水道复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拉什仲组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建立了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下部水道复合体砂岩具有向上变细变薄的特征,水道侧向迁移加积趋势明显,可能位于深水水道的弯曲带;而中部及上部水道复合体水道砂体侧向延伸稳定,二者上部均为一套粉砂岩、页岩薄互层沉积,水道复合体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可能发育于水道末端。
关键词
深水水道沉积
水道复合体
中奥陶统
拉什仲组
桌子山
Keywords
submarine channel complex deposits
channel complex
the Middle Ordovician
LashizhongFormation
Zhuozishan area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形成演化及储层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露头为例
被引量:
15
2
作者
李华
何幼斌
谈梦婷
冯斌
葛稳稳
孙玉玺
于星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7-92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096,415021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2-002-003)
+1 种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CFB745)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开放基金项目(2019KFJJ0818010)。
文摘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露头精细解剖,揭示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分析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重力流沉积单元包括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层状充填垂向加积水道、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沉积单元演化与重力流类型和能量密切相关。重力流爆发初期,碎屑流和浊流活跃,复合水道发育;当重力流能量降低,浊流占主导,伴随多期侵蚀-沉积作用,先后发育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随着浊流的持续作用及能量逐渐衰减,分支水道、近端及远端朵叶依次发育。其中,复合水道可进一步分为青年期、壮年期和衰亡期,形成过程与短期重力流的演化过程相关。壮年期的复合水道、迁移水道和垂向加积水道为理想储层,储集性能依次减弱,水道中部储层质量一般高于两侧,近端朵叶储层质量优于分支水道。
关键词
浊流
碎屑流
重力流
水道-朵叶体系
沉积模式
拉什仲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turbidite
debris flow
gravity flow
channel-lobe system
depositional model
Lashenzhong Formation
Ordo‑vician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被引量:
19
3
作者
费安玮
机构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勘探研究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新方向和目标评价>资助
文摘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遗迹化石的形态、行为习性、保存方式等分类特征、埋藏学特征等表明该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 ,代表了深海远源浊流沉积环境 ;而在本组沉积晚期 ,水体开始变浅 ,大致为大陆斜坡 -陆隆半深海浊流沉积环境。其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岩性等特征说明拉什仲组为典型的浊流相沉积 ,并以远源相浊流沉积为主 ,其下部近源相浊流沉积较发育。据古流向测定 ,自中奥陶世拉什仲组至公乌素组沉积期 。
关键词
遗迹化石
组
合
遗迹相
沉积相
古地理环境
中奥陶世
拉什仲组
桌子山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trace fossil assemblage
ichnofacies
sedimentary facies
pala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Middle Ordovician
Lashizhong Formation
Zhuozishan
Ordos Basin
分类号
Q911.28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与储集性能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为例
被引量:
4
4
作者
王鹏伟
李华
陈诚
刘映君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1期59-66,共8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2-002-003)
国家自然基金(41472096、41502101)
+2 种基金
长江青年基金(2015cqn26)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中青年人才项目(Q20171308)
长江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2018022).
文摘
深水重力流的沉积类型及储集性能一直是沉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此次研究以野外露头为基础,结合室内薄片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与储集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拉什仲组以灰绿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为主,另见少量的粉砂岩和砾岩。槽模、交错层理、粒序层理及包卷层理等发育。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分析,认为拉什仲组沉积环境为深水,沉积相主要为海底扇,水道和朵叶微相较为发育。水道可进一步分为复合型、垂向加积型、迁移型。复合型水道岩性以砂岩为主,粒度较粗,水道内部发育次级水道。垂向加积型水道岩性为细砂岩和粉砂岩,以垂向加积沉积为主。迁移型水道定向迁移特征明显,侧积体发育。从下至上,砂岩含量先减少,再增加,大致反映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海底扇总体呈退积沉积序列。孔隙度及渗透率测试结果表明,复合型水道储集潜力最好,朵叶和迁移型水道次之。
关键词
水道
重力流
海底扇
拉什仲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channel
gravity flow
submarine fan
Lashizhong Formation
Ordovician
Ordos Basin
分类号
P619.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
肖彬
何幼斌
罗进雄
苑伯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水重力流水道-朵叶体系形成演化及储层分布——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露头为例
李华
何幼斌
谈梦婷
冯斌
葛稳稳
孙玉玺
于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费安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深水重力流沉积类型与储集性能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拉什仲组为例
王鹏伟
李华
陈诚
刘映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