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拆违”与权力-市场关系的变动--控制观视角下的非正规租房市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映芳 孙哲 方圆圆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1,共8页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都市中普遍出现的非正规低租金住房租赁市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落脚城市的容身之处,亦形成了中国"城市奇迹"的特色之一。但这种局面因近来政府的"拆违"工程而发生了变化。"非正规性&q...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都市中普遍出现的非正规低租金住房租赁市场,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落脚城市的容身之处,亦形成了中国"城市奇迹"的特色之一。但这种局面因近来政府的"拆违"工程而发生了变化。"非正规性"对于城市治理者到底意味着什么?"违规"住房租赁市场在城市中逐步形成又被强势取缔的治理逻辑是什么?在既往的城市治理研究中,研究者基于控制权理论,多侧重于从政府间关系来解释基层政府的"剩余控制权"行政逻辑。而借用"控制观"的理论视角,对上海市城乡结合部一处非正规低租金住房租赁市场进行田野调查,可以发现非正规市场也是"剩余控制权"的一种实施场域,在其中基层政府通过与非正规市场的互嵌从而对项目制中的指标体系做出应对。可见,通过市场进行社会治理的模式不只存在于顶层利益集团与政府间的法团合作,同样存在于基层政府与非正规住房租赁市场之间的互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违 非正规性 租房市场 控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拆违中的选择性治理——以豫中市郊征拆村为讨论基础 被引量:4
2
作者 郭云超 刘锐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乡镇政府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客观的,难以通过制度建设彻底消除。相比于治理资源缺乏导致拆违中的选择性治理,因违建办的角色、地位及工作性质决定的选择性治理逻辑,可以通过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坚持群体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改善。乡镇政... 乡镇政府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客观的,难以通过制度建设彻底消除。相比于治理资源缺乏导致拆违中的选择性治理,因违建办的角色、地位及工作性质决定的选择性治理逻辑,可以通过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坚持群体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改善。乡镇政府身处科层制、压力型体制和乡土社会的三元结构中,其行动逻辑要受外在环境的限制,其作出的选择性治理决策带有深刻的政治色彩,与当前去政治化的治理环境关系密切。正是征地拆迁的政治压力,强制拆迁的废除,及农民分殊的利益诉求,使拆违中的选择性治理结构形成。只有建设一个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在赋予其权力的同时加强监督与管理,才能使拆违中的选择性治理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为农村社会建立起良好的居住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共识 拆违 强制 选择性治理 去政治化 农村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外住房市场的生成逻辑与治理逻辑--以上海城中村拆违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晔琴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0,175,176,共8页
城中村拆违是城中村改造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也是近些年中国城市力举推动的城市建设任务之一。我们试图以上海最大的城中村"M村"拆违事件为例来重新思考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居住问题及相应的城市治理逻辑。作为一种合法化或... 城中村拆违是城中村改造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也是近些年中国城市力举推动的城市建设任务之一。我们试图以上海最大的城中村"M村"拆违事件为例来重新思考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居住问题及相应的城市治理逻辑。作为一种合法化或者说有法可依的城市治理和环境整治手段,一方面,城中村拆违被赋予了毋庸置疑的正当性与合理性,但另一方面,拆违也是对城中村内部原有社会生态结构的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整顿。对蜗居城中村的外来者而言,这种"合法性驱离"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对外来者的制度性社会排斥,预示着城市居住生活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的断裂和碎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居住 拆违 治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府强制“拆违”执行权的新立与善用——兼评《城乡规划法》第68条 被引量:2
4
作者 唐绍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4-57,共4页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之前,面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拒不拆除”的“拆违”啡题,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只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一种解决途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模式所固... 在《城乡规划法》出台之前,面对“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作出责令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拒不拆除”的“拆违”啡题,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只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一种解决途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模式所固有的程序繁琐、期限长、效率低等弊端,造成了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所确定的义务很难得到及时履行。客观上造成了违法建设行为的禁而不止,削弱了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关的权威性,降低了其行政效率。《城乡规划法》第68条对此难题作出了积极回应,依法确立了政府的强制“拆违”执行权。然而,行政决定权与执行权合一的权力配置,削弱了司法权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与制约,增加了政府权力滥用的风险,因此亟需廓清政府强制“拆违”执行权的有限性、必为性,强化监督、严厉裁处。以实现政府强制“拆违”执行权的善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违 行政强制执行权 监督 善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大拆违后土地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苏毅 张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315-13316,13327,共3页
当前,随着合肥市拆违工作的不断深入,大拆违后出现的大量土地再利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分析了拆违后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当前状况下土地利用的多种可能途径,进而提出了合肥市拆违后土地再利用的最优化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拆违 土地再利用 建议 合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浦东新区拆违围绕“责”字做文章
6
作者 汪正刚 《上海城市规划》 1999年第3期31-32,共2页
浦东新区在拆违过程中围绕一个“责”字,有力推动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浦东 拆违 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违又植绿,小区换新貌——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华业小区拆违记实
7
作者 高祥惠 《上海城市规划》 1999年第5期40-42,共3页
南京西路街道华业小区在拆除违法建筑的过程中体现了领导重视、堵疏结合、拆违植绿结合、时时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的特点,使小区成为高品位的文明小区。
关键词 华业小区 植绿 拆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都市郊区拆违后土地再利用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8
作者 沈菊生 黎丹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9期110-112,共3页
有效提高违法建筑综合整治之后的土地再利用,是当下城郊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查找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对合肥市城郊拆违后土地再利用问题进行研究.重点探索了合肥市拆违后土地再利用的现状、困境以及困境产生的根... 有效提高违法建筑综合整治之后的土地再利用,是当下城郊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查找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对合肥市城郊拆违后土地再利用问题进行研究.重点探索了合肥市拆违后土地再利用的现状、困境以及困境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有效提高拆违后的土地再利用效率,必须强化郊区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人口与环境;保持土地利用的生态化和底线化,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违 土地利用率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法建筑强制拆除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以邓照华诉启东城管局强制拆除及行政赔偿案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欣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S01期120-125,共6页
邓照华案的争点之一是针对违法建筑强制拆除,《行政强制法》第44条直接强制执行和第50条代履行执行之间的适用问题。该争点产生的根源在于第44条在一般强制执行程序基础上,确立了对行政执法要求更为严苛的特别程序。传统的代履行理论中... 邓照华案的争点之一是针对违法建筑强制拆除,《行政强制法》第44条直接强制执行和第50条代履行执行之间的适用问题。该争点产生的根源在于第44条在一般强制执行程序基础上,确立了对行政执法要求更为严苛的特别程序。传统的代履行理论中,代履行包括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自2011年《行政强制法》实施以来,直接强制执行成为违法建筑物强制拆除的一般执行方式,只有满足法定的代履行适用条件时,代履行方可在该领域适用。但是实践中行政机关滥用代履行以逃避《行政强制法》第44条的程序性规制。在解释论的边界内,因第44条和第50、51条的构成要件存在交叉竞合,文义解释方法无法解释两者的适用关系;在体系解释的框架下,通过分别审视第44条和第50、51条的立法布局和程序要件,证立第44条哪怕在实施代履行时也应以特别条款地位得以适用的结论。同时目的解释方法从双方条款的立法目的角度,再此验证了新解释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拆违 代履行 直接强制 法律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