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抽象范畴
1
作者 刘炯忠 《河北学刊》 1986年第3期36-41,共6页
抽象范畴和具体范畴一样,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探明抽象范畴的含义不只有助于加深理解它和具体范畴的辩证关系,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科学抽象的方法.一为了揭示抽象范畴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等方面... 抽象范畴和具体范畴一样,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探明抽象范畴的含义不只有助于加深理解它和具体范畴的辩证关系,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科学抽象的方法.一为了揭示抽象范畴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等方面来进行探讨.从本体论来看,客观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抽象方面和具体方面的辩证统一,它们都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从这个意义来说,抽象方面和具体方面一样,也是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 商品 交换价值 属性 价值抽象 抽象劳动 抽象和具体 象方 抽象到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同伦范畴中的局部化
2
作者 易建新 程月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抽象同伦范畴中给出了一个局部化函子的存在定理:设C为抽象同伦范畴,S为C中的态类,若(1)存在关于S的左分数范畴;(2)任给si:Xi→Yi(i∈Λ)属于S,有∨si:∨Xi→∨Yi属于S.这里Λ为任一指标集;则存在C上的幂等对(E,η),使得SE=S⊥⊥且DE=... 在抽象同伦范畴中给出了一个局部化函子的存在定理:设C为抽象同伦范畴,S为C中的态类,若(1)存在关于S的左分数范畴;(2)任给si:Xi→Yi(i∈Λ)属于S,有∨si:∨Xi→∨Yi属于S.这里Λ为任一指标集;则存在C上的幂等对(E,η),使得SE=S⊥⊥且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同伦范畴 局部化 幂等对 左分数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思维方法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理论体系
3
作者 周来祥 胡智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2期83-88,共6页
一、方法与观念关于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技术性的,只涉及形式,不关内容的方法。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思维方法,是内在的本质性的方法,是内容的,而不仅是形式的。它和内容是一个东西,或者说是同一事物的... 一、方法与观念关于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技术性的,只涉及形式,不关内容的方法。我们这里所说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辩证思维方法,是内在的本质性的方法,是内容的,而不仅是形式的。它和内容是一个东西,或者说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美学 辩证思维方法 文艺学 逻辑构架 逻辑起点 抽象上升到具体 方法论 文艺美学 抽象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结构性审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Rosch未深入论证原型,Lakoff和Taylor则指出原型理解的误区。为探索范畴化认知机制,在区分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基础上,从范畴化视角审视原型心理表征和具体实例间的结构性关系,试图探索抽象范畴如何对具体实例进行心理表征,认知过程中... Rosch未深入论证原型,Lakoff和Taylor则指出原型理解的误区。为探索范畴化认知机制,在区分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的基础上,从范畴化视角审视原型心理表征和具体实例间的结构性关系,试图探索抽象范畴如何对具体实例进行心理表征,认知过程中原型实例的表征机制以及心理表征和具体实例的结构映射。结果发现:心理表征是基本层次范畴基础上范畴成员意象的综合,兼具区别于其它范畴的整体性特征或属性;心理表征和原型实例存在一对多的关系;抽象概念也有上位范畴、基本层次范畴和下属范畴之分;心理表征是对具体实例命题性核心以隐喻和转喻方式进行的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表征 原型实例 结构映射 抽象范畴 表征机制 命题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上极限及其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易建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16-20,共5页
系统讨论了弱上极限与弱极限的有关性质 。
关键词 弱上极限 抽象同伦范畴 同伦函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性质
6
作者 陈乃圣 《河北学刊》 1983年第4期60-63,共4页
读了高凤歧同志《论(资本论)中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文(见《河北学刊》1983年第一期),颇受启发,但对文中提出“做为《资本论》起点的商品,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的见解,不能苟同。由于弄清楚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性质... 读了高凤歧同志《论(资本论)中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一文(见《河北学刊》1983年第一期),颇受启发,但对文中提出“做为《资本论》起点的商品,只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的见解,不能苟同。由于弄清楚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性质这个问题,不但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对《资本论》理论体系的理解。因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高凤歧和其他同志讨论,请教。 我认为作为《资本论》理论起点的商品(即第一卷第一篇所研究的商品),其性质不能是资本主义的商品,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到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商品是具有特殊经济规定性的商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多次指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商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资本的产品。这种商品,《资本论》简称之为商品资本或“商品产品”,用符号 W’表示。作为资本主义商品,从逻辑上或历史上讲,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马克思说:“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资本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资本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理论起点 《资本论》 商品性质 规定性 马克思 试析 抽象范畴 商品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