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探析
1
作者
王昌英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只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
本质
现实
本质
抽象本质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的本质规定和历史嬗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
被引量:
2
2
作者
莫小丽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与其他思想相区别,马克思思想中的现实的人是一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而形成的结构性存在的人。从思想史发展来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只是一种“理论...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与其他思想相区别,马克思思想中的现实的人是一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而形成的结构性存在的人。从思想史发展来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和“思维抽象”,是哲学的宏观表达;那么《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分别从“经济-人”、“阶级-人”的“思维具体”层次进行的论证是中观论证;《资本论》语境中对现实的“资本关系”与“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和静态结构进行了微观透视,尤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人予以阐释和说明。因此,现实的人是处于运动过程、多重对象性关系形塑的结构中的人,这一内涵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的人
结构性存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本质
抽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探讨“以人为本”的方法与启示
被引量:
1
3
作者
贺祥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共5页
长期以来,我国就人的问题的理论探讨,包括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一旦有人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总是受阻甚至遭禁。马克思基于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方法中,研究得最深入、运用得最熟练的莫过于由抽象到具体的方...
长期以来,我国就人的问题的理论探讨,包括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一旦有人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总是受阻甚至遭禁。马克思基于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方法中,研究得最深入、运用得最熟练的莫过于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直接而明确地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研究一般本性或抽象的人,依据青年马克思的论述就是指人是基于实践的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人具有二重抽象本质。研究特殊本性以至个别本性或具体的人,依据中年马克思的有关思路,针对人的具体生命及其本质的具体培育、具体生成、具体展开与具体实现,可作五层具体规定:生命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规定,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准备性规定,就业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生存性规定,能力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性规定,权益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始终性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以人为本”
抽象
的人
二重
抽象本质
具体的
五层具体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人性观的解读
4
作者
金艳芬
张士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的人性论进行了历史主义的解读。在他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是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这种历史主义形式的人性论既包括普遍的人性,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性,又包括人的社会性。这一理解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存在一定...
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的人性论进行了历史主义的解读。在他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是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这种历史主义形式的人性论既包括普遍的人性,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性,又包括人的社会性。这一理解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存在一定的误解,即没有把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看做是对"自然性"和"抽象类本质"的双重扬弃,因此是经验主义态度而非反思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历史主义
自然性
抽象
类
本质
社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探析
1
作者
王昌英
机构
武夷学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47,共4页
文摘
一直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抽象本质的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早期作品中不成熟的观点而遭到否定;《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观点则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抽象本质和现实本质是人的本质的两个方面,只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形而上学的。
关键词
人的
本质
现实
本质
抽象本质
劳动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的本质规定和历史嬗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
被引量:
2
2
作者
莫小丽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5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与吉登斯的社会哲学比较研究”(18CZX008)。
文摘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思想的前提。与其他思想相区别,马克思思想中的现实的人是一种处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而形成的结构性存在的人。从思想史发展来看,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的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和“思维抽象”,是哲学的宏观表达;那么《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分别从“经济-人”、“阶级-人”的“思维具体”层次进行的论证是中观论证;《资本论》语境中对现实的“资本关系”与“生产力”的动态发展和静态结构进行了微观透视,尤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人予以阐释和说明。因此,现实的人是处于运动过程、多重对象性关系形塑的结构中的人,这一内涵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
关键词
现实的人
结构性存在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本质
抽象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探讨“以人为本”的方法与启示
被引量:
1
3
作者
贺祥林
机构
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共5页
文摘
长期以来,我国就人的问题的理论探讨,包括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探讨,一旦有人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总是受阻甚至遭禁。马克思基于实践的辩证的思维方法中,研究得最深入、运用得最熟练的莫过于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直接而明确地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探讨了"以人为本"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研究一般本性或抽象的人,依据青年马克思的论述就是指人是基于实践的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人具有二重抽象本质。研究特殊本性以至个别本性或具体的人,依据中年马克思的有关思路,针对人的具体生命及其本质的具体培育、具体生成、具体展开与具体实现,可作五层具体规定:生命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性规定,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准备性规定,就业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生存性规定,能力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关键性规定,权益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始终性规定。
关键词
马克思
“以人为本”
抽象
的人
二重
抽象本质
具体的
五层具体规定
分类号
B26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人性观的解读
4
作者
金艳芬
张士清
机构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文摘
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的人性论进行了历史主义的解读。在他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是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这种历史主义形式的人性论既包括普遍的人性,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的自然性,又包括人的社会性。这一理解对马克思的人性论存在一定的误解,即没有把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看做是对"自然性"和"抽象类本质"的双重扬弃,因此是经验主义态度而非反思态度。
关键词
人性
历史主义
自然性
抽象
类
本质
社会性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审视人的本质的双重维度探析
王昌英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现实的人”概念的本质规定和历史嬗变——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共产党宣言》
莫小丽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马克思探讨“以人为本”的方法与启示
贺祥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性的历史主义形式——肖恩·塞耶斯对马克思人性观的解读
金艳芬
张士清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