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性的抽象不等于抽象的人性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枬森 《河北学刊》 1985年第1期34-41,共8页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碎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人们据此把费尔巴哈的观点叫做抽象人性论,把“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看作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经典性定义。 但是,在早些时候,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仅仅由于这个缘故,人是类的存在物。”本质决定类,这里实际上谈的是人的本质,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劳动。差不多在写《提纲》的同时或稍后,马克思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申了这一观点:“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抽象人性论 非科学 抽象的人 费尔巴哈 马克思 黑格尔 共产主义社会 抽象出 普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与科学抽象
2
作者 熊舜时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23-27,共5页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已经与世长辞一百年了,他光辉的一生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恩格斯在为马克思致悼词中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作了科学的概括,他指出,马克思有两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之所以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已经与世长辞一百年了,他光辉的一生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恩格斯在为马克思致悼词中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作了科学的概括,他指出,马克思有两大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之所以作出这些重大发现是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抽象方法密切联系着的。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深入里层,抽取出本质的过程和方法。只有通过科学抽象,人们才能就事物的内部联系对现象作出统一的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列宁说:“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 科学的抽象,不同于荒唐的玄想,它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材料,因而才有可能进行抽象。马克思在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中,总是不惜付出巨大的劳动,翻阅大量的资料,从不轻易写下任何一个结论。这种精神,最突出地表现在他在《资本论》的写作上。由于他特别重视实践和事实,写这部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抽象方法 马克思 剩余价值学说 纯粹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抽象出 唯物史观 社会现象 资本家 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改进古代文论研究的一点浅见 被引量:3
3
作者 贾文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4-58,共5页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实践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也是理论的最初源泉.理论是实际经验的结晶,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实践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也是理论的最初源泉.理论是实际经验的结晶,是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整顿党的作风》).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脱离实际去研究理论也难免陷于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研究 理论联系实际 抽象出 古代作品 理论批评 古文论 文学理论 赋比兴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古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教育新概念
4
作者 朱永镜 陆铮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5期25-28,共4页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历史教育这一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运用历史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历史教育中抽象出了其特有的属性的结果。历史教育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提出便是本文论说思维的起点。有了正确的概念,才能形成判断、...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历史教育这一概念是人们在长期运用历史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从历史教育中抽象出了其特有的属性的结果。历史教育这一概念的形成与提出便是本文论说思维的起点。有了正确的概念,才能形成判断、进行推理、作出论证。当然,我们又不断地从这些判断、推理、论证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又会凝结成为新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育 新概念 思维形式 特有属性 教育实践 概念的形成 历史进 抽象出 义务教育 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