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抽穗日数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义伟 李继庆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74-78,共5页
用两用核不育水稻与广亲和品种配制的两系杂交稻组合,目前已成为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 抽穗日数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温度对粳稻品种抽穗日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秀萍 张启星 +3 位作者 刘国庆 王永新 刘善资 刘亚芹 《河北农业科学》 1995年第1期11-13,21,共4页
本文通过不同熟期类型粳稻品种的播期研究,发现粳稻品种的感温性强,中粳中晚熟品种的感温级别达8—9级;但不同品种对适温的要求不同,表现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抽穗促进率有差异,中粳中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高,早粳早熟、中粳中、晚熟品种要... 本文通过不同熟期类型粳稻品种的播期研究,发现粳稻品种的感温性强,中粳中晚熟品种的感温级别达8—9级;但不同品种对适温的要求不同,表现为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抽穗促进率有差异,中粳中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高,早粳早熟、中粳中、晚熟品种要求的适温较低,受低温的影响小。通过分析温室内8个不同播期的抽穗日数与各温度因子间的关系,表明提高日均气温,降低有效积温是缩短抽穗日数的有效途径,但日均温不能过大或过小,日最高温的天数不应大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温度 粳稻 品种 抽穗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小穗品系“Noa”(T.aestivum)的抽穗期和小穗数的单体分析
3
作者 E.Millet 余淑君 《云南农业科技》 1989年第1期43-48,共6页
用稳定品系“Mara”的单体系列对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Noa”的抽穗期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oa”的多小穗性状是由位于2D 染色体上的隐性主基因控制的;而另一个位于7A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可使小穗数略为减少。同时还发现“No... 用稳定品系“Mara”的单体系列对普通小麦多小穗品系“Noa”的抽穗期和小穗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oa”的多小穗性状是由位于2D 染色体上的隐性主基因控制的;而另一个位于7A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则可使小穗数略为减少。同时还发现“Noa”的迟抽穗性状是由位于2D 染色体上(主效作用)和6B 染色体上(微效作用)的两个隐性基因所控制的,并讨论了位于“Noa”2D 染色体上基因的性质和小穗数与抽穗期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穗数 染色体计数 抽穗 单体分析 多小穗 显性等位基因 品系 杂种 整倍体 抽穗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品种感温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桂兰 王殿赢 +3 位作者 王玉文 王节之 赵太存 史琴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13,共5页
在河南、山西、甘肃三个纬度相近而温度差异较大的试点,对90个谷子品种的出苗到抽穗日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出苗到抽穗所需温度差异很大,且不同来源的品种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明确了我国谷子主产区各生态区主要... 在河南、山西、甘肃三个纬度相近而温度差异较大的试点,对90个谷子品种的出苗到抽穗日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出苗到抽穗所需温度差异很大,且不同来源的品种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明确了我国谷子主产区各生态区主要推广种的感温性,并筛选出4个对温度不敏感的品种和42个较不敏感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品种 感温性 抽穗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