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源热泵抽灌井布局及其运行过程中地下温度变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立才 王理许 +1 位作者 丁跃元 王金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共5页
本文以某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例,建立了抽灌场地及周边地下水动力场与温度场的耦合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法求得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分析了场地"热短路"效应和不同含水层中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以定量化的手段科学评价了... 本文以某水源热泵空调系统为例,建立了抽灌场地及周边地下水动力场与温度场的耦合数学模型,运用数值法求得系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的温度变化,分析了场地"热短路"效应和不同含水层中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以定量化的手段科学评价了场地抽灌井的布局及其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抽灌井之间的"热短路"程度较轻,场地的抽灌井布局可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抽灌井 热短路 温度 含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渗耦合的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云东 姜秋耘 潘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9-41,共3页
基于达西定律,分析了饱和区土壤中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传热机制,构建了热渗耦合共同作用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有无地下水渗流及渗流速度对抽灌井周围温度场变化的影响,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模拟。实例结果表... 基于达西定律,分析了饱和区土壤中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传热机制,构建了热渗耦合共同作用下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有无地下水渗流及渗流速度对抽灌井周围温度场变化的影响,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分析模拟。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参数合理匹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灌井 地下水源热泵 边界设定 数值模拟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沉积物分布区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施工工艺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洪战 田源 杨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0,56,共6页
郑州市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特点是颗粒细,厚度大,含水介质主要为细颗粒的砂层。由于地下水富水性好,目前郑州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主要以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为主。传统正循环泥浆钻探工艺施工的地温空调井,普遍存在洗井困难... 郑州市广泛分布着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特点是颗粒细,厚度大,含水介质主要为细颗粒的砂层。由于地下水富水性好,目前郑州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主要以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为主。传统正循环泥浆钻探工艺施工的地温空调井,普遍存在洗井困难、涌水量和回灌量偏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的推广使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次采用泵吸反循环工艺施工地温空调井。施工过程及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在细颗粒松散沉积物分布区,采用泵吸反循环钻探工艺施工地温空调井,对提高施工进度、增大出水量和回灌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为类似地区地温空调井的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吸反循环钻探 细颗粒 松散堆积物 地下水源热泵 抽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水热运移数值模拟优化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井布局 被引量:4
4
作者 靳孟贵 汤庆佳 栗现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8-135,共8页
合理布局抽水井和回灌井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例,利用HST3D软件建立水热运移数值模型,优化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水井布局,预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后对含水层的水热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布局抽水井和回灌井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例,利用HST3D软件建立水热运移数值模型,优化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水井布局,预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后对含水层的水热影响。结果表明:介质比热容及渗透率分别对含水层温度及水位影响显著,是较敏感的参数。方案3(3个回灌井垂直天然流向分布且位于抽水井下游)为最佳布井方式。抽灌量900,1 200,1 500及2 000m3/d所对应的合理布井间距分别为50,65,70及75m。相应布井方案的水源热泵系统运行20a,对含水层温度场的影响仅限于200m×200m的范围,抽水井温度变化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 水热运移 数值模拟 抽灌井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抽灌井优化布置及参数灵敏度 被引量:5
5
作者 闫佰忠 徐文杰 +4 位作者 李玉涵 孙剑 毕攀 李瑶 张旭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8-229,共12页
为了确定地下水源热泵的最佳布井方式,探明含水层温度场变化特征以及水文地质参数灵敏性,以石家庄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肖家营—东兆通为研究区,基于热储层的地热地质条件和热物性参数,利用FEFLOW软件构建了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在... 为了确定地下水源热泵的最佳布井方式,探明含水层温度场变化特征以及水文地质参数灵敏性,以石家庄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肖家营—东兆通为研究区,基于热储层的地热地质条件和热物性参数,利用FEFLOW软件构建了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拟模型。在2000 m^(3)/d的抽灌量下对不同井间距、不同布井模式-含水层温度场变化进行模拟,探讨发生热突破的可能性,并探讨温度场关于热导率、渗透系数、孔隙率等参数的灵敏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抽双灌模式下,方案C(两眼回灌井连线与地下水流向垂直,一眼回灌井位于抽水井正下游,另一眼回灌井位于沿地下水流向45°方向,即两回灌井与抽水井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抽水井正下游的回灌井为直角顶点)的布井方案对含水层温度场影响最小,为最优方案;2)单抽双灌模式下,抽灌量为2000 m^(3)/d时,方案C抽灌井间距设置在40~50 m较为合理;3)抽灌过程中,温度场对于渗透系数的改变灵敏度较高,而对孔隙率以及热导率的改变灵敏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抽灌井优化 温度场变化 参数灵敏度 石家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对井抽灌系统回灌能力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聪 周维博 +1 位作者 云涛 刘晓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3-598,共6页
以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为例,建立对井抽灌渗流场模型,反演计算抽水过程与回灌过程的渗透系数,模拟分析含水层参数与井参数对热泵系统回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系数是影响回灌能力的重要因素;相同含水层厚度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完整... 以西安市某水源热泵系统为例,建立对井抽灌渗流场模型,反演计算抽水过程与回灌过程的渗透系数,模拟分析含水层参数与井参数对热泵系统回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系数是影响回灌能力的重要因素;相同含水层厚度条件下,应优先选择完整井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减小抽灌井距对提高井的回灌能力效果不明显,但会提高发生热贯通的可能性;增大井径可减小抽水和回灌的压力,但会增加井的投资。回扬可显著提高回灌能力,越是回灌困难的系统,回扬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参数 参数 地下水源热泵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灌同井季节性储能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倪龙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马最良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87-1291,共5页
为了探究抽灌同井季节性储能的可能性和潜力,采用经过现场试验验证过的数学模型对抽灌同井常年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抽回水温度为基础建立了季节性储能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由于热贯通的存在,前一个运行周期会对后面运行周... 为了探究抽灌同井季节性储能的可能性和潜力,采用经过现场试验验证过的数学模型对抽灌同井常年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抽回水温度为基础建立了季节性储能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由于热贯通的存在,前一个运行周期会对后面运行周期的抽水温度产生重大的影响,证实抽灌同井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储能现象.当负荷基本平衡时,逐年的抽水平均温度和储能比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北京地区夏冬运行模式,此时季节性储能提供了约73%的低位热量和24%的热汇.而当累积负荷不平衡时,热源井的抽水温度出现明显升高或降低,严重时使热源井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季节性储能 储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源井抽灌同井连续取/放热特性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宋伟 倪龙 姚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8-253,共6页
针对抽灌同井连续运行特性的研究不足,利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砂箱试验台,以沈阳和上海2地采暖期和空调期的时间尺度为依据,分别开展了连续取热和连续放热2种运行模式下抽灌同井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抽灌同井在该试验条件下... 针对抽灌同井连续运行特性的研究不足,利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砂箱试验台,以沈阳和上海2地采暖期和空调期的时间尺度为依据,分别开展了连续取热和连续放热2种运行模式下抽灌同井运行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抽灌同井在该试验条件下对取热工况更加敏感,取热比放热更为困难。在连续取热工况下,含水层在受到外界初次干扰的影响更为明显,第2个运行周期的累计取热量降幅为6个运行周期累计取热量降幅的57.1%。在热/冷负荷占优的地区,应根据建筑负荷采取辅助手段及时对含水层进行热量/冷量补给,保证热泵机组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源热泵系统 砂箱试验 含水层 连续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渗耦合的井抽灌系统对地温场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席培胜 王兴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24,共6页
针对水源热泵抽灌对地温场的影响,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全耦合软件建立热-渗耦合的数值计算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回灌量下地温场分布云图和不同回灌量下地温场的分布规律,得出单井回灌量越大热影响半径越大、同时热峰面向... 针对水源热泵抽灌对地温场的影响,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全耦合软件建立热-渗耦合的数值计算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回灌量下地温场分布云图和不同回灌量下地温场的分布规律,得出单井回灌量越大热影响半径越大、同时热峰面向抽水井方向运移速度越快,达到热贯通时间越短;前期系统运行回灌井附近区域温度变化明显,后期系统运行对回灌井周边较远区域温度变化较影响明显;不同位置热运移规律均与渗流速度相关,影响半径基本与渗流速度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地温场 热量运移 热-渗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灌井水量对耦合式地埋管井群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玖辰 邵刚 +1 位作者 谢亚成 郭春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以及有限长线热源模型,建立耦合式地埋管换热器井群热-渗数学模型,以原位热响应试验与现场抽水试验为验证依据。针对渤海盆地含水层,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抽-灌水量对地埋管井群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以及有限长线热源模型,建立耦合式地埋管换热器井群热-渗数学模型,以原位热响应试验与现场抽水试验为验证依据。针对渤海盆地含水层,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抽-灌水量对地埋管井群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抽-灌水量的增大,地埋管井群换热能效系数增大,井群下游区域热影响范围扩大。在制冷与供热工况下,井孔E7所在细砂层佩克莱特数(Pe)与单位埋深换热变换量Δq关系曲线均呈高斯函数分布。基于所建耦合式地埋管井群物理模型,抽-灌水量推荐范围为400~600 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 传热 数值模拟 温度场分布 地下水渗流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灌同井运行特性实验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
11
作者 宋伟 倪龙 姚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96-101,共6页
针对抽灌同井运行特性的研究不足,利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砂箱实验台,以上海地区的采暖期和空调期的时间尺度为依据,开展了抽灌同井夏冬、冬夏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砂箱实验台中的含水层热量流失较快,放热... 针对抽灌同井运行特性的研究不足,利用单井循环地下换热系统砂箱实验台,以上海地区的采暖期和空调期的时间尺度为依据,开展了抽灌同井夏冬、冬夏两种运行模式下运行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砂箱实验台中的含水层热量流失较快,放热工况下热源井排放热量较容易,取热工况下热源井提取热量较困难。抽灌同井在冷负荷占优的地区运行时,需要采用辅助技术手段,分担地下含水层承担的供冷负荷,保证系统长期可靠运行。建议系统先进行冬季取热工况的运行,提取含水层储热量;继而进行夏季排热工况,保持热源井较低的抽水温度,提高热泵机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砂箱实验 含水层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填砾抽灌同井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伟 朱柯 刘远周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632,共7页
文章根据已有的填砾抽灌同井砂箱实验台,建立了两种不同尺寸的多区域耦合三维CFD模型,选取了热源井的抽水温度、逐时取热量和累计取热量进行模型验证。热源井抽水温度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吻合度较高,两种模型25 min内热源井累计取热量的相... 文章根据已有的填砾抽灌同井砂箱实验台,建立了两种不同尺寸的多区域耦合三维CFD模型,选取了热源井的抽水温度、逐时取热量和累计取热量进行模型验证。热源井抽水温度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吻合度较高,两种模型25 min内热源井累计取热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28%和5.56%。分析结果表明:砂箱的几何尺寸会对含水层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造成影响;回填砾石区会发生流贯通,中间隔断区的宽度与抽、回水区的间距会影响回水进入抽水区的速率,因此,应增大回水区与砂箱上顶板之间以及热源井与砂箱四壁之间的距离;应当增大中间隔断层的宽度以及抽、回水区的间距,以此来延缓流、热贯通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砾 流贯通 热贯通 数值模拟 砂箱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灌模式对含水层采能区热渗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峭 马聪 +1 位作者 周维博 于林弘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以西安市御品轩食品工业园试验场为研究区,建立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抽灌井布局方案下地下水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层地温场的变化不仅与地下水的天然流场有关,而且受抽灌井布局的影响,直线型异侧回灌... 以西安市御品轩食品工业园试验场为研究区,建立三维水热耦合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不同抽灌井布局方案下地下水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含水层地温场的变化不仅与地下水的天然流场有关,而且受抽灌井布局的影响,直线型异侧回灌模式对地温场的影响大于直线型同侧回灌模式。井距越大,抽水井发生热贯通的时间越长。从利于回灌角度看,直线型异侧回灌优于直线型同侧回灌;从控制热贯通效果看,直线型同侧回灌优于直线型异侧回灌。针对试验场地的具体条件,两种井群布置方案均突破了热贯通现象,仅考虑渗流场的影响,最优布井模式为直线型异侧回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渗流场 温度场 抽灌井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源井填砾抽灌同井流/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数值模拟
14
作者 宋伟 刘远周 +1 位作者 郑湍峰 刘晓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10-216,共7页
针对填砾抽灌同井流贯通、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研究的不足,该文在已验证的数值模型中建立监测点、线、面和体对以上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将热源井回水经过回填砾石直接流入抽水管的流量占总回水流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流贯通强度。研究结果... 针对填砾抽灌同井流贯通、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研究的不足,该文在已验证的数值模型中建立监测点、线、面和体对以上问题进行量化分析,并将热源井回水经过回填砾石直接流入抽水管的流量占总回水流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流贯通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填砾抽灌同井回水进入含水层后的流速可以用某一方向的分速度代替;该模型中的流贯通强度为1.2%,热贯通发生与完全形成的时间分别为模型运行2.5和12 min,抽水温度变化较剧烈的时刻与热贯通形成发展的时刻基本一致。在地下水渗流速度大于1×10^(-3)m/s的区域,速度锋面运移较温度锋面运移快;反之,温度锋面运移快于速度锋面运移。通过对填砾抽灌同井流贯通、热贯通及温度锋面运移的量化分析,为进一步探索填砾抽灌同井最优运行策略和更高换热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速度 填砾 流贯通强度 热贯通 温度锋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直线型异侧抽灌系统渗流场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溢 周维博 赖光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以西安市某地下水源热泵直线型异侧布井为例,分别运用解析法、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渗流场影响范围,并确定了渗流场影响范围、安全距离与井距的对应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井孔抽回灌量参数确定的条件下,渗流场影响范... 以西安市某地下水源热泵直线型异侧布井为例,分别运用解析法、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渗流场影响范围,并确定了渗流场影响范围、安全距离与井距的对应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在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井孔抽回灌量参数确定的条件下,渗流场影响范围、安全距离均与抽回灌井距呈正相关关系;水源热泵布井时应考虑抽回灌井群系统对渗流场区和周边建筑物地基沉降造成的影响,以便合理规划水源热泵布井区和优化抽灌井布井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直线型异侧 渗流场 抽灌井 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热源井排放实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伟 倪龙 姚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43-2848,共6页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有关排放的实验研究不足,搭建砂箱实验台研究其排放特性,并分析实验台与实际工程情况的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取热工况下,排放能够提高热源井的抽水温度和取热量,尤其是对于提高循环单井抽水温度效果显... 针对单井循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有关排放的实验研究不足,搭建砂箱实验台研究其排放特性,并分析实验台与实际工程情况的差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取热工况下,排放能够提高热源井的抽水温度和取热量,尤其是对于提高循环单井抽水温度效果显著,但过大排放比的作用有限,在实验条件下,排放比从5.0%增加到32.1%,填砾抽灌同井的取热量仅增加了7.4%。此外,排放可缩小热源井热影响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循环单 填砾 砂箱实验 排放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热泵应用的细节技术探讨——以北京地区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立才 刘乔木 +1 位作者 廖荣 张霓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38,共5页
鉴于水源热泵系统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未被人们所认识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抽灌平衡时地下水动力场及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估算、抽灌井轮换、水资源保护与热泵效率的关系、抽灌群井布置方式、区域地下水流场对抽灌井布局的影... 鉴于水源热泵系统中存在一些技术问题未被人们所认识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详细阐述了抽灌平衡时地下水动力场及温度场的影响范围估算、抽灌井轮换、水资源保护与热泵效率的关系、抽灌群井布置方式、区域地下水流场对抽灌井布局的影响、浅层地热能储量消耗与热泵的关系、起始运行期选择等七个关于热泵应用的细节技术,为应用水源热泵系统的用户和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水源热泵系统环保节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动力场 抽灌井布局 浅层地热资源 起始运行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源热泵采能区水热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武成 陈赫 李国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为合理安排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抽灌井布局,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Visual MODFLOW软件中的SEAWATV4热运移模块,概化地下水温度场运移过程,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水热耦合数值模型,采用不同的变量对合理井距离进行模拟研... 为合理安排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抽灌井布局,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Visual MODFLOW软件中的SEAWATV4热运移模块,概化地下水温度场运移过程,建立了符合研究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水热耦合数值模型,采用不同的变量对合理井距离进行模拟研究,模拟得出在水温变幅不超过2℃的前提下,抽灌量300、800、1 500、2 500m3/d的合理井距分别为26.5、53.0、80.0、106.0m,可知温度场的变化范围受井距和抽灌量影响明显并呈一定规律性,应根据水源热泵系统不同的抽灌量要求确定合理的抽灌井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耦合数学模型 地下水源热泵 模拟 抽灌井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承压含水层水-热运移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丛晓春 杨文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0-1394,共5页
依据地下水文地质的相关概念和渗流力学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地下含水层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以微山地区一工程为背景,对1抽2灌井群的热量分布规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井群的水流速度场、水头压力场以及温度场分布。经计算分析得出:①在抽灌... 依据地下水文地质的相关概念和渗流力学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地下含水层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以微山地区一工程为背景,对1抽2灌井群的热量分布规律进行了求解,得出了井群的水流速度场、水头压力场以及温度场分布。经计算分析得出:①在抽灌状态下,水压的变化较温度场快,影响范围也较大。相对应的温度影响半径相对较小,变化速度较慢且不明显;②温度场的影响半径主要集中在井周围约30m 范围内,其温度的变化梯度为0.17℃/m。而超出此范围的区域,影响的相应时间较长,幅度不大;③夏季抽灌温差采用10%大温差运行,有利于避免或减小热贯通现象,且可减少抽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含水层蓄能 热量运移特性 抽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技术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雪玲 朱家玲 刘立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23-1027,共5页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对井抽灌热泵耦合地下含水层储能效果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浅层地能资源,实现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的储能作用,节能效果显著。但是,在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若系统长期运...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对井抽灌热泵耦合地下含水层储能效果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热泵耦合含水层储能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浅层地能资源,实现冬灌夏用和夏灌冬用的储能作用,节能效果显著。但是,在冷热负荷不平衡的情况下,若系统长期运行会造成采井或灌井周围温度的降低或升高。因此,为了保护地下生态平衡,系统应尽量在冷热负荷均衡的工况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储能 地下水源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