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超临界汽轮机抽汽系统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毛研伟 竺晓程 +1 位作者 周代伟 杜朝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5-98,共4页
针对某型号超超临界汽轮机中3个典型的抽汽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抽汽系统内部的复杂流场数据,定量地给出了3个抽汽模型内各部分的流动损失,结合典型截面的流线图,分析了抽汽系统内的流动损失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工程方法计算3个抽... 针对某型号超超临界汽轮机中3个典型的抽汽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抽汽系统内部的复杂流场数据,定量地给出了3个抽汽模型内各部分的流动损失,结合典型截面的流线图,分析了抽汽系统内的流动损失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工程方法计算3个抽汽模型的流动损失,并与数值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抽汽系统 数值分析 流动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MW调峰机组三段抽汽系统和给水泵暖泵水系统改造
2
作者 肖汉才 龙维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2,27,共3页
关键词 汽轮机 抽汽系统 给水泵 系统 技术改造 调峰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汽轮机抽汽系统参数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成 阎昌琪 王建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8-594,共7页
针对核电汽轮机组热效率较低问题,本文建立了核电汽轮机抽汽系统的评价模型,并基于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此基础上以660 MW核电机组为研究实例,对机组输出功率受汽轮机抽汽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将遗传算法和单纯形算法... 针对核电汽轮机组热效率较低问题,本文建立了核电汽轮机抽汽系统的评价模型,并基于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在此基础上以660 MW核电机组为研究实例,对机组输出功率受汽轮机抽汽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将遗传算法和单纯形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并利用标准测试函数测试了其寻优性能。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取了合适的优化变量,利用混合遗传算法,对汽轮机抽汽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显示,与原方案相比,优化方案的机组输出功率提高了7.074 MW,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提高核电机组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汽轮机抽汽系统 评价模型 遗传算法 单纯形算法 混合遗传算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汽供热机组深度调峰灵活性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飞 陈晓利 +3 位作者 高继录 吕道新 付强 王东旭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4-146,150,共4页
针对东北地区某供热机组因容量小、供热面积大、投入低压旁路时降电负荷的措施无法实施,进而导致冬季供暖期热电耦合矛盾异常突出的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低压旁路至抽汽供热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后机组的运行方案,给出了供暖期两台机组... 针对东北地区某供热机组因容量小、供热面积大、投入低压旁路时降电负荷的措施无法实施,进而导致冬季供暖期热电耦合矛盾异常突出的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低压旁路至抽汽供热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后机组的运行方案,给出了供暖期两台机组协同调峰措施,并对改造后的投资收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抽汽供热机组进行低压旁路至采暖抽汽系统改造,将原排至凝汽器的蒸汽热损失回收至热网进行利用,在提升供热能力及机组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供暖期抽汽供热机组深度调峰时的热电解耦问题。改造后发电负荷降低5.0MW,增加热网供热能力20GJ,有效地提升了机组供热能力。改造后供暖期日平均收益约1万元,15天回收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汽供热机组 供热能力 低压旁路 采暖抽汽系统 灵活性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凝结水节流及热网蓄能的循环流化床供热机组变负荷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开萍 高明明 +4 位作者 张洪福 王勇 马聪 魏光 岳光溪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4,共8页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变负荷速率,基于火电机组锅炉侧和汽轮机侧响应存在差异,提出了基于凝结水节流和热网蓄能利用的快速变负荷方式。首先建立了抽汽系统以及汽轮机的机理模型,并计算了多个工况下负荷的理论值,验证上述模型的准确性...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变负荷速率,基于火电机组锅炉侧和汽轮机侧响应存在差异,提出了基于凝结水节流和热网蓄能利用的快速变负荷方式。首先建立了抽汽系统以及汽轮机的机理模型,并计算了多个工况下负荷的理论值,验证上述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对抽汽系统蓄热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凝结水节流的除氧器蓄热和热网蓄热定量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供热机组蓄热能力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蓄热和负荷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供热机组因存在冷渣环节,可调节凝结水流量受限,除氧器蓄热较煤粉炉更小;热网蓄热作为一个巨大的蓄热体,充分利用可提供可观的负荷提升,且短时间内的波动对于热网整体并无影响;除氧器蓄热和热网蓄热2种方式结合使用,在带供热工况下,变负荷时间可以缩短达4 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冷结水节流 除氧器蓄热 热网蓄热 抽汽系统 快速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