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杨 雷兴海 +9 位作者 王楠 任玉琦 金向阳 王可 蒋逵超 葛鹏 夏雪 李铁峥 石孝明 王玉亮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9,共14页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 地表动态沉陷是废弃矿山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究地表动态沉陷对废弃露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行期间稳定性的影响,以废弃海州露天矿为研究背景,揭示了露井联合开采地表沉陷机理和特征,建立了基于Knothe时间函数的地表动态沉陷预测模型;对海州露天矿区岩土体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和敏感性分析,研究了露井联合开采不同时期地表沉陷规律;分析了2020—2120年抽水蓄能电站所在剖面沉陷灾害分布,最后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受煤层倾角、煤层埋深、开采厚度、边坡角度和采空区空间分布等因素影响,最大沉陷值、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均大于单一的井工开采方式;综合考虑井工和露天开采相互影响的修正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地表动态沉陷;基于CVISC蠕变模型建立的露井联合开采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上水库和抽水管路距影响区域的最小距离分别为254.9、15.1 m,半地面厂房位于采空区的影响范围内;注浆充填治理采空区能有效控制地表动态沉陷(平均减小85%沉陷值),废弃海州露天矿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可行性。研究成果对于废弃露天矿区的地表动态沉陷可持续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和剩余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合开采 废弃露天矿坑 抽水蓄能电站 地表动态沉陷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量清单范本编制方法探索
2
作者 唐凯 蒋茂庆 +2 位作者 马赫 杨东东 刘宇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1-122,共2页
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大规模开发以及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工程量清单编制面临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清单出项不完整、清单编制不规范等问题,影响投标报价的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样本电站的分标方案,梳理同一标段清单子目及其差异事项,采用... 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大规模开发以及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工程量清单编制面临项目特征描述不准确、清单出项不完整、清单编制不规范等问题,影响投标报价的准确性。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样本电站的分标方案,梳理同一标段清单子目及其差异事项,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差异项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规范确定清单差异事项的计列方式,最终形成完整、规范、明确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量清单范本,从而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减少合同执行变更与索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招投标 工程量清单 编制方法 问卷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扰动后植被恢复中的物种研究与评价——以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为例
3
作者 付百令 王排排 +3 位作者 芦建刚 张光亮 王柏林 刘士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为国家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西北寒旱地区,由于海拔高,土层浅薄而贫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抗工程干扰能力较弱,故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后,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难度很大。以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为例,从物种与... 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为国家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我国西北寒旱地区,由于海拔高,土层浅薄而贫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抗工程干扰能力较弱,故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后,生态恢复与植被重建难度很大。以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为例,从物种与环境互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项目的立地条件,调研了当地的灌草丛植物分布,分析了当地的土壤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质资源库,遴选出当地特异的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等先锋物种。研究不仅为促进阜康抽水蓄能电站地区植被的原地重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我国西北寒旱地带工程扰动后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工程扰动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水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4
作者 高学平 朱洪涛 +1 位作者 刘殷竹 袁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75-789,共15页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 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布置在水库岸边,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进/出水口类型.侧式进/出水口内设分流隔墙为多孔道结构,需满足双向过流要求.每个具体工程的侧式进/出水口都有自己的特点,导致侧式进/出水口双向流动复杂,对侧式进出/水口体型要求很高,因此《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规范》对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指标做出了严格规定.围绕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内部流动机理、优化方法等已经开展了大量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具体的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主要关注水头损失、拦污栅断面流速、各孔道流量分配、进/出水口漩涡、反坡明渠段流态等水力特性.对于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主要关注内部流场演变规律、拦污栅断面脉动流速规律及形成机理等.对于进/出水口体型优化,除传统优化方法外,还开展了结合数值模拟、代理模型和优化算法的智能优化方法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侧式进/出水口体型及设计要求,其次从具体工程进/出水口水力学问题、进/出水口内部流动机理、进/出水口优化方法3个方面综述侧式进/出水口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目前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提出未来的研究内容.本文成果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设计和水力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体型优化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抑风光波动的矿坑抽水蓄能电站出力与机组特性研究
5
作者 任岩 侯尚辰 +3 位作者 韩宇平 张浩男 孙克涛 邢新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1,共12页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现有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无法满足黄河流域的能源结构转型以及风、光资源大规模消纳的需求,同时由于采矿工作的结束,产生了大量废弃矿坑。以鄂尔多斯附近的废弃矿坑为研究对象,借助鄂尔多斯域内的黄河水资源,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条件,选出4对符合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要求的矿坑。对待建抽水蓄能电站附近的风光资源数据进行采集,借助Meteonorm、Matlab以及Simulink等软件进行出力模拟,并对出力特性进行分析,证实抽水蓄能电站是风电、光伏发电的良好补充资源。由于水泵水轮机的国内外制造商没有成形的型谱系列,所以分别从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要点、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主要特征参数的选择、矿坑抽水蓄能电站水轮机选型实例3个角度对不同矿坑特性下的抽水蓄能机组进行合理选型。该研究对我国黄河流域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后续废弃矿坑的利用以及矿坑抽水蓄能机组的选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废弃矿坑 风光出力特性 水库建设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的水力特性研究
6
作者 陈青生 刘天凤 +1 位作者 孙纪阳 徐津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5,共8页
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时的水力特性,本文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不同抽发流量比进行了三维水动力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引水渠流态、孔道流速分布、孔道流量分配以及水头... 为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时的水力特性,本文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下库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不同抽发流量比进行了三维水动力的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引水渠流态、孔道流速分布、孔道流量分配以及水头损失系数等水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量比下引水渠内发电出流侧均会产生旋涡,但渠内主流位置、旋涡和绕流范围不同;流量比对出流(发电)单元孔道流态影响不大,对进流(抽水)单元孔道流态产生了一定影响;出流(发电)单元的流量分配比标准差随流量比增加略微下降,入流(抽水单元)的流量分配比与抽发流量比无关;当抽水蓄能电站进行同发同抽不等流量运行时,综合考虑引水渠流态与孔道流态,建议选择抽发流量比为2.0及以上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进出水口 同发同抽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
7
作者 方国华 姬新洋 +4 位作者 吴勇拓 李超 郁捷皓 于赛玉 鄢军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23,共10页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 针对现有抽水蓄能电站洪水调节计算方法大多忽略上下水库水力联动关系,且常简化考虑满发流量与天然洪水叠加情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迭代法的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联合洪水调节计算模型。该模型构建了能够反映上下水库完整水量交换与水力耦合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分段迭代算法对上下水库水位及流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精细化求解;在此基础上,模型结合滑动组合方法构建了洪水遭遇情景矩阵,模拟不同工况和洪水遭遇情景对上下水库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动态预留库容控制策略,以保障电站的安全运行以及后续发电需求。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稳定地模拟上下水库在复杂洪水情景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并有效揭示洪水遭遇时机、电站运行状态以及预留库容控制策略对水库水情变化的关键影响;模型所识别的最不利洪水遭遇情景符合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规律,可为抽水蓄能电站的工程设计与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洪水调节 水力联动 预留库容动态控制 分段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淤积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凯旋 何鑫 +3 位作者 陈倩柔 余明辉 李大成 李思宇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 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上下库水流泥沙不断交换、相互影响,导致库容损失和电站水轮机磨损。以贵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基于考虑上下库水流泥沙交换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电站过机含沙量变化规律与下水库泥沙淤积时空分布的相关关系,并讨论了进出水口附近清淤对过机泥沙的影响。电站下水库淤积分布为带状-三角洲淤积,过机含沙量随下库淤积发展而增加,且与水库来沙量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进出水口附近实施清淤措施后,泥沙在该区域回淤,下水库淤积量增加,过机含沙量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泥沙 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淤积 过机含沙量 清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同发同抽运行下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振鹏 陈青生 徐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灵活的运行方式,有时需采用不同水力单元机组同时处于发电和抽水的运行方式,以改善电网的供电质量。为研究同发同抽运行时竖井式进/出水口的水力特性,基于某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竖井式进/出水口的体型及设计参数,采用水动力模型方法,开展了两水力单元在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对孔道流量分布、流速分布及其不均匀性以及进、出流水力单元的间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水流的“短路”流动将加剧进流水力单元孔道流量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出流水力单元的流量分布、孔道流速分布基本不产生影响;同发同抽运行工况下两水力单元间的相对间距大于13.1时,进流水力单元的这种流量不均性将会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同发同抽 竖井式进/出水口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比选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子奇 黄磊 +3 位作者 黄平 李尔康 李梦 王明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 输水发电系统作为抽水蓄能电站最核心的功能系统,其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电站发电效率和可靠性。针对当前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的突出问题——线路设计缺少对三维空间关系的整体考虑,设计计算未与系统设计形成紧密的联动反馈关系,方案比选缺乏量化数据作为决策支撑,基于3D EXPERIENCE平台(3DE),提出了一套输水发电系统三维方案设计比选流程。该流程围绕输水发电系统方案三维设计和量化优选进行功能开发分析,将三维设计与设计计算有机融合,定制开发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方案设计模块;然后将该设计方法应用于ZY抽水蓄能电站前期设计中。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能够实现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三维线路布置、联动快速计算以及多方案直观量化比选,有效提高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和设计效率,可为抽水蓄能电站三维正向设计、设计方案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输水发电系统 设计方案比选 3DEXPER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变形参数演化机制
11
作者 江峻毅 陈卫兵 +3 位作者 江浩 李仁杰 张振华 陈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目的】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会导致水库岸坡岩土体的强度降低,变形加剧,影响水库岸坡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研究江西铅山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在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 【目的】库水位周期性波动会导致水库岸坡岩土体的强度降低,变形加剧,影响水库岸坡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并结合CT扫描技术,研究江西铅山抽水蓄能电站运行期岸坡强风化花岗岩在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v)及细观结构参数的演化规律,获得强风化花岗岩变形参数与细观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强风化花岗岩经历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后的细观结构变化,获取强风化花岗岩的结构变化特征,并结合变形参数和细观结构参数的演化规律探讨其演化机制。【结果】结果显示: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结束后,强风化花岗岩的弹性模量下降了50.34%,泊松比上升了41.85%;3个截面的投影孔隙率分别增加了20.34%、19.18%和16.29%,孔隙个数分别增加了52.99%、42.24%和30.59%。【结论】结果表明:(1)随着浸泡-非浸泡循环次数的增加,强风化花岗岩的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泊松比逐渐增大,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结束后,变形参数变化幅度趋于缓慢;(2)投影孔隙率、孔隙个数伴随着浸泡-非浸泡循环次数增加逐渐增大,孔隙平均面积和孔隙分布维数逐渐减小,第8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结束后,细观结构参数变化幅度明显减小;(3)多次浸泡-非浸泡循环作用引起强风化花岗岩内部孔隙、裂隙的发育扩展,孔隙、裂隙数量增加,岩石内部细观结构变化导致变形参数劣化,降低了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泡-非浸泡循环 强风化花岗岩 变形参数 细观结构 抽水蓄能电站 边坡 弹性模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坑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赵倩 孙清钟 +1 位作者 王丽娟 骆祖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3-2436,共14页
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开挖后引起地下渗流场改变,将导致应力场重新调整,易引起围岩的失稳和变形,因此围岩稳定性成为石砀山铜矿地下空间改建的关键。基于此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地下水渗流和地应力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 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开挖后引起地下渗流场改变,将导致应力场重新调整,易引起围岩的失稳和变形,因此围岩稳定性成为石砀山铜矿地下空间改建的关键。基于此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地下水渗流和地应力数学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和有限元方法构建数值模型,采用三维地质模型与二维剖面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石砀山拟建抽水蓄能电站中下水库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下水库开挖后地下渗流场发生变化,渗流方向改变,水位呈漏斗状;下水库附近及顶部的孔隙水压力减小,高孔隙压力区分布在下水库两侧的模型底部。对比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情况下,考虑流-固耦合后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发生变化,最大等效应力减小了0.9 MPa,最小等效应力增加了0.3 MPa,洞室两侧等效应力均呈减小趋势,边界洞室受孔隙水压力影响更大;整体洞室围岩的变形减小,边界洞室变形大于内部洞室;流-固耦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塑性区的分布。进一步基于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设计下水库在充/放水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状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所设计的3种工况对围岩施加的静水压力、水位变化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变化和软化效应引起的稳定性变化较小;软化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围岩稳定性,在下水库支护时需重视对洞室的衬砌,在设计工况下下水库围岩稳定性仍可以得到保证。综上在矿井改建抽水蓄能电站中运用数值模拟评价下水库的围岩稳定性,以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工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下水库 流-固耦合作用 围岩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性预测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
13
作者 李心如 宋锦焘 +1 位作者 杨杰 许增光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影响因子选择及模型构建不确定性造成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概率性预测方法进行融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数据挖掘潜力、蜣螂优化... 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模型影响因子选择及模型构建不确定性造成模型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将深度学习模型和概率性预测方法进行融合,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特征提取能力、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的数据挖掘潜力、蜣螂优化算法(DBO)的参数优化优势以及分位数回归(QR)的概率性预测能力,构建了基于DBO、CNN、BiGRU、QR算法的大坝渗流概率性预测模型;同时,为构建适合抽水蓄能电站渗流安全监控模型的最优影响因子集,充分考虑渗流的滞后效应,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对模型影响因子进行优选。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大坝渗流概率性预测模型不仅能给出确定性的大坝渗透压力高精度预测结果,还可得出相应的预测区间来反映渗流变化的不确定程度,进而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渗流安全监控提供更全面的评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控 抽水蓄能电站 监控模型 渗流预测 深度学习 概率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引水上平段最小压力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14
作者 李敏 蔡付林 +1 位作者 周建旭 马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抽水蓄能系统引水上平段的布置设计与水力优化是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抽水蓄能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系统探究引水上平段直径、长度及坡度对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压力的综合影响,拟合得到了引水上平段末顶部最... 抽水蓄能系统引水上平段的布置设计与水力优化是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抽水蓄能系统水力过渡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系统探究引水上平段直径、长度及坡度对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压力的综合影响,拟合得到了引水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压力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的布置特性,适当增大上平段直径、缩短上平段长度和增加上平段坡度有利于改善上平段末顶部最小内水压力,并阐明了相应的影响机理;基于多参数回归拟合分析,揭示了引水上平段3个参数与上平段末压力极值近似呈线性关系,其中上平段末最小压力极值受坡度影响较大,直径及长度的影响次之,相关结论可为抽水蓄能电站引水上平段的水力优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水力过渡过程 上平段末最小压力 回归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系统占比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晓超 周叶 +3 位作者 李尚奇 卢志扬 王尚坤 高忠信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84-289,共6页
为进一步明晰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系统中的合理占比,对中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基于对近年新能源发展及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发展相关数据的统计,较系统地讨论了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在电... 为进一步明晰抽水蓄能电站在电网系统中的合理占比,对中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不同储能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基于对近年新能源发展及全社会用电量需求发展相关数据的统计,较系统地讨论了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在电力系统的占比问题。结果表明:中国未来新能源发电主体占比的不断增加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新能源发电与负荷需求存在时空不匹配问题,储能技术发展大有可为;抽水蓄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应结合各地区自身发展实际特点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新型电力系统 水力发电 清洁能源 能源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抽水蓄能电站库区复杂堆积体成因研究
16
作者 黄方媛 邓辉 +1 位作者 涂国祥 李安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2,共8页
堆积体形成原因不同,其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各有差异,对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存在较大影响。芦山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库区成因不明的边坡堆积体可能对水电站的施工安全和长期运行安全构成威胁。为确保堆积体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基于详细的野外调... 堆积体形成原因不同,其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各有差异,对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存在较大影响。芦山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库区成因不明的边坡堆积体可能对水电站的施工安全和长期运行安全构成威胁。为确保堆积体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LiDAR航摄、钻探等技术手段,对芦山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库区堆积体进行了调查,并深入分析了堆积体的成因和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堆积体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堆积体下游侧的陡崖;②堆积体内含有深度不一、不连续的软弱夹层,推测堆积体由下游陡崖多次崩塌所形成;③研究区至少发生过两个期次的大规模崩塌,又经历过长期的地表改造,形成现今的地貌;④基于对堆积体成因的深入探究,确认堆积体仅在基覆界面处存在贯通性的软弱界面,堆积体内部的软弱夹层深度不一且不连续,故在讨论堆积体稳定性时,应将堆积体基覆界面的结构和强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复杂堆积体成因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堆积体 堆积体成因 堆积体物质结构特征 多期次崩塌 地质灾害勘察 芦山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17
作者 牛广利 吕克鹏 +3 位作者 张锋 韩笑 李天旸 方豪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1-346,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调节电源,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遵循相关国家政策要求以及行业标准规定,从总体业务流程、系统技术框架和系统部署架构等方面开展了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成...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调节电源,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遵循相关国家政策要求以及行业标准规定,从总体业务流程、系统技术框架和系统部署架构等方面开展了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成果。从数据集成技术、在线监控技术和主要开发框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系统关键技术。目前,开发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在线监控系统已在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山东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中成功应用。长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业务功能全面、监控预警及时,能够为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可为同类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大坝安全 在线监控 监控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研究
18
作者 李姝颖 周申蓓 徐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213,共15页
【目的】为解决目前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大多依靠人工比选,存在耗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的方法。【方法】基于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规范,构建站址评价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站... 【目的】为解决目前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大多依靠人工比选,存在耗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的方法。【方法】基于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规范,构建站址评价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站址综合得分,作为电站标签。通过设计特定提示引导GPT模型生成与遥感图像相关的指令微调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提示工程(prompt)与LoRA微调技术对多模态大语言模型LLaVA进行训练,并将模型应用于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工程,对模型实施系统评估。【结果】结果显示:模型对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水文、地形、经济等方面的关键指标评分准确,得出其综合得分为84.4分,符合理想站址标准;在1091个样本的测试集上进行验证时,模型能识别出74.1%的理想站址样本和82.4%的非理想站址样本;微调后的LLaVA模型的AUC值为0.822,相比Qwen-VL-Chat、InternLM-XComposer-VL、VisualGLM和InstructBLIP模型分别高出了0.106、0.152、0.205和0.207。【结论】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微调的LLaVA模型在站址分类方面的精准率、召回率和误检率相较于多模态通用模型有显著提升,并在实际的选址中展现出良好的站址评分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对LLaVA模型进行领域微调和应用,充分展示了多模态大模型在提高选址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中的独特作用,可为抽水蓄能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LLaVA模型 预选址 指令微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接尾水管的抽水蓄能电站新型进/出水口流态优化
19
作者 田浩霖 程永光 +2 位作者 薛松 林云发 黄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8,共7页
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双向运行均须满足流态良好,水头损失小要求,对其进行水力优化事关电站运行安全和效益。一些低水头电站采用尾部明厂房布置,其进/出水口紧接尾水管,受尾水管弯肘段影响,出流不均匀问题显著,需提出新体型解决。以某... 抽水蓄能电站进/出水口双向运行均须满足流态良好,水头损失小要求,对其进行水力优化事关电站运行安全和效益。一些低水头电站采用尾部明厂房布置,其进/出水口紧接尾水管,受尾水管弯肘段影响,出流不均匀问题显著,需提出新体型解决。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应用CFD技术开展研究,发现原倾斜侧式进出/水口方案紧接尾水管,受离心力影响,其扩散段内主流偏移,水力特性评价参数不满足规范要求。从提前分配流量的原理出发,提出增设隔板的方案,使流态得到了改善。为了进一步优化流态,提出一种结合竖井式和侧式优点的创新体型,分析了其流态敏感性,给出了保证流态均匀的体型参数。这种特殊体型对采用尾部明厂房的抽蓄电站进/出水口设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进/出水口优化 CFD数值模拟 尾水管 流态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岩质边坡消落带复绿实践及效果评估
20
作者 杨志超 马萧萧 +4 位作者 常世举 唐玉霜 赵瑞一 万丹 张乾柱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93,共8页
水库的修建严重破坏了库岸生态环境,水位的高频大幅涨落导致消落带生态环境恢复困难。选择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水库为研究对象,对其岩质边坡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保障水资源安全。根据消落带生境特征,围绕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岩质边坡消落... 水库的修建严重破坏了库岸生态环境,水位的高频大幅涨落导致消落带生态环境恢复困难。选择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水库为研究对象,对其岩质边坡消落带进行生态修复,保障水资源安全。根据消落带生境特征,围绕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岩质边坡消落带生态修复重大需求,探讨面向植被生长基质构建、植物群落恢复和植被管护的复绿模式。经历一年多的修复后,该水库消落带植被长势较好,各段均未出现断裂及水土流失的现象,植物出水后的恢复、扩展和拓殖能力较强。在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岩质边坡消落带生态修复时,可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常露区和水淹交替区采用土工格栅+生态袋+挂网复合技术,常淹区采用长丝生态袋+挂网复合技术,并在各段合理配置中山杉等13种适生植物。研究成果对于科学指导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岩质边坡消落带植被复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消落带 生态修复 植被 复绿实践 抽水蓄能电站 河南天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