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烟抽吸模式研究现状概述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启秀 蒋锦锋 +3 位作者 赵继俊 向兰康 成涛 冯茜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介绍了ISO抽吸模式、FTC抽吸模式、Massachusetts抽吸模式和加拿大深度抽吸模式的发展历程、ISO/FTC抽吸模式存在的争议、在抽吸模式问题上WHO的观点及ISO/TC126开展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卷烟 抽吸模式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吸模式和烟支密度分布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尹本涛 万丽娟 +5 位作者 徐杨斌 苏鑫 张燕 王荣梅 刘剑 蔡元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182-185,共4页
为研究抽吸模式和烟支密度分布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采用分段测量的方法采集卷烟燃烧时的图像信息,通过测定烟支燃烧的烟灰长度、累计烟灰面积、烟灰表面累积开裂或者破碎面积及当前燃烧长度下的卷烟包灰性能,分析不同抽吸模式下卷烟... 为研究抽吸模式和烟支密度分布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采用分段测量的方法采集卷烟燃烧时的图像信息,通过测定烟支燃烧的烟灰长度、累计烟灰面积、烟灰表面累积开裂或者破碎面积及当前燃烧长度下的卷烟包灰性能,分析不同抽吸模式下卷烟燃烧烟灰长度缩减率、卷烟包灰性能、烟支密度分布与卷烟包灰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燃烧长度下卷烟的燃烧状态不同,分段测量能有效反映卷烟燃烧包灰的性能;卷烟燃烧烟灰长度缩减率从大到小依次为HCI模式(19.3%)、ISO模式(17.7%)、静燃模式(15.4%);卷烟样品最后包灰性能的好坏依次为静燃模式(5.27%)、ISO模式(9.99%)、HCI模式(10.47%);烟支密度分布与卷烟包灰性能有较大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改变烟支密度或者烟丝填充值来改善卷烟的包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测量 包灰 抽吸模式 卷烟包灰性能 烟支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燃烧动态吸阻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欢 王乐 +2 位作者 胡少东 杨金初 李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6,共4页
为了研究卷烟燃烧过程中动态吸阻的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3R4F标准卷烟作为试验样品,运用建立的动态吸阻计算方法考察了烟支燃烧过程中动态吸阻随燃烧线位置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分析了烟支中烟丝密度、不同抽吸状态(有滤嘴通风、无滤... 为了研究卷烟燃烧过程中动态吸阻的变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选取3R4F标准卷烟作为试验样品,运用建立的动态吸阻计算方法考察了烟支燃烧过程中动态吸阻随燃烧线位置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分析了烟支中烟丝密度、不同抽吸状态(有滤嘴通风、无滤嘴通风和烟丝部分)以及不同抽吸模式对烟支动态吸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烟支动态吸阻随燃烧线长度呈现先增大、后降低并趋于平稳、最后再增大的趋势;烟支两端烟丝密度大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动态吸阻值,烟支中间密度稳定部分具有较均匀的动态吸阻值;对于3种不同抽吸状态,静态吸阻与动态吸阻的差异性显著,按照偏差分析由小到大的排序为:有滤嘴通风<无滤嘴通风<烟丝部分;不同抽吸模式下测试所得的静态吸阻值相近,烟支前半部分的动态吸阻相差不大,后半部分的动态吸阻相差较大,有利于根据不同抽吸模式的人群进行卷烟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卷烟感官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 燃烧线 烟丝密度 抽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烟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蔡君兰 陈黎 +8 位作者 刘绍锋 李翔 王冰 赵阁 余晶晶 赵乐 谢复炜 刘惠民 张晓兵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本文介绍了电子烟的抽吸模式、电子烟气溶胶的捕集方法、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环境烟气以及体外毒理学评价的研究进展,比较了电子烟气溶胶与传统卷烟烟气化学成分释放量,提出了电子烟气溶胶的重点研究课题,以期为我国烟草行业电子烟产... 本文介绍了电子烟的抽吸模式、电子烟气溶胶的捕集方法、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环境烟气以及体外毒理学评价的研究进展,比较了电子烟气溶胶与传统卷烟烟气化学成分释放量,提出了电子烟气溶胶的重点研究课题,以期为我国烟草行业电子烟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烟 气溶胶 抽吸模式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烟气pH值与烟碱含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梦梦 王晨辉 +6 位作者 张媛 朱龙杰 董卉林 伍鹏霖 吴昌健 朱怀远 曹毅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共9页
为探究不同抽吸模式下加热卷烟烟气pH值与烟碱含量的关系,建立了加热卷烟烟气粒相物pH值的测定方法,采用GCFID测定了14种市售加热卷烟样品不同抽吸模式下烟气粒相物中总烟碱和游离烟碱含量,分析烟气粒相物pH值、游离烟碱和总烟碱含量以... 为探究不同抽吸模式下加热卷烟烟气pH值与烟碱含量的关系,建立了加热卷烟烟气粒相物pH值的测定方法,采用GCFID测定了14种市售加热卷烟样品不同抽吸模式下烟气粒相物中总烟碱和游离烟碱含量,分析烟气粒相物pH值、游离烟碱和总烟碱含量以及加热卷烟劲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建立的加热卷烟烟气粒相物pH值的测定方法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2)加热卷烟烟气粒相物p H值受抽吸模式影响较大,ISO模式(6.02~6.46)下pH值明显高于HCI模式(5.92~6.18);(3)ISO和HCI两种模式下,烟气中总烟碱含量分别在0.45~0.65 mg/支和1.30~1.88 mg/支,而游离烟碱含量分别在0.12~0.24 mg/支和0.16~0.44 mg/支;(4)不同抽吸模式下的烟气粒相物pH值均与游离烟碱占比、游离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5)总烟碱含量与游离烟碱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烟气pH值、游离烟碱占比之间均无相关性;(6)HCI模式下,加热卷烟劲头与烟气粒相物pH值、游离烟碱含量及游离烟碱占比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抽吸模式 烟气pH值 烟碱 游离烟碱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卷烟气溶胶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虎 段沅杏 +4 位作者 杨柳 申钦鹏 赵杨 张俊丰 黄妍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0-126,共7页
加热卷烟气溶胶是烟草材料在低温加热后形成的悬浮液滴,由于没有燃烧行为,导致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与传统卷烟烟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传统卷烟烟气的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加热卷烟气溶胶研究。鉴于此,本文结合近几年加热卷... 加热卷烟气溶胶是烟草材料在低温加热后形成的悬浮液滴,由于没有燃烧行为,导致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与传统卷烟烟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传统卷烟烟气的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加热卷烟气溶胶研究。鉴于此,本文结合近几年加热卷烟气溶胶研究工作文献,归纳总结了目前加热卷烟气溶胶化学成分分析常用的抽吸模式、捕集方法和分析检测技术,为建立更加精准高效的加热卷烟气溶胶检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气溶胶 抽吸模式 捕集方法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