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镍污染场地抽出-处理数值模拟及渗透系数对修复效果影响
1
作者
南瑞川
柏晓鹏
+1 位作者
张婷婷
闫晓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研究污染场地渗透系数对抽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某镍(Ni)污染场地为例,构建了二维均质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考虑溶质对流、弥散、吸附的抽出-处理模拟,研究了不同含水介质及抽水流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
为研究污染场地渗透系数对抽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某镍(Ni)污染场地为例,构建了二维均质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考虑溶质对流、弥散、吸附的抽出-处理模拟,研究了不同含水介质及抽水流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与场地实测地下水水位基本吻合,均方根误差为0.006 m,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场地地下水流场.通过对比3处抽水井位置下Ni的修复效果,认为3个方案中抽水井位于污染羽中心的方案最佳.在相同抽水流量下,渗透系数越大,地下水监测站点GW1处Ni浓度越高,GW2处Ni浓度越低,但污染羽面积也越大.当含水层为黄土或粉砂时,若抽水流量为40 m^(3)/d,GW1和GW2两处Ni浓度无法降低至0.1 mg/L,若抽水流量为80 m^(3)/d或120 m^(3)/d,则GW1和GW2两处在3 a内Ni浓度可以降低至0.1 mg/L.当含水层为细砂时,GW1处Ni浓度在3种抽水流量场景下均无法降低至0.1 mg/L,而GW2处Ni浓度在3 a内均能满足地下水Ⅳ类水质标准.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抽水流量越大,达到地下水Ⅳ类水质标准的时间越短,但抽水总量越大.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实施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出-处理
渗透系数
数值模拟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井抽出-处理-回渗循环技术修复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肖瀚
杨昱
+4 位作者
徐祥健
邓圣
韩旭
夏甫
姜永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1-538,共8页
采用单井抽出-处理-回渗循环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单井循环技术)原位修复石化场地三氯乙烯(TCE)污染地下水。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关键影响因素的不同情景设置,模拟修复过程中污染羽的时空变化情况,明确关键因素对污...
采用单井抽出-处理-回渗循环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单井循环技术)原位修复石化场地三氯乙烯(TCE)污染地下水。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关键影响因素的不同情景设置,模拟修复过程中污染羽的时空变化情况,明确关键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1,2,3,4,5,6,13,20 d后,TCE去除率分别为27.29%、34.94%、43.65%、54.12%、66.47%、75.88%、91.76%和92.35%;含水层渗透系数(K)和抽出回渗量(Q)是TCE去除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Q的影响较为明显;污染物去除率(r)与修复时间(t)、Q和K之间存在定量关系(r=22.5lnt+6.3ln(KQ)+2.30),推导出的定量关系表达式有助于指导实际污染场地应用时抽出回渗量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出-处理
-
回渗循环
地下水修复
关键影响因素
物理模型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某氨氮污染地下水体抽出-处理系统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平
韩占涛
+2 位作者
张海领
孔贝贝
张鑫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共10页
抽出-处理系统设计多侧重于考虑修复初期的效率,在修复后期通常效率低下,产生拖尾现象,其优化的关键在于布设的井群系统能否高效抽出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利用溶质运移数值模拟可为井群布设和抽水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优化我国北...
抽出-处理系统设计多侧重于考虑修复初期的效率,在修复后期通常效率低下,产生拖尾现象,其优化的关键在于布设的井群系统能否高效抽出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利用溶质运移数值模拟可为井群布设和抽水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优化我国北方某化肥厂高浓度氨氮污染的地下水体的抽出-处理修复系统,节约时间和成本。在水文地质调查及氨氮浓度监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井数、抽水天数和总抽水量三个变量,采用中轴线法与三角形法结合的布井方法,利用GMS软件反复试算,筛选出三种较优抽水方案并进一步模拟优化,最终从中选出最优抽水方案。结果,相比最初方案(方案1),最优方案(方案3)将修复周期缩短了23个月,抽水总量减少了约31.9×104 m^3,而抽水井数量仅增加了1口。该模型进行了稳定流水位拟合验证和4期非稳定流实测溶质浓度验证,较符合实际。结果表明,针对抽水井数量不足引起的拖尾问题,关键因素在于合理的井位布设与分阶段的抽水模式。在修复过程中,及时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进行监测,并随着污染羽变化过程及时调整抽水方案,保证高浓度区一直有抽水井进行较大流量抽水,可有效提高修复效率并缩短修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修复
氨氮
抽出-处理
技术
数值模拟
模型验证
模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RBs与P&T技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汪水兵
贾永刚
+1 位作者
罗先香
方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142-3145,共4页
关于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方法很多,其中抽出-处理技术(P&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熟化程度最高的技术,而渗透反应格栅(PRBs)技术是最新的处理技术,该技术在欧美已得到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对这2种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地下水污染处...
关于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方法很多,其中抽出-处理技术(P&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熟化程度最高的技术,而渗透反应格栅(PRBs)技术是最新的处理技术,该技术在欧美已得到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对这2种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地下水污染处理时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注意问题等进行研究,旨在说明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在处理地下水污染过程中的重要性,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加速我国地下水污染控制与就地修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出-处理
渗透反应格栅(墙)
就地恢复
地下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力截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5
作者
任增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3-77,共5页
水力截获技术是一种研究收集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并控制污染物运移的水动力技术 ,目前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抽出 -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中。本文阐述了水力截获技术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水务截获技术
抽出-处理
水力截获带
驻点
研究进展
地下水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数值模拟的某纳污坑塘地下水砷污染修复技术设计
被引量:
4
6
作者
赵乐
苏春利
+2 位作者
谢先军
杨楠
罗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0,94,共8页
某典型纳污坑塘地下水砷污染严重,直接威胁周边农业地区和下游浅湖的生态环境安全。拟采用“抽出-处理+原位化学氧化含水层镀铁”联合修复技术,分别针对地下水砷污染重度污染区和中低污染区进行分区分阶段修复。对重度污染区,采用Visual...
某典型纳污坑塘地下水砷污染严重,直接威胁周边农业地区和下游浅湖的生态环境安全。拟采用“抽出-处理+原位化学氧化含水层镀铁”联合修复技术,分别针对地下水砷污染重度污染区和中低污染区进行分区分阶段修复。对重度污染区,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并预测抽出-处理技术的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按中部抽水井抽水、外缘注水井注水的井群布设方案进行分阶段抽注,230d后地下水中砷的去除率达78%。对中低污染区,向含水层中交替注入FeSO4溶液和NaClO溶液进行原位化学氧化含水层镀铁除砷,试验结果和除砷机理表明:通过发生氧化、吸附和共沉淀反应,5次抽注循环后地下水中砷的去除率为80%,但存在地下水中砷浓度反弹现象。本研究可为其他砷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提供工程经验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砷污染
数值模拟
抽出-处理
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含水层镀铁技术
纳污坑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
20
7
作者
钟佐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是关于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其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概况的第一篇文章 ,文中介绍抽出 处理系统、水力隔离系统、生物通风及曝气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抽出-处理
系统
水力隔离系统
生物通风
曝气
地下水污染
有机污染物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镍污染场地抽出-处理数值模拟及渗透系数对修复效果影响
1
作者
南瑞川
柏晓鹏
张婷婷
闫晓惠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4,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2YFC3702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30907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河口与海岸带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HKHA2022012)。
文摘
为研究污染场地渗透系数对抽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某镍(Ni)污染场地为例,构建了二维均质非稳定地下水流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考虑溶质对流、弥散、吸附的抽出-处理模拟,研究了不同含水介质及抽水流量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与场地实测地下水水位基本吻合,均方根误差为0.006 m,模型可以较好地刻画场地地下水流场.通过对比3处抽水井位置下Ni的修复效果,认为3个方案中抽水井位于污染羽中心的方案最佳.在相同抽水流量下,渗透系数越大,地下水监测站点GW1处Ni浓度越高,GW2处Ni浓度越低,但污染羽面积也越大.当含水层为黄土或粉砂时,若抽水流量为40 m^(3)/d,GW1和GW2两处Ni浓度无法降低至0.1 mg/L,若抽水流量为80 m^(3)/d或120 m^(3)/d,则GW1和GW2两处在3 a内Ni浓度可以降低至0.1 mg/L.当含水层为细砂时,GW1处Ni浓度在3种抽水流量场景下均无法降低至0.1 mg/L,而GW2处Ni浓度在3 a内均能满足地下水Ⅳ类水质标准.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抽水流量越大,达到地下水Ⅳ类水质标准的时间越短,但抽水总量越大.研究结果可为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实施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抽出-处理
渗透系数
数值模拟
修复效果
Keywords
pump
-
and
-
trea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remediation effect
分类号
TV131.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井抽出-处理-回渗循环技术修复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肖瀚
杨昱
徐祥健
邓圣
韩旭
夏甫
姜永海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1-53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806202)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3YSKY-30)。
文摘
采用单井抽出-处理-回渗循环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单井循环技术)原位修复石化场地三氯乙烯(TCE)污染地下水。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关键影响因素的不同情景设置,模拟修复过程中污染羽的时空变化情况,明确关键因素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修复1,2,3,4,5,6,13,20 d后,TCE去除率分别为27.29%、34.94%、43.65%、54.12%、66.47%、75.88%、91.76%和92.35%;含水层渗透系数(K)和抽出回渗量(Q)是TCE去除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Q的影响较为明显;污染物去除率(r)与修复时间(t)、Q和K之间存在定量关系(r=22.5lnt+6.3ln(KQ)+2.30),推导出的定量关系表达式有助于指导实际污染场地应用时抽出回渗量的设计。
关键词
抽出-处理
-
回渗循环
地下水修复
关键影响因素
物理模型
数值模型
Keywords
pumping
-
treatment
-
recharge cycle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key impact factors
physical model
numerical model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某氨氮污染地下水体抽出-处理系统优化模拟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王平
韩占涛
张海领
孔贝贝
张鑫馨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
河北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河北伟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4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2269)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109-004-03)。
文摘
抽出-处理系统设计多侧重于考虑修复初期的效率,在修复后期通常效率低下,产生拖尾现象,其优化的关键在于布设的井群系统能否高效抽出受污染的地下水体。利用溶质运移数值模拟可为井群布设和抽水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优化我国北方某化肥厂高浓度氨氮污染的地下水体的抽出-处理修复系统,节约时间和成本。在水文地质调查及氨氮浓度监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井数、抽水天数和总抽水量三个变量,采用中轴线法与三角形法结合的布井方法,利用GMS软件反复试算,筛选出三种较优抽水方案并进一步模拟优化,最终从中选出最优抽水方案。结果,相比最初方案(方案1),最优方案(方案3)将修复周期缩短了23个月,抽水总量减少了约31.9×104 m^3,而抽水井数量仅增加了1口。该模型进行了稳定流水位拟合验证和4期非稳定流实测溶质浓度验证,较符合实际。结果表明,针对抽水井数量不足引起的拖尾问题,关键因素在于合理的井位布设与分阶段的抽水模式。在修复过程中,及时对地下水中污染物进行监测,并随着污染羽变化过程及时调整抽水方案,保证高浓度区一直有抽水井进行较大流量抽水,可有效提高修复效率并缩短修复周期。
关键词
地下水修复
氨氮
抽出-处理
技术
数值模拟
模型验证
模拟优化
Keywords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ammonia nitrogen
pumping and treating technology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validation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分类号
P641.69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RBs与P&T技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汪水兵
贾永刚
罗先香
方丰华
机构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142-3145,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减轻巢湖富营养化项目"(2005DFA90390)
文摘
关于地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方法很多,其中抽出-处理技术(P&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熟化程度最高的技术,而渗透反应格栅(PRBs)技术是最新的处理技术,该技术在欧美已得到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对这2种技术进行比较,并对地下水污染处理时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和注意问题等进行研究,旨在说明渗透反应格栅技术在处理地下水污染过程中的重要性,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加速我国地下水污染控制与就地修复处理。
关键词
抽出-处理
渗透反应格栅(墙)
就地恢复
地下水污染
Keywords
Pump
-
and
-
Treat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s
In
-
Situ remediation
Comparative research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力截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
9
5
作者
任增平
机构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3-77,共5页
文摘
水力截获技术是一种研究收集去除地下水中污染物并控制污染物运移的水动力技术 ,目前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抽出 -处理系统的设计和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中。本文阐述了水力截获技术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水务截获技术
抽出-处理
水力截获带
驻点
研究进展
地下水
污染物
Keywords
hydraulic capture technique
pump\|and\|treat
hydraulic capture zone
stagnation point
research progress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数值模拟的某纳污坑塘地下水砷污染修复技术设计
被引量:
4
6
作者
赵乐
苏春利
谢先军
杨楠
罗鑫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0,94,共8页
基金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8ZX07110005)。
文摘
某典型纳污坑塘地下水砷污染严重,直接威胁周边农业地区和下游浅湖的生态环境安全。拟采用“抽出-处理+原位化学氧化含水层镀铁”联合修复技术,分别针对地下水砷污染重度污染区和中低污染区进行分区分阶段修复。对重度污染区,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并预测抽出-处理技术的修复效果,模拟结果表明:按中部抽水井抽水、外缘注水井注水的井群布设方案进行分阶段抽注,230d后地下水中砷的去除率达78%。对中低污染区,向含水层中交替注入FeSO4溶液和NaClO溶液进行原位化学氧化含水层镀铁除砷,试验结果和除砷机理表明:通过发生氧化、吸附和共沉淀反应,5次抽注循环后地下水中砷的去除率为80%,但存在地下水中砷浓度反弹现象。本研究可为其他砷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提供工程经验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地下水砷污染
数值模拟
抽出-处理
技术
原位化学氧化含水层镀铁技术
纳污坑塘
Keywords
groundwater arsenic poll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extraction
-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of aquifer iron plating technology
pollutant pond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
20
7
作者
钟佐叅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3,共3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49772 15 9
文摘
本文是关于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其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概况的第一篇文章 ,文中介绍抽出 处理系统、水力隔离系统、生物通风及曝气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抽出-处理
系统
水力隔离系统
生物通风
曝气
地下水污染
有机污染物
治理措施
Keywords
pump\|and\|treat system
hydrodynamicisolation system
bioveting
sgargin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镍污染场地抽出-处理数值模拟及渗透系数对修复效果影响
南瑞川
柏晓鹏
张婷婷
闫晓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单井抽出-处理-回渗循环技术修复效果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肖瀚
杨昱
徐祥健
邓圣
韩旭
夏甫
姜永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某氨氮污染地下水体抽出-处理系统优化模拟研究
王平
韩占涛
张海领
孔贝贝
张鑫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PRBs与P&T技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比较研究
汪水兵
贾永刚
罗先香
方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力截获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任增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数值模拟的某纳污坑塘地下水砷污染修复技术设计
赵乐
苏春利
谢先军
杨楠
罗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地下水有机污染控制及就地恢复技术研究进展(一)
钟佐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