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抬升过程的新认识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1 位作者 李凌君 刘宝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0-692,共3页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嫩江组沉积期末及其后期反转构造运动作用导致的区域抬升对油气成藏影响较大。但是,由于浅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对于抬升以后至现今的构造演化特征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盆地南部浅层...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嫩江组沉积期末及其后期反转构造运动作用导致的区域抬升对油气成藏影响较大。但是,由于浅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对于抬升以后至现今的构造演化特征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盆地南部浅层的边缘相研究,认为在晚白垩世末-古近纪的挤压构造运动作用下,松辽盆地在整体抬升的同时表现出东抬西降的构造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长期处于隆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边缘相 构造演化 抬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降及抬升过程中温度对流体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夏新宇 宋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1,共4页
通过理论计算说明地层沉降和抬升过程中温度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沉降过程中流体温度增加所带来的超压大致为孔隙体积减少所带来的超压的百分之几 ,这一比值主要取决于压实系数和地热梯度 ,与岩石渗透率、沉积速率、地层水黏度和压缩系数... 通过理论计算说明地层沉降和抬升过程中温度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沉降过程中流体温度增加所带来的超压大致为孔隙体积减少所带来的超压的百分之几 ,这一比值主要取决于压实系数和地热梯度 ,与岩石渗透率、沉积速率、地层水黏度和压缩系数等参数无关 ,说明在一般的沉降过程中 ,作为超压的成因机制 ,水热膨胀远不如不均衡压实重要。抬升过程中降温对压力的影响小于孔隙反弹作用 ,但是二者差距不像沉降过程中压实作用与水热增压对超压的贡献差别那么明显。即使仅考虑降温作用 ,也表明构造抬升倾向于形成异常低压而不是异常高压 ;如果考虑到孔隙反弹 ,形成异常低压的效果更加明显。图 1表 1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沉降过程 抬升过程 温度 地层流体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榆树沟麻粒岩相高压地体的抬升过程──角闪石提供的信息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焰 王润三 +1 位作者 周鼎武 刘养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经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榆树沟麻粒岩地体在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的峰期变质之后,普遍经历了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期形成了两个世代的角闪石。退变质温压和年龄资料表明,该地体的4个岩性单元经历... 经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榆树沟麻粒岩地体在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的峰期变质之后,普遍经历了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期形成了两个世代的角闪石。退变质温压和年龄资料表明,该地体的4个岩性单元经历了相似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作用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整个地体为快速抬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石 抬升过程 南天山 麻粒岩相 高压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热演化史与隆升过程分析 被引量:51
4
作者 陈刚 丁超 +5 位作者 徐黎明 章辉若 胡延旭 杨甫 李楠 毛小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731-3741,共11页
运用LA-ICP MS锆石U-Pb定年、角闪石和黑云母40 Ar-39 Ar定年、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FT)分析等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的热演化历史及其抬升冷却过程.紫金山侵入岩主要由次透辉二长岩和正长岩组... 运用LA-ICP MS锆石U-Pb定年、角闪石和黑云母40 Ar-39 Ar定年、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FT)分析等构造热年代学研究方法,探讨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的热演化历史及其抬升冷却过程.紫金山侵入岩主要由次透辉二长岩和正长岩组成,锆石U-Pb测年给出的岩浆侵位-结晶年龄为136.7 Ma,角闪石和黑云母40 Ar-39 Ar测年获得的岩浆结晶-固结年龄集中在133.1~130.4 Ma,表明紫金山侵入岩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的136.7~130.4Ma.侵入岩T-t轨迹与磷灰石FT模拟热史路径综合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紫金山侵入岩抬升冷却的三个构造热演化阶段:1)136~120 Ma侵位岩浆结晶-固结阶段,岩体平均冷却速率高达52℃/Ma;2)120~30Ma岩体相对缓慢抬升冷却阶段,平均抬升冷却速率为2.5℃/Ma;3)30Ma以来岩体快速抬升冷却阶段,平均抬升冷却速率3.6℃/Ma,尤以近10Ma以来的快速抬升冷却最为显著,抬升冷却速率接近7℃/Ma.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环境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紫金山岩浆活动与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属于相同时期、统一构造作用的产物,早白垩世末期以来由慢到快的差异抬升过程主要受控于华北克拉通东部(古)太平洋体系与其西南部特提斯体系之间相互联合、彼此消长的构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 紫金山侵入岩 构造热年代学 冷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东部假玄武玻璃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建民 董树文 +2 位作者 张家声 刘晓春 陈柏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4,共6页
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发现了广泛的地震成因假玄武玻璃,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呈简单脉状沿NE—SW向走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后者大多与郯庐断裂带平行并穿切了包括白垩纪花岗岩在内的地质体。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由暗色石英条纹构成的... 最近,在大别造山带东部发现了广泛的地震成因假玄武玻璃,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呈简单脉状沿NE—SW向走滑断裂带或剪切带发育,后者大多与郯庐断裂带平行并穿切了包括白垩纪花岗岩在内的地质体。某些假玄武玻璃内发育由暗色石英条纹构成的糜棱质条带。本文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详细研究对比了不同断裂带内部发育的假玄武玻璃及其围岩在显微构造特征上的差异及联系。根据岩石的组构特征,证实所发现的这些假玄武玻璃主要是由母岩的超碎裂岩化形成的,但在点1发育的假玄武玻璃基质的扫描电镜影象特征上,沿某些残斑矿物(钾长石、斜长石、黄铁矿)的边缘可以看到些许代表摩擦熔融成因的熔蚀状港湾结构,说明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中曾经发生了程度较低的局部熔融作用。肉眼所见到的糜棱质石英条纹在显微镜下证实为早期的糜棱面理。同时,岩石组构的叠加显示,含假玄武玻璃的断裂带及假玄武玻璃本身普遍具有多期性,且晚期构造产物(或假玄武玻璃)总是较早期产物(或假玄武玻璃)碎裂岩化作用更加强烈,说明先期存在的构造软化带在控制假玄武玻璃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构造带抬升过程中伴随的多期构造及细粒化是形成假玄武玻璃的基础。岩石的变形序列总体上显示为韧性韧脆性脆性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玄武玻璃 显微构造特征 大别造山带 东部 扫描电镜观察 形成过程 抬升过程 走滑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 光学显微镜 地震成因 组构特征 玻璃基质 摩擦熔融 熔融作用 叠加显示 岩石组构 岩化作用 多期构造 演化过程 变形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白垩纪以来构造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志刚 任战利 高龙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753-3764,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处于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和东秦岭造山带的转折地带,构造位置独特,演化历史复杂.本文选取东缘韩城地区和南缘东秦岭洛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为研究对象,采集6件砂岩样品进行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关键构造-热事件提供热年代学约束,恢复盆地东南缘不同构造带的热演化史,深化对盆地东南部油气资源赋存条件的认识,以期实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研究表明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抬升冷却史存在明显差异.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表现为从南到北减小的趋势.东缘韩城剖面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51.6~66.3 Ma、33 Ma两次抬升冷却的峰值年龄.南缘洛南剖面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记录89~106 Ma和59~66 Ma的冷却抬升年龄.洛南地区抬升冷却时间较早,剥蚀速率(106m/Ma)大于韩城地区(68m/Ma),且持续时间长.磷灰石裂变径迹(Apatite Fission Track,AFT)热史模拟显示,晚中生代,受燕山运动的影响,东秦岭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事件,洛南地区热演化程度明显高于韩城地区.洛南剖面的热演化主要受岩浆活动的控制,韩城剖面为埋藏增温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裂变径迹年龄格局基本受控于白垩纪以来的抬升冷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抬升过程 热史模拟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双河超高压变质岩矿物包裹体的精细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吴秀玲 樊孝玉 +2 位作者 刘忠 韩勇 郑建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矿物包裹体 精细结构 超高压变质岩 地质意义 双河 安徽 流体超压 流体密度 抬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