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流动在超高压榴辉岩形成和抬升中的作用
1
作者 韦必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榴辉岩 流体流动 岩石形成 抬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西昆仑山中、新生代幕式活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记录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彦斌 王永 +3 位作者 刘训 傅德荣 王军 王世成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4-99,共6页
通过对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西昆仑山新疆—西藏公路出露的7个花岗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天山、西昆仑山脉低温(<110℃)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9.6±0.8)~(89.2±2.3)Ma,平均裂变径迹长度... 通过对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西昆仑山新疆—西藏公路出露的7个花岗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研究了天山、西昆仑山脉低温(<110℃)热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9.6±0.8)~(89.2±2.3)Ma,平均裂变径迹长度变化范围为(7.9±3.7)~(11.6±1.9)μm。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反映冷却作用时代,地质资料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数据表明,天山在白垩纪存在一次抬升作用,天山和西昆仑山在中新世发生另一次抬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西昆仑山 磷灰石裂变径迹 新生代 幕式活动 抬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诺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同位素年代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勇胜 高山 +2 位作者 周炼 张利 金淑燕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6,共6页
汉诺坝地区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部分为变沉积岩。从周坝麻粒岩相变沉积岩包体的 Sm-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获得了 (424± 10) Ma的全岩-单矿物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全岩 Sm- Nd同位素组成指示这些... 汉诺坝地区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它们部分为变沉积岩。从周坝麻粒岩相变沉积岩包体的 Sm-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获得了 (424± 10) Ma的全岩-单矿物 Sm- 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全岩 Sm- Nd同位素组成指示这些包体可能与地表出露的太古宙麻粒岩有亲缘关系,但二者的 Pb- Pb与 U- Pb锆石年龄又反映二者成因不同。周坝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可能为残留于大陆下地壳的古老物质。 424 Ma的 Sm- Nd年龄可能反映了与加里东运动时期蒙古板块向华北地台俯冲而发生的变质与再就位抬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麻粒岩 同位素年代学 地球动力学 变质作用 下地壳包体 抬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季昆明准静止锋与云贵高原地形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段旭 段玮 +1 位作者 邢冬 张亚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利用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2008年1月10日至2月15日和2013年12月10-20日ERA-Interim 0.125°×0.125°再分析数据以及DEM地形高度数据,研究了昆明准静止锋(Kunm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KQSF)位置、云贵高原地... 利用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2008年1月10日至2月15日和2013年12月10-20日ERA-Interim 0.125°×0.125°再分析数据以及DEM地形高度数据,研究了昆明准静止锋(Kunming Quasi-Stationary Front,KQSF)位置、云贵高原地形和锋面附近大气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云贵高原以乌蒙山脉(103°E)分为东、西两部,云贵高原东部地区昆明准静止锋出现的频次为61.5%,西部地区出现频次为38.5%,大部分冷空气被阻挡在了云贵高原东部地区,仅有少部分较强冷空气能越过乌蒙山脉进入云贵高原西部,高原大地形对冷空气的阻滞作用显著;(2)昆明准静止锋的进退与锋面前后地面温压场关系有较好的相关性,锋后冷气团越强、锋前暖气团越弱,锋面位置越偏西,反之越偏东,其相关的显著性主要体现在云贵高原西部,而在高原东部地区,地形作用降低了锋面位置与温压场的相关性;(3)高原地形阻挡作用使冷空气移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而形成准静止锋,抬升作用使局地近地层形成顺时针的次级环流,导致逆温层的出现,一旦冷空气越过高原,抬升作用减弱,逆温层消失;(4)东西风零线能较好地描述锋面位置和冷气团厚度,体现了KQSF呈准南北向和云贵高原地区的冷空气由东向西路径特征;(5)锋后冷高压的位势高度可表示冷气团的厚度,在云贵高原东部锋面位置取决于冷气团的厚度,当锋面到达云贵高原西部后,地形的阻挡作用显著减弱和消失,锋面位置取决于冷暖气团之间势力的强弱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贵高原大地形 昆明准静止锋 锋面位置 冷气团厚度 阻挡和抬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镜质体反射率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荣西 张锡云 金奎励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5-709,共5页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讨论通过定量研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资料来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曾经历过与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相对应的两次重要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估算的这两次构造抬升作用剥蚀的地层厚度分别平均... 本文以渤海湾盆地为例 ,讨论通过定量研究镜质体反射率剖面资料来重建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曾经历过与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相对应的两次重要的构造抬升、剥蚀事件。估算的这两次构造抬升作用剥蚀的地层厚度分别平均约为 1 1 1 0m和 90 0m ,剥蚀速率分别为 35~82m/Ma和 8~ 1 7m/Ma。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不同地史时期古地温梯度不同 ,中生代古地温梯度 ( 4 .33~ 4 .6 7℃ / 1 0 0m)明显高于晚古生代 ( 3.4 9~3.92℃ / 1 0 0m)和新生代 ( 3.75~ 3.76℃ / 1 0 0m)以及现代地温梯度 ( 3.5~3.7℃ / 1 0 0m) ,这表明本区在中生代时曾出现过高热异常。镜质体反射率剖面回归参数 (热响应因子b)反映出渤海湾盆地在新生代沉降速度明显加大 ,此时控制盆地沉降作用的构造背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强烈的坳陷和断裂作用取代了晚古生代地台和中生代的断陷而成为本区最重要的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演化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断裂作用 抬升作用 剥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99
6
作者 周玉淑 高守亭 邓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在分析 2 0 0 3年 6月 2 1日到 7月 11日江淮流域强梅雨期间降水概况和大气环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对水汽输送流函数及非辐散分量、势函数及辐散分量及江淮地区水汽收支的分析 ,表明江淮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 在分析 2 0 0 3年 6月 2 1日到 7月 11日江淮流域强梅雨期间降水概况和大气环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对水汽输送流函数及非辐散分量、势函数及辐散分量及江淮地区水汽收支的分析 ,表明江淮流域是该时期全球范围内水汽汇的一个高值中心 ,且水汽通量大值区和水汽辐合区与降水大值区基本一致。从水汽的输送来看 ,夏季印度风环流和南海夏季风是向江淮流域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梅雨期内 ,中层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是垂直上升运动对低层水汽的抬升作用 ,同时 ,低纬大洋上的水汽也可途经青藏高原后再从西边界向东输入到江淮地区 ,它的输送有可能增大江淮流域上空对流层中层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从而有利于强梅雨在江淮流域的发生。计算分析还表明 2 0 0 3年强降水从前期的长江流域移到后期的淮河流域 ,是与大范围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中心北移相联系的 ,较小空间范围的强暴雨洪涝的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境下 ,还与其他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流域 水汽输送 特征分析 2003年6月 江淮地区 中层大气 南海夏季风 大气环流 梅雨期间 水汽收支 全球范围 水汽辐合 水汽通量 抬升作用 运动 青藏高原 水汽含量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计算分析 暴雨洪涝 空间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域侵蚀地貌演化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武春龙 李壁成 雷会珠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61,共7页
通过对杏子河流域内22条小流域沟谷纵剖面和斯特拉勒(Strahler)曲线的信息熵计算,表明流域沟谷纵剖面处于均衡状态,但流域侵蚀地貌处于壮年期状态。杏子河地貌演化与戴维斯(Davis)模型的不同点是地貌未达准平原,... 通过对杏子河流域内22条小流域沟谷纵剖面和斯特拉勒(Strahler)曲线的信息熵计算,表明流域沟谷纵剖面处于均衡状态,但流域侵蚀地貌处于壮年期状态。杏子河地貌演化与戴维斯(Davis)模型的不同点是地貌未达准平原,就有内营力抬升作用,结果使地貌长期处于非平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地貌演化 信息熵 侵蚀地貌 抬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保存条件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蒋有录 刘佳 +2 位作者 苏圣民 刘景东 胡洪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1,共11页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的保存条件至关重要,探讨保存条件对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统计资料,结合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渤海湾盆地盖层、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对潜山油气保存及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不同层... 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藏的保存条件至关重要,探讨保存条件对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大量统计资料,结合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探讨渤海湾盆地盖层、抬升剥蚀作用和断裂作用对潜山油气保存及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不同层系潜山油气相态及来源不尽相同,前古生界、下古生界和中生界以油藏为主,为它源型油气藏,而上古生界以气藏为主,主要为自源型油气藏;研究区共发育5套区域盖层,石炭—二叠系盖层对天然气封盖能力强,新近系泥岩仅能作为油藏的盖层;不同时期形成的潜山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早期形成的潜山油气藏因后期构造作用遭到破坏,大多数潜山油气藏主要为古近纪末和新近纪—第四纪形成;断盖配置及断层封闭性控制潜山油气藏的保存,可划分为A型、B型和C型3类断盖组合样式,其中C型断盖组合样式最有利于潜山油气的富集与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古近系 保存条件 盖层 剥蚀作用 断盖配置 潜山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研究
9
作者 陶洵 张杰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4期167-167,共1页
通过常规天气资料、探空资料、物理量及雷达资料分析,对江津地区9月10-12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大气层结稳定的情况下(低温低能),低涡的动力抬升作用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但由于冷空气的影响较弱,使得对流系统... 通过常规天气资料、探空资料、物理量及雷达资料分析,对江津地区9月10-12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在大气层结稳定的情况下(低温低能),低涡的动力抬升作用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发生,但由于冷空气的影响较弱,使得对流系统难以长时间维持,生命史较短。持续较强的暖平流输送是降雨时间较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资料的应用对对流系统的临近预警预报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涡 动力抬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uplifting effect for upper structure by grouting 被引量:10
10
作者 章敏 王星华 汪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553-561,共9页
A stratum grouting-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 which simplified the grouted zone into a series of spherical grout bulbs was established using FLAC3D program. The hypothetical non-uniform expansion process to reac... A stratum grouting-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 which simplified the grouted zone into a series of spherical grout bulbs was established using FLAC3D program. The hypothetical non-uniform expansion process to reach an assigned volume strain due to soil compression by grouting was achieved by imposing radial velocity on outer mesh nodes of these spheres. This new method avoids the repeated trial calculation needed i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which applied a fictitious expanding pressure in the grouting element. The deformation and additional internal forces of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ach grouting strategy and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stiffness of grouting proof curtain and bearing capacity of pile tip were discussed simultaneously. The numerical model i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to replicate general behavior expected in the field and is capable of modeling the uplifting effect for the surface structure by grou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TING ground uplifting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