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焙烧-水浸法从报废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回收金属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大辉 张珂 +2 位作者 陈怀敬 刘振宁 胡平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8,共9页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其报废后Li、Ni、Co、Mn等金属清洁高效回收对促进有色金属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回收Li、Ni、Co、Mn,并采用TG-DSC、XRD、...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中已获得广泛应用,其报废后Li、Ni、Co、Mn等金属清洁高效回收对促进有色金属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LiNi_(0.5)Co_(0.2)Mn_(0.3)O_(2)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回收Li、Ni、Co、Mn,并采用TG-DSC、XRD、ICP-OES、XPS、热力学分析等研究了回收过程物相演变规律及影响金属回收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由LiNi_(0.5)Co_(0.2)Mn_(0.3)O_(2)与NaHSO_(4)·H_(2)O组成的混合物,经过焙烧后Li、Ni、Co、Mn元素的赋存状态发生改变,从不溶于水的复杂金属氧化物形式,转化为可溶于水的金属硫酸盐形式.焙烧产物在一定条件下用水浸出后,Li、Ni、Co、Mn元素以金属离子的形式转移到水溶液中获得回收.混合物的组成、焙烧温度对Li、Ni、Co、Mn元素在焙烧产物中的赋存形式呈现制约关系,也是影响Li、Ni、Co、Mn金属回收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锂离子动力电池 LiNi_(0.5)Co_(0.2)Mn_(0.3)O_(2) 焙烧-水浸出 金属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焙烧-浸出工艺从LiNi_(0.6)Co_(0.2)Mn_(0.2)O_(2)回收金属的研究
2
作者 王大辉 彭小平 +2 位作者 陈怀敬 李彦强 宋晓龙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3-971,共9页
富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比容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退役后的正极材料中锂、镍、钴、锰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备受关注。本文提出将LiNi_(0.6)Co_(0.2)Mn_(0.2)O_(2)与添加剂NaHSO_(4)·H_(2)O以不同比例... 富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比容量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退役后的正极材料中锂、镍、钴、锰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备受关注。本文提出将LiNi_(0.6)Co_(0.2)Mn_(0.2)O_(2)与添加剂NaHSO_(4)·H_(2)O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在600℃焙烧0.5 h,焙烧产物再经过水浸出,提取金属的新工艺,并对LiNi_(0.6)Co_(0.2)Mn_(0.2)O_(2)-NaHSO_(4)·H_(2)O体系焙烧过程的化学行为及影响金属回收率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Ni_(0.6)Co_(0.2)Mn_(0.2)O_(2)中添加NaHSO_(4)·H_(2)O在600℃焙烧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失重与吸热现象,焙烧产物中Li以LiNaSO_(4)的形式存在,Ni、Co、Mn元素以氧化物和金属硫酸盐的形式存在,随NaHSO_(4)·H2O含量的增加,Ni、Co、Mn元素化合态趋向于+2价,焙烧产物的形貌为不规则的块状颗粒。LiNi_(0.6)Co_(0.2)Mn_(0.2)O_(2)与NaHSO_(4)·H_(2)O混合物质量比为1∶4.49时,焙烧后在60℃水浸0.5 h,Li、Ni、Co、Mn元素的浸出率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锂离子动力电池 LiNi_(0.6)Co_(0.2)Mn_(0.2)O_(2) 焙烧 金属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