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1
作者 潘锐 《国际展望》 1988年第21期24-25,共2页
三、灵活反应战略1960年1月29日,肯尼迪在他上台后发布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指出:“在总统的徽章上,美国之鹰的右爪抓着一枝橄榄枝,左爪抓着一把箭。我们打算给两者以同样的注意。”这枝橄榄枝便是和平战略,这把箭是灵活反应战略。两者互... 三、灵活反应战略1960年1月29日,肯尼迪在他上台后发布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指出:“在总统的徽章上,美国之鹰的右爪抓着一枝橄榄枝,左爪抓着一把箭。我们打算给两者以同样的注意。”这枝橄榄枝便是和平战略,这把箭是灵活反应战略。两者互相补充,其实质是利用和平与战争的两手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反应战略 战略 大规模报复战略 有核武器国家 古巴导弹危机 战术空军 威慑作用 战术原子弹 导弹射程 利德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2
作者 潘锐 《国际展望》 1988年第20期24-26,共3页
二、大规模报复NSC--681950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NSC--68) 出笼。文件认为,美国正面临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和苏联国家力量相结合而成为一场侵略扩张运动的威胁”。为使苏联受到遏制,就必须用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实力与之对... 二、大规模报复NSC--681950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NSC--68) 出笼。文件认为,美国正面临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和苏联国家力量相结合而成为一场侵略扩张运动的威胁”。为使苏联受到遏制,就必须用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实力与之对抗,而目前美国的军事实力不足以达到这个目的。文件预期苏联到1954年将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因此,苏联地面实力方面的优势就比以往更值得考虑。针对日益增长的苏联军事力量,文件提出四种选择:1. 无所作为;2、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3、退缩西半球量力而行;4、建设美国自己的和盟国的军事实力与一般实力,尤其是大力扩充美国的核力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实力 战略 军事力量 大规模报复战略 侵略扩张 战术核武器 艾森豪威尔政府 战略空军 杜勒斯 雷德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50年代北约对外战略的变化与特点
3
作者 许海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66,共6页
北约在战后初期建立后,50年代在对外战略上经历了“集体安全战略”、“前沿总体防御战略”以及“核威慑与全面核战争”战略,以上三者构成了北约50年代对外战略的三个支柱,三者相互联系,互相融合,对北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 北约在战后初期建立后,50年代在对外战略上经历了“集体安全战略”、“前沿总体防御战略”以及“核威慑与全面核战争”战略,以上三者构成了北约50年代对外战略的三个支柱,三者相互联系,互相融合,对北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反映了北约冷战的精神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战争 集体安全 前沿与总体防御战略 大规模报复战略 灵活反应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约新战略——进攻
4
作者 张宝祥 《人民论坛》 1999年第6期40-42,共3页
4月23日至25日,北约19国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3天的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讨论科索沃形势和审定北约新战略。会议经过激烈争吵,最后通过并发表了《华盛顿宣言》、《关于科索沃的17点声明》和《联盟战略概念》3个文件。同冷战时期... 4月23日至25日,北约19国在华盛顿举行了为期3天的首脑会议,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讨论科索沃形势和审定北约新战略。会议经过激烈争吵,最后通过并发表了《华盛顿宣言》、《关于科索沃的17点声明》和《联盟战略概念》3个文件。同冷战时期北约奉行的战略相比,同1991年制定的战略相比,这次通过的新战略具有明显的“干预性”和“扩张性”。北约轰炸南联盟和中国驻南大使馆表明,它现在已由战后的一个防御性军事联盟转变为具有进攻性和侵略性的政治、军事集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约新战略 联合国 首脑会议 南联盟 科索沃 军事行动 集体防御 华盛顿 大规模报复战略 领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核战略的演变
5
作者 丁幸豪 《国际展望》 1987年第7期20-21,共2页
几经修改的核战略核战略仍是当前美国整个军事战略的主体。然而,自从40年代末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思想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核技术的进步,至少经历了4次大的修改和转变。一、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当时苏联虽已掌握了生产原子弹的技... 几经修改的核战略核战略仍是当前美国整个军事战略的主体。然而,自从40年代末美国提出这一战略思想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核技术的进步,至少经历了4次大的修改和转变。一、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当时苏联虽已掌握了生产原子弹的技术,但美国在核武器方面处于全面优势,在战略空军方面更占压倒优势。艾森豪威尔总统1953年上台伊始便提出了“大规模报复战略”,并于1954年1月由国务卿杜勒斯正式予以宣布。“大规模报复战略”既是美国的核战略,又是美国总的军事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 大规模报复战略 艾森豪威尔 战略空军 战略均势 军事战略 核威慑战略 战略武器 施莱辛格 战略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段隐秘的历史:美国在台湾的核部署(1957—1960) 被引量:3
6
作者 梁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109,共14页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核军事技术革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台湾海峡局势变化三者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为威慑中国乃至对其进行核打击,提高台湾的"防务能力",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7年到1960年间...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核军事技术革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与台湾海峡局势变化三者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为威慑中国乃至对其进行核打击,提高台湾的"防务能力",艾森豪威尔政府于1957年到1960年间陆续在台湾部署了配备有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和原子弹。美国在台湾的核部署推动台海地区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并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台海危机的爆发。更令美国意想不到的是,台湾非但没有因为核武器的到来而感觉更加"安全",反而要求美方为自己提供核武器甚至一度秘密走向核开发。导致此种意外结局的原因,与其说是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固有缺陷,毋宁说是核武器的特性使华盛顿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安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术核武器 核部署 “大规模报复战略 艾森豪威尔政府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战争的理论初探
7
作者 张明谦 《国际展望》 1988年第4期19-21,共3页
局部战争论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普遍认为,如果再发生战争,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苏联作了时刻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部署,维持大量常规部队,把欧洲看为一触即发的战场。美国当时也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是美苏间核... 局部战争论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普遍认为,如果再发生战争,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苏联作了时刻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部署,维持大量常规部队,把欧洲看为一触即发的战场。美国当时也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然是美苏间核战争。美国必须保持海空优势和核优势。朝鲜战争是战后第一场局部战争,具有政治意义,军事意义,也有战争理论价值。就战争理论来说,局部战争或有限战争论直接来源于朝鲜战争。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失败了,但是它对朝鲜战争经验总结得最多。局部战争或有限战争论作为一种新理论概念最先就是由美国提出来的。1957年以基辛格为代表的美国一些学者开始对大规模核报复战略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论 战争经验总结 第三次世界大战 军事意义 常规部队 战争理论 基辛格 报复战略 战争中 阿富汗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解释
8
《国际展望》 1984年第14期6-,共1页
大规模报复战略侵朝战争失败后,美国被迫承认无法打赢地面战争,转而鼓吹采取“核报复战略”。根据这一战略,美削减了常规兵力,大力发展核武器和战略空军,企图以“核威慑”支持其霸权地位。灵活反应战略主张发展“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以... 大规模报复战略侵朝战争失败后,美国被迫承认无法打赢地面战争,转而鼓吹采取“核报复战略”。根据这一战略,美削减了常规兵力,大力发展核武器和战略空军,企图以“核威慑”支持其霸权地位。灵活反应战略主张发展“多样化”的军事力量,以便使美军能应付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核战争和局部战争。与此同时,提出“两个半战争”的理论,即能同时在欧、亚同苏、中各打一场大战,又能在其地地力应付局部的“紧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威慑战略 灵活反应战略 战略空军 两个半战争 大规模报复战略 军事力量 霸权地位 名词解释 侵朝战争 核威慑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