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的护肤功能比较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忠楷 李国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25,共5页
通过乌氏黏度法测定胶原、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的相对黏度和特性黏数,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样品的自由氨基质量摩尔浓度,在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测定样品的吸湿性和保湿性,荧光标记样品方法观察它们在大白鼠皮肤表层的分布和渗透情况... 通过乌氏黏度法测定胶原、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的相对黏度和特性黏数,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测定样品的自由氨基质量摩尔浓度,在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测定样品的吸湿性和保湿性,荧光标记样品方法观察它们在大白鼠皮肤表层的分布和渗透情况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培养实验评价3种样品的生物活性,研究了3种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护肤功能差异。结果表明:胶原的相对黏度是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的5倍左右,其特性黏数也明显大于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胶原的自由氨基质量摩尔浓度最小,其次是明胶,水解胶原蛋白最大;胶原的吸湿性优于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胶原、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都能渗透至毛囊中,但只有胶原仍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显示其优良的保湿功能;只有胶原能明显促进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而在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上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情况与参比样相似。因此,胶原比明胶和水解胶原蛋白具有更优良的吸湿、保湿性能以及抗皮肤衰老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化妆品添加剂 胶原 明胶 水解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岩藻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保湿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冰月 刘学 +3 位作者 邬凤娟 曹光群 张晨 杨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98-402,共5页
以脱脂羊栖菜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酶解-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羊栖菜岩藻多糖(FSF)。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液pH、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温度、酶解时间和超声时间对FSF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提取条件为:pH=4.5,纤维素酶... 以脱脂羊栖菜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酶解-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羊栖菜岩藻多糖(FSF)。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液pH、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温度、酶解时间和超声时间对FSF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提取条件为:pH=4.5,纤维素酶用量为脱脂羊栖菜样品质量的1.0%,提取温度40℃,酶解时间2 h,超声时间15 min,料液比1∶10(g∶mL),在此条件下,FSF的提取率为8.50%,相对标准偏差为2.74%。在相对湿度为43%和81%的条件下,羊栖菜岩藻多糖粗提取物(CEFSF)的短效吸湿性(8 h)优于甘油、丁二醇及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的CEFSF溶液的保湿性能优于质量分数为1%的丁二醇或海藻酸钠溶液,与质量分数为5%的甘油溶液相当。皮肤水分含量测定和经表皮水分散失速率测定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的CEFSF溶液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化妆品添加剂 羊栖菜岩藻多糖 正交试验 保湿 水分含量 经表皮水分散失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素胶束溶液的制备及透明质酸对其稳定性和经皮渗透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宇 侯彩平 +4 位作者 赵丽萍 谢茵 刘丽清 何亚丽 田青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6,共5页
制备橙皮素胶束溶液,并以Zeta电位和经皮渗透速率为指标,考察透明质酸对胶束溶液稳定性和经皮渗透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质酸可显著提高橙皮素胶束溶液的稳定性和经皮渗透活性,当其质量分数为0.5%时,胶束溶液透明稳定、无不良气味,... 制备橙皮素胶束溶液,并以Zeta电位和经皮渗透速率为指标,考察透明质酸对胶束溶液稳定性和经皮渗透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质酸可显著提高橙皮素胶束溶液的稳定性和经皮渗透活性,当其质量分数为0.5%时,胶束溶液透明稳定、无不良气味,室温下pH平均值为5.4±0.1,Zeta电位平均值为-32.62 m V,橙皮素经豚鼠皮肤的稳态渗透速率常数Js达7.475 8μg/(cm^2·h),为对照组的1.5倍。橙皮素胶束溶液耐寒和耐热实验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化妆品添加剂 橙皮素 胶束 透明质酸 稳定性 经皮渗透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牛骨和鳕鱼皮胶原肽的透皮吸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楚怡 隋海松 +3 位作者 车帅 于建伟 王长伟 邹鹏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67,177,共5页
以海蜇、牛骨和鳕鱼皮胶原为原料,采用酶解制备了不同分子量(<1 kDa和1~3 kDa)的6种胶原肽。利用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了时间、分子量及质量浓度对胶原肽透皮吸收性的影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胶原肽对小... 以海蜇、牛骨和鳕鱼皮胶原为原料,采用酶解制备了不同分子量(<1 kDa和1~3 kDa)的6种胶原肽。利用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了时间、分子量及质量浓度对胶原肽透皮吸收性的影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胶原肽对小鼠皮肤的透皮吸收过程。结果表明,6种胶原肽的质量浓度均为10 g/L时,其在24 h时透皮吸收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1 kDa鳕鱼皮胶原肽、<1 kDa牛骨胶原肽、<1 kDa海蜇胶原肽、1~3 kDa海蜇胶原肽、1~3kDa牛骨胶原肽和1~3 kDa鳕鱼皮胶原肽;<1 kDa胶原肽透皮吸收能力优于1~3 kDa胶原肽。牛骨和海蜇胶原肽的质量浓度越大,透皮吸收性越好,而鳕鱼皮胶原肽则相反。3种来源胶原肽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分子量越大透皮吸收性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化妆品添加剂 胶原肽 分子量 透皮吸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