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洲坝下游胭脂坝河床护底工程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牛兰花 李云中 +1 位作者 成金海 杨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02-105,共4页
自葛洲坝工程动工及运行以来,坝下游河段冲刷下切,致使宜昌枯水位逐步下降,因此,必须对河床实施工程保护,以遏制宜昌枯水位进一步下降。简要介绍了护底工程结构、工程布置及施工情况。结合实测数据和计算成果,分析了护底区域河床演变、... 自葛洲坝工程动工及运行以来,坝下游河段冲刷下切,致使宜昌枯水位逐步下降,因此,必须对河床实施工程保护,以遏制宜昌枯水位进一步下降。简要介绍了护底工程结构、工程布置及施工情况。结合实测数据和计算成果,分析了护底区域河床演变、糙率、水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护底工程对河床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遏制宜昌枯水位的下降亦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底工程 河床演变 枯水位下降 胭脂坝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铜陵段治理工程试验段水下护底型式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永平 龚伏秋 +1 位作者 闵霁 曹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65,共5页
在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铜陵河段崩岸治理工程2010年实施项目中,中复兴试验段集中采用了模袋砂、压布抛石、联锁混凝土块软体排、铰链混凝土块沉排和模袋混凝土等水下护底型式。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和完工后运行情况的观察,介绍和分析了... 在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铜陵河段崩岸治理工程2010年实施项目中,中复兴试验段集中采用了模袋砂、压布抛石、联锁混凝土块软体排、铰链混凝土块沉排和模袋混凝土等水下护底型式。通过对工程实施过程和完工后运行情况的观察,介绍和分析了上述各护底工程型式的特点、施工工序、经济性及实际效果对比,对大江大河的护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底工程 型式 试验段 铜陵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坝下游河段控制节点演变及护底试验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牛兰花 李云中 杜林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29,共7页
为了解三峡工程坝下游河段控制节点演变的规律及护底试验效果,针对宜昌枯水位的控制特点,遴选出胭脂坝、南阳碛、芦家河浅滩等控制节点,在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坝下游河段控制节点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宜昌枯水位的控制特性,并对控制... 为了解三峡工程坝下游河段控制节点演变的规律及护底试验效果,针对宜昌枯水位的控制特点,遴选出胭脂坝、南阳碛、芦家河浅滩等控制节点,在原型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坝下游河段控制节点的演变趋势及其对宜昌枯水位的控制特性,并对控制节点之一的胭脂坝节点护底保护试验工程进行了长期跟踪观测和分析研究,认为采用抛石填槽、砼系结块软体排护底工程对河床防冲效果明显,护底工程不仅很好地保护了河床,同时对河段还有一定的加糙壅水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宜昌枯水位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下游河段 控制节点演变 水位下降 试验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消力池末端河床冲刷治理方案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凯迪 张建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8-193,共6页
对于水闸下游的冲刷防护与治理,一般在方案实施前需要进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通过对某电站典型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反演了冲刷区域的冲刷过程,确定了最大冲刷深度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种护底方案。通过1:70水工模型试验综合对比不... 对于水闸下游的冲刷防护与治理,一般在方案实施前需要进行物理模型试验验证。通过对某电站典型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反演了冲刷区域的冲刷过程,确定了最大冲刷深度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6种护底方案。通过1:70水工模型试验综合对比不同方案的防冲效果。结果表明:明渠左导墙左侧河床位置铺设2列3.0 m厚、长宽均为9.0 m的混凝土板进行护底时,各项水力学指标较优,既考虑了经济效益又切实控制了河床冲刷范围;同时推算出混凝土板与河床之间的摩擦系数范围为0.20~0.30。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床护底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冲刷 冲刷深度 水工模型试验 护底工程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