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植物护坡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志清 卢琦 +1 位作者 陈永富 董茜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98,共5页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区域综合特征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及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总干渠沿线的主要防护目的 ,按照因害设防 ,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 38种 ,建立了 5种系列 4 1种植物护坡模式 ...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区域综合特征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及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结合总干渠沿线的主要防护目的 ,按照因害设防 ,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 38种 ,建立了 5种系列 4 1种植物护坡模式 ,并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落实到不同立地类型上。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总干渠沿线 植物护坡模式 护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护坡模式下的高路堑边坡水土流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勇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78-180,187,共4页
通过测定不同护坡模式(A区拱形骨架护坡,B区拱形骨架+植草护坡,C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护坡,D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下的水土流失状况,筛选出适宜该研究区的护坡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模式下土壤结构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A区的土壤... 通过测定不同护坡模式(A区拱形骨架护坡,B区拱形骨架+植草护坡,C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护坡,D区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下的水土流失状况,筛选出适宜该研究区的护坡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护坡模式下土壤结构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A区的土壤容重增幅最大(11.96%),C区次之,B区第三,增幅分别为8.55%和6.84%,而D区增幅最小(3.42%)。A、B、C和D区均以面状侵蚀为主,其中A区比B区分布有更多的侵蚀沟,且A区比B区侵蚀更深;C区和D区以六棱砖为单元形成上深、下浅的侵蚀状态,且C区比D区侵蚀更深。4种护坡模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为A区>C区>B区>D区,且土壤侵蚀模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拱形骨架+六棱砖+植草护坡模式的防护效益最优。采用该护坡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因此,建议在类似地区采用该护坡模式,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模式 高路堑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立地条件分析与植被模式配置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志清 惠刚盈 +2 位作者 陈永富 张华新 黄选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4,共6页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土壤类型、地质地貌以及植被特征等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总干渠沿线立地划分为4级(2个立地区域,4个立地区,7个立地亚区和11个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总干渠沿线生态防护林...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沿线土壤类型、地质地貌以及植被特征等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采用主导因子法,将总干渠沿线立地划分为4级(2个立地区域,4个立地区,7个立地亚区和11个立地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总干渠沿线生态防护林建设的目的和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选出47种具有不同用途的乔灌植物,建立了针阔乔灌、双阔乔灌和针乔灌3种系列27种防护林空间配置模式;选出具有多种功能的护坡灌草植物38种,建立了单一草地(草坪)、混合草地(草坪)、矮生灌木系列、草灌系列、缀花草坪5种系列41种植物护坡模式,并将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分别落实到不同典型地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 立地条件 防护林配置模式 植物护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高速公路边坡不同生物防护模式的土壤特性-以铜(川)-黄(陵)-延(安)高速公路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肖蓉 高照良 +1 位作者 张兴昌 宋晓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79-85,共7页
以陕西省铜川—黄陵—延安高速公路(简称铜延高速公路)为例,选取不同防护模式(穴状整地植草模式、挂网喷播植草模式、骨架植草模式)下有代表性的18个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边坡土壤特性数据的处理分析,发现:1)铜延高速公路边坡干旱缺水,... 以陕西省铜川—黄陵—延安高速公路(简称铜延高速公路)为例,选取不同防护模式(穴状整地植草模式、挂网喷播植草模式、骨架植草模式)下有代表性的18个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边坡土壤特性数据的处理分析,发现:1)铜延高速公路边坡干旱缺水,肥力匮乏,有机质和全氮处于极缺乏和缺乏等级,速效磷处于中等等级,平均含量为16.28 mg/kg;2)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以及植被盖度均表现为阴坡>阳坡,而土壤密度则是阳坡>阴坡;土壤水分含量呈现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呈现从上坡位到下坡位逐渐升高,有自上而下累积的趋势,植被盖度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表现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3)3种护坡模式中,骨架植草模式涵养水分能力最强,其次是穴状整地植草模式,最后是挂网喷播植草模式;4)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成功与否的关键因子,另外施加有机肥和氮肥,保护和收集表层土,增施磷肥以及合理确定边坡坡度和斜面长对边坡的保水保肥性和稳定性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边坡生物防护 土壤理化特性 护坡模式 坡向 坡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工程边坡梯级生态防护模式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志坚 万迪文 +1 位作者 赵佳鼎 段剑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5期25-28,共4页
在分析抬田工程水位变化特点及其临江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从边坡防护功能分区、生态护坡措施及其植物选择配置等角度,提出了基于水位变化的临江土质边坡生态防护模式——梯级生态防护模式,展望了临江土质边坡生态修复领域的重点研... 在分析抬田工程水位变化特点及其临江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基础上,从边坡防护功能分区、生态护坡措施及其植物选择配置等角度,提出了基于水位变化的临江土质边坡生态防护模式——梯级生态防护模式,展望了临江土质边坡生态修复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旨在为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工程边坡防护工作提供新思路,对江西省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生态护坡模式 抬田工程 峡江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不同边坡类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艳 赵廷宁 +4 位作者 杨建英 史常青 韩煜 彭贤锋 刘寒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为了解不同护坡模式下边坡防护工程建设初期植被恢复状况,依托北京西六环现有边坡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将12段边坡划分为六棱砖与厚层基材喷播植草2类护坡模式,分析不同模式坡位、坡长、坡向和地形条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为了解不同护坡模式下边坡防护工程建设初期植被恢复状况,依托北京西六环现有边坡工程,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将12段边坡划分为六棱砖与厚层基材喷播植草2类护坡模式,分析不同模式坡位、坡长、坡向和地形条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厚层基质喷播植草模式为主的Ⅱ类边坡植被恢复效果优于以六棱砖护坡模式为主的Ⅰ类边坡;2)随着演替进程的发展,建植初期植被表现出一定的年际变化规律,2011年植被恢复效果较2010年差;3)坡位、坡长和坡向的不同使植被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性,Ⅰ类边坡中部植被生长较好,Ⅱ类边坡下部植被恢复效果好,坡长较长的阴向边坡更利于植被恢复;4)六棱砖护坡模式更适宜在山岭重丘区应用,而厚层基质喷播植草护坡模式更适用于平原微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聚类分析 护坡模式 六棱砖 厚层基材喷播植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