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抢劫罪的剖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春洗 张小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1期95-103,共9页
抢劫行为、行为对象、行为时间、准抢劫罪等,是抢劫罪的一些核心问题。对比各国抢劫罪刑法立法的不同表述与我国抢劫罪刑法理论的不同观点,所谓抢劫罪的“其他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准抢劫罪的方法行为,并且在立法上最好将“暴力”、“胁... 抢劫行为、行为对象、行为时间、准抢劫罪等,是抢劫罪的一些核心问题。对比各国抢劫罪刑法立法的不同表述与我国抢劫罪刑法理论的不同观点,所谓抢劫罪的“其他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准抢劫罪的方法行为,并且在立法上最好将“暴力”、“胁迫”、“其他方法”的含义予以明确。抢劫时间是当场,包括方法行为的当场与目的行为的当场。抢劫的暴力行为,可以是针对虽与财产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能自愿与犯罪作斗争的人。抢劫罪的对象,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抢劫财产性利益,假如这种财产性利益的实现必须有被害人行为的话,则被害人的行为就是这一抢劫成立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行为人抢劫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构成抢劫;行为人在不符合自力救济的条件下,抢劫他人非法占有的财物,也构成抢劫,因为其侵犯了国家对公私财物的管理秩序。作为事后抢劫罪构成条件之一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应当构成犯罪,至于是既遂形态还是未遂形态则在所不问,但不能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行为人携带凶器进行抢夺,如果没有使用也没有显示凶器,其行为更为核心的属性是抢夺,我国刑法第267条第2款规定的合理性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 抢劫行为 抢劫对象 抢劫时间 抢劫 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劫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
2
作者 田秉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2-85,124,共4页
在司法实践中,对"抢劫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要考虑主观心态、"人"的范围、抢劫杀人的不同情形三个方面的因素。"抢劫致人死亡"在主观上既包括过失致人重伤、死亡,也包括故意杀人;"致人死亡"中&q... 在司法实践中,对"抢劫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要考虑主观心态、"人"的范围、抢劫杀人的不同情形三个方面的因素。"抢劫致人死亡"在主观上既包括过失致人重伤、死亡,也包括故意杀人;"致人死亡"中"人"的范围应该以行为人的抢劫行为与受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结果是否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为准绳,不应该以被抢劫的受害人为限;抢劫杀人的行为应区分四种不同情形分别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 致人死亡 抢劫对象 抢劫杀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