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抛光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氧化铝球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魏林雯 杨道媛 +2 位作者 原会雨 崔俊艳 王振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3-497,共5页
滚动成型氧化铝球具有成本低、产量大、粒径易控等优势,有可能成为未来3D打印成型的主要原料。为了提高打印泥料的流动性,需要研究氧化铝球的抛光特性,以改善抛光工艺。以0.38~0.55(A料)、0.27~0.38(B料)和0.25~0.27 mm(C料)3种粒级的... 滚动成型氧化铝球具有成本低、产量大、粒径易控等优势,有可能成为未来3D打印成型的主要原料。为了提高打印泥料的流动性,需要研究氧化铝球的抛光特性,以改善抛光工艺。以0.38~0.55(A料)、0.27~0.38(B料)和0.25~0.27 mm(C料)3种粒级的滚动成型氧化铝球为对象,研究烧结温度(1400、1600℃)和抛光时间(1、2、3、4、5、6 h)对氧化铝球平均粒径、圆度、球形度、休止角和颗粒耐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抛光时间的延长,所有样品的平均粒度、休止角和颗粒耐压强度都减小,圆度和球形度增大;抛光时间大于4 h,上述指标变化不大,最佳抛光时间为4 h。与经1400℃煅烧相比,经1600℃煅烧的氧化铝球,平均粒径减小,中值粒径颗粒圆度和球形度增长率更大,但大颗粒球形度降低,休止角显著减小,耐压强度显著增大。因此,1600℃煅烧有利于提高氧化铝球的强度和流动性。比较1600℃煅烧的3种粒级的氧化铝球可知,粒度越小,平均粒径降低率越大,休止角以及休止角降低率越小,颗粒耐压强度及其降低率也越小,但中颗粒圆度和球形度增长率最大。煅烧温度1600℃、抛光4 h时,A、B和C料平均粒径分别是0.410、0.232和0.153 mm,圆度分别是0.9896、0.9763和0.9533,球形度是0.9648、0.9569和0.9463,休止角分别是33.8°、29.9°和27.5°,耐压强度分别是20.5、18.0和16.6 N,有望作为3D打印浆料的骨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成型氧化铝球 烧结温度 抛光时间 休止角 耐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质等离子抛光表面粗糙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季 索来春 +1 位作者 关丽丽 付宜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2,共6页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抛光效果的最主要标准.依据电解质等离子抛光机理建立表面粗糙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实验得出一定条件下经过不同的抛光时间之后试件表面的实际粗糙度值,用这些实验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并根据拟合结果对数...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抛光效果的最主要标准.依据电解质等离子抛光机理建立表面粗糙度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实验得出一定条件下经过不同的抛光时间之后试件表面的实际粗糙度值,用这些实验数据和数学模型进行非线性拟合,并根据拟合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数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很好,校正可决系数达到了0.97139.在不同的抛光液温度下,又进行了2组实验,验证了修正后的数模模型与实际抛光时的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 等离子粗糙度 抛光时间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因子实验设计的离子抛光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马晓丽 刘礼 +2 位作者 王立强 李晓玲 曹力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材料学院检测分析中心利用离子抛光设备在电镜制样服务中发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送样率很高,但缺乏标准制样工艺研究。本文针对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了离子抛光两因素四水平的全因子试验。两因素分别为加速电压和抛光时间,其中加速电压的水... 材料学院检测分析中心利用离子抛光设备在电镜制样服务中发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送样率很高,但缺乏标准制样工艺研究。本文针对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了离子抛光两因素四水平的全因子试验。两因素分别为加速电压和抛光时间,其中加速电压的水平为3 kV、4 kV、5 kV和6 kV,抛光时间为2 h、4 h、6 h和8 h。抛光宽度、抛光深度和抛光面积为离子抛光形态主要的表征参数。观察不同抛光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抛光形态,并利用软件对抛光成形参数进行量化和对比计算。利用方差分析验证了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模型准确性,并对离子抛光的成形参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和范围预测。该研究可以为材料离子抛光工艺提供检测服务案例,建立标准制样工艺,以减小实验周期和成本,提高电镜制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电压 抛光时间 抛光宽度 抛光深度 抛光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作用下磁性抛光液体的抛光特性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敏 王正才 +1 位作者 陆樟献 陈善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04-908,共5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旋转磁性抛光液体的抛光技术。磁性抛光液体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产生旋转运动,利用外加强磁场作用增大磁性液体的粘度和剪切屈服应力,当加工工件放入磁性抛光液体中,磁性抛光液体与之相接触的工件表面发生磨削,从而达到... 介绍了一种基于旋转磁性抛光液体的抛光技术。磁性抛光液体在磁力搅拌器的作用下产生旋转运动,利用外加强磁场作用增大磁性液体的粘度和剪切屈服应力,当加工工件放入磁性抛光液体中,磁性抛光液体与之相接触的工件表面发生磨削,从而达到对工件表面的光整加工。实验详细研究了磁性抛光液体抛光后工件的抛光区内表面粗糙度与抛光时间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旋转磁性抛光液体抛光可以用于对工件进行超光滑加工,抛光时间越长,各处粗糙程度越接近,表面粗糙度越好,并且表面粗糙度比单独用研磨抛光膏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抛光 光整加工 表面粗糙度 抛光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钢电解超声复合抛光工艺的试验研究
5
作者 金菁 刘友和 《表面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对进口的P5、718合金钢,进行的电解超声复合抛光试验,探索了阳极电流密度、抛光持续时间、电解液温度以及磨料种类、浓度等因素对抛光效果的影响规律,取得了初步结果。
关键词 合金钢 电解超声复合抛光工艺 试验研究 阳极电流密度 抛光持续时间 电解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