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料对复合树脂表面抛光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阳小军 徐君伍 郑增葵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自1963年Bowen合成Bis-GMA,提出在树脂基质中加入70%的无机填料(即复合树脂)以来,复合树脂的发展已取代了硅水门汀作为前牙修复物的选择材料。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出现的大量各种类型的复合树脂,它包括传统填料型复合树脂。
关键词 填料 复合树脂 抛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花岗质石材抛光性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樵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5-159,共5页
研究表明,花岗石的抛光光泽度与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光学性质密切相关,同时受岩石的结构、构造、风化变色以及岩石中发育的节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风化变色度及节理密度的增加,抛光光泽度出现下降的趋势。因而,有关岩石材料抛光性... 研究表明,花岗石的抛光光泽度与岩石中各种矿物的光学性质密切相关,同时受岩石的结构、构造、风化变色以及岩石中发育的节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风化变色度及节理密度的增加,抛光光泽度出现下降的趋势。因而,有关岩石材料抛光性的岩石学、风化岩石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是石材评价和开发中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石 抛光性 花岗质石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平面方式下陶瓷球抛光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凯萍 周兆忠 +1 位作者 倪成员 袁巨龙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2,共6页
为了获得陶瓷球超光滑加工表面,提出一种新型的球体双平面抛光方法,通过使球体在上、下软质抛光盘面之间不断的自旋和滚动实现球面均匀抛光。通过建立球体运动模型和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对陶瓷球双平面抛光方法进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影... 为了获得陶瓷球超光滑加工表面,提出一种新型的球体双平面抛光方法,通过使球体在上、下软质抛光盘面之间不断的自旋和滚动实现球面均匀抛光。通过建立球体运动模型和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对陶瓷球双平面抛光方法进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影响球面轨迹均匀性的球体自转角变化范围和自转角速度的变化主要由行星轮保持架与抛光盘的转速比m、保持架中心到抛光盘中心的偏心距与球体球心到保持架中心的孔心距比n决定。同时使用双平面抛光设备对氮化硅陶瓷球进行抛光20h,表面粗糙度从15.95nm下降到3.90nm,球上各点粗糙度值相差1nm左右,证明了陶瓷球双平面抛光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球 双平面方式 抛光均匀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性粒子抛光石英玻璃的材料去除机理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德福 陈涛 +1 位作者 陈广林 胡庆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23-1631,共9页
基于阿伦尼乌斯原理和分子振动理论,分析了软性抛光粒子、石英玻璃和抛光垫之间的弹性与超弹性接触,研究了用软性粒子抛光石英玻璃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理论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抛光试验,建立了软性粒子抛光石英玻璃的材料去除率模型。理... 基于阿伦尼乌斯原理和分子振动理论,分析了软性抛光粒子、石英玻璃和抛光垫之间的弹性与超弹性接触,研究了用软性粒子抛光石英玻璃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理论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抛光试验,建立了软性粒子抛光石英玻璃的材料去除率模型。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在石英玻璃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的去除主要由抛光粒子与石英玻璃的界面摩擦化学腐蚀作用来实现;单个抛光粒子压入石英玻璃的深度约为0.05nm,且材料去除为分子量级;石英玻璃表层的分子更易获得足够振动能量而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材料的去除;抛光压力、抛光液中化学试剂种类和浓度以及石英玻璃试件与抛光盘的相对运动速度决定了软性粒子抛光石英玻璃的材料去除率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玻璃 化学机械抛光 抛光粒子 材料去除机理 去除速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体湿性机械精抛光试验研究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严由春 姜文 +1 位作者 张恒 王树林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118,共4页
湿性机械抛光技术具有环保性,能有效减少粉尘污染,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光整加工工艺。为了提高湿性机械精抛光工艺质量和效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抛光轮转速np、工件转速ng、抛光法向压力Fn与抛光滴液间隔Td作为主要影响因素,... 湿性机械抛光技术具有环保性,能有效减少粉尘污染,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光整加工工艺。为了提高湿性机械精抛光工艺质量和效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抛光轮转速np、工件转速ng、抛光法向压力Fn与抛光滴液间隔Td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并选取表面粗糙度作为精抛光工艺试验评价标准,得到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排列顺序和较优工艺参数组合。针对抛光法向压力Fn进行理论与实际生产试验分析,找到最优生产抛光法向压力Fn,从而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机械抛光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自由曲面变轨迹抛光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晓君 马长捷 +1 位作者 陈竹 祁玫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模具自由曲面抛光效率低、磨粒抛光轨迹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变轨迹弹性抛光轮技术。介绍了弹性抛光轮工具的工作原理与机械结构设计,以Preston方程结合赫兹接触理论为指导,对抛光接触区内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磨粒抛光轨迹均... 针对模具自由曲面抛光效率低、磨粒抛光轨迹均匀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变轨迹弹性抛光轮技术。介绍了弹性抛光轮工具的工作原理与机械结构设计,以Preston方程结合赫兹接触理论为指导,对抛光接触区内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磨粒抛光轨迹均匀性进行研究,建立抛光工具的材料去除模型。基于运动学模型,利用Matlab对弹性抛光轮工具在不同转速比下的抛光轨迹进行仿真,并根据均匀性评价标准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转速比对磨粒抛光轨迹均匀性有重要影响,在下压量为0.5 mm、抛光接触圆直径为5 mm、公转3周时,转速比为10.645 751的CV值比转速比为10时降低了32%;当转速比趋于无理数时,抛光轨迹均匀性明显优于整数转速比,去除函数更加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轨迹抛光技术 抛光轮工具 去除函数 抛光轨迹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工艺对溶胶-凝胶制备微球形氧化铝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万隆 刘会娟 +3 位作者 王俊沙 韩永潜 方文俊 时丹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5-49,共5页
以工业级拟薄水铝石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及喷雾造粒技术制备球形氧化铝粉料,将粉料置于马弗炉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煅烧,采用SEM观察获得粉体的微观形貌,XRD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粉体的相组成,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度组成,集成表... 以工业级拟薄水铝石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及喷雾造粒技术制备球形氧化铝粉料,将粉料置于马弗炉中,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煅烧,采用SEM观察获得粉体的微观形貌,XRD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粉体的相组成,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粉体的粒度组成,集成表面粗糙度仪测定被抛光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经喷雾造粒和煅烧后制得的粉料外形为球体;煅烧温度逐步提高时,其物相的变化规律由γ-Al2O3转变为θ-Al2O3,再转变为α-Al2O3相;煅烧温度过高时,将造成粉料颗粒间相互粘结,适当延长保温时间会促使粒子沿着致密区长大.并且,结晶度较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粉料抛光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工艺喷雾造粒 微观形貌 物相 抛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polishing on return loss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吉安 刘德福 钟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3期320-323,共4页
With Al2O3 and SiO2 as polishing medium, under different polishing conditions, e.g. with different polishing pressure, polishing time and polishing fluid, the influences of polishing treatment on the return loss of op... With Al2O3 and SiO2 as polishing medium, under different polishing conditions, e.g. with different polishing pressure, polishing time and polishing fluid, the influences of polishing treatment on the return loss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turn loss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is 32CD*238dB before polis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dry polishing(i.e. no polishing fluid) with Al2O3 has less influence on return loss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while dry polishing with SiO2 reduces return loss to about 20dB because of the end-face of optical fiber contaminated. The wet polishing(i.e. using distilled water as polishing fluid) with Al2O3 or SiO2 can increase return loss to 45CD*250dB, but wet polishing with Al2O3 may produce optical fiber undercut depth of 80CD*2140nm. Wet polishing with SiO2 should be preferentially selected fo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and polishing time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20CD*23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OLISHING return loss optical fiber undercu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