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滥平原中小河流淤塞成因及减淤措施——以抚河故道为例
1
作者 张松 杨中华 +3 位作者 张为 杨柳 刘方平 苏甜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5-1845,共11页
基于河道洲滩变化特征、来水来沙条件和滩地植被的促淤效应,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抚河故道的淤塞成因。研究发现,1985—2022年,抚河故道上游河段洲滩面积持续扩张、主河槽淤塞萎缩。上游河段滩地植被生长茂盛,受滩地植被阻水影响,滩地流速降... 基于河道洲滩变化特征、来水来沙条件和滩地植被的促淤效应,分析了鄱阳湖流域抚河故道的淤塞成因。研究发现,1985—2022年,抚河故道上游河段洲滩面积持续扩张、主河槽淤塞萎缩。上游河段滩地植被生长茂盛,受滩地植被阻水影响,滩地流速降低,泥沙浓度沿程衰减,促进了上游河段泥沙淤积。上游河段来水来沙进入中、下游河段后,由于断面宽度扩大,平均流速沿程降低,导致中、下游河段发生泥沙淤积。此外,抚河故道引水量呈逐年减小趋势,年内水沙条件搭配不合理,小流量时发生淤积,大流量时又无法冲刷小流量沉积下的泥沙,使得河道不断呈现淤积态势。基于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通过设计多种水沙调控情景、不同滩槽构造及植被分布等工况开展计算分析,提出了减淤措施:当抚河故道入口含沙量超过0.01 kg/m^(3)时,增加一定历时的大流量过程,控制流量在85~125 m^(3)/s区间,可以有效促进上游河段的由淤积转为冲刷。在中、下游河段实施切滩治理和植被分布调整,提高中、下游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以减缓中、下游河段滩地泥沙的淤积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故道 淤塞成因 减沙控淤 滩地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河故支河道沉积物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向爱农 苏甜 +3 位作者 刘方平 时红 廖伟 姜成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采集2018年和2019年抚河故支断面的沉积物,测定其pH、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等指标,采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抚河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平均含... 采集2018年和2019年抚河故支断面的沉积物,测定其pH、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等指标,采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抚河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2.00、1.17和21.62 g/kg;2019年抚河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为1.85、0.84和16.25 g/kg;两年的有机污染指数显示整体处于较清洁,但有机氮污染指数显示85%处于有机氮污染,总氮和总磷污染指数显示位点整体处于重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FF)评价结果均为重度污染。分析评价沉积物的污染情况,可为河道的污染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故道 沉积物 有机氮污染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