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虑不同折返方式的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饶智健
李海鹰
+1 位作者
廖正文
洪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9-968,共10页
城际铁路具有公交化运营特征,在始发终到站接发的列车以折返列车为主。为控制车站占地规模,且充分利用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亟需研究不同折返方式下的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情况。将列车在站办理的各项作业抽象为“走行”和“停留”...
城际铁路具有公交化运营特征,在始发终到站接发的列车以折返列车为主。为控制车站占地规模,且充分利用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亟需研究不同折返方式下的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情况。将列车在站办理的各项作业抽象为“走行”和“停留”2类,将一组连续的“走行—停留—走行”过程抽象为一个“作业序列”,采用“作业序列”这一概念对列车站前折返或站后折返作业过程进行描述。基于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的图解法原理,构建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分析模型,对车站作业计划进行压缩,模型求得的最优解表示当前数量列车作业占用车站设备时间最小的方案,将求得的最小占用时间与实际运营时间作比较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考虑不同折返列车组合和不同车站间隔时间,设计实验识别车站能力瓶颈所在位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车站间隔时间标准,当折返列车只采用站前折返方式时,站前折返列车上升至占全部接发列车数量的48.5%时,车站能力瓶颈将由道岔组转移至到发线;当折返列车同时采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方式时,保持折返列车数量不变,站后折返列车上升至占折返列车总数的50%时,车站能力瓶颈将由到发线转移至站后折返线。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具备折返条件的车站在站场布局、折返设备布置及折返方式选择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车站
旅客运输
折返方式
通过能力利用
瓶颈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终点站两种折返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折返能力计算
被引量:
7
2
作者
蔺增良
《地铁与轻轨》
2002年第4期32-33,共2页
一、站前折返与站后折返的适用条件 站后折返,列车基本固定使用一条与出发正线连接最近的折返线折返,另一条折返线可作备用。站后折返不像站前折返受列车到站或出发的干扰,折返能力较大,较规范规定的远期最大通过能力每小时不少...
一、站前折返与站后折返的适用条件 站后折返,列车基本固定使用一条与出发正线连接最近的折返线折返,另一条折返线可作备用。站后折返不像站前折返受列车到站或出发的干扰,折返能力较大,较规范规定的远期最大通过能力每小时不少于30对列车能力有较多储备。如果客流来向不在车站尾部,尾部不受建筑物的干扰,地质条件又较好,一般应优先考虑站后折返。反之,如乘客大部分在车站尾部,或尾部受建筑物(基础)或地质条件限制,则应采用站前折返。站前折返目前有深圳的罗湖站、广州的西朗站、香港的东涌、柴湾、油赤地、中环4个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点站
折返方式
利弊分析
折返
能力
计算
铁路车站
运营管理
站前
折返
站后
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调整原平站内燃机车折返方式节省机车运用
3
作者
熊文琦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19,共2页
京原线原平—灵丘间 ,列车牵引至原平后要入库作业 ,建议改为站折 ,这样机车全周转可压缩 6 1min ,节省运用机车 1 75台 ,同样可保证原有生产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折返方式
入库作业
京原线
原平
灵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时刻表优化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4,共8页
为了缩短轨道交通列车在终端站的折返间隔,提高运营效率,解决人工优化折返时刻表难度大的问题,通过阐述典型的终端站型及其进出站过程,在对单站台、双站台6种折返方式折返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标准粒子群算法和改进型的粒子群遗传...
为了缩短轨道交通列车在终端站的折返间隔,提高运营效率,解决人工优化折返时刻表难度大的问题,通过阐述典型的终端站型及其进出站过程,在对单站台、双站台6种折返方式折返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标准粒子群算法和改进型的粒子群遗传算法,研究将粒子群遗传算法和折返应用相结合,以最终达到利用计算机自动折返寻优的目的。最后,通过编程和仿真,用粒子群遗传算法自动找到适合该终端站型的最优折返方式和最优折返时间,并将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的数值进行比较,验证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进行列车终端站折返寻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终端
折返方式
粒子群
遗传算法
时刻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不同折返方式的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研究
被引量:
2
1
作者
饶智健
李海鹰
廖正文
洪鑫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先进轨道交通自主运行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9-968,共10页
基金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N2022X018)
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研项目(DZYF22-09)。
文摘
城际铁路具有公交化运营特征,在始发终到站接发的列车以折返列车为主。为控制车站占地规模,且充分利用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亟需研究不同折返方式下的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情况。将列车在站办理的各项作业抽象为“走行”和“停留”2类,将一组连续的“走行—停留—走行”过程抽象为一个“作业序列”,采用“作业序列”这一概念对列车站前折返或站后折返作业过程进行描述。基于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的图解法原理,构建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分析模型,对车站作业计划进行压缩,模型求得的最优解表示当前数量列车作业占用车站设备时间最小的方案,将求得的最小占用时间与实际运营时间作比较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考虑不同折返列车组合和不同车站间隔时间,设计实验识别车站能力瓶颈所在位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按照现行车站间隔时间标准,当折返列车只采用站前折返方式时,站前折返列车上升至占全部接发列车数量的48.5%时,车站能力瓶颈将由道岔组转移至到发线;当折返列车同时采用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方式时,保持折返列车数量不变,站后折返列车上升至占折返列车总数的50%时,车站能力瓶颈将由到发线转移至站后折返线。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具备折返条件的车站在站场布局、折返设备布置及折返方式选择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城际铁路车站
旅客运输
折返方式
通过能力利用
瓶颈识别
Keywords
intercity railway statio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turnaround mode
carry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bottleneck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U292.5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终点站两种折返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折返能力计算
被引量:
7
2
作者
蔺增良
机构
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深圳分院
出处
《地铁与轻轨》
2002年第4期32-33,共2页
文摘
一、站前折返与站后折返的适用条件 站后折返,列车基本固定使用一条与出发正线连接最近的折返线折返,另一条折返线可作备用。站后折返不像站前折返受列车到站或出发的干扰,折返能力较大,较规范规定的远期最大通过能力每小时不少于30对列车能力有较多储备。如果客流来向不在车站尾部,尾部不受建筑物的干扰,地质条件又较好,一般应优先考虑站后折返。反之,如乘客大部分在车站尾部,或尾部受建筑物(基础)或地质条件限制,则应采用站前折返。站前折返目前有深圳的罗湖站、广州的西朗站、香港的东涌、柴湾、油赤地、中环4个站。……
关键词
终点站
折返方式
利弊分析
折返
能力
计算
铁路车站
运营管理
站前
折返
站后
折返
分类号
U292.1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调整原平站内燃机车折返方式节省机车运用
3
作者
熊文琦
机构
太原铁路分局调度所
出处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8-19,共2页
文摘
京原线原平—灵丘间 ,列车牵引至原平后要入库作业 ,建议改为站折 ,这样机车全周转可压缩 6 1min ,节省运用机车 1 75台 ,同样可保证原有生产任务的完成。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折返方式
入库作业
京原线
原平
灵丘
分类号
U268.2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时刻表优化研究
被引量:
3
4
作者
孙旺
机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
出处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基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金课题(1651TH5302)
文摘
为了缩短轨道交通列车在终端站的折返间隔,提高运营效率,解决人工优化折返时刻表难度大的问题,通过阐述典型的终端站型及其进出站过程,在对单站台、双站台6种折返方式折返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标准粒子群算法和改进型的粒子群遗传算法,研究将粒子群遗传算法和折返应用相结合,以最终达到利用计算机自动折返寻优的目的。最后,通过编程和仿真,用粒子群遗传算法自动找到适合该终端站型的最优折返方式和最优折返时间,并将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的数值进行比较,验证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进行列车终端站折返寻优的实用性。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终端
折返方式
粒子群
遗传算法
时刻表
优化
Keywords
Urban Railway Transport
Optimal Turn-back Mode
Particle Swarm
Genetic Optimization
Schedul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U231.7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P3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虑不同折返方式的城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研究
饶智健
李海鹰
廖正文
洪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终点站两种折返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折返能力计算
蔺增良
《地铁与轻轨》
200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调整原平站内燃机车折返方式节省机车运用
熊文琦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粒子群遗传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时刻表优化研究
孙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