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 (14)如何进一步提高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 |
马坚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
2
|
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5例分析 |
永福
刘艳明
马春艳
安晓军
李寅健
肖树平
赵伟男
刘红娟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
2008 |
4
|
|
|
3
|
顽固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导管消融术 |
李萍
蔡辉
张启高
陈锐华
江时森
刘保军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6 |
6
|
|
|
4
|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探讨 |
李萍
陈锐华
李俭春
江时森
张启高
刘保军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5 |
3
|
|
|
5
|
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报告 |
阮中宝
朱莉
樊建备
翟为洪
张宜生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
6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可激动间隙及分区 |
洪江
郭继鸿
李学斌
张萍
许原
张海澄
赵占勇
孙宝贵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7
|
射频消融治疗无明显跳跃现象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陈锐华
张启高
江时森
李俭春
徐军
宫剑滨
李萍
刘保军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1999 |
2
|
|
|
8
|
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陈锐华
张启高
江时森
李俭春
罗杰
徐军
宫剑滨
李萍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1999 |
2
|
|
|
9
|
射频消融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韩金旺
杨浩
曹蘅
王安才
俞国华
芮世宝
黄家胜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2003 |
1
|
|
|
10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靶点定位的量化指标 |
周聊生
李莹
杨光
娄兹谟
闫素华
孙洁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
11
|
导管消融心脏病术后心房内大折返性心动过速 |
楚建民
任振芳
马坚
姚焰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12
|
食管导联R-P’_E对左、右侧房室旁道伴顺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定位价值 |
晋从海
徐岩
章鸿
牛求鼎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
2000 |
2
|
|
|
13
|
射频消融治疗高龄患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卫丽
李学奇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14
|
心房-分支旁路内微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1例 |
郑昭芬
马坚
杨天伦
王方正
蒲晓群
李传昶
|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
15
|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 |
陈大年
王邦宁
骆志刚
刘和俊
徐岩
程自平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
2003 |
0 |
|
|
16
|
Ebstain畸形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
韦伟
丁立刚
赵英杰
王靖
贾玉和
楚建民
张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7
|
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疗效 |
贾锋鹏
雷寒
马康华
覃数
罗素新
何泉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
18
|
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点 |
李悦
李为民
谷宏越
刘培栋
宋丽云
王凤龙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
19
|
刺激信号至QRS波起始与RR间期比值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慢径路的检测作用 |
黄卫斌
郭继鸿
许原
李学斌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
20
|
儿童房室结双径路电生理特性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
安金斗
张彦萍
王志远
刘松茂
高铁铮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0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