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锚杆抗拔试验的动态折线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思思 赵明华 李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89-3395,共7页
根据抗拔锚杆试验数据,建立了锚固体荷载传递特性随锚固深度变化的动态折线数值计算模型。首先,对锚杆抗拔试验进行了简单介绍,给出了试验的主要参数及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试验中抗拔锚杆不同深度处锚固体荷载传递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 根据抗拔锚杆试验数据,建立了锚固体荷载传递特性随锚固深度变化的动态折线数值计算模型。首先,对锚杆抗拔试验进行了简单介绍,给出了试验的主要参数及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试验中抗拔锚杆不同深度处锚固体荷载传递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讨论,提出了用以拟合计算的动态折线模型;然后结合锚杆轴力及位移计算能量法计算式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显示在拟合计算中动态折线模型使用合理;最后通过讨论明确了动态折线模型的适用条件,说明了其在试验分析及工程设计中的辅助作用。动态折线模型反映了不同深度地层中地应力变化对锚侧阻力的影响,虽然在计算中没有直接引入地应力,但其以试验为基础的参数设置和相对简单的迭代计算,为更精细的计算锚杆承载力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 模型试验 数据分析 数值计算 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折线模型有效性分析
2
作者 杨秀文 冯平 曾顺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60-62,共3页
该文就非线性电路中普遍采用的分段折线模型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得出该模型失效的条件,对正确使用分段折线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非线性电路 分段折线模型 微分方程 稳定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折线模型更新的桥梁框架墩混合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天宇 田石柱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与破坏机制,混合试验在经济、试验场地与设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是混合试验的数值子结构的恢复力模型在试验过程中均以初始模型进行计算,这无形中加大了试验的误差。为了减小试验误差,采用以最小二乘法...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与破坏机制,混合试验在经济、试验场地与设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是混合试验的数值子结构的恢复力模型在试验过程中均以初始模型进行计算,这无形中加大了试验的误差。为了减小试验误差,采用以最小二乘法为理论基础的算法,基于此算法对双折线模型进行恢复力模型更新,并对桥梁的框架墩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双折线模型更新混合试验较传统混合试验精度更佳,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试验 框架墩 模型更新 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梁贯通型装配式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华 张天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1426,共8页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干连接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文章设计制作了6个新型装配式节点,通过改变面承板厚度、钢环箍厚度、面承板宽度和钢梁翼缘厚度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变量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及加载过程中的试验现象,结合三折线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出计算骨架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滞回规则拟合出计算滞回曲线。将拟合所得计算骨架曲线和计算滞回曲线与试验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吻合度均较好。结果表明:根据三折线模型拟合出的计算骨架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该节点的受力特征;根据滞回规则得到的计算滞回曲线可以有效反映该节点的滞回性能。该恢复力模型可为该类装配式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贯通钢梁 折线模型 滞回规则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折线抗力模型的空爆荷载梁式构件振动位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耿少波 陈佳龙 +1 位作者 赵洲 牛艳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149,共13页
为研究双折线抗力模型对空爆荷载梁式构件振动位移的影响,提出了柔性、刚性两类梁式构件正向弹塑性振动及回弹阶段弹塑性振动的分析法。应用等效单自由度法建立了各阶段振动方程并依据不同的初始条件推导出了各阶段的理论解。采用此理... 为研究双折线抗力模型对空爆荷载梁式构件振动位移的影响,提出了柔性、刚性两类梁式构件正向弹塑性振动及回弹阶段弹塑性振动的分析法。应用等效单自由度法建立了各阶段振动方程并依据不同的初始条件推导出了各阶段的理论解。采用此理论解和代表性塑性强化系数,开展了双折线抗力模型中不同塑性强化程度对两类梁式构件正向弹塑性振动及回弹阶段弹塑性振动位移的典型工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折线抗力模型位移理论解的适用范围更广;随着双折线抗力模型塑性强化系数的增大,两类梁式构件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残余变形均逐渐减小,且残余变形降低程度高于最大弹塑性位移;塑性强化系数增大到一定程度,梁式构件回弹阶段将出现塑性振动位移,进一步降低残余变形,无塑性回弹位移的理想弹塑性抗力模型会高估空爆荷载下梁式构件的残余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线抗力模型 空爆荷载 弹塑性位移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筒结构残余位移模型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6
作者 汪梦甫 颜玉环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了研究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及滞回特性,本文利用国内23个核心筒试件参数及拟静力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预测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减小核心筒残余变形的措施与方法,基于三折线骨架模型,对屈服点、峰值点... 为了研究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及滞回特性,本文利用国内23个核心筒试件参数及拟静力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核心筒结构的残余位移预测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减小核心筒残余变形的措施与方法,基于三折线骨架模型,对屈服点、峰值点、极限点的荷载与位移进行计算分析,进而构建了核心筒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核心筒结构残余位移预测模型与结构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核心筒结构的滞回特性,弥补了国内对于核心筒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的不足,为核心筒在弹塑性分析领域以及残余位移控制方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筒 残余位移 折线骨架曲线模型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张小玲 张晓伟 许成顺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5-1372,共8页
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与刚度会随着循环荷载的持续作用而降低。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中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的研究大多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的,模型较为复杂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该问题,首先引入一个可以描述软黏土循... 在循环荷载的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与刚度会随着循环荷载的持续作用而降低。目前针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中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的研究大多基于双曲线模型提出的,模型较为复杂且计算效率低,针对该问题,首先引入一个可以描述软黏土循环弱化特性的土体力学模型,利用ABAQUS子程序二次开发实现了土体的循环弱化特性并引入到桩土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中。同时对传统静力桩侧荷载传递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可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侧荷载传递三折线模型;然后基于荷载传递法的思路建立了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考虑软黏土的循环弱化效应;将该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中的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提出的考虑软黏土循环弱化效应的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海上风电桩基的实际工程中应用该方法进行桩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并分析了循环次数以及循环荷载水平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弱化效应 桩基承载力 桩土作用模型 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模型在畜禽氨基酸需要量研究上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康萍 刘福柱 侯水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14,共3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及折线模型在畜禽氨基酸需要量研究上的应用。
关键词 线性模型 指数模型 折线模型 氨基酸 营养需要量 数学模型 畜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连鸣 苏明周 王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4-688,716,共6页
基于剪切屈服型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的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以屈服点和极限点为特征点并且考虑刚度退化的双折线恢复力模型,并给出了各特征点参数和各阶段刚度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由该恢复力模型计... 基于剪切屈服型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的试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以屈服点和极限点为特征点并且考虑刚度退化的双折线恢复力模型,并给出了各特征点参数和各阶段刚度的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由该恢复力模型计算所得曲线与试验曲线较为接近,可为剪切屈服型Y形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心支撑 高强钢 恢复力模型 刚度退化 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混凝土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恢复力模型 被引量:3
10
作者 车佳玲 韩冠生 +2 位作者 梁兴文 邢朋涛 陈宙颖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46,40,共7页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恢复力特性,设计制作了6个跨高比为1.0,1.25,1.5的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试件,对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记录并观察试件受力全过程和试件破坏形态。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把...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混凝土(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恢复力特性,设计制作了6个跨高比为1.0,1.25,1.5的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试件,对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记录并观察试件受力全过程和试件破坏形态。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把试件从受力至破坏的过程分为开裂、通裂、失效3个阶段,基于对试验数据的回归,提出了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可知,建议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计算曲线与试验骨架曲线吻合较好,较准确的反映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较好的反映了跨高比不大于1.5的小跨高比FRC对角斜筋小跨高比连梁在低周反复施加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与位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梁 纤维增强混凝土 破坏形态 骨架曲线 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损伤模型下的混凝土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峰 孙占青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3-146,共4页
采用双折线模型、Mazars模型和Lemaitre模型三种损伤模型来计算二级配混凝土的拉伸强度,研究混凝土立方体的力学性能以及混凝土立方体的破坏过程,同时利用计算出的应力应变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从而得出单轴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试件的... 采用双折线模型、Mazars模型和Lemaitre模型三种损伤模型来计算二级配混凝土的拉伸强度,研究混凝土立方体的力学性能以及混凝土立方体的破坏过程,同时利用计算出的应力应变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从而得出单轴荷载作用下混凝土试件的破坏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前两个损伤模型来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配混凝土 拉伸强度 折线模型 Mazars模型 Lemaitr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网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
12
作者 孙玉萍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84-88,共5页
研究了空间网架结构在地震力作用下弹塑性工作状态及其特点.采用时程分析法,选用Elcentro地震波,并采用作者等人提出的恢复力模型多折线模型,导出了单元刚度随时间变化后的弹塑性刚度值.
关键词 网架结构 恢复力模型 折线模型 空间网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钢框架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郑山锁 王晓飞 +1 位作者 程洋 孙乐彬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4-149,共6页
为了合理地描述锈蚀钢框架的地震破坏形式及不同程度的锈蚀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欧进萍等人提出的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为确定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参数,分别给出锈蚀梁、柱构件双线性恢复力... 为了合理地描述锈蚀钢框架的地震破坏形式及不同程度的锈蚀对钢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欧进萍等人提出的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为确定锈蚀钢结构地震损伤模型参数,分别给出锈蚀梁、柱构件双线性恢复力模型特征点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损伤模型中的其他参数数值。利用加权系数法合理地考虑锈蚀构件损伤向整体结构损伤迁移转化的多尺度效应,建立锈蚀钢框架整体地震损伤模型。结合该损伤模型的特点,定义了对应结构不同破坏等级的损伤指数范围。最后,对5榀具有不同锈蚀率的平面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损伤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钢框架结构随锈蚀程度的退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蚀钢框架 地震损伤模型 折线恢复力模型 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震损古旧砌体抗震性能试验及恢复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寇佳亮 樊明艳 +1 位作者 孙国兴 周恒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115,125,共11页
为了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的抗震性能,对6个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HDC加固面层总面积、砌筑砂浆强度、试件开洞口数量等因素对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等抗震性... 为了研究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的抗震性能,对6个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HDC加固面层总面积、砌筑砂浆强度、试件开洞口数量等因素对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用HDC加固后古旧砌体的峰值荷载较加固前最大提升可达313.4%,延性位移系数较加固前最大提升可达151.3%。在试验基础上,通过确定骨架曲线恢复力模型、卸载刚度退化规律并结合加卸载滞回规则,建立适合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结构的三折线恢复力模型。所得到的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好,该三折线恢复力模型可用于地震作用下HDC加固震损古旧砌体的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HDC) 震损古旧砌体 抗震加固 滞回曲线 折线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剪力墙恢复力模型研究
15
作者 汪梦甫 李柳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7-96,共10页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叠合板式剪力墙中引入钢板暗支撑能够有效提高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为了指导该种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利用已有的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剪力墙的试验数据,基于四折线骨架模型,对开裂点、屈...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叠合板式剪力墙中引入钢板暗支撑能够有效提高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为了指导该种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利用已有的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剪力墙的试验数据,基于四折线骨架模型,对开裂点、屈服点、峰值点、极限点的荷载、位移及刚度进行计算分析,同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残余位移计算模型,进而构建了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剪力墙的恢复力模型。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建立的四折线骨架模型获得的各受力阶段的荷载、位移及刚度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提出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的残余位移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带钢板暗支撑叠合板式剪力墙各加载循环的残余位移,因此,文中提出的恢复力模型与残余位移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带钢板暗支撑叠合剪力墙的滞回特性,可为其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板式剪力墙 折线骨架模型 恢复力模型 残余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顶点位形描述的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解析建模新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德会 何天府 +1 位作者 王晓红 黄一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4-2101,共8页
本文利用顶点位形描述方法,建立了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的封闭模型.首先,利用二阶矢量位公式对一个线形矩形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描述,并推导了该矩形线圈的标量势表达式,其包含有一个利用矩形四个顶点的位置因子和角形因子进行描述的... 本文利用顶点位形描述方法,建立了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的封闭模型.首先,利用二阶矢量位公式对一个线形矩形线圈的电磁场分布进行描述,并推导了该矩形线圈的标量势表达式,其包含有一个利用矩形四个顶点的位置因子和角形因子进行描述的积分项;其次,证明了角形因子的两个重要性质,并利用该性质将矩形线圈的标量势表达式推广到任意正交折线线圈的情况;最后,建立了任意正交折线线圈阻抗的解析表达式,并以矩形螺线线圈为例进行了阻抗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测量值之间有较好的吻合度.相对于现有的矩形描述法,本文所提方法在简化建模过程及提高建模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模型 涡流检测 正交折线线圈 二阶矢量位 顶点位形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信号在室内走廊中的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恒 王霄 +1 位作者 曲行达 杨靖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159,174,共7页
为解决室内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部署、定位与跟踪等问题,需要研究无信信号的传播特性。针对典型的室内走廊环境,对2. 4 GHz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特性进行测定,论述发射天线与水平空间的角度D、发射天线高度h与路径损耗的关系,并对... 为解决室内应用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部署、定位与跟踪等问题,需要研究无信信号的传播特性。针对典型的室内走廊环境,对2. 4 GHz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特性进行测定,论述发射天线与水平空间的角度D、发射天线高度h与路径损耗的关系,并对测试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曲线分析。测试和拟合结果表明,在角度D=90°时,无线信号传播的路径损耗最低,随着h的增加,路径损耗的变化趋势减小,在h=1. 5 m时路径损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2.4 GHz无线信号 路径损耗 折线模型 折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初探 被引量:72
18
作者 赵明华 贺炜 曹文贵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42-1446,共5页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桩基工程中,深入探讨其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笔者首先讨论了基桩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佐藤梧双折线模型进行了改进,以荷载传递法建立出基桩负摩阻力的基本微分方... 负摩阻力问题广泛存在于桩基工程中,深入探讨其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际意义。笔者首先讨论了基桩负摩阻力的产生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佐藤梧双折线模型进行了改进,以荷载传递法建立出基桩负摩阻力的基本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土体的分层特性,导出了适合于任意土体沉降曲线的基桩负摩阻力分段解析解。进而引入土体沉降的 Boussinesq 解,结合文中解答对某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准确地描述桩身负摩阻力的传递过程,且计算方法简便,参数易于获取,具有通用性,是一种可行的基桩负摩阻力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负摩阻力 荷载传递法 佐藤悟双折线模型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吴波 孙科学 +1 位作者 李惠 唐卫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4-111,共8页
本文针对一种国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通过试验和分析,首先定性地探讨了其力学性能随激振频率、环境温度、应变幅值和滞回圈数的变化情况;随后,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四折线力学本构模型,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模型的特征参数;最后,将... 本文针对一种国产形状记忆合金材料,通过试验和分析,首先定性地探讨了其力学性能随激振频率、环境温度、应变幅值和滞回圈数的变化情况;随后,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四折线力学本构模型,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模型的特征参数;最后,将该材料与国外同类材料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国产材料的不足和应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力学性能 折线模型 新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饲料中胆固醇的适宜添加量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涛 王骥腾 +4 位作者 胡水鑫 李新宇 李荣华 母昌考 王春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4-1529,共6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以初始体重为20g左右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为实验对象,胆固醇添加量为0.003%、0.3339%、0.655%、0.986%、1.303%和1.628%的实验饲料投喂8周,研究其胆固醇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以初始体重为20g左右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为实验对象,胆固醇添加量为0.003%、0.3339%、0.655%、0.986%、1.303%和1.628%的实验饲料投喂8周,研究其胆固醇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03%—1.628%胆固醇对各处理组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饲料胆固醇水平的上升,三疣梭子蟹幼蟹的增重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饲料胆固醇水平≥0.655%时,三疣梭子蟹幼蟹的增重率呈下降趋势。折线模型表明,饲料中胆固醇添加量为0.6%时,三疣梭子蟹幼蟹的增重率、性腺指数和壳宽增加达到最高值。根据增重率折线模型结果,作者认为三疣梭子蟹幼蟹饲料中添加0.6%左右胆固醇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胆固醇 折线模型 需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