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改进KCF算法的织物折皱回复检测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郭栩源
李忠健
王蕾
潘如如
高卫东
-
机构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6,共8页
-
基金
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J2021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802152)
+2 种基金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G21F03000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20M681736)
江南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KYCX-23-ZD01,KYCX-23-ZD02)。
-
文摘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是评价织物形态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传统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存在检测过程依赖人工操作、难以量化折皱动态演变等问题。为实现对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监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核相关滤波算法的动态折皱回复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捕捉织物折皱形变回复过程,应用改进的核相关滤波算法检测追踪折皱顶点的运动角度变化。通过引入多特征融合提高检测鲁棒性,利用Canny边缘检测自适应调整目标区域,减小边界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取感兴趣区域骨架,计算折皱顶角度随时间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不同织物折皱角度变化规律与织物组织结构高度相关。最后与标准测试结果建立线性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文章实现了对织物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检测与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折皱回复性能检测新思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关键词
折皱回复角
特征融合
目标追踪
核相关滤波器
改进KCF
-
Keywords
wrinkle recovery angle
feature fusion
target tracking
kernel correlation filter
improved KCF
-
分类号
TS103.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织物折皱回复力的测试研究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武燕
来侃
孙润军
陈美玉
-
机构
西安工程大学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5JK195)
-
文摘
分析了织物产生折皱及回复的过程,指出形成折皱的过程是与时间有关的松弛过程,织物折皱回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折皱回复力和摩擦阻力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采用自制装置测量织物距折痕不同距离的初始折皱回复力发现,距折痕距离越大初始折皱回复力越小,并且随着折皱过程中外部压力作用时间的增大,初始折皱回复力不断减小,折皱回复角也不断减小,其变化规律符合负指数关系。
-
关键词
织物
折皱回复
折皱回复力
折皱回复角
-
Keywords
woven fabrics
wrinkle recovery
wrinkle resilience
recovery angle
-
分类号
TS101.92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石风俊
-
机构
中原工学院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6-19,共4页
-
文摘
把毛织物看成是具有内摩擦约束的弹性条 ,利用能量分析的方法对毛织物在折皱回复时的回复力与变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通过简单的模型及公式将织物在回复过程中的重要性质表征出来 ,理论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
关键词
织物
折皱回复性能
形变模型
折皱回复力
折皱回复功
能量分析法
-
Keywords
woven fabric
crease recovery
rheological model
crease recovery force
crease recovery work
energy analysis method
-
分类号
TS1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基于视频序列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动态测量
被引量:22
- 4
-
-
作者
王蕾
刘建立
潘如如
高卫东
-
机构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6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040046)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_0748)
-
文摘
针对现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量方法存在仅能静态测量某时刻织物折皱回复角度值的不足,提出基于视频序列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动态测量方法。按AATCC66—2008标准要求,以SDL-M003折皱回复角试验机的负载装置压试样,再将试样置于视频序列采集系统中,对采集到的单帧图像依次进行二值化、细化预处理,采用Hough变换检测图像中织物折皱回复两翼对应的角度,进而获得折皱回复角。试验结果显示,基于视频序列的方法与AATCC66—2008测量方法的结果接近,表明了基于视频序列方法的可行性,并且该方法可以精确描述织物折皱回复的动态过程,为提出新的折皱回复性能指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
关键词
织物
动态测量
折皱回复角
视频序列
HOUGH变换
-
Keywords
fabric
dynamic measurement
wrinkle recovery angle
video sequence
Hough transform
-
分类号
TP391.4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TS101.923.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29
- 5
-
-
作者
张晓婷
高卫东
卢雨正
-
机构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1,38,共4页
-
文摘
针对当前织物抗皱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折皱回复角的检测存在工作量大,测量精度低,测试数据不稳定等问题,运用KES-F风格仪测量织物的弯曲刚度、弯曲滞后矩、拉伸功和织物厚度等物理力学参数,运用SDL-M003A折皱回复角试验机按AATCC 66—2003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织物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从折皱回复角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检验结果看,二者的绝对误差小于3°,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得出的回归方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织物
折皱回复角
物理力学性能
统计回归
-
Keywords
fabric
wrinkle recovery angl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statistical regression
-
分类号
TS1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张月
王蕾
刘建立
高卫东
-
机构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3,71,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1203364)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20093130001)
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_0748)
-
文摘
针对现有测量方法存在的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低,测量结果精度不高等弊端,以YG541E型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SDL-M003A型折皱回复角试验机和自主研发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为测试仪器,将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CV值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了3种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测量结果准确、稳定,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测试提供可靠有效的技术手段。
-
关键词
织物
折皱回复角
测试方法
CV值
-
Keywords
fabric
wrinkle recovery angle
test method
CV value
-
分类号
TS107.4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纬纱和组织结构对交织面料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 7
-
-
作者
黄锦波
周志芳
朱锦华
张红霞
-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
-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共4页
-
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1DFB51570)
浙江省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2012BY11009)
-
文摘
为了探究交织物纬纱和组织的变化对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设计了A、B两组服用面料,分析了织物经纬向因组织和纬纱线密度不同造成织物的结构变化与折皱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结构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有直接影响,在经纬密、厚度一致情况下,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受纱线浮长控制,织物交织结构越疏松,则纱线之间的活动余地越大,在织物受外力的过程中,可恢复变形能力越强;纬纱采用不同粗细的纱线交织开发的面料折皱回复性能优于同种纱线交织产品。
-
关键词
交织物
折皱回复角
组织结构
线密度
-
Keywords
interwoven fabric
wrinkle recovery angle
weave structure
linear density
-
分类号
TS101.92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形状记忆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5
- 8
-
-
作者
刘晓霞
胡子逢
胡金莲
王善元
-
机构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93,97,共4页
-
文摘
探讨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在热环境下的折皱回复角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在热水和热空气介质中,在激发温度60℃附近具有温度响应,折皱回复角显著增大。说明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对定型时的平整形状具有记忆,并在激发温度附近回复形状。由于导热系数不同,相同温度下,热空气中的折皱回复时间比热水中的回复时间长得多。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计算发现,形状记忆整理织物在热环境下的折皱回复角与温度存在指数关系。热水介质中温度与折皱回复角函数为y=3.446 7x0.557 9;热空气介质中温度与折皱回复角函数为y=3.282 0x0.591 0。
-
关键词
形状记忆织物
折皱回复角
热水
热空气
激发温度
-
Keywords
shape memory fabric
wrinkle recovery angle
hot water
hot air
stimuli temperature
-
分类号
TS195.6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题名织物折皱回复角的计算
被引量:5
- 9
-
-
作者
石风俊
聂建斌
李杰
胡金莲
-
机构
中原工学院
香港理工大学香港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5,共5页
-
文摘
利用标准固体单元和滑块并联组成的模型 ,在织物摩擦约束力偶与其弯曲曲率成正比的假设下 ,对织物的弯曲和折皱回复进行了分析 ,并用纯弯曲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出织物的模型参数 ,从而计算出了织物在不同时刻的回复角。
-
关键词
织物
弯曲
折皱
折皱回复角
计算
粘弹理论
-
Keywords
woven fabric
bending
wrinkling
viscoelasticity
recovery angle
-
分类号
TS101.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机织物折皱回复各向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王蕾
刘建立
潘如如
高卫东
-
机构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4,共5页
-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20093130001)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研究项目(BY2013015-20)
-
文摘
针对织物的各向异性,研究了纯棉平纹和斜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随取向角变化的情况。采用织物折皱回复动态测试仪测量不同取向角的动态回复指标,包括初始回复速率、急弹时间、急弹回复角度、缓弹时间、缓弹回复角度。结果表明,仅回复角度随取向角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性,平纹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度随着取向角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斜纹织物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试样的趋势有所不同。试验证明了织物对角线方向能较全面反映结构均匀平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斜纹斜向和其垂直方向能作为斜纹织物的测试角度。
-
关键词
织物
折皱回复
各向异性
动态测试
-
Keywords
fabric
crease recovery
anisotropy
dynamic testing
-
分类号
TS13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
-
题名纯棉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其组织结构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20
- 11
-
-
作者
杨书会
王瑞
-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先进纺织复合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49,共4页
-
文摘
为从织物自身组织结构方面优化纯棉织物的折皱性,首先设计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并制备织物,利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纯棉织物经、纬向和总折皱回复角与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包括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向密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分析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组织结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实测值绝对误差不超过0.61°,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经纬纱捻度、线密度对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影响最大,可通过提高经纬纱捻度、降低经纬纱线密度来改善纯棉织物的抗皱性。
-
关键词
集聚纺
纯棉织物
折皱回复角
组织结构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
Keywords
compact spinning
pure cotton fabric
wrinkle recovery angle
weave structure parameter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
分类号
TS1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其力学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被引量:11
- 12
-
-
作者
赵立环
张杰
-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部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42,56,共5页
-
基金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20320)
-
文摘
为探究较精确、易行的测试和表征织物折皱回复角的方法,首先采用KES-F织物风格仪测试了织物的弯曲、剪切、拉伸和压缩性能,并在KES系统原有力学性能指标基础上引入2个新指标:残余弯曲曲率和残余剪切变形,进而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了采用织物力学性能指标表示其经、纬向折皱回复角的回归方程;同时分析了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力学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的实测值差异不超过0.1°;拉伸功回复率、拉伸比功和弯曲刚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大,可以通过提高织物的抗拉伸、弯曲和剪切性能及拉伸功回复率来改善织物的抗皱性。
-
关键词
织物
折皱回复角
力学性能
回归方程
相关性
-
Keywords
fabric
wrinkle recovery angle
mechanical property
regression equation
relationship
-
分类号
TS1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基于原位力学测试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表征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胡霄睿
孙丰鑫
肖彩勤
高卫东
-
机构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4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8021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B0309200)
+2 种基金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9M65169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JUSRP1191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80589)。
-
文摘
针对现有基于折皱回复角和外观平整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评价方法在织物品种适应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原位力学测试方法。通过解析原位力学测试原理,基于所测的力-位移测试曲线,提取用于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的3个评价指标;并通过与织物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的对比分析,说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于折皱回复角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折皱特征指标和织物折皱回复角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表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可有效评价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并基于折皱特征指标构建了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多元回归模型,可用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全面、客观表征。
-
关键词
折皱回复性
力学测试
评价方法
折皱回复角
织物形变
-
Keywords
wrinkle recovery property
mechanical test
evaluation method
wrinkle recovery angle
fabric deformation
-
分类号
TS101.8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H879
[机械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
-
-
题名织物折皱回复规律与建模
被引量:5
- 14
-
-
作者
石风俊
郑德均
-
机构
中原工学院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
文摘
根据纺织材料黏弹性理论,研究织物的折皱回复变化规律。在织物摩擦约束力偶与其弯曲曲率成正比的假设条件下,把织物看成是具有内摩擦约束的固体黏弹性材料,利用标准线性固体和滑块并联组成的模型,对织物的折皱回复行为进行分析,把织物的加压弯曲、释压回复等行为过程用同一模型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方程。并以毛织物和毛/涤混纺织物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经实际测试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
-
关键词
织物
折皱回复角
线性黏弹性
回复规律
-
Keywords
fabric
crease recovery angle
linear viscoelasticity
recovery regular pattern
-
分类号
TS10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毛涤混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研究
被引量:4
- 15
-
-
作者
崔瑞芳
张军英
-
机构
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1,共2页
-
文摘
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探讨了毛 涤混纺织物的折皱弹性与织物紧度、纱线混纺比。
-
关键词
毛涤混纺织物
折皱回复性能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织物结构
-
Keywords
wool/polyester fabric
crease elasticity
regression equation
-
分类号
TS101.9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棉/不锈钢长丝机织物的电磁屏蔽及折皱回复性能
被引量:3
- 16
-
-
作者
段永洁
谢春萍
刘新金
-
机构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
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36,共6页
-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2254)
江苏省产学研项目(BY2014023
+4 种基金
BY2012051
BY2013015-24)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BA2014080)
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项目(hnfx14002)
广东省产学研项目(2013B090600038)
-
文摘
为研究组织结构与磨损对织物屏蔽性能的影响,以及不锈钢长丝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使用自制的棉/不锈钢长丝包芯纱织制了3种不同组织的机织物,测试了织物在0.3~1 500 MHz频段上的电磁屏蔽性能,并使用平磨仪对各织物分别摩擦60、120、180、240及300次后,测试了织物磨损后的电磁屏蔽性能;同时,采用视频序列法测试了织物的动态折皱回复角。结果表明:织物组织结构对电磁屏蔽性能有一定影响,平纹组织结构紧密,屏蔽效果好;经过若干次磨损后,织物的电磁屏蔽性能先小幅升高后逐渐降低;相同磨损条件下,试样耐磨性越好,屏蔽效能的降低幅度越小;由于不锈钢长丝的加入使织物的折皱回复性降低,可以采用浮长更长的组织改善织物起皱现象。
-
关键词
不锈钢长丝
电磁屏蔽
织物组织
织物磨损
折皱回复
-
Keywords
stainless steel filament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fabric weave
fabric abrasion
wrinkle recovery
-
分类号
TS106.4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毛涤混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理论探讨及推广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练军
王锦成
-
机构
东华大学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20,47,共3页
-
文摘
根据标准的折皱回复测试实验 ,提出分析毛涤混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与混纺比关系的理论曲线 ,实验证明 ,曲线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涤棉等混纺织物具有适用性。
-
关键词
折皱回复性
理论曲线
毛涤混纺织物
涤棉织物
-
分类号
TS101.92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
被引量:11
- 18
-
-
作者
盛爱军
张建祥
耿彩花
-
机构
德州学院纺织工程系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印染》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38-41,共4页
-
文摘
采用Shirley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仪,比较了ISO 2313(GB/T3819)、AATCC 66、MS P22纺织品折皱回复角测试标准的差异,以及与国产YG(B)541D型和孟山都式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仪的不同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ATCC 66标准测得的折皱回复角较大;除纬重平组织织物外,测试样品的经向回复角均大于纬向折皱回复角,这与洗后平整度有很大的关系。
-
关键词
测试
折皱回复角
方法标准
-
Keywords
testing
crease recovery angle
method
-
分类号
TS19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题名柔软整理对针织物悬垂性及折皱回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吴惠英
刘尚楠
董春艳
段晓娇
-
机构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轻纺系
上海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出处
《针织工业》
2010年第7期41-42,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涤棉针织物柔软整理工艺和悬垂性、折皱回复性的测试方法,测试并分析了柔软剂用量、处理温度等因素对涤棉针织物的悬垂性和折皱回复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经柔软处理后,悬垂性得到改善,折皱回复性略有下降,但随着柔软剂用量的增加,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有提高的趋势。
-
关键词
柔软整理
涤棉针织物
服用性能
悬垂性
折皱回复性
-
分类号
TS195.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题名毛/涤织物起拱与折皱回复性能的探讨
- 20
-
-
作者
甘应进
陈东生
王大光
-
机构
吉林工学院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8-81,共4页
-
文摘
织物的拉伸回弹RT越大,织物的起拱回复性越好。随毛/涤混纺织物中的羊毛比例增加,织物的起拱恢复性能有所改善,W70/P30时的抗拱性最好。毛/涤混纺织物中的涤纶比例增加时,织物的折皱性能有所改善,W70/P30时的折皱恢复性最好。
-
关键词
毛/涤织物
起拱性
折皱回复性
涤纶
混纺织物
-
分类号
TS101.923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