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灿 邓江稳 +1 位作者 陈少军 王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通过角膜缘隧道小切口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无需做巩膜瓣而... 目的探讨采用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通过角膜缘隧道小切口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无需做巩膜瓣而行改良埋线法,术后观察视力变化、散光、内皮细胞数、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早期视力大多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视力稳定;12眼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57.1%),9眼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或稍差。术后裸眼视力:0.1-0.3者3眼,0.3-0.5者10眼,大于0.5者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3眼,0.3-0.5者8眼,≥0.5者10眼;术后6个月散光、内皮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无术中及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注入器植入AR40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杰为 林振德 +1 位作者 李永华 冯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用注入器植入 AR40可折叠 (intraocu-lar lens,IOL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 2例 5 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可折叠 IOL植入术 ,用其配套的注入器将 AR40可折叠 IOL植入囊袋内。结果 用注入器将 IOL 顺... 目的 探讨用注入器植入 AR40可折叠 (intraocu-lar lens,IOL )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 2例 5 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可折叠 IOL植入术 ,用其配套的注入器将 AR40可折叠 IOL植入囊袋内。结果 用注入器将 IOL 顺利植入囊袋内 ,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 0 .5者达 70 .4% ,术后 1月和 3月矫正视力≥ 0 .5者均达 10 0 % .结论 通过 3 .5 mm的切口 ,用注入器可将 IOL 安全地植入囊袋内 ,并且减少了对眼组织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器 折叠人工晶状体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mm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宏 杨前 侯丹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折叠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亚东 张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4例38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施行3 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8眼全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 ...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4例38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施行3 mm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38眼全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1 d视力≥0.8者12眼,0.4~0.6者22眼,视力≤0.3者4眼,术后2周视力≥0.8者15眼,0.4~0.6者21眼,视力≤0.3者2眼.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切口手术,具有许多优点,是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对蓝光阻断性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孙炜 张劲松 赵江月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Q-开关掺钕钇铝石镏石(Nd∶YAG)激光对不同材料及类型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的损伤作用,观察蓝光阻断性折叠式IOL的抗激光能力。方法选择蓝光阻断性折叠式IOL、紫外线吸收一片折叠式IOL、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硅凝胶折叠... 目的探讨Q-开关掺钕钇铝石镏石(Nd∶YAG)激光对不同材料及类型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的损伤作用,观察蓝光阻断性折叠式IOL的抗激光能力。方法选择蓝光阻断性折叠式IOL、紫外线吸收一片折叠式IOL、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IOL、硅凝胶折叠式IOL4种+20D左右的折叠式IOL,分为4组,每组4枚。用Nd∶YAG激光治疗机将IOL光学部后表面平均分为8个扇形区,Nd∶YAG激光的输出能量分别为0.5、1.0、1.5、2.0、2.5、3.0、4.0、5.0mJ8个能量水平。同一能量水平激光在IOL光学部后表面同一区内由中心向周边部呈放射状依次击射50点。结果IOL损伤百分率:激光能量为0.5mJ和1.5mJ时前3组IOL与组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激光能量为2mJ时以上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4自0.5mJ开始出现凿痕,其他3组的凿痕都在激光能量为2.0mJ时出现。经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组4激光击射处有炸裂出现,其他IOL的凿痕均表现为小凹,但形态学上有区别。结论蓝光阻断性折叠式IOL抗激光能力优于硅凝胶折叠式IOL,与其他两种IOL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人工晶状体 蓝光阻断性折叠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振茂 肖凯霖 +1 位作者 张少斌 王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12例(21眼)马凡综合征伴透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摘出联合IOL巩膜固定植入... 目的评价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12例(21眼)马凡综合征伴透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晶状体摘出联合IOL巩膜固定植入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其中,IOL巩膜固定采用了小切口(2.85 mm)、可折叠、一片式、四襻固定型美国博士伦Akreos IOL。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术后第1天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前UCVA为0.01~0.30 (0.13±0.11),BCVA为0.01~0.60 (0.29±0.17)。随访33~73(57.75±13.78)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UCVA为0.10~0.80(0.41±0.22),BCVA为0.20~1.00(0.70±0.27),两者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OL位置居中,瞳孔圆。结论小切口可折叠四襻固定型Akreos IOL悬吊术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晶状体半脱位 小切口 折叠四襻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60例分析
7
作者 郭海科 张日佳 +3 位作者 郑阿宁 陈剑 徐锦堂 李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22-124,共3页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 4 60例 (5 82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 4 60例 (5 82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占 87%、90 .9% ;术后 1周及 1个月视力≥ 1.0者占 2 9%、31%。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的 31例 ,但均在+ 1.0D以下。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治疗 手术切口 视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并发白内障的慢性开角型青光眼一例报告
8
作者 温新富 柳林 +1 位作者 包睿 沈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F003-F003,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左眼轻度胀痛、视力渐进性下降1年"于2002年9月24日入院.1998年因右眼胀痛于上海市五官科医院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一直用毛果云香碱、噻吗洛尔及适利达眼液(适利达眼液)控制眼压.
关键词 超声乳化 白内障吸除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青光眼 开角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9
作者 石尧 黄振平 +3 位作者 朱丹 吴勇 薛春燕 尹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 方法 :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 43例 (5 0只眼 ) ,采用 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随访 3~ 2 4...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疗效。 方法 :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 43例 (5 0只眼 ) ,采用 3.2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随访 3~ 2 4个月 ,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地形图及眼压情况。 结果 :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术后 3个月视力≥ 0 .5者占 72 .0 % ;术前角膜散光 (1.31± 0 .92 )D ,术后 3个月角膜散光 (1.2 5± 0 .87)D ,与术前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角膜地形图显示已恢复术前状态 ;术前眼压为 (2 .18± 0 .32 )kPa ,术后 1个月眼压为 (2 .2 3± 0 .2 8)kPa ,与术前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患者视力 ,同时保持滤过泡功能 ,角膜散光无明显改变且不影响眼压的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青光眼滤过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 青光眼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余涛 阴正勤 +1 位作者 李灿 杨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评价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其中8例因化脓性眼内炎、8例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无晶状体眼行四襻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术中全... 目的评价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眼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其中8例因化脓性眼内炎、8例因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行手术)的无晶状体眼行四襻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术中全程均使用前房维持器。患者平均年龄为(7.62±2.02)岁(5~11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5±0.24,患儿平均眼压为(13.14±0.33)mmHg(1kPa=7.5mmHg),其中10眼有角膜瘢痕。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56±5.73)个月。结果术后早期原发病为眼内炎者有5眼出现低眼压,平均为(6.02±1.34)mmHg,一般在术后7d恢复正常眼压。末次随访时,尚未出现缝线暴露、人工晶状体脱位与偏斜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患眼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9±0.21,其中最佳矫正视力<0.05者2眼,0.05~0.3者5眼,≥0.3者9眼。结论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行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是矫正儿童单侧无晶状体眼的较好方法,但如何预防和处理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以及对其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评价仍需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玻璃体切割 眼内炎 折叠人工晶状体 巩膜缝线固定 低眼压 前房维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ray折叠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红 陈茂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64-565,共2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Array折叠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MIOL植入术的患者125例14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Array折叠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MIOL植入术的患者125例14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医师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加Array MIOL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近视力、对比敏感度、术后不适症状和配镜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后获得0.6以上远视力者116眼、近视力125眼,对比敏感度下降者131眼,出现眩光、闪光、环视等症状者67眼,术后104眼不需戴镜,98眼在长期阅读时需要配镜。结论Array折叠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已证实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人工晶状体,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人工晶状体,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Array折叠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0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春明 刘斐 何见秀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19-219,共1页
关键词 改良 折叠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m切口下取出一片式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的原因分析及方法改良
13
作者 王丽曌 李立刚 +1 位作者 孟永安 张德秀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2-793,共2页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主切口可小至1.8mm,规则的微创切口能更好地实现屈光性手术的目标,但术中出现异常需取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时,多数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扩大切口,且由于IOL材质、设计不同,取出时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本...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主切口可小至1.8mm,规则的微创切口能更好地实现屈光性手术的目标,但术中出现异常需取出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时,多数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扩大切口,且由于IOL材质、设计不同,取出时的难易程度也有差异.本研究分析一片式折叠型IOL首次植入后即需取出的原因,探讨在2.4 mm切口下IOL的取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叠人工晶状体 微创切口 片式 原因分 改良 白内障手术 屈光性手术 I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