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Q-con非球面的折反射式全景光学系统设计
1
作者 包晟 刘智颖 +1 位作者 黄蕴涵 张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2-256,共15页
为了获得大视场管道内壁全景成像,利用Q-type非球面中的Q-con非球面设计了一款工作在可见光波段,视场大小为(65°~115°)×360°,焦距为1.24 mm,F数为3.5,总长为100 mm的折反射式全景光学系统。该系统由1片反射镜、8片... 为了获得大视场管道内壁全景成像,利用Q-type非球面中的Q-con非球面设计了一款工作在可见光波段,视场大小为(65°~115°)×360°,焦距为1.24 mm,F数为3.5,总长为100 mm的折反射式全景光学系统。该系统由1片反射镜、8片透镜组成,其中反射镜单元采用Q-con非球面面型,其余透镜均为球面。在尼奎斯特频率93 lp/mm处调制传递函数大于0.4,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为验证Q-con面型相对于偶次非球面面型在折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中的优势,实际设计了一款与Q-con非球面折反射式全景系统具有相同参数的偶次非球面折反射式全景系统,对两者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偶次非球面,Q-con非球面多项式系数比对应的偶次非球面的多5~17个数量级,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系统设计效率、加工与检测精度、减小成本,同时也可以实现像质更高、口径更小的设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折反射式全景光学系统 Q-type非球面 曲面拟合 反射镜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盲”紫外折反射全景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丽萍 李春 金春水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03-1509,共7页
利用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的大视场和高噪声屏蔽特性,研制了一套视场角为360°×(45~90°),相对孔径为1∶2的"日盲"紫外折反射全景光学系统,用于紫外目标探测研究。综述了紫外探测技术要素,确定了紫外折反射全景光学系统... 利用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的大视场和高噪声屏蔽特性,研制了一套视场角为360°×(45~90°),相对孔径为1∶2的"日盲"紫外折反射全景光学系统,用于紫外目标探测研究。综述了紫外探测技术要素,确定了紫外折反射全景光学系统设计参数。基于像差理论及紫外光学系统特性,从参数分配、初始结构求解入手,采用分裂透镜、加齐明镜等方法设计了光学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日盲"紫外折反射全景光学系统各视场能量集中度为80%的弥散圆直径均小于20μm,低于紫外ICCD像元尺寸的30μm,各视场MTF〉0.7@17 lp/mm,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实验验证了外折反射全景技术用于电晕探测的可行性,实验图像成像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盲”紫外 反射全景光学系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4.8μm红外二次成像折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卓 叶宗民 +1 位作者 孙保杰 刘文鹏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93-1196,共4页
为满足小、远目标和空间目标的光学特性测量需求,提出以RC结构为设计基础,通过曲线方程和高斯公式确立反射式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为达到优化设计目的,结构中引入了二次成像中继镜组,解决了100%冷光阑效率问题。通过ZEMAX建立评价函数... 为满足小、远目标和空间目标的光学特性测量需求,提出以RC结构为设计基础,通过曲线方程和高斯公式确立反射式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参数。为达到优化设计目的,结构中引入了二次成像中继镜组,解决了100%冷光阑效率问题。通过ZEMAX建立评价函数,仿真测试表明:设计完成的红外二次成像折反射式光学系统口径200 mm,焦距380 mm,结构紧凑简单,成像质量满足实际测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光学系统设计 反射式光学系统 二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视场折反射全景光学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曹一青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8-613,共6页
折反射全景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平面对称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提出应用光焦度控制方程和超大视场光学系统六阶波像差理论来初步确定系统结构初始参数,在此结构基础上,应用Zemax软件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得到了一款仅由1块偶次非球面反射镜和... 折反射全景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平面对称光学系统的成像特性,提出应用光焦度控制方程和超大视场光学系统六阶波像差理论来初步确定系统结构初始参数,在此结构基础上,应用Zemax软件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得到了一款仅由1块偶次非球面反射镜和6块折射透镜组成的折反射全景光学成像系统。该系统工作在可见光波段,全视场角范围为12°~178°,F数为3.5,其像差得到了较理想校正,调制传递函数在空间频率40 lp/mm处均大于0.37,成像性能较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同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公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全景系统 超大视场 偶次非球面 光学设计 公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面场景无畸变的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 被引量:8
5
作者 曾吉勇 苏显渝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透视成像模型的柱面场景无畸变的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 利用系统柱面场景无畸变成像要求和视场角确定反射镜面形。根据这一方法设计制作了高次旋转对称非球面反射镜,并用该反射镜和CCD摄像头建立了全景成像... 提出了一种基于透视成像模型的柱面场景无畸变的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 利用系统柱面场景无畸变成像要求和视场角确定反射镜面形。根据这一方法设计制作了高次旋转对称非球面反射镜,并用该反射镜和CCD摄像头建立了全景成像系统,实现了对360°柱面场景的无畸变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场景 反射式光学系统 全景成像 空间无畸变 透视成像模型 非球面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段共孔径共焦面光学系统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尤宏波 赵超 +1 位作者 李江勇 杨加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7-1517,共11页
多波段共孔径共焦面光学系统由于具备“一个光学镜头与一个探测器”的性能等效于传统光学系统(两个光学镜头搭配两个探测器)的能力,共口径共焦面成像能够实现视场与目标信息的匹配,为后续各波段信息融合提供前提条件。基于其光学元件数... 多波段共孔径共焦面光学系统由于具备“一个光学镜头与一个探测器”的性能等效于传统光学系统(两个光学镜头搭配两个探测器)的能力,共口径共焦面成像能够实现视场与目标信息的匹配,为后续各波段信息融合提供前提条件。基于其光学元件数量少、体积小等特点,已经成为多波段光学系统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环形反射式光学系统,凭借其体积小的优势,在枪瞄准镜、导引头、机器视觉等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以多波段共孔径共焦面光学系统发展为主线,分析了多波段共孔径共焦面光学系统的研究现状,全面介绍了多种类型的多波段共孔径共焦面光学系统,讨论了其光学结构特点、光学系统性能,并比较了这几种光学系统的优缺点,供光学设计领域研究人员共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多波段 共孔径 共焦面 反式光学系统 环形反射式 三镜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高分辨率空间相机光学系统低误差敏感度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秦子长 任成明 +3 位作者 戚允升 王泽斌 王琪 孟庆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6-234,共9页
系统性地采取严格控制光学元件加工装配精度、采用大质量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运用精密热控等方法,是以往保证空间相机光学系统高性能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但同时该策略的实施也给相机研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与资源代价。面对高性能空间光学... 系统性地采取严格控制光学元件加工装配精度、采用大质量高稳定性光机结构、运用精密热控等方法,是以往保证空间相机光学系统高性能成像质量的常规方法,但同时该策略的实施也给相机研制带来了较高的经济与资源代价。面对高性能空间光学相机低成本化的发展趋势,降低光学系统误差敏感度,在保证成像性能的同时降低实现成本,是需要面对与解决的课题。以某小型空间相机研制为背景,应用光学系统低误差敏感度设计方法(降敏设计方法),对相机焦距500 mm、相对孔径1∶5、视场角2ω=4°的同轴两镜折反射式光学系统进行了降敏设计。结果表明,基于降敏设计方法获得的光学系统不仅像差校正理论结果表现优异,调制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同时,仿真显示其在误差干扰下光学系统鲁棒性好,为相机的快速低成本制造提供了保证。光学系统降敏设计方法对高性能小型空间载荷的设计与低成本快速研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机 光学系统设计 误差敏感度 降敏设计方法 反射式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
8
《中国光学》 CAS 2004年第1期4-5,共2页
TH703 2004010027 柱面场景无畸变的折反射全景成像系统=Distortionlesscatadioptric panoramic imaging system for cylindrical scene[刊,中]/曾吉勇(四川大学光电系.四川,成都(610064)),苏显渝∥光电工程.—2003,30(1).
关键词 全景成像系统 失调复光学系统 反射 光电工程 四川 无畸变 分离系统 焦移 轴上光强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4m口径凹抛物面镜折反零位补偿检验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文琦 叶璐 +1 位作者 何勇 郑列华 《量子电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399,共6页
折反射式零位补偿检验是一种综合了Offner折射式和Maksutov反射式补偿检验优点的凹非球面检验方法,补偿能力强,检测光路紧凑。大口径和大相对孔径非球面检验是制约其加工质量提高的难题,针对口径为4 m、偏心率为1、顶点曲率半径为16 m... 折反射式零位补偿检验是一种综合了Offner折射式和Maksutov反射式补偿检验优点的凹非球面检验方法,补偿能力强,检测光路紧凑。大口径和大相对孔径非球面检验是制约其加工质量提高的难题,针对口径为4 m、偏心率为1、顶点曲率半径为16 m的大口径凹抛物面反射镜,设计了折反射式零位补偿器。基于三级像差理论对补偿器的初始结构进行了规划和计算,采用Zemax软件对初始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出了补偿器的最终结构,检验光路轴向尺寸约12 m,系统优化后剩余波相差为0.005λ。设计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折反射式零位补偿器对大口径凹非球面镜的加工检测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光学 大口径非球面检验 反射式零位补偿检验 三级像差理论 光学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