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在纳型星敏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骞 张国玉 +2 位作者 孟遥 孙高飞 杜宗育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1-263,共13页
微纳卫星是一种新兴的微小卫星,与之适配的纳型星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应在小型化的同时实现大相对孔径、高成像质量。针对这一需求,由星敏感器的系统设计精度和探测星等分配了光学系统设计参数及指标,设计了一种全视场17°、焦距25 mm... 微纳卫星是一种新兴的微小卫星,与之适配的纳型星敏感器的光学系统应在小型化的同时实现大相对孔径、高成像质量。针对这一需求,由星敏感器的系统设计精度和探测星等分配了光学系统设计参数及指标,设计了一种全视场17°、焦距25 mm、相对孔径1∶1.086、光学系统总长36.4 mm的七片式折衍混合结构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根据衍射元件的负色散特性,用折衍混合透镜代替常规材料正负透镜组合的方式减少了镜片数量,缩短了光学系统长度,并提高了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使点扩散函数趋于正态分布,有利于质心提取精度的提高。所设计的光学系统在3×3像元内的能量集中度超过90%;最大畸变仅0.013%;全视场垂轴色差小于0.6μm。通过标量衍射理论计算衍射元件在520~780 nm内衍射效率可以达80%以上,通过杂散光分析软件ASAP对系统进行了视场内鬼像分析,系统在多级衍射时探测目标成像光斑路径下的光通量与最亮鬼像光斑路径下的光通量之比大于3.17×10^(4),验证了在极限星等为6.5时满足信噪比大于8.1的结论。最后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公差分析,结果表明加工后该光学系统可满足微纳卫星对星敏感器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型星敏感器 光学设计 混合光学系统 大相对孔径 射面 鬼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球面主镜的中波红外消热差折反式光学成像系统
2
作者 李剑 沈志学 赵祥杰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7-982,共6页
为适应光电成像系统对低成本、宽温度范围和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半部结构设计法设计了一个折反式二次成像系统,前组和后组分开设计,热差和像差相互抵消,其中前组为球面主反射镜、高次非球面次反射镜和一次像面前的球面透镜;... 为适应光电成像系统对低成本、宽温度范围和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的需求,采用半部结构设计法设计了一个折反式二次成像系统,前组和后组分开设计,热差和像差相互抵消,其中前组为球面主反射镜、高次非球面次反射镜和一次像面前的球面透镜;后组为四片式中继透镜组。采用640×512面阵F#3中波红外制冷探测器,波段3.7~4.8μm,焦距200 mm,遮拦比不大于1/3.33,视场2.2°×2.75°,100%冷光阑匹配,总长不超过120 mm,光学被动消热差可适应-45℃~60℃温度范围,中心视场全温度MTF≥0.4@33 lp/mm,边缘视场全温度MTF≥0.33@33 lp/mm,冷反射等效温差≤0.45℃@20℃环境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球面主反射镜 反式光学系统 光学被动消热差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μm~4.8μm波段折/衍混合红外光学系统的无热化设计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良吉 冯卓祥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3-687,共5页
研究了混合式红外光学系统的光学无热化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引入了热差互补的设计思想,将无热化应满足的设计方程作为CODEⅤ中优化的约束条件,设计出工作于3.7μm^4.8μm波段、F/#为2、视场角为±5°、焦距为70 mm的具有100%冷屏... 研究了混合式红外光学系统的光学无热化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引入了热差互补的设计思想,将无热化应满足的设计方程作为CODEⅤ中优化的约束条件,设计出工作于3.7μm^4.8μm波段、F/#为2、视场角为±5°、焦距为70 mm的具有100%冷屏效率的折/衍混合式消热差物镜。该系统在-40℃~60℃温度范围内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可供像元大小为15μm的高分辨率致冷型凝视焦平面探测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热化 红外光学系统 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衍混合自由曲面式头戴显示器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0
4
作者 姜洋 孙强 +3 位作者 谷立山 刘英 李淳 王健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8-514,共7页
为解决传统头戴式显示器大视场、大出瞳距与小型、轻量化之间的矛盾,设计了折/衍混合自由曲面式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利用衍射元件的特殊色散特性校正系统色差;选取最佳的自由曲面面型组合校正系统的像散、彗差和畸变;由光学塑料(PMMA... 为解决传统头戴式显示器大视场、大出瞳距与小型、轻量化之间的矛盾,设计了折/衍混合自由曲面式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利用衍射元件的特殊色散特性校正系统色差;选取最佳的自由曲面面型组合校正系统的像散、彗差和畸变;由光学塑料(PMMA)注塑成型的自由曲面棱镜形成离轴结构,使光学系统结构紧凑、便于装调。设计得到的光学系统出瞳距离为17.4 mm,出瞳直径为4 mm,对角线视场为55°,光学系统的点斑RMS半径小于30μm,各视场光学调制传递函数在30 lp/mm时大于0.1,系统畸变小于10%。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系统像差特性满足目镜系统的成像要求,可以满足虚拟现实各领域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戴式显示器 虚拟现实 自由曲面 折/混合系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8~12 μm波段折/衍混合双位置两档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0
5
作者 韩莹 王肇圻 +1 位作者 吴环宝 赵顺龙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6-889,共4页
设计了工作于8~12 μm波段的折/衍混合双位置两档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变焦过程中相对孔径保持不变,F/#为1.7,系统变倍比为3.75∶1.大视场角为19.2°,有效焦距33 mm,用于在大范围内搜索目标;小视场角为5.1°,有效焦距125 mm,用... 设计了工作于8~12 μm波段的折/衍混合双位置两档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变焦过程中相对孔径保持不变,F/#为1.7,系统变倍比为3.75∶1.大视场角为19.2°,有效焦距33 mm,用于在大范围内搜索目标;小视场角为5.1°,有效焦距125 mm,用于对目标进行具体分析.系统采用锗和硒化锌两种材料,为四片镜结构,仅通过两片透镜的轴向移动便可完成两个视场的切换.系统中引入二元面和高次非球面,使系统结构简化,并极大地提高了成像质量.该系统适用于像元尺寸20μm的非致冷式面阵探测器,可广泛应用于军事扫描成像和红外前视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位置两档变焦 折/混合 前视红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衍混合大相对孔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4
6
作者 闫佩佩 樊学武 何建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58-2464,共7页
将衍射光学元件用于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大相对孔径、甚高精度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系统焦距为90 mm,相对孔径为1/1.2,视场角为2ω=7°,光谱范围为0.45~0.85μm。系统结构简单,满足了星敏感器系统对弥散斑直径、能量... 将衍射光学元件用于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大相对孔径、甚高精度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系统焦距为90 mm,相对孔径为1/1.2,视场角为2ω=7°,光谱范围为0.45~0.85μm。系统结构简单,满足了星敏感器系统对弥散斑直径、能量集中度、畸变、垂轴色差等像差的特殊要求。此外,对系统进行了环境温度分析,结果表明:衍射光学元件的使用在实现小型化、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增强了星敏感器光学系统消热差和抗离焦的性能,为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折/混合 星敏感器 消热差 抗离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大截面传像光纤束的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东源 闫秀生 +2 位作者 张晓光 侯蓝田 周桂耀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在大截面传像束前置光学物镜设计中,采用“负-正”型式的像方远心光路结构,很好地解决了镜头轴外像差校正和像面照度均匀性问题,同时使镜头结构紧凑、小型化。给出了前置物镜设计实例:工作波长0.8~1.1μm,焦距5mm,相对孔径为1... 在大截面传像束前置光学物镜设计中,采用“负-正”型式的像方远心光路结构,很好地解决了镜头轴外像差校正和像面照度均匀性问题,同时使镜头结构紧凑、小型化。给出了前置物镜设计实例:工作波长0.8~1.1μm,焦距5mm,相对孔径为1:3.84,光学长度为47mm,视场角为60°。在光学耦接镜设计中采用物方远心光路结构,引入二元光学透镜,通过理论计算和ZEMAX光学软件优化,给出工作波长0.8~1.1μm,焦距33.6mm,光学长度为63.5mm,采用一个衍射面的耦接镜设计实例。该设计结果适用于单丝直径16μm,截面直径6mm的光纤传像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光学 传像光纤束 混合 远心光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衍混合红外光学系统消热差设计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玲 张良 潘晓东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2-75,F0003,共5页
论述了衍射光学元件的消热差和消色差的温度特性及设计方法,根据折射和衍射光学元件固有特性,设计采用320×256凝视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工作在中波3—5μm,视场范围为8°×6°的红外系统,该系统使用硅和锗两种红外... 论述了衍射光学元件的消热差和消色差的温度特性及设计方法,根据折射和衍射光学元件固有特性,设计采用320×256凝视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工作在中波3—5μm,视场范围为8°×6°的红外系统,该系统使用硅和锗两种红外光学材料。实现了在-40-60℃温度范围内消热差和消色差,像质优良。此系统具有成像质量高、体积小、重量轻、工作温度范围宽的特点,使得折/衍混合光学元件在机载红外成像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透镜 光学设计 热补偿设计 军用光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2μm波段折/衍混合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被引量:8
9
作者 白瑜 杨建峰 +3 位作者 马小龙 阮萍 田海霞 邹刚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5-508,共4页
针对长波160×120元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设计了8~12μm波段折/衍混合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机械补偿的变焦方式,变焦过程中相对孔径不变,F数为1.0,系统变焦比为4:1,在一定焦距范围内可实现连续变焦。变焦系统仅采... 针对长波160×120元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设计了8~12μm波段折/衍混合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机械补偿的变焦方式,变焦过程中相对孔径不变,F数为1.0,系统变焦比为4:1,在一定焦距范围内可实现连续变焦。变焦系统仅采用锗材料,通过引入衍射面和高次非球面校正系统色差和轴外像差,在空间频率14lp/mm处,全焦距范围内MTF均在0.7以上,成像质量较好,可以连续变焦,并给出了变倍组和补偿组的变焦运动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红外变焦 红外光学系统 /衍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折/衍混合的机载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杰 罗箫 吴晗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3,共9页
为实现机载红外光学系统大口径、长焦距、轻量化、高像质、非热敏化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模型及其理论参数的研究分析,选取卡赛格林光学结构型式,提出一种基于折/衍混合的机载大口径长焦距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经过初始... 为实现机载红外光学系统大口径、长焦距、轻量化、高像质、非热敏化的技术要求,通过对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模型及其理论参数的研究分析,选取卡赛格林光学结构型式,提出一种基于折/衍混合的机载大口径长焦距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经过初始结构计算,并利用ZEMAX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出一款焦距1200 mm、口径260 mm的折/衍混合红外光学系统,遮拦比18%,在空间频率10 lp/mm处,调制传递函数(MTF)达到0.45,接近衍射极限,全视场弥散斑控制在20μm以内,在-50^+70℃温度范围内实现非热敏化。该系统结构简单,由两个反射镜和一组透镜组成,设计结果满足各项任务指标,对机载红外光学系统的进一步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混合 机载红外光学系统 卡塞格林光学结构 非热敏化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折衍混合摄远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婉怡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8,共7页
为了提高远距离红外目标的探测能力,针对640pixel×512pixel红外CCD探测器,分析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设计出一种波长范围为8μm^12μm红外摄远物镜。系统采用折衍混合结构形式,焦距为200mm,相对孔径为1:2.2,视场角为7°,... 为了提高远距离红外目标的探测能力,针对640pixel×512pixel红外CCD探测器,分析温度变化对光学系统的影响,设计出一种波长范围为8μm^12μm红外摄远物镜。系统采用折衍混合结构形式,焦距为200mm,相对孔径为1:2.2,视场角为7°,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优点。仅使用硫化锌、硒化锌和锗3种材料以及4片透镜实现了无热化设计。应用Zemax对设计结果进行像质评价,在-40℃^+60℃工作温度范围内,截止频率为17lp/mm时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值超过0.4,达到衍射极限,像面稳定,80%的能量集中在1个像元内,满足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摄远物镜 光学设计 混合 无热化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超宽温度折/衍混合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洪伟 王彩铃 张殿富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3-1137,共5页
设计一个用于红外热像仪的轻量化超宽温中波折/衍混合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参数:工作波段为3.7μm~4.8μm,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120mm,全视场角为5.18°,满足100%冷光栏效率。采用三片式结构,使用硅和锗两种常用的红外材料... 设计一个用于红外热像仪的轻量化超宽温中波折/衍混合红外热像仪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参数:工作波段为3.7μm~4.8μm,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120mm,全视场角为5.18°,满足100%冷光栏效率。采用三片式结构,使用硅和锗两种常用的红外材料,以及一个非球面和一个衍射面,系统实现了轻量化和超宽温度下工作。系统在-60℃~160℃温度范围内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可供像元尺寸为30μm、像元数256×256的凝视型中波红外探测器使用,可探测到2.3km远的坦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仪 光学系统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衍射混合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臻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68,共3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机械补偿式大变倍比折衍射混合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焦距为50mm到600mm,变倍比为12:1。系统的变焦曲线平滑,图像可一直保持清晰,系统的MTF达到了衍射极限。这种折衍射混合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具有好的成像... 设计了一种基于机械补偿式大变倍比折衍射混合中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光学系统的焦距为50mm到600mm,变倍比为12:1。系统的变焦曲线平滑,图像可一直保持清晰,系统的MTF达到了衍射极限。这种折衍射混合连续变焦光学系统具有好的成像质量、灵巧的变倍机构,因此在高性能红外热像仪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学系统 光学设计 混合 连续变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可变焦折衍混合光学系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鲍赘 田维坚 张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46-148,共3页
提出了一种液体可变焦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该系统将传统的折射透镜的其中一面设计成二元面,通过改变折射系统的曲率半径来实现对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的调节.这种液体可变焦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消除色差.经实验证明该光学系统... 提出了一种液体可变焦折衍混合光学系统,该系统将传统的折射透镜的其中一面设计成二元面,通过改变折射系统的曲率半径来实现对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的调节.这种液体可变焦折衍混合光学系统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消除色差.经实验证明该光学系统焦距和折射系统的曲率半径呈线性变化关系并且在变焦的同时很好的解决了色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光学 混合系统 液体透镜 可变焦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反式光学系统光机集成仿真与成像质量预测代理模型构建
15
作者 薛奋琪 巩浩 +3 位作者 刘检华 朱荣全 谢惟楚 雷静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4-288,共15页
两反式光学系统广泛应用于空间遥感、探测制导等领域,装配是影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各种装配误差与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缺少系统研究,无法为光学系统实时装调提供支撑。提出两反光学系统装配与成像的联合仿真... 两反式光学系统广泛应用于空间遥感、探测制导等领域,装配是影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各种装配误差与光学系统成像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缺少系统研究,无法为光学系统实时装调提供支撑。提出两反光学系统装配与成像的联合仿真方法。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获得镜面面形误差,利用Zernike多项式对其进行精确拟合,通过光学产品设计与分析软件对包含Zernike多项式的镜面变形误差和装配位姿偏差进行光路成像仿真,以能量集中度作为成像质量定量评价指标,获得不同装配误差条件下的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数据。建立包含局部和全局混合核函数的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代理模型,对装配误差和成像质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精确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核函数/无核函数的SVR模型相比,所建立的混合核函数SVR代理模型具有最小的成像质量预测误差(平均预测误差仅有6.51%);所提装配与成像联合仿真方法和混合核函数SVR代理模型,能够为不同装配误差条件下的光学系统实时装调提供辅助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装配误差 能量集中度 支持向量回归代理模型 混合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衍混合大视场消热差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陶郅 王敏 +1 位作者 肖维军 郭王凯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9-197,共9页
根据双波段消热差理论设计了大视场消热差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系统为4片式反远结构,包括一个衍射面和一个非球面,设计波长为3.5~4.8μm/8~12μm,焦距为8mm,全视场80.2°,F/#为2,系统出瞳与冷光阑严格匹配,满足100%冷光阑效率.根据... 根据双波段消热差理论设计了大视场消热差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系统为4片式反远结构,包括一个衍射面和一个非球面,设计波长为3.5~4.8μm/8~12μm,焦距为8mm,全视场80.2°,F/#为2,系统出瞳与冷光阑严格匹配,满足100%冷光阑效率.根据消热差条件和波段间消色差条件,得出4片分离薄透镜光焦度分配的解,进一步建立了三维投影消热差图,据此合理选择光学材料.根据环境温度要求,利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的方法实现了系统在-40~6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的消热差设计.结果表明,系统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内成像质量良好,实现了光学系统无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双波段 消热差 折/混合 大视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长波红外折衍混合消热差系统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郜洪云 陈梦苇 +2 位作者 杨应平 陈彻 郑盼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43-2146,共4页
为了提高大靶面高分辨率光学系统的性能,基于衍射元件独特的温度特性以及热补偿理论,设计了工作波段为8-12μm、视场角为16°、F/#为1.9、后工作距为133 mm的新型折衍混合消热差系统.系统采用三片式结构,使用锗和硒化锌两种常用的... 为了提高大靶面高分辨率光学系统的性能,基于衍射元件独特的温度特性以及热补偿理论,设计了工作波段为8-12μm、视场角为16°、F/#为1.9、后工作距为133 mm的新型折衍混合消热差系统.系统采用三片式结构,使用锗和硒化锌两种常用的红外材料,仅引入一个二次非球面和一个衍射面,使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较大视场内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且在-30℃~70℃温度范围内性能稳定,适用于像元尺寸为35μm,像元数为640×480的现代非制冷型焦平面阵列探测器,从而实现了消热差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消热差设计 混合系统 红外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复色哈特曼人眼波像差测量的折/衍混合调焦系统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秋玲 王肇圻 +2 位作者 全薇 孙强 母国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2-345,共4页
设计了一个折 /衍混合多色调焦系统 ,可用于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测量不同波长下人眼的波像差 系统由两片折射透镜和一个二元衍射面构成 ,焦距调整范围为 - 2 0 0~ 2 0 0mm 系统性能达到衍射受限 ,在 0 .488~ 0 .655μm波长范围内 ,焦点... 设计了一个折 /衍混合多色调焦系统 ,可用于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测量不同波长下人眼的波像差 系统由两片折射透镜和一个二元衍射面构成 ,焦距调整范围为 - 2 0 0~ 2 0 0mm 系统性能达到衍射受限 ,在 0 .488~ 0 .655μm波长范围内 ,焦点色位移小于 3μm 整个系统结构简单、紧凑 ,同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相匹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特曼传感器 人眼波像差 折/混合 调焦系统 系统设计 参数匹配 色差 球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2μm波段折/衍混合反摄远系统消热差设计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莹 王肇圻 +1 位作者 杨新军 吴环宝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设计了工作于8~12μm波段的折/衍混合消热差红外反摄远系统.该系统全视场为14°,有效焦距为100mm,后工作距为113mm,F/#2.0.系统采用锗和硒化锌两种材料,为三片镜结构.引入二元面和高次非球面,使结构简化,重量减轻,提... 设计了工作于8~12μm波段的折/衍混合消热差红外反摄远系统.该系统全视场为14°,有效焦距为100mm,后工作距为113mm,F/#2.0.系统采用锗和硒化锌两种材料,为三片镜结构.引入二元面和高次非球面,使结构简化,重量减轻,提高了成像质量.系统在-40℃~100℃的温度范围内性能稳定,适用于像元尺寸40μm,像元数640×480的现代非致冷式面阵探测器.大视场、长后工作距以及超宽工作温度范围,决定了系统可满足军用和民用领域的多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摄远 消热差设计 混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衍混合远心消色差f-θ物镜系统设计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环宝 王肇圻 傅汝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18-1821,共4页
设计了一个折/衍混合远心消色差fθ物镜系统.该系统由一片折射/衍射透镜和三片折射透镜组成.入瞳位于系统前焦面,整个系统满足像方远心.与美国专利(专利号:4,925,279)相比较,垂轴色差由2.40mm降到0.23mm,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对于0°、... 设计了一个折/衍混合远心消色差fθ物镜系统.该系统由一片折射/衍射透镜和三片折射透镜组成.入瞳位于系统前焦面,整个系统满足像方远心.与美国专利(专利号:4,925,279)相比较,垂轴色差由2.40mm降到0.23mm,降低了一个数量级;对于0°、14°和20°视场,最大垂轴像差分别由260μm、1350μm、2090μm降低到5μm、250μm、318μm,最大场曲分别由8mm、10mm、13mm降低到0.5mm、1mm、6mm.该物镜不仅可用于彩色激光打印机、激光数码彩扩等多波长的扫描系统,也可用于能量要求较高的扫描系统.在高能量扫描系统中,通过引用折/衍混合远心消色差fθ物镜,可用小体积工作于多纵模状态的激光器代替大体积单波长的激光器,使整个扫描系统小型化,并且提高了扫描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θ物镜 远心 折/混合系统 光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