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蕾 胡雁 +2 位作者 陈怡雯 倪丽萍 陈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肿瘤患者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的实践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JBI证据总结数据库中的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最佳证据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开展循证实践,制订审查标准,规范护士对患者瘙痒症状管理行为,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抗PD-1/PD-L1治疗患者的瘙痒等级、皮肤药物治疗率以及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情况等。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前后,肿瘤患者瘙痒G1~G2/G3级发生率由73.3%、26.7%降至46.7%、6.7%;皮肤用药治疗率由26.7%下降至16.7%;护士证据执行的依从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护士通过应用最佳实践证据,规范了抗PD-1/PD-L1治疗继发瘙痒管理行为,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pd-1/pd-l1治疗 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 瘙痒症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2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赵蕊 刘鹏良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菏泽市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目的:观察和评价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菏泽市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PD-1/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与临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均较对照组高(P<0.05),CD8^(+)T细胞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联合应用PD-1/PD-L1抑制剂与含铂化疗方案治疗能够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pd-1/pd-l1抑制剂 含铂化疗方案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晓倩 柯洋 +2 位作者 冯沛贝 彭湃 易善永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晚期TNBC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设为47例对照组(PD-1/PD-L1抑...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诊治的102例晚期TNBC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设为47例对照组(PD-1/PD-L1抑制剂治疗)与55例研究组(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体客观缓解率36.36%,比对照组17.02%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且安全性可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pd-1/pd-l1抑制剂 贝伐珠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萝酸调节PD-1/PD-L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5
作者 陈莉 卢红 汪甜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 研究松萝酸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方法 分离培养人CD8~+T淋巴细胞,1∶1比例与人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并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低浓度松萝酸组、中浓度松... 目的 研究松萝酸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方法 分离培养人CD8~+T淋巴细胞,1∶1比例与人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并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低浓度松萝酸组、中浓度松萝酸组、高浓度松萝酸组,松萝酸+空载组,松萝酸+过表达PD-L1组;CCK8法测定A549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INF-γ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A549细胞凋亡;RT-PCR检测A549细胞TNF-α、INF-γ、PD-L1、CD8~+T细胞PD-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D8~+T细胞PD-1、A549细胞PD-L1、cleaved-caspase 3、ki67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松萝酸组A549细胞A_(450)值、上清液TNF-α水平、A549细胞TNF-α、PD-L1、CD8~+T细胞PD-1 mRNA水平、CD8~+T细胞PD-1、A549细胞PD-L1、ki67蛋白水平均显著性降低,A549细胞凋亡率、上清液INF-γ水平、A549细胞INF-γ mRNA水平以及cleaved-caspase 3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松萝酸+空载组相比,松萝酸+过表达PD-L1组A549细胞A_(450)值、上清液TNF-α水平、A549细胞TNF-α、PD-L1、CD8~+T细胞PD-1 mRNA水平、CD8~+T细胞PD-1、A549细胞PD-L1、ki67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A549细胞凋亡率、上清液INF-γ水平、A549细胞INF-γ mRNA水平以及cleaved-caspase 3蛋白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松萝酸可能通过阻滞PD-1/PD-L1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抑制免疫逃逸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pd-1/pd-l1 肺癌细胞 增殖凋亡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_(v)β_(3)靶向放射性药物^(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增强肿瘤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文雪君 周吴昊 +1 位作者 郭志德 张现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66-773,共8页
目的探讨诊断类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多肽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以及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细胞的PD-L... 目的探讨诊断类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多肽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RGD)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以及联合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抗体增强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评估^(99m)Tc-RGD在MC38肿瘤鼠中的分布情况,采用^(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对MC38肿瘤鼠模型进行治疗,评价其抗肿瘤治疗效果。结果经^(99m)Tc-RGD诱导后,CT26、MC38、4T1和B16F10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以MC38肿瘤鼠为模型,对其注射^(99m)Tc-RGD并进行SPECT显像,结果显示存在明显的肿瘤摄取;^(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治疗MC38肿瘤鼠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给药剂量和时间窗可对联合治疗效果产生显著影响,18.5 MBq或37 MBq^(99m)Tc-RGD联合抗PD-L1抗体在间隔4 h时间窗时产生最佳治疗效果。结论^(99m)Tc-RGD可诱导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上调,联合抗PD-L1抗体可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pd-l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PD-1/PD-L1通路干预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巨欢 赵丹 +2 位作者 李丹 陈如熙 韩彬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87-192,共6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是逃脱机体免疫监视与杀伤、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在多种肿瘤中广泛表达。通过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表达,能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阻止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PD-1/PD-L1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PD-L1)通路是逃脱机体免疫监视与杀伤、发生免疫逃逸的重要途径,在多种肿瘤中广泛表达。通过调控PD-1/PD-L1信号通路表达,能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阻止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潜力,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医药能调节机体免疫力、改善肿瘤微环境、延长生存期。本文基于中医药在调控PD-1/PD-L1表达、联合PD-1/PD-L1抑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为中医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应用抗肿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免疫治疗 pd-1/pd-l1免疫抑制剂 肿瘤免疫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肿瘤总生存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雷凤萍 姚涓川 +2 位作者 马婷 李海琛 崔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7-974,共8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诱发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的影响因素及对肿瘤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纳入211例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比较是否发生irTD组间的差异,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irTD的影响因素,生存分析法探究是否发生irTD与OS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模型COX回归分析评估irTD对OS的影响。结果irTD的发生率为26.1%,1级发生率13.3%,2级发生率10.0%,3~4级发生率2.8%,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第9周(IQR:5~25周)。性别、吸烟史、靶向史、基线甲状腺抗体在是否发生irTD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rTD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在第3周开始升高,第6~30周高于基线水平,30周后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的变化幅度小于TGAb。亚组分析显示,甲亢组首次接受免疫治疗的年龄较甲减组小(P<0.05),基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甲减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irTD的风险是阴性患者的4.595倍(95%CI:2.286~9.239,P<0.001)。生存分析显示,irTD患者的OS更长。多模型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化疗、肿瘤类型、是否转移等因素后irTD患者的OS更长(HR=0.228,95%CI:0.079~0.656,P=0.006)。结论irTD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3~4级少见。基线甲状腺抗体阳性是ir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irTD的患者具有更长的OS,可能是由于irTD患者具有更好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 免疫相关甲状腺功能障碍(irTD) 甲状腺 影响因素 总生存期(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PD-1/PD-L1的新策略:降解剂、双功能分子及共价抑制剂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杰 廖晓彤 +1 位作者 郭霞 陈建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目前,PD-1/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及小分子抑制剂都面临着相应的... 靶向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已成为最具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目前,PD-1/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及小分子抑制剂都面临着相应的发展瓶颈,许多研究者尝试探索不同的策略以阻断PD-L1/PD-L1通路,期望改善肿瘤治疗的效果。本文总结了靶向PD-L1的降解剂、双功能分子及共价抑制剂,旨在为PD-1/PD-L1药物的开发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 肿瘤免疫 降解剂 双功能分子 共价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抗体检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水平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至 吕志异 +7 位作者 卢丹霞 颜文青 陈宇 伍思培 黄迎 杨素清 吴红穗 张绪超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目的评价SP142和E1L3N两种兔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肺癌标本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了158例临床肺癌标本,制备成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样品,采用SP142和E1L3N抗体,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L1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表达情况... 目的评价SP142和E1L3N两种兔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肺癌标本中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连续收集了158例临床肺癌标本,制备成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样品,采用SP142和E1L3N抗体,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L1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相关系数分析检出率和HScore得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在158例肺癌组织中,SP142和E1L3N抗体检出的PD-L1总阳性率为54.4%(86/158)和62.7%(99/158)。两种抗体在肿瘤细胞染色分布较一致。当肿瘤细胞阳性比例(TPS)在1%≤TPS<5%、5%≤TPS<50%和TPS≥50%区间时,SP142抗体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17.1%和24.1%,E1L3N抗体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7.6%、22.8%和26.6%,两种抗体的检测率总体上具有一致性(P=0.368)。当考虑染色强度时,肿瘤细胞HScore得分总体上相关性好(r=0.624,P=0.001)。但在所有TPS≥5%或TPS≥50%的阳性标本中,有43.9%(40/91)或42.0%(21/50)具有不一致性。在免疫炎症细胞检测中,两种抗体的染色分布异质性大。以1%为界值,SP142抗体和E1L3N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19.6%和16.5%。结论 SP142和E1L3N两种兔单克隆抗体采用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肿瘤细胞比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抗体联合检测具有互补性,可能有助于检测出更多阳性患者用于临床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d-l1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晴 钟文 +2 位作者 刘思强 陈愉生 李鸿茹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5期400-405,共6页
目的对PD-1/PD-L1抑制剂对比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X-mol、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筛选... 目的对PD-1/PD-L1抑制剂对比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X-mol、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整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包括451例NSCLC脑转移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PD-1/PD-L1抑制剂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OS[HR=0.71,95%CI(0.56,0.92),P=0.008]和PFS[HR=0.53,95%CI(0.41,0.69),P<0.01];单纯化疗作为对照组,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OS[HR=0.41,95%CI(0.24,0.70),P=0.001]、PFS[HR=0.44,95%CI(0.30,0.63),P<0.01]比单药组OS[HR=0.83,95%CI(0.63,1.11),P=0.21]、PFS[HR=0.64,95%CI(0.45,0.91),P=0.01]能够更显著地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和疾病进展风险。结论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对于NSCLC脑转移患者对比化疗疗效更好,其中联合化疗组优于单用组,是NSCLC脑转移患者治疗的一个优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脑转移 pd-1/pd-l1抑制剂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1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新的免疫检查点TIM3激活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忠谊 钟文昭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3期135-135,142,共2页
近日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阐述抗PD-1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的文章受到读者广泛关注。该文首次报道,抗PD-1免疫治疗发生耐药的主要机制是选择性激活新的免疫检查点TIM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and mucindom... 近日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阐述抗PD-1免疫治疗获得性耐药机制的文章受到读者广泛关注。该文首次报道,抗PD-1免疫治疗发生耐药的主要机制是选择性激活新的免疫检查点TIM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and mucindomain 3)从而导致免疫逃逸。该研究的发现也受到了许多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专家们的重视,Romero教授对该文进行了点评,并发表在《NatRev Clin Oncol》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获得性耐药 TIM3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PD-1抗体在小鼠肝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买为丽旦·衣明江 塔来提·吐尔干 +3 位作者 陈新华 吐尔干艾力·阿吉 张瑞青 张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517-1522,共6页
目的探讨PD-1抗体在小鼠原位肝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肝脏原位注射Hepa1-6肝癌细胞株构建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和模型组(n=14),每组8只取标本,6只观察生存状态。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PD-1抗体200μg/只,每3 d一次,共... 目的探讨PD-1抗体在小鼠原位肝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肝脏原位注射Hepa1-6肝癌细胞株构建小鼠原位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n=14)和模型组(n=14),每组8只取标本,6只观察生存状态。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PD-1抗体200μg/只,每3 d一次,共注射3次;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每天观察小鼠生存状态。末次给药后第2天,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CD3^(+)T、CD4^(+)T、CD8^(+)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及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浓度。结果治疗组小鼠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模型组(t=3.74,P=0.002)。治疗组小鼠肿瘤组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治疗组小鼠外周血IL-2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IFN-γ、TNF-α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模型组(P<0.05)。结论PD-1抗体治疗可以明显增强原位肝癌模型小鼠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反应并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免疫治疗 pd-1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磊 贾秋红 刘福建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6期5-6,共2页
胃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转移、浸润能力,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当前,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该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放疗、化疗等辅助性治疗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是上述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一般。程... 胃癌是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强的转移、浸润能力,患者预后普遍较差。当前,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该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放疗、化疗等辅助性治疗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是上述治疗手段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一般。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靶点治疗对肿瘤细胞的转移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增强T细胞的活性,起到免疫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 胃癌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规范化治疗30例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薇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12期150-152,共3页
目的:分析PD-1单抗规范化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靶向药物规范化治疗或化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均予以PD-1单抗(... 目的:分析PD-1单抗规范化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靶向药物规范化治疗或化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均予以PD-1单抗(信迪利单抗)规范化治疗,评价患者近期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例(73.33%),主要为疲乏5例(22.73%)、发热4例(18.18%)、免疫相关性肺炎3例(13.64%),其次为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18.18%)、皮疹3例(13.64%)、腹泻2例(9.09%)、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9.09%)。结论:采用信迪利单抗规范化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其疗效较好,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经规范化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均为可耐受,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建议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单规范化治疗 信迪利单 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PD-L1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汇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诚 《循证医学》 2021年第4期214-219,共6页
1 文献来源Borghaei H,Langer CJ,Paz-Ares L,et al.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out tumor PD-L1 expression:A pooled analysis of 3 rand... 1 文献来源Borghaei H,Langer CJ,Paz-Ares L,et al.Pembr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out tumor PD-L1 expression:A pooled analysis of 3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Cancer,2020,126(22):4867-4877.2 证据水平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药物 联合药物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帕博利珠单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人源CD274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黄青云 林建生 +2 位作者 关军 郑新阳 郑欢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患者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患者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7.35%高于对照组46.9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方案具有很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PD-1/PD-L1抑制剂治疗肺癌临床试验概况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思阳 吴一龙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5期259-259,共1页
PD-1/PD-L1抑制剂对于肺癌的客观有效率不足30%,在科学家们试图寻找能够更好地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生物标志物的同时,国际及国内的医药企业已经陆续在全球、亚洲、甚至中国开展自己的临床试验.
关键词 pd-1抑制剂 pd-l1抑制剂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抗体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在晚期复发转移头颈部肿瘤中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艺 窦圣金 +2 位作者 张霖 李烿烿 朱国培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观察PD-1抗体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在晚期复发转移头颈部肿瘤中的疗效和耐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D-1单抗抗体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的4例晚期复发转移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ECIST 1.1标准评价4例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治... 目的:观察PD-1抗体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在晚期复发转移头颈部肿瘤中的疗效和耐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PD-1单抗抗体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的4例晚期复发转移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ECIST 1.1标准评价4例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治疗的耐受情况。结果:使用PD-1单抗抗体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的4例患者1例达CR,1例达PR,1例虽SD但病灶缩小,症状缓解,1例PD,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有出血现象,患者对治疗的总体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的3~4级不良反应。结论:PD-1抗体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是晚期复发转移头颈部肿瘤治疗的新选择,且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阿帕替尼 晚期复发转移 头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和PD-L1抑制剂治疗肺癌及其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奎 张宏毅 +3 位作者 王泽权 庞瑶 吴鹏 朱自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3期45-48,共4页
肺癌死亡率居中国城市癌症死亡率第一位,主要是因为其发病率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处于肺癌晚期,因此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肺癌研究的深入,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 肺癌死亡率居中国城市癌症死亡率第一位,主要是因为其发病率高,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多处于肺癌晚期,因此肺癌治疗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肺癌研究的深入,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后的新治疗方法,使肺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但随着免疫治疗临床数据的反馈,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也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在注重治疗的同时也应重视其不良反应。本文主要综述了PD-1/PD-L1抑制剂治疗肺癌及其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对广大临床工作者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pd-l1抑制剂 肺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