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PD-1/PD-L1单抗药物致甲状腺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万宝玉 邓鹏裔 +4 位作者 王朋 田金玲 胡涛 严凯 代文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在肿瘤分期、复发、转移、浸润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PD-1/PD-L1单抗药物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在肿瘤分期、复发、转移、浸润及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抗PD-1/PD-L1单抗药物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其中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高达10%,严重的甲状腺不良反应可导致死亡,因此抗PD-1/PD-L1单抗药物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主要就抗PD-1/PD-L1单抗药物治疗后甲状腺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处理措施、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d-1/pd-l1单抗 甲状腺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D-1/PD-L1单抗治疗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志煜 李晖 范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06-713,共8页
近期,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1配体(PD-1 ligand,PD-L1)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纷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迅速覆盖到肺癌的其他领域,如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开始尝试与现有治疗... 近期,抗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1配体(PD-1 ligand,PD-L1)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纷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迅速覆盖到肺癌的其他领域,如小细胞肺癌、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且开始尝试与现有治疗手段的各种组合,如联合化疗、靶向药物及放疗等。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寻找理想的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物、探索不同的联合治疗模式、明确原发及继发耐药的机制等等。随着这些问题的相继解决,抗PD-1/PD-L1单抗在肺癌的治疗中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验点 pd-1/pd-l1 单克隆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单抗加强紫杉醇联合香菇多糖体外抗人乳腺癌MDA-MB-231作用
3
作者 李汾 平娜娜 +2 位作者 曾菊绒 胥晓丽 刘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紫杉醇(PTX)联合香菇多糖(LNT)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方法 将MDA-MB-231、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MDA-MB-231+PBMC共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PTX组、LNT组、MPDL3280A(PD-L1单抗)组、PTX+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HC-I和PD-L1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IFN-γ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X组、MPDL3280A组、PTX+LNT组及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的活性(P<0.01);LNT组和PTX+LNT+MPDL3280A组显著促进PBMC的免疫作用(P<0.05,P<0.01);PTX+LNT+MPDL3280A组显著抑制MDA-MB-231+PBMC共培养MDA-MB-231的活性(0.56±0.16 vs. 0.39±0.13,P<0.05);LNT显著促进MDA-MB-231上PD-L1的表达和PBMC分泌IFN-γ(P<0.05)。结论 PD-L1单抗通过阻断PD-L1与PD-1之间的作用,提高免疫,促进PTX联合LNT的体外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单抗 紫杉醇(PTX) 香菇多糖(LNT) 人乳腺癌MDA-MB-2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YAP1提高肠道AKK菌丰度改善PD-1单抗相关肝损伤的机制
4
作者 路峻岚 龚艺 +6 位作者 张钰曼 高玉亭 杨彦广 梁华 岳圆 杨佳丽 石新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0-544,550,共6页
目的:探讨PD-1单抗治疗时,肝细胞特异性Yap1敲除小鼠提高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的丰度并改善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选用肝细胞特异性Yap1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型为Yap1Flox/Flox;albumin-Cre,标记为Yap1LKO)和对照小鼠(基因型为Yap1... 目的:探讨PD-1单抗治疗时,肝细胞特异性Yap1敲除小鼠提高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菌)的丰度并改善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选用肝细胞特异性Yap1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型为Yap1Flox/Flox;albumin-Cre,标记为Yap1LKO)和对照小鼠(基因型为Yap1Flox/Flox,标记为Yap1Flox),采用马兜铃酸Ⅰ(AAⅠ)与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损伤模型,将Yap1LKO小鼠和Yap1Flox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D-1单抗组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粪便微生物DNA中AKK菌的丰度变化,16S rRNA基因测序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Yap1Flox小鼠出现肝细胞气球样水肿变性、汇管区炎症因子浸润等现象;与Yap1Flox小鼠相比,Yap1LKO小鼠肠内AKK菌丰度降低,肝脏出现纤维化现象,损伤程度更重;单独PD-1单抗治疗不能提高小鼠肠内AKK菌的丰度且肝脏出现纤维增生现象;而PD-1单抗干预的Yap1LKO小鼠肠内AKK菌丰度增加、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值(F/B值)降低且肝细胞形态恢复正常、肝损伤程度减轻。结论:AAⅠ+CCl4导致的肝损伤小鼠模型中,肝细胞特异性Yap1敲除降低了肠道内AKK菌丰度,肝损伤程度比Yap1Flox小鼠严重;PD-1单抗治疗时,肝细胞特异性敲除Yap1能提高肠道内AKK菌的丰度、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比例并减轻肝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单抗 YAP1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联合抗PD-1单抗对小鼠膀胱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何硕 陶璐 +4 位作者 武越 史梦婷 张甜甜 郭园园 汪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23-1631,共9页
目的 探究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HER2 antibody-drug conjugate,HER2-ADC)联合抗PD-1单抗(anti-PD-1 antibody,anti-PD-1)对HER2表达膀胱癌的协同治疗效果,并阐明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40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的C57... 目的 探究抗HER2抗体偶联药物(HER2 antibody-drug conjugate,HER2-ADC)联合抗PD-1单抗(anti-PD-1 antibody,anti-PD-1)对HER2表达膀胱癌的协同治疗效果,并阐明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40只6~8周龄(体质量18~22 g)的C57BL/6雌性小鼠构建过表达人HER2的MB49膀胱癌细胞C57BL/6小鼠异位肿瘤模型。当肿瘤体积达100 mm3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对照组(腹腔注射PBS 1.0 mL),anti-PD-1组(腹腔注射anti-PD-1,每只小鼠200μg/次,间隔3 d给药),HER2-ADC组(腹腔注射HER2-ADC,2.5 mg/kg,1次/7 d)和联合组(HER2-ADC和anti-PD-1给药方案同单药组)。连续给药28 d,期间每3天测量肿瘤体积与体质量,比较各组异位肿瘤生长速度与荷瘤小鼠生存率。停药后持续观察小鼠生存状态至自然死亡,记录中位生存时间(n=5)。药物干预28 d后留取各组部分荷瘤鼠外周血及肿瘤样本(n=5),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s细胞(CD11b^(+)、Gr1^(+))和Treg细胞(CD4^(+)、CD25^(+)、FOXP3^(+)),免疫组化分析肿瘤内CD3^(+)T、CD8^(+)T、FOXP3^(+)T细胞浸润,全自动生化仪评估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E)及组织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L)的水平。结果 治疗28 d时,联合组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单药组(P<0.01)。单药组(anti-PD-1组中位生存期53 d;HER2-ADC组55 d)及联合组(65 d)均较对照组(41 d)显著延长(P<0.01)。药物干预28 d后,单药组和联合组小鼠外周血中MDSCs细胞和Treg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较单药组降低(P<0.05)。肿瘤微环境中,联合组CD3^(+)T和CD8^(+)T细胞浸润水平较对照组和单药组明显增加(P<0.05),FOXP3^(+)T细胞浸润水平较对照组和单药组显著减少(P<0.05)。各组血清ALT、AST、BUN、CRE、LDH-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结论 HER2-ADC联合anti-PD-1可抑制异位膀胱肿瘤生长,可能通过下调MDSCs/Treg并促进CD8^(+)T细胞浸润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HER2体偶联药物 pd-1单抗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郑飞 李曙光 +2 位作者 黄芳 史健 刘义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69-774,共6页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 目的比较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1月至2024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一线治疗的晚期nsNSCLC患者237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IC组)119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C组)118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平衡协变量。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237例患者经PSM后IC组和BC组各87例,IC组和BC组的ORR分别为31.0%(27/87)和43.7%(38/87)(P=0.085),DCR为96.6%(84/87)和95.4%(83/87)(P=1.000)。中位PFS IC组为9.3个月,BC组为9.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O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P=0.116)。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NSCLC近期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贝伐珠单抗 非鳞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田进杰 王召 +5 位作者 郭朝 冯素娟 王蕾 严红燕 胡伟梁 张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1-575,581,共6页
目的:探究PD-1/PD-L1抑制剂BMS-1对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v-2细胞设置为Control组、LPS组及LPS+BMS-1组。Control组加入DMEM培养基正常培养78 h,LPS组正常培养72 h后用100 ng/ml LPS刺激Bv-2细胞6 ... 目的:探究PD-1/PD-L1抑制剂BMS-1对LPS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Bv-2细胞设置为Control组、LPS组及LPS+BMS-1组。Control组加入DMEM培养基正常培养78 h,LPS组正常培养72 h后用100 ng/ml LPS刺激Bv-2细胞6 h,LPS+BMS-1组用50 nmol/ml BMS-1处理72 h后再用100 ng/ml的LPS刺激Bv-2细胞6 h。RTqPCR检测各组PD-1、iNOS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胶质细胞中的PD-1、iNO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及IL-10水平。结果: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PD-1和iNOS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BMS-1组PD-1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iNO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凋亡增加(P<0.0001),与LPS组相比,LPS+BMS-1组的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相比,LPS组的促炎因子IL-1β、IL-6无明显增加(P>0.05),而TNF-α显著升高(P<0.0001),抑炎因子IL-10显著升高(P<0.0001);LPS+BMS-1组的促炎因子IL-1β明显高于LPS组(P=0.0001),IL-6、TNF-α亦明显高于LPS组(P<0.0001),而抑炎因子IL-10则明显低于LPS组(P<0.0001)。结论:BMS-1可促进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或阻碍炎症恢复,增加细胞凋亡。PD-1/PD-L1通路可能是神经炎症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脂多糖 炎症反应 pd-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PD-L1和tIgE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王月琪 邢巍巍 庞丽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6-278,共3页
目的研究sPD-L1、tIgE在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无免疫性疾病史的MD患者42例为实验组,年龄28~65岁,其中发作期23例,缓解期19例;选取同期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67岁。通... 目的研究sPD-L1、tIgE在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无免疫性疾病史的MD患者42例为实验组,年龄28~65岁,其中发作期23例,缓解期19例;选取同期健康者2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9~67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两组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oluble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sPD-L1)和总免疫球蛋白(tIgE)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D患者血清sPD-L1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发作期血清sPD-L1水平低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患者血清tIgE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gE较低的患者的sPD-L1水平较高,且tIgE与sPD-L1呈显著负相关(r=-0.54,P<0.05)。结论免疫因素可能参与MD的发病机制,血清sPD-L1表达情况与MD的活动性相关,可能是疾病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pd-1/pd-l1 spd-l1 TIGE Ⅰ型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PD-1/PD-L1通路的联合治疗策略在软骨肉瘤治疗中研究和应用进展
9
作者 徐邦哲(综述) 王策(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7-783,共7页
软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细胞,其典型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的内源性软骨骨化。目前,软骨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临床疗效欠佳,且患者普遍存在放化疗抵抗现象,亟须探索针对软... 软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骨肿瘤,起源于软骨细胞,其典型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的内源性软骨骨化。目前,软骨肉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但临床疗效欠佳,且患者普遍存在放化疗抵抗现象,亟须探索针对软骨肉瘤等骨肉瘤的新型治疗策略。近年来,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肿瘤免疫监视逃逸是恶性肿瘤进展的关键机制之一,而免疫检查点在调控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靶向免疫检查点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关键的免疫检查点受体之一,其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肿瘤进展中的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作为ICI的巨大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郑英霞教授团队揭示PRMT5调控巨噬细胞增强PD-L1疗效的新机制
1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2-492,共1页
2025年4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郑英霞教授团队在权威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表题目为“PRMT5 deficiency in myeloid cells reprograms macrophages to enhanc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synerg... 2025年4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郑英霞教授团队在权威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表题目为“PRMT5 deficiency in myeloid cells reprograms macrophages to enhance antitumor immunity and synergizes with anti-PD-L1 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通过STAT6-PPARγ途径调节脂质代谢,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迁移和分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在小鼠髓系细胞中特异性敲除Prmt5(Prmt5 cKO)并进行肿瘤模型构建,发现在敲除鼠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生重编程,抗肿瘤活性增强,抑制肿瘤进展并显著增强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免疫治疗效果。该研究结果提示靶向髓系细胞中的PRMT5有望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细胞 pd-l1 肿瘤免疫 PRM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免疫治疗晚期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燕妮 蓝雪灵 +3 位作者 朱敏敏 韦锦斌 李艳 董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9-1436,共8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抑制剂可通过阻断T细胞负调节信号,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途径,重新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成为晚期HCC治疗的新手段。然而,长期临床结果显示,采用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HCC的病人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免疫联合疗法是目前针对晚期HCC患者的新的治疗策略,其中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可通过参与癌症免疫循环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该文就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VEGF药物在晚期HCC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VEGF药物 免疫联合疗法 肝细胞癌 血管生成 癌症免疫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铁铮 胥凯凯 +6 位作者 邓钰卿 王沛豪 秦齐 郭康顺 王炳仁 常栋 崔永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41,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单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43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局部晚期(ⅡB~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影像学及病理学疗效,并观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影像学疗效评价显示客观缓解率为76.7%,疾病控制率为93.0%。34例(79.1%)接受手术的患者中,R0切除率97.1%、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9.4%、主要病理缓解率为55.9%。1~2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结论新辅助PD-1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病理缓解率及R0切除率高,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在可接受范围内,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单抗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陶亚萍 柯耀华 +1 位作者 饶文美 刘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索早期肿瘤退缩和肿瘤反应深度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晚期胃癌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的40例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早期肿瘤退缩(early tumor shrinkage,ETS)、肿瘤反应深度(depth of response,DpR)、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采用Log-rank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PFS及OS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患者ORR为77.5%,DCR为100%,完全缓解率为15.0%,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11.10个月,中位OS(median OS,mOS)为30.77个月。Cox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DpR与PFS和OS均有关(均P<0.05),ETS仅与PFS有关(P=0.010),PD-L1表达与PFS和OS均无关。ETS≥35%和ETS<35%患者的mPFS有显著性差异(P=0.008),mOS无显著性差异(P=0.076);DpR≥40%和DpR<40%患者的mPFS和mO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DpR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因素,远处淋巴结转移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患者总体对治疗耐受性较好,无4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或死亡。结论:ETS和DpR可能是PD-1抑制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肿瘤退缩 肿瘤反应深度 pd-1抑制剂 曲妥珠单抗 晚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家云 张辉 +3 位作者 张诗育 赖洁娟 欧晏娇 张雷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529-2538,共10页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的三联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目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的三联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项目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5例行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TACE术前和术后随访的血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征,统计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转化切除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等指标评价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以评估三联疗法的安全性。结果105例接受三联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有33例死亡,72例仍存活。ORR为62.8%,DCR为72.3%,转化切除率为11.4%。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10.3±0.8)个月。所有等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1%,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发生。结论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PD-1单抗的三联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为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仑伐替尼 免疫治疗 pd-1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续贯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TKI和PD-1单抗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力苹 刘喜娟 +6 位作者 胡潇 王嘉丽 余锡贺 栗国梁 游海敏 张启周 张海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1-1838,共8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续贯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和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抑制剂(PD-1 inhibitors)一线治疗晚期肝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续贯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基础上联合抗血管生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药物和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抑制剂(PD-1 inhibitors)一线治疗晚期肝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3年6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收治且资料完整的70例晚期HCC患者,按其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为TACE+HAIC+靶向组(TACE序贯HAIC,联合TKI,共23例)和TACE+HAIC+免疫+靶向组(TACE序贯HAIC,联合PD-1抑制剂以及TKI,共47例)。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资料、疗效评估及其他治疗相关资料等,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统计分析。结果TACE+HAIC+靶向组、TACE+HAIC+免疫+靶向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0.87%和36.17%(P=0.03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5.65%和93.62%(P=0.068);2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时间分别为10.2月、11.8月(P=0.003),中位总生存时间(OS)时间分别为15.7月、19.5月(P=0.035)。经倾向性匹配(PSM)分析后,TACE+HAIC+靶向、TACE+HAIC+免疫+靶向组中位PFS分别为10.1月和14.5月(P=0.024),中位OS分别为14.1月和21.2月(P=0.221)。TACE+HAIC+靶向组、TACE+HAIC+免疫+靶向组患者1年PFS率分别为24.0%和52.2%,1年OS率分别为72.3%和93.1%、2年OS率分别为23.9%和63.8%、3年OS率分别为23.9%和36.5%。TACE+HAIC+免疫+靶向组的蛋白尿发生率高于TACE+HAIC+靶向组(21.28%vs 0,P=0.025);但2组患者任何3~4级TRA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ACE+HAIC+免疫+靶向治疗晚期HCC安全有效,可延长晚期HCC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癌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TACE HAIC TKI pd-1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志冰 毛雅珍 +4 位作者 周晓燕 林晓丹 徐桂秋 林伟 林雨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3,I0009-I0015,共13页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收集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和STATA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安全性:PD-1抑制剂治疗相较于化疗有更少的不良反应事件,尤其是血液系统;PD-1抑制剂联合伊匹单抗相较于伊匹单抗单用有更多的不良反应事件,尤其别是肝功能指标;PD-1抑制剂和伊匹单抗治疗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有效性:PD-1抑制剂对比化疗或伊匹单抗治疗的PFS、OS和ORR分别为HR=0.54,95%CI(0.45,0.62),P<0.05、HR=0.69,95%CI(0.58,0.80),P=0.03和OR=3.16,95%CI(2.59,3.86),P<0.05。结论: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但不同的联合方式和不同的对照治疗有不同的安全表现。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需要更多研究证据予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纳武单抗 派姆单抗 伊匹单抗 晚期黑色素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单抗联合顺铂或吉西他滨化疗对KRAS突变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雄兵 周瑞芬 +5 位作者 李佳丽 王汉姣 王超 李婧 曹喆 舒诚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顺铂或吉西他滨在KRAS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免疫系统-肿瘤双人源化A549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10只/组),...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顺铂或吉西他滨在KRAS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免疫系统-肿瘤双人源化A549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将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6组(10只/组),分别为对照组(200μL/kg PBS)、PD-1单抗组(20 mg/kg PD-1单抗)、顺铂组(3 mg/kg顺铂)、PD-1单抗+顺铂组(20 mg/kg PD-1单抗+3 mg/kg顺铂)、吉西他滨组(30 mg/kg吉西他滨)和PD-1单抗+吉西他滨组(20 mg/kg PD-1单抗+30 mg/kg吉西他滨)。TUNEL和DAPI双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水平,测量移植瘤体积和质量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成功构建免疫系统-肿瘤双人源化NSCLC A549细胞小鼠移植瘤模型,PD-1单抗+顺铂组移植瘤的细胞凋亡率、肿瘤生长抑制率均最高,移植瘤体积、质量和MVD均最小,与其他5组小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顺铂与PD-1单抗具有协同活性,而吉西他滨拮抗PD-1单抗的治疗作用。提示PD-1单抗联合顺铂对KRAS突变NSCLC A549细胞移植瘤小鼠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单抗 顺铂 吉西他滨 非小细胞肺癌 KRAS突变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加持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洋 耿依珂 于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23,427,共4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本文将对铁死亡的相关机制、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和PD-1/PD-L1免疫治疗肿瘤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pd-1 pd-l1 肿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对黑色素瘤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祝保艳 李婧婧 +4 位作者 李丹丹 文习之 黄复雪 刘巍 张晓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对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溶剂对照组、PD-L1单抗组、卡博替尼... 【目的】探讨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对恶性黑色素瘤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建立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溶剂对照组、PD-L1单抗组、卡博替尼组和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组(联合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及每2 d测量一次肿瘤体积。肿瘤体积达到2 000 mm^3或是组间差距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时定义为研究终点。达到研究终点后处死小鼠取材,流式细胞学检测肿瘤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情况,包括CD4^+、CD8^+T淋巴细胞及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另将体外培养的B16-F10细胞分别经不同药物处理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KT、p-AKT、mTOR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16-F10黑色素瘤移植瘤模型显示,PD-L1单抗组没有明显抑瘤作用,卡博替尼组与联合组均有明显抑瘤效应,联合组抑瘤效果较卡博替尼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5)。在体外实验中,药物处理24及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B16-F10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卡博替尼组相比,B16-F10细胞凋亡比例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 h:P=0.003 5;48 h:P=0.002 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联合组及卡博替尼组对AKT和mTOR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均可下调p-AKT和p-mTOR蛋白水平,联合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卡博替尼联合PD-L1单抗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这种协同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B16-F10细胞凋亡及抑制AKT/mTOR通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卡博替尼 pd-l1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萝酸调节PD-1/PD-L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20
作者 陈莉 卢红 汪甜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 研究松萝酸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方法 分离培养人CD8~+T淋巴细胞,1∶1比例与人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并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低浓度松萝酸组、中浓度松... 目的 研究松萝酸通过调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免疫逃逸。方法 分离培养人CD8~+T淋巴细胞,1∶1比例与人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并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低浓度松萝酸组、中浓度松萝酸组、高浓度松萝酸组,松萝酸+空载组,松萝酸+过表达PD-L1组;CCK8法测定A549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INF-γ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A549细胞凋亡;RT-PCR检测A549细胞TNF-α、INF-γ、PD-L1、CD8~+T细胞PD-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D8~+T细胞PD-1、A549细胞PD-L1、cleaved-caspase 3、ki67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松萝酸组A549细胞A_(450)值、上清液TNF-α水平、A549细胞TNF-α、PD-L1、CD8~+T细胞PD-1 mRNA水平、CD8~+T细胞PD-1、A549细胞PD-L1、ki67蛋白水平均显著性降低,A549细胞凋亡率、上清液INF-γ水平、A549细胞INF-γ mRNA水平以及cleaved-caspase 3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松萝酸+空载组相比,松萝酸+过表达PD-L1组A549细胞A_(450)值、上清液TNF-α水平、A549细胞TNF-α、PD-L1、CD8~+T细胞PD-1 mRNA水平、CD8~+T细胞PD-1、A549细胞PD-L1、ki67蛋白水平均显著性升高,A549细胞凋亡率、上清液INF-γ水平、A549细胞INF-γ mRNA水平以及cleaved-caspase 3蛋白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松萝酸可能通过阻滞PD-1/PD-L1信号通路诱导A549细胞凋亡,并抑制免疫逃逸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萝酸 pd-1/pd-l1 肺癌细胞 增殖凋亡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