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抗IL-6单克隆抗体延长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中的作用
1
作者 雷钧 陈磊峰 +5 位作者 刘秀霞 方路 胡俊文 黄达 戈进 陈知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anti-IL-6mAb抑制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移植模型组、移植对照组(注射rat-IgG)、anti-IL-17mAb治疗组和anti-IL-6mAb治疗...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anti-IL-6mAb抑制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移植模型组、移植对照组(注射rat-IgG)、anti-IL-17mAb治疗组和anti-IL-6mAb治疗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鼠移植术后第7天脾脏及移植心脏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于anti-IL-6mAb组术后第1、3、5天给予anti-CD25mAb输注,于术后第7天检测受鼠脾脏及移植心脏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进行组织学检查;Real-time PCR检测anti-CD25mAb输注后第3、7、10天移植心脏中IFN-γmRNA的表达情况。使用去增殖的BALB/c或C3H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各实验组受鼠移植物来源的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anti-IL-6mAb组移植术后第7天CD4^+CD25^+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表现出同样的趋势,而anti-IL-17mAb组与移植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anti-CD25mAb输注anti-IL-6mAb组明显缩短了小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10.6±1.2)d,伴随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同时移植物中IFN-γmRNA的转录水平升高。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anti-IL-6mAb组受鼠淋巴细胞经刺激后其细胞增殖程度较rat-IgG对照组、anti-IL-6mAb^+anti-CD25mAb组及移植模型组明显下降,而针对来自第三方C3H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刺激则无此抑制效应。结论 anti-IL-6mAb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存活可能是通过促进移植小鼠脾脏及移植心脏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而实现的。使用anti-CD25mAb降低CD4^+CD25^+T细胞水平抑制了anti-IL-6mAb的抗排斥效应,并且伴随着移植物中IFN-γmRNA转录水平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抗il-6单克隆抗体 CD25单克隆抗体 调节性T细胞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抗人sIL-6R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sIL-6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邱玉华 张学光 +2 位作者 郭玲 刘俊恒 王江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8-60,20,共4页
以重组人sIL-6R蛋白作为抗原,获得3株分泌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株,分别命名为SI10,SI11和SI12。3株McAb均属小鼠IgG1亚类。竞争抑制试验的结果表明,3株McAb识别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将杂交瘤细... 以重组人sIL-6R蛋白作为抗原,获得3株分泌特异性McAb的杂交瘤株,分别命名为SI10,SI11和SI12。3株McAb均属小鼠IgG1亚类。竞争抑制试验的结果表明,3株McAb识别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同系小鼠腹腔诱生的McAb腹水,经proteinG纯化后用生物素标记,建立了双McAb夹心ELISA法,该法用于血清sIL-6R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为5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可溶性受体 单克隆抗体 ELISA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对IL-6信号分子调控浅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晓薇 苗平 +9 位作者 陈呢喃 赵蓉 钱柳 余奇文 张继英 许荣 何东仪 肖连波 陆梅生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9-643,共5页
目的:分析鼠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anti-IL-6Rβ(gp130)mAb]的生物学特性及对IL-6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竞争性ELISA实验、功能表位结合实验,检测anti-IL-6Rβ(gp130)mAb的亲和力、效价及与gp130抗原表... 目的:分析鼠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anti-IL-6Rβ(gp130)mAb]的生物学特性及对IL-6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Western blot、竞争性ELISA实验、功能表位结合实验,检测anti-IL-6Rβ(gp130)mAb的亲和力、效价及与gp130抗原表位结合特异性。进而探讨anti-IL-6Rβ(gp130)mAb对U266细胞、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滑膜液单个核细胞(SFMC)增殖和分化中的IL-6信号分子的调控机制。结果:Anti-IL-6Rβ(gp130)mAb对gp130具有高亲和性(如10A1细胞株的亲和力常数可达为2.62E-10),所获得的多株单抗还具有针对不同抗原结合表位的特性,可用于分析和研究IL-6信号通路及下游STAT3的磷酸化。结论:获得针对不同抗原结合表位的anti-IL-6Rβ(gp130)mAb,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类单抗不仅具有调控IL-6信号分子和下游STAT3磷酸化的生物学功能,并为解析临床RA的发病与IL-6信号分子的关联性提供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GP130 gp130单克隆抗体 STAT3 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雷钧 陈知水 +4 位作者 方路 刘天德 袁荣发 王军 邵江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观察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anti-IL-6monoclonal antibody,anti-IL-6mAb)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移植模... 目的观察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anti-IL-6monoclonal antibody,anti-IL-6mAb)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移植模型组、移植对照组(注射rat-IgG)和移植治疗组(注射anti-IL-17mAb或anti-IL-6mAb)。观察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并检测病理组织学改变;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移植心脏中细胞因子IL-17、干扰素-γ(IFN-γ)及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受鼠脾脏CD4+、CD8+T细胞中IL-17、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①anti-IL-6mAb、anti-IL-17mAb输注均可显著抑制小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分别延长至(22.0±2.3)d、(13.0±1.8)d,anti-IL-6mAb组抑制排斥反应发生的效果更加显著。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anti-IL-6mAb组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下降(Stanford 2级);②anti-IL-6mAb组移植心脏中IL-17、IFN-γ和RORγt mRNA的转录水平较rat-IgG对照组及移植模型组显著下降,anti-IL-17mAb输注可部分下调IFN-γmRNA的转录水平;③anti-IL-6mAb组受鼠脾脏CD4+及CD8+T细胞中IFN-γ+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CD4+IFN-γ+T细胞较CD8+IFN-γ+T细胞下降更为明显,同时CD4+IL-17+T(Th17)细胞的比例在anti-IL-6mAb组中亦明显下降。结论 anti-IL-6mAb可有效抑制急性排斥反应小鼠体内Th17和Th1细胞的活化,并延长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排斥反应 心脏移植 白细胞介素6单克隆抗体 白细胞介素-17 RORyt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单克隆抗体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钱红 刘理静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探讨IL-17单克隆抗体(mA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同型对照组(n=25)及IL-17 mAb组(n=25)。模型组、同型对照组、IL-17mAb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 目的探讨IL-17单克隆抗体(mAb)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同型对照组(n=25)及IL-17 mAb组(n=25)。模型组、同型对照组、IL-17mAb组小鼠腹腔接种0.1 mL内含柯萨奇病毒B3(CVB3)的Eagle液建立VMC模型,对照组仅注射Eagle液。接种后第3、5天,同型对照组腹腔注射100μg非特异性IgG,IL-17抗体组腹腔注射100μg IL-17 mAb。第7天,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心脏,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VB3 mRNA拷贝数。第14天称体质量后处死全部小鼠,比较各组死亡率;分离血清,ELISA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称心脏质量(HM),计算心脏指数(HM/BM);HE染色计算心肌病理积分,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脏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ELISA检测心脏IL-6、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脏IL-6、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IL-17 mAb组死亡率、心脏指数、血清cTnI浓度、心肌病理积分、病毒滴度、CVB3 mRNA拷贝数、NF-κB p65表达水平及心肌IL-6、TNF-α含量较模型组及同型对照组减少(P<0.05或P<0.01)。同型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7 mAb能够减轻VMC小鼠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病毒复制及NF-κB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单克隆抗体 病毒性心肌炎 核因子-KB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IL-1β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6
作者 李琦 张新海 +1 位作者 刘雪松 金伯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制备 il-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IL-6抗体的识别表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兴 王鑫 +4 位作者 杨子义 董家新 王建安 姚志建 沈倍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 6肽文库中筛选IL 6抗体的识别表位。方法 :利用具有IL 6中和活性的单抗C2 2 0筛选呈现于丝状噬菌体表面P3蛋白的随机 6肽文库。结果 :从噬菌体随机 6肽文库中筛选出 36株可与单抗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 ,其中多数克...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 6肽文库中筛选IL 6抗体的识别表位。方法 :利用具有IL 6中和活性的单抗C2 2 0筛选呈现于丝状噬菌体表面P3蛋白的随机 6肽文库。结果 :从噬菌体随机 6肽文库中筛选出 36株可与单抗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克隆 ,其中多数克隆呈现核心序列SWLR ,该序列与IL 6的序列具有一定同源性。竞争结合实验和Western印迹分析 ,带有SWFNLR和HSWLRY小肽的 2株噬菌体克隆可与IL 6竞争结合单抗C2 2 0。结论 :SWFNLR和HSWLRY是IL 6单抗C2 2 0特异识别的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肽库 il-6 单克隆抗体 识别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gp13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苗平 钱柳 +5 位作者 赵蓉 余奇文 张继英 陈雪华 陆梅生 张冬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9-1122,1128,共5页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初步的免疫学功能。方法:用gp130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三次免疫获得高效价的ELISA结果后,取小鼠的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多次亚克隆筛选得到稳定分泌抗gp...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IL-6Rβ(gp130)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及初步的免疫学功能。方法:用gp130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三次免疫获得高效价的ELISA结果后,取小鼠的脾细胞和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多次亚克隆筛选得到稳定分泌抗gp13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大量扩增杂交瘤细胞,收集细胞上清,随即过亲合层析柱进行纯化,对经纯化的抗人gp130单克隆抗体进行亚型鉴定,用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biacore方法分析抗人gp130单克隆抗体的纯度、特异性及亲和力,用FACS术检测抗人gp130单克隆抗体与膜表面富含IL-6受体的U266细胞系的结合率,同时建立IL-6诱导的U266细胞增殖系统,用以检测和分析抗人gp130单克隆抗体的抑制和阻断效应。结果:本研究获得了多株能够稳定分泌抗人gp130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取其中一株(14C4)进行分析,表明其亚型属于IgG2b,轻链为κ链,经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证明此株抗体有较高的纯度及特异性,biacore结果显示14C4与抗原结合的亲和力为2.62E-10,FACS结果证实能与U266细胞表面的gp130特异性结合,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增殖实验说明14C4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IL-6诱导的U266细胞的增殖。结论:初步成功制备了抗gp130单克隆抗体,并且具备较好的生物学特性,为研究人IL-6gp130在抗感染、炎症以及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学中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GP130 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IL-2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
9
作者 Phyllis L.Osheroff 步恒富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90年第2期68-71,共4页
本文报道吸附纯化兔抗人重组IL-2抗体(Id)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抗-IdMcAb)6A12。McAb与Id结合可以抑制Id对IL—2的中和作用,表明其结合位点可能与Id上IL—2中和位点相同或邻近。6A12协同IL—2对PHA活化人T细胞的增殖作用,纯化的6A12 Ig... 本文报道吸附纯化兔抗人重组IL-2抗体(Id)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抗-IdMcAb)6A12。McAb与Id结合可以抑制Id对IL—2的中和作用,表明其结合位点可能与Id上IL—2中和位点相同或邻近。6A12协同IL—2对PHA活化人T细胞的增殖作用,纯化的6A12 IgG也可与纯化的重组IL-2受体可溶性P^(55)亚单以结合;对IL-2依赖的鼠T细胞系(C TLL),纯化的6A 12IgG有抑制IL-2爱性作用,而当IL-2过量时可使抑制作用逆转。结果表明:6A12不可能是IL-2受体结合位点精确的“内都影像”,但它至少可与高亲和力IL-2受体复合物中配体结合位点P^(55)亚单位结合。特定配体的抗-Id抗体与配体的生理受体相互作用已有系统描述,对人重组白细胞干扰素A(rIFN-αA )抗体的抗-Id McAb研究已知:McAb 3B1似乎完全可以作为干扰素内部影像或Jerne称作的“补位诱导抗体(Ab2β)”。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对IL-2亲和力高低不同的膜受体,IL-2与之结合调节T细胞生长。最近有关受体结构研究也表明。高亲和力IL-2受体复合物至少由2种多肽链构成,α链(Tac抗原或P^(55))及β链(70~75kD糖蛋白或P70),二者分别以低等(P^(55))和中等亲和力独立与IL-2结合。本文报道研制了人IL-2抗-Id MeAb 6A12,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独特型抗体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4-1BB单克隆抗体诱导肿瘤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表达IFN-γ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兴 于继云 程绍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7-70,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肾癌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经抗4 - 1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克隆抗体诱导刺激后IFN γ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 0 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 目的 研究肾癌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经抗4 - 1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克隆抗体诱导刺激后IFN γ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 0 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的淋巴结(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lymphnode,TDLN)T淋巴细胞在体外联合使用IL 2、抗CD3、抗CD2 8、抗4 1BB小鼠单克隆抗体激活,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内IFN γ(干扰素Ⅱ型)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4 - 1BB单抗刺激的实验组有抗瘤活性的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其中T淋巴细胞分泌IFN γ的水平达到4 8.2 3% (P <0 .0 1)。结论 抗4 1BB单抗体外刺激肿瘤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后,T淋巴细胞内表达IFN γ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淋巴结 单克隆抗体 肿瘤细胞 T细胞 小鼠 致敏 体外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60Co射线 肿瘤引流淋巴结 IFN-γ水平 肾癌细胞 tumor T淋巴细胞 干扰素Ⅱ型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表达 家族成员 il-2 联合使用 CD3 CD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40L单克隆抗体对哮喘大鼠血液和淋巴液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11
作者 石涛 吴福玲 冯学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8-971,共4页
目的:研究抗CD40L单克隆抗体(抗CD40L mAb)对哮喘大鼠外周血和淋巴液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抗CD40L mAb处理血液和淋巴液中的单个核细胞(MNCs),流式细胞仪(FCM)检测MNCs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 目的:研究抗CD40L单克隆抗体(抗CD40L mAb)对哮喘大鼠外周血和淋巴液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抗CD40L mAb处理血液和淋巴液中的单个核细胞(MNCs),流式细胞仪(FCM)检测MNCs中CD4+ CD25+ Foxp3+ T细胞的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的含量。结果:体外培养72 h后,淋巴液来源MNCs中CD4+CD25+Foxp3+Treg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血液来源的MNCs,末次激发后各组淋巴液和血液来源MNCs中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随细胞收集时间距末次激发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哮喘组淋巴液和血液来源MNCs中CD4+ CD25+ Foxp3+ Treg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抗CD40L mAb组(P<0.05);末次激发后0、12 h收集的血液MNCs培养上清中抗CD40L mAb组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末次激发后24 h收集的淋巴液来源MNCs培养上清中抗CD40L mAb组IL-10的水平显著高于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抗CD40L mAb促进CD4+ CD25+ Foxp3+ T细胞增殖,并在哮喘激发早期(0、12 h)促进血液来源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分泌TGF-β1,哮喘激发后期(24 h)促进淋巴液来源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分泌I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CD40L单克隆抗体 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 il-10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DR5抗体mDRA-6诱导EC109细胞自噬和凋亡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彩云 赵粤萍 +1 位作者 刘广超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06,322,共5页
目的:探讨鼠抗人D1L5单克隆抗体(mAb)mDRA-6对ECl09细胞自噬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MTY法检测mDRA-6细胞毒性;MDC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观察mDRA-6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mDRA-6诱导细胞自噬率和凋亡... 目的:探讨鼠抗人D1L5单克隆抗体(mAb)mDRA-6对ECl09细胞自噬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MTY法检测mDRA-6细胞毒性;MDC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观察mDRA-6诱导细胞自噬、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mDRA-6诱导细胞自噬率和凋亡率。结果:mDRA-6具有细胞毒性,0.024~25mg/LmDRA-6作用细胞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h的IC50值为0.78mg/L;经mDRA-6处理ECl09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边缘化和形成凋亡小体等;同时细胞浆中出现自噬体;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2.0mg/LmDRA-6作用细胞10h,细胞自噬率和凋亡率分别为19.44%和54.88%。结论:mDRA-6可引起ECl09细胞自噬和凋亡;mDRA-6通过诱导ECl09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5单克隆抗体(mDRA6) EC109细胞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L-13抗体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疗效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齐雨婷 靳清清 +2 位作者 陈果 李欣 张予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744,共7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抗IL-13单克隆抗体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linicalTrials.gov 4个数据库,从中筛选出有关抗IL-13抗体治疗AD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 目的:系统性评价抗IL-13单克隆抗体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ClinicalTrials.gov 4个数据库,从中筛选出有关抗IL-13抗体治疗AD的临床研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5篇文献被纳入分析中,共含6个随机对照试验,2 669例AD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IL-13抗体治疗的患者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SMD=-0.54,95%CI(-0.63,-0.45),P<0.000 01]明显改善,研究者整体评分为0或1的患者数显著多于安慰剂组[RR=1.75,95%CI(1.46,2.11),P<0.000 01],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1,95%CI(0.95,1.06),P=0.85],注射部位反应和结膜炎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RR=3.47,95%CI(1.58,7.60),P=0.002][RR=1.93,95%CI(1.29,2.89),P=0.001]。结论:抗IL-13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治疗成人中重度AD,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3 单克隆抗体 特应性皮炎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TC-抗FITC系统在夹心法ELISA检测IFN-γ和IL-4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然 李琦 +4 位作者 刘雪松 欧阳为明 韩卫宁 王薇 金伯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37-638,共2页
关键词 FITC-FITC系统 夹心法 ELISA 检测 IFN-Γ il-4 异硫氰酸荧光黄 FITC分子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瘤苗与^(131)I-1E2协同抗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晓玲 赵银晶 +3 位作者 杨彪 何芳 杨小琼 梁后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30-932,940,共4页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IL-12的小鼠Lewis肺癌瘤苗LLC/mIL-12;评估尾静脉注射^(131)I-1E2(^(131)I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抑瘤效果及LLC/mIL-12对^(131)I-1E2靶向治疗增效作用。方法:制备LLC/mIL-12;Na^(131)I标记1E2;建立C57BL/6小鼠移植...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IL-12的小鼠Lewis肺癌瘤苗LLC/mIL-12;评估尾静脉注射^(131)I-1E2(^(131)I标记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E2)抑瘤效果及LLC/mIL-12对^(131)I-1E2靶向治疗增效作用。方法:制备LLC/mIL-12;Na^(131)I标记1E2;建立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比较单纯尾静脉注射^(131)I-1E2或联合瘤内注射LLC/mIL-12时^(131)I-1E2在小鼠体内分布。成瘤小鼠随机分组。为GT、LLC/mIL-12)、RIT(Radioimmunotherapy,放射免疫治疗)、PBS和GT+RIT组,治疗后测量肿瘤体积及重量,计算抑瘤率,检测CTL和NK活性。结果:^(131)I-lE2能有效靶向肿瘤组织,尤其联合LLC/mIL-12。与单用GT或RIT比较,GT+RIT能有效地上调IL-12表达、抑制肿瘤生长,GT及联合组有大量CD4^+、CD8^+淋巴细胞浸润,NK和CTL细胞活性增强。联合组。^(131)I-1E2更多积聚在肿瘤组织。结论:^(131)I-1E2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新的肿痛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瘤苗 肺癌单克隆抗体1E2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2单抗通过清除活化T细胞对IL-10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炎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建辉 朱维铭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观察CD52单抗对IL-10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炎的干预作用并探究其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给予CD52单抗治疗后,计算疾病活动度指数,检测结肠病理学评分,外周血、脾脏及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T淋巴细胞的清除情况,结肠组织炎性因子水... 目的:观察CD52单抗对IL-10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炎的干预作用并探究其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给予CD52单抗治疗后,计算疾病活动度指数,检测结肠病理学评分,外周血、脾脏及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T淋巴细胞的清除情况,结肠组织炎性因子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的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CD52单抗能有效降低疾病活动度评分、结肠病理学评分,能显著地清除模型小鼠外周血、脾脏及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CD3+T细胞,明显降低结肠组织中IFN-γ、IL-17的表达水平,同时增加了IL-5和IL-13的表达,并相应下调TNF-α、IFN-γ、IL-17和IL-6及炎症调控因子IL-12和IL-23的m RNA表达水平。结论:抗CD52单抗能有效地治疗IL-10基因敲除小鼠的结肠炎,其干预效果与活化T细胞的直接清除相关,此外,其对IL-12/23通路的下调及Th2反应的诱导作用亦可能与干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2单克隆抗体 il-10基因敲除小鼠 T细胞清除 T细胞相关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首个靶向IL-5的抗炎药Nucala治疗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Ⅲ期临床获得成功
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4-1824,共1页
葛兰素史克近日宣布Nucala(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EGPA)的一项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达到了共同主要终点和全部次要终点,并计划于2017年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文件。Nucala是一种全人... 葛兰素史克近日宣布Nucala(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EGPA)的一项关键性Ⅲ期临床研究达到了共同主要终点和全部次要终点,并计划于2017年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文件。Nucala是一种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特异靶向白细胞介素5(IL-5)。目前,mepolizumab正处于多个临床项目中,调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EGPA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期临床研究 嗜酸性肉芽肿 il-5 血管炎 治疗 靶向 炎药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DR5单抗与阿霉素联合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协同杀伤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军 马远方 +2 位作者 刘广超 李淑莲 卢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mDRA-6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致凋亡作用,及阿霉素与mDRA-6联合协同杀伤效应与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SMMC-7721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 目的:探讨mDRA-6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致凋亡作用,及阿霉素与mDRA-6联合协同杀伤效应与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SMMC-7721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凋亡细胞率。结果:(1)mDRA-6能够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在1.89μg/m l浓度下可杀伤36%的细胞,增加mDRA-6浓度,凋亡作用无明显增加;(2)SMMC-7721细胞对阿霉素敏感,存在浓度依赖性;(3)阿霉素与mDRA-6联合对SMMC-7721细胞具有协同杀伤作用,2μg/m l的mDRA-6与40 ng/m l的阿霉素联合杀伤60%SMMC-7721,Hoechst 33258染色和Annexin V/PI染色证实杀伤作用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结论:mDRA-6能够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阿霉素与mDRA-6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DR5单克隆抗体(mDRA-6) 阿霉素 协同杀伤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A-6与尼美舒利对Jurkat细胞的杀伤效应
19
作者 刘英杰 马远方 +4 位作者 张军 赵粤萍 李淑莲 刘广超 白慧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mDRA-6与尼美舒利对Jurkat细胞有无杀伤作用及二者有无协同效应。方法:常规培养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Jurkat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凋亡细胞... 目的:探讨mDRA-6与尼美舒利对Jurkat细胞有无杀伤作用及二者有无协同效应。方法:常规培养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MTT法检测细胞毒性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Jurkat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凋亡细胞率。结果:①Jurkat细胞表面DR5的表达率为84.83%。②mDRA-6与尼美舒利均能杀伤Jurkat细胞,存在浓度依赖性。400μmol/L的尼美舒利作用细胞10小时,细胞凋亡率为11.51%;0.5ng/ml与1ng/ml的mDRA-6作用细胞10小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7%和6.3%;③二者联合具有较好的协同促凋亡作用,400μmol/L的尼美舒利联合0.5ng/ml与1ng/ml的mDRA-6作用细胞10小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0.38%和63.79%。结论:mDRA-6与尼美舒利均有杀伤Jurkat细胞的作用,二者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杀伤作用是通过诱导凋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DR5单克隆抗体 MDRA-6 尼美舒利 凋亡 JURK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对正常人PBMCs产生IFN-γ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迟秀文 杨培增 吴长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ciclosporine,Cs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的产生,以及对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PBMCs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抗CD3和抗CD28(anti-CD28)单... 【目的】探讨在不同刺激条件下,环孢素(ciclosporine,CsA)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γ-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的产生,以及对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PBMCs在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抗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IL-12(Th1细胞分化因子)刺激的情况下或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观察CsA对IFN-γ产生和Th1细胞分化的影响。同时使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评价CsA对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分子CD25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2产生的影响。【结果】CsA对由不同条件诱导产生的IFN-γ,均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抑制关系。此外,CsA抑制IL-12诱导的Th1分化。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CsA可抑制CD4+和CD8+T细胞IFN-γ的表达。【结论】CsA剂量依赖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产生IFN-γ和Th1细胞的分化,其抑制机理可能与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PBMCS 环孢素 抑制作用 CD8^+T淋巴细胞 剂量依赖性抑制 正常人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3单克隆抗体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内细胞因子 CD4^+ 细胞分化因子 单个细胞水平 CsA gamma γ-干扰素 流式细胞仪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