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患者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施乐华 吴孟超 +7 位作者 陈汉 张兆耕 陆正华 谢弘 强家模 王根凤 王放 徐成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为了解鼠源性单抗进入人体后产生抗抗体的能力及提出可能的预防措施,本文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人抗鼠抗体(HAMA)进行了初步临床探讨,结果:(1)人体无先期抗鼠抗体的存在,(2)初次注射后的HAMA表... 为了解鼠源性单抗进入人体后产生抗抗体的能力及提出可能的预防措施,本文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人抗鼠抗体(HAMA)进行了初步临床探讨,结果:(1)人体无先期抗鼠抗体的存在,(2)初次注射后的HAMA表现为缓慢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3)单抗从静脉投与者较从动脉投与者易出现HAMA,(4)标记上核素后或与化疗药合用可延迟及降低HAMA的产生,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以鼠源性单抗作临床导向治疗时,加以核素为弹头,从肝动脉投与,同时辅以抗癌药,不失为一种既实用又有效的减少HAMA产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A 肝肿瘤 原发性 抗鼠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人抗鼠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娟 史敏 +1 位作者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29-31,共3页
目的 :对 10 0 0例健康人和 2 84例全身性红斑狼疮 (SL E)、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肾病、肿瘤患者中人抗鼠抗体 (HAMA)进行普筛 ,并对其产生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 ISA)法检测待测血清中的HAMA。 结果 :10 0 0... 目的 :对 10 0 0例健康人和 2 84例全身性红斑狼疮 (SL E)、类风湿性关节炎 (RA)、肾病、肿瘤患者中人抗鼠抗体 (HAMA)进行普筛 ,并对其产生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 ISA)法检测待测血清中的HAMA。 结果 :10 0 0例正常健康人 HAMA阳性检出率为 1.1% ,76例 SL E、40例 RA、6 0例肾病、10 8例肿瘤疾病中 HAM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7.9%、5 .0 %、8.3%和 7.4%。 结论 :肿瘤患者的 HA MA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1) ,这可能是肿瘤患者较其他疾病组有较多机会接触鼠源性单抗治疗有关 ,其他疾患组总体阳性值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鼠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全身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肾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夕法尼亚州猎杀的白尾鹿血清中抗鼠弓形体抗体的检测
3
作者 Hump.,JG 金光明 《国外兽医学(畜禽传染病)》 1996年第1期49-50,共2页
应用改良的凝集试验检测宾夕法尼亚州被猎杀的593头白尾鹿血清样本中抗鼠弓形体抗体,结果表明60%(357/593)鹿抗鼠弓形体抗体阳性,10%鹿抗体效价为25.23%鹿抗体效价为50.27%鹿抗体效价≥500,性别间... 应用改良的凝集试验检测宾夕法尼亚州被猎杀的593头白尾鹿血清样本中抗鼠弓形体抗体,结果表明60%(357/593)鹿抗鼠弓形体抗体阳性,10%鹿抗体效价为25.23%鹿抗体效价为50.27%鹿抗体效价≥500,性别间的特异性差异没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尾鹿 血清 抗鼠弓形体抗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单链抗体在生殖器疱疹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颖 杨慧兰 樊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57-758,共2页
单链抗体(scFv)是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一短肽链连接后融合表达出来的抗体片段,其大小为完整抗体分子的1/6,有与天然抗体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征,它又缺乏Fc片段,失去了Fc介导的受体结合作用.使得其快... 单链抗体(scFv)是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一短肽链连接后融合表达出来的抗体片段,其大小为完整抗体分子的1/6,有与天然抗体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征,它又缺乏Fc片段,失去了Fc介导的受体结合作用.使得其快速向靶部位集中;同时scFv还具有分子量小,易入靶细胞,有较强的组织穿透力;免疫原性低,不易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无Fc段,不易与靶细胞外的细胞结合。且组织分布率高等特点。由于scFv具有以上优点,可以将单纯疱疹病毒(HSV)scFv基因与干扰素基因偶联.是十分有希望的抗HSV感染的基因治疗方案。构建人源性scFv为生殖器疱疹(GH)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疱疹 单链抗体 人源性 疱疹治疗 scFv基因 干扰素基因 抗鼠抗体反应 单纯疱疹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如意 王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53-754,共2页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结合了免疫学和药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疾病治疗已有几十年。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的运用要特别考虑到生物药效率、耐受性、变化性和适用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结果反映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存在的一些问题:(1)鼠源性单抗容...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结合了免疫学和药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疾病治疗已有几十年。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的运用要特别考虑到生物药效率、耐受性、变化性和适用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结果反映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存在的一些问题:(1)鼠源性单抗容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从而削弱其治疗的有效性:(2)由于鼠单抗是异源蛋白,在体内很快就被清除掉,并对清除抗体的器官产生损害;(3)抗体的分子量相对较大,所以抗体分子到达靶部位不足;(4)鼠源性单抗在人体中常不能有效地活化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功能,因此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这些就推动了人源性单抗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人源化 鼠源性单抗 单克隆抗体药物 抗鼠抗体 疾病治疗 生物药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酶标抗体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效果好
6
作者 宋海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2期5-5,共1页
杭州动植物检疫局万嘉群用酶标抗体间接法和酶标抗体PAP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被检材料及阳性对照中带有表面抗原的孢子,能和第一抗体发生反应,被染成褐色。间接法与PAP比较表明,PAP法就是不将酶直接标于兔抗... 杭州动植物检疫局万嘉群用酶标抗体间接法和酶标抗体PAP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被检材料及阳性对照中带有表面抗原的孢子,能和第一抗体发生反应,被染成褐色。间接法与PAP比较表明,PAP法就是不将酶直接标于兔抗鼠抗体上,而是直接将酶注射给大白鼠,获得抗酶抗体,再将抗体依靠免疫机制与酶反应形成复合物,然后再加在第二抗体上,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孢子 酶标抗体 间接法 PAP法 表面抗原 免疫机制 动植物检疫 大白鼠 检测结果 抗鼠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