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
作者 张道荣 J.Jioanni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文用鼠骨髓细胞系NS_1与用黑色素瘤细胞系Cal_1,Cal_(32),Cal_(52),免疫的鼠脾细胞融合制备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通过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MSL和在脾被膜上扎孔,用注射器注入GKN溶液使脾细胞冲出的方法制取脾细胞,使杂交瘤细胞融合率... 本文用鼠骨髓细胞系NS_1与用黑色素瘤细胞系Cal_1,Cal_(32),Cal_(52),免疫的鼠脾细胞融合制备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通过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MSL和在脾被膜上扎孔,用注射器注入GKN溶液使脾细胞冲出的方法制取脾细胞,使杂交瘤细胞融合率明显提高,并获两株分泌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IgG_1的SM_(167)和SM_(230)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淋巴细胞分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及其定位显像
2
作者 田方 金伯泉 +6 位作者 黄传书 李恩善 刘雪松 娄清林 刘玉林 赵彦森 陈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观察了^(131)I 标记的黑色素瘤 McAb HB8759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静脉注射 ^(131)I—McAb48h 和72h 后肿瘤与非肿瘤在5种主要脏器比活性比值(T/NT)分别平均为6.6和9.6,^(131)I—McAb 注射24h 后在移植瘤中明... 本文观察了^(131)I 标记的黑色素瘤 McAb HB8759在荷瘤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静脉注射 ^(131)I—McAb48h 和72h 后肿瘤与非肿瘤在5种主要脏器比活性比值(T/NT)分别平均为6.6和9.6,^(131)I—McAb 注射24h 后在移植瘤中明显定位浓集,48~72h 是放射免疫显像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裸鼠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医药共管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呼吸疾病学分委会 广东省药学会 +4 位作者 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 王志鹏 朱政 魏理 李靖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5-1198,共14页
目的进一步规范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和临床经验总结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管理的相关问题,按照证据分级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德尔菲法就共识建议达成共识,形成《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医... 目的进一步规范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和临床经验总结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管理的相关问题,按照证据分级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德尔菲法就共识建议达成共识,形成《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医药共管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结果《共识》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形成了12条建议,涵盖了医药共管的工作模式、工作路径、分级诊疗和培训考核等内容,明确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医药共管的规范化管理路径。结论该《共识》为药师参与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疾病预后,实现抗IgE单克隆抗体的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医药共管 IgE单克隆抗体 奥马珠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的疗效探讨
4
作者 习剑鑫 陈玉国 +2 位作者 耿笑辰 邱伟 吕国悦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4,共8页
目的观察重组抗白细胞分化抗原25(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5, 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预防儿童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 目的观察重组抗白细胞分化抗原25(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5, 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预防儿童肝移植受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4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肝移植的79例儿童受者资料, 根据围手术期免疫诱导方案分为全量激素组60例、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19例。全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全量激素诱导, 术后采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免疫抑制;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围手术期采用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半量激素诱导, 术后单用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对比两组术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等主要结局, 以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停留时间、移植物存活率、患者存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等次要结局的差异。结果 CD25单抗联合半量激素组与全量激素组相比, 术后AR发生率(4/19比16/60)、感染发生率(12/19比40/60)、激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19比24/60)、排斥反应发生时间[(9.00±6.78)d比(8.50±7.1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CU停留时间[7.5(3.0, 11.0)d比3.5(0.0, 12.0)d]、住院花费[18.99(13.13, 41.45)万元比19.54(15.22±29.32)万元]、移植物存活率(18/19比59/60)、患者存活率(19/19比5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住院时间[24.0(17.0, 34.0)d比35.0(27.0, 4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联合激素减量免疫诱导方案安全有效, 能够在减少激素用量的同时实现相似的免疫抑制效果, 但与全量激素诱导相比, 并不能降低AR、感染及激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重组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急性排斥反应 糖皮质激素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恶性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近况
5
作者 陈钢 张志愿 邱蔚六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放射免疫显像在早期发现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以及用单克隆抗体携带抗癌药物、毒素、核素对其导向治疗所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单克隆抗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阳性皮肌炎胸部CT特征定性及定量分析
6
作者 王蕾 徐妍妍 +3 位作者 黄振国 任雁宏 舒晓明 刘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63,571,共6页
目的 定性及定量分析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胸部CT特征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67例MDA-5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分析胸部CT特征与短期不良... 目的 定性及定量分析血清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胸部CT特征及其与短期预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67例MDA-5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分析胸部CT特征与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 9例患者1年内死亡。死亡组与存活组间质性肺疾病(ILD)影像学类型(χ^(2)=9.964,P=0.025)和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U=103.0,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患者合并ILD影像学类型主要为机化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几种类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OR 4.208,P=0.002)是抗MDA-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发生死亡的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DA-5阳性皮肌炎患者大部分伴ILD,其中以机化性肺炎为主要特征。1年内不良预后患者ILD类型不同,但肺动脉直径/主动脉直径比值是MDA-5阳性皮肌炎合并IL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 皮肌炎 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抗RANKL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红 胡亚琦 +5 位作者 骆园飞 曾志文 刘庆 黄林如 万利娇 吴丽萍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56-659,共4页
目的:比较LY01011(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85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比例)至试验组(424名受试者)... 目的:比较LY01011(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85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比例)至试验组(424名受试者)或对照组(426名受试者)。试验组接受13剂LY01011治疗,对照组先接受3剂地舒单抗治疗,随后再接受10剂LY01011治疗。结果:主要疗效指标第13周尿肌酐校正的尿I型胶原交联N端肽(urinary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corrected by urinary creatinine,uNTX/uCr)相对于基线的自然对数变化值。试验组的变化值为−1.740(0.0420),对照组为−1.745(0.0421)。组间最小二乘均值差为0.005(90%置信区间:−0.088~0.097),表明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包括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LY01011是地舒单抗注射液的生物类似药,整体安全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临床可继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RANKL全人单克隆抗体注射液(LY01011) 实体瘤骨转移 临床试验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1)In标记单克隆抗体显像诊断恶性黑色素瘤1例(文摘)
8
作者 浜中井宏 黄龙云 潘伯荣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16-16,共1页
恶性黑色素瘤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但有不少病例诊断困难。近年对本病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研究,并开始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作者等曾报道用111^In标记抗人黑色素瘤鼠型McAb(ZME-108),可诊断本病。本次用于无黑... 恶性黑色素瘤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但有不少病例诊断困难。近年对本病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研究,并开始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作者等曾报道用111^In标记抗人黑色素瘤鼠型McAb(ZME-108),可诊断本病。本次用于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再次确认此抗体的可用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单克隆抗体 显像诊断 文摘 病理组织学 诊断和治疗 黑色素瘤 检查诊断 临床表现 诊断困难 黑色素 可用性 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淑娴 刘金玲 +1 位作者 何静(综述) 陈志敏(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69,共6页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 抗IgE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荨麻疹,同时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作为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已引起普遍关注。研究表明,在AIT治疗中或治疗前添加抗IgE单克隆抗体可显著减少AIT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改善症状评分,缩短达到维持剂量所需的时间。目前仍需要更大规模的高质量对照试验更好地识别抗IgE单克隆抗体联合AIT的获益人群,以及治疗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并评估长期效益、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本文就抗IgE单克隆抗体在AIT中作为辅助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单克隆抗体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药物治疗黑色素瘤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婧雯 蒋惠慈 +1 位作者 陈汐敏 丁贵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9-266,共8页
黑色素瘤的抗体药物治疗方兴未艾,其中抗CTLA-4抗体(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及抗PD-1抗体(nivolumab和lambrolizumab)均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治疗黑色素瘤的Ⅲ期临床试验,针对其他靶点的多个抗体也处于临床试验或临床前研究阶段。本文就... 黑色素瘤的抗体药物治疗方兴未艾,其中抗CTLA-4抗体(ipilimumab和tremelimumab)及抗PD-1抗体(nivolumab和lambrolizumab)均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治疗黑色素瘤的Ⅲ期临床试验,针对其他靶点的多个抗体也处于临床试验或临床前研究阶段。本文就抗体药物治疗黑色素瘤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为黑色素瘤的新药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抗体药物 CTLA-4抗体 易普利单 PD-1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沾染硫酸铜诱发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1例报告
11
作者 刘承灵 孙飞 +4 位作者 王秀茹 张江林 黄烽 赵华 朱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8-1340,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因"面颈部红斑3个月余,四肢无力伴疼痛2个月余"于2019年9月15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发病前2个月,患者在进行硫酸铜溶液喷洒养殖场水面作业时,部分溶液沾染至面部,当天下午自感面... 1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因"面颈部红斑3个月余,四肢无力伴疼痛2个月余"于2019年9月15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发病前2个月,患者在进行硫酸铜溶液喷洒养殖场水面作业时,部分溶液沾染至面部,当天下午自感面部发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 硫酸铜 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黑色素瘤的适应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碧霞 斯璐 郭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57-860,共4页
中国首个原发研制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于2018年12月27日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审批,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从Ⅰ期临床试验开展... 中国首个原发研制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抗体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于2018年12月27日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审批,用于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从Ⅰ期临床试验开展到最终上市,前后历经3年的时间。这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的突破,为中国医药自主研发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奠定了基础。本文对特瑞普利单抗在黑色素瘤治疗领域的相关临床研究予以总结,并结合国际上抗PD-1抗体在黑色素瘤研发领域的发展,分析特瑞普利单抗的研发前景,以期指导中国黑色素瘤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瑞普利单 PD-1抗体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的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丁华 李超凡 +17 位作者 牛越 张利 王涌 冯哲 朱晗玉 周建辉 董哲毅 段姝伟 王宏 黄梦杰 王远大 丛硕源 潘赛 周京 孙雪峰 蔡广研 李平 陈香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4,共8页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究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F61注射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将受试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新型冠状病毒(抗新冠)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抗新冠治疗联合F61注射液。给药后随访15 d,监测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胸部CT,分析F61注射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12例受试者(试验组7例,对照组5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临床进展或死亡病例。对照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平均转阴时间为3.2 d,试验组为1.57 d (P=0.046);试验组用药后第3天及第5天的COVID-19相关目标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根据临床分型和世界卫生组织(WHO)10分等级疾病进展量表,两组受试者病情均有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未出现输液相关不良事件,两组受试者表现出不同程度血糖升高、尿葡萄糖升高、尿胆原升高、尿管型阳性及心律失常,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F61注射液在治疗COVID-19合并肾损伤患者时初步展现出安全性和临床获益,国产药物的临床可及性好,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61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害 有效性 安全性 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CL20单克隆抗体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相关的结节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14
作者 魏佳 马成星 +2 位作者 郑颖 那雨琪 丁晶晶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抗CCL20单克隆抗体是否可抑制高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相关的结节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提取健康人和结节病患者的PBMC,并进行分组。除空白对照组(正常人PBMC)和结节病PBMC对照组(患者PBMC)... 目的探讨抗CCL20单克隆抗体是否可抑制高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相关的结节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提取健康人和结节病患者的PBMC,并进行分组。除空白对照组(正常人PBMC)和结节病PBMC对照组(患者PBMC)外,另将结节病组PBMC中分别加入SAA、SAA+抗CCL20单克隆抗体、SAA+NF-κB抑制剂BAY11-7082或地塞米松,经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作为PBMC+SAA刺激组、PBMC+SAA+NF-κB抑制剂BAY11-7082组、PBMC+SAA+抗CCL20单抗组、PBMC+地塞米松干预组,使用ELISA分别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7A、IL-23、IL-6、CCL20和TGF-β1的表达,使用RT-PCR测定各组细胞中CCR6、IL-17、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NF-κB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BMC+SAA+抗CCL20单抗组与PBMC+SAA组相比,细胞上清液中的IL-17A、IL-23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TGF-β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PBMC+SAA+抗CCL20单抗组相较于PBMC+SAA组,细胞中CCR6、IL-17A、ROR-γt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Foxp3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SAA+抗CCL20单抗组中p-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PBMC+SA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抗CCL20单克隆抗体可抑制高水平SAA相关的结节病PBMC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核因子ΚB CCL20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华堂 王晓琴 +3 位作者 袁凌云 徐从贞 姚立人 王维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9-164,共6页
应用杂交瘤技术,分别以人B血型红细胞,B血型红细胞加纯化的B血型物质和B血型物质为抗原,采用不同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从6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建立起3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人B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3—D_9(IgG_1),3—... 应用杂交瘤技术,分别以人B血型红细胞,B血型红细胞加纯化的B血型物质和B血型物质为抗原,采用不同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从6次细胞融合中筛选建立起3株分泌高滴度,高特异性抗人B血型物质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3—D_9(IgG_1),3—5—D_(12)(IgG_1)和6—1—G_(11)(IgA),用Takatsy微量血凝滴定法测得它们的96孔板组织培养上清液的血凝滴度分别为4096,4096和16384。经过凝血特异性试验,凝血抑制试验以及抗体稀释试验等广泛免疫化学研究证明这些单克隆抗体仅对人B型血特异。杂交瘤细胞在液氮中贮存数月,分泌抗体能力不变。抗体经56℃保温30minA-20℃和37℃反复冻融试验凝血活性保持稳定。这些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血型抗体结合部位结构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并且使在临床血液分型试验时用单克隆抗体替代人多克隆抗血清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B血型物质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缓爱德华菌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3
16
作者 金晓航 黄威权 +2 位作者 夏永娟 李元 李别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关键词 独特型单克隆抗体 疫苗 迟缓爱德华菌 牙鲆 制备 鉴定 败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 Fd及轻链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志南 邢金良 +2 位作者 杨向民 宋斐 张思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 :克隆抗人肝癌单抗HAb18Fd及轻链基因 ,并对其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方法 :从分泌单抗HAb18的杂交瘤细胞株中提取总RNA ,利用RT PCR扩增抗体Fd及轻链基因 ,连入 pMD18T载体后 ,挑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并利用相应的软件对序列... 目的 :克隆抗人肝癌单抗HAb18Fd及轻链基因 ,并对其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行验证。方法 :从分泌单抗HAb18的杂交瘤细胞株中提取总RNA ,利用RT PCR扩增抗体Fd及轻链基因 ,连入 pMD18T载体后 ,挑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并利用相应的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然后将轻链及Fd基因依次克隆到噬菌体展示载体 pComb3中 ,转化大肠杆菌XL1 blue并利用辅助噬菌体M 13K0 7进行挽救 ,收获噬菌体后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其抗原特异性。结果 :扩增的HAb18全长轻链和Fd基因大小分别为 6 6 5bp和 6 6 8bp ,序列分析显示 :VH及VL均含有 2个特征性的半胱氨酸 ,CH1属于IgG1亚类 ,CL属于κ亚型。ELISA证实 ,Fab基因表达产物具有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活性。结论 :成功克隆了肝癌单抗HAb18的Fd及轻链基因 ,为下一步构建多种形式的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单克隆抗体 HAb18Fd 轻链基因 克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5-FU纳米微粒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开红 王凌云 +3 位作者 赵晓龙 刘建化 陈汝福 朱兆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为了提高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癌活性,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5-FU聚乳酸纳米微粒交联结合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免疫纳米微粒。方法: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已制备的5-FU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以化学键偶联连接的... 目的:为了提高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癌活性,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5-FU聚乳酸纳米微粒交联结合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免疫纳米微粒。方法: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已制备的5-FU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以化学键偶联连接的方法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5-FU免疫纳米微粒(5-FU-Ab-NPs),考察其形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和免疫活性等性能。结果:5-FU-Ab-NPs仍呈规则球形,粒径约为(202±23)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5-FU-Ab-NPs与5-FU-NPs具有相似缓释特性,免疫学检测和电镜检视显示偶联后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保持原活性的80%以上。结论:5-FU-Ab-NPs保持原5-FU-NPs缓释药物的特点,具有双重活性功能,即免疫导向和缓释药物,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VEGF单克隆抗体 免疫纳米微粒 胃肿瘤 MGC80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PH-SA单克隆抗体相对亲和力的测定 被引量:12
19
作者 肖毅 梅其炳 +2 位作者 侯颖 周四元 丘小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7-657,660,共2页
关键词 金葡菌多肽 单克隆抗体 相对亲和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亲和纯化制备基因工程人源抗HBs单克隆抗体Fab片段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栋平 韩焕兴 +2 位作者 尤长宣 罗荣城 毛庆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索亲和纯化人源单克隆抗体片段的简便实用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片段抗体(Anti-Fab)与链球菌蛋白G亲和胶(Gam m a Bind)交联制备亲和层析柱,用一步法从工程菌培养上清中纯化人源抗HB... 目的:探索亲和纯化人源单克隆抗体片段的简便实用方法。方法:应用自制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片段抗体(Anti-Fab)与链球菌蛋白G亲和胶(Gam m a Bind)交联制备亲和层析柱,用一步法从工程菌培养上清中纯化人源抗HBs单克隆Fab 片段。经依沙吖啶沉淀、离子交换、分子筛纯化人混合血清提取IgG组分,木瓜酶处理后分离、纯化出Fab,免疫绵羊制备高效价抗血清。用Gam m aBind 一步纯化出抗血清中的IgG组分,再将该IgG经交联剂与Gam m a Bind 交联后制成亲和胶。人源抗HBs阳性菌培养上清与亲和胶共育后装柱,PBS洗去非特异结合蛋白,再用5 m ol/L氯化锂洗脱特异Fab。结果:聚丙烯酰胺电泳纯化产物显示,纯化后的抗体片段在电泳中形成单一区带,达到电泳纯;用酶标抗Fab 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证明,电泳显示的单一区带为Fab 蛋白区带;抗原特异Dotblot检测表明,该法制备出的Fab 保持了抗原结合活性。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一步亲和纯化法具操作简便、纯化快速和高效的特点,是人源性单克隆抗体F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S 单克隆抗体 FAB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