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于L1的小麦抗黄矮病基因的特异PCR标记及辅助育种的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增艳 辛志勇 +3 位作者 陈孝 王晓萍 刘景芳 杜丽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6-491,共6页
以小麦 -中间偃麦草附加系 L1为抗源 ,选育出抗黄矮病小麦异源易位系 HW6 4 2 ,YW4 4 3,YW2 4 3,Y9910 2 9等。本文以上述易位系及其抗源、小麦亲本作供试材料 ,鉴定出一个微卫星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gwm37- 450 ,可跟踪... 以小麦 -中间偃麦草附加系 L1为抗源 ,选育出抗黄矮病小麦异源易位系 HW6 4 2 ,YW4 4 3,YW2 4 3,Y9910 2 9等。本文以上述易位系及其抗源、小麦亲本作供试材料 ,鉴定出一个微卫星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gwm37- 450 ,可跟踪、检测源于 L1的抗黄矮病基因。将难以分辨、稳定性差的 gwm37- 450 特异带分离、克隆、测序 ,根据测序结果重新设计 1对特异 PCR引物 ,转化为扩增产物有无的 SCAR(sequence characterizied amplified region)标记SC- W374 50 。利用 HW6 4 2 /中 86 0 1的 F2 群体 ,对 gwm 37- 450 和 SC- W374 50 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二者均与抗黄矮病基因紧密连锁 ,后者较前者稳定。利用 SC- W374 50 跟踪抗黄矮病基因 ,将抗黄矮病基因、抗白粉病基因向优良小麦品种中麦 16、宛 710 7转育 ,快速选育出兼抗黄矮病、白粉病的回交植株 2 7个。实践了分子标记辅助抗黄矮病小麦育种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 小麦 抗黄矮病基因 特异PCR标记 辅助育种 中间偃麦草 易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抗黄矮病基因染色体的分离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聪芬 马有志 +2 位作者 辛志勇 徐琼芳 钱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3-278,共6页
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Z_2(2n=44)携带一对完整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用Z_2作母本与普通小麦品种中8601杂交,获得杂种F_1(2n=43=21Ⅱ+1Ⅰ).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将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及后期I的呈单价体的中间偃麦草染... 抗黄矮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Z_2(2n=44)携带一对完整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用Z_2作母本与普通小麦品种中8601杂交,获得杂种F_1(2n=43=21Ⅱ+1Ⅰ).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将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及后期I的呈单价体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分离出来,经去蛋白、Sau3AI酶切后,进行PCR体外扩增.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显微切割可分离导入小麦的外源染色体,为进一步建立单条染色体的基因文库并从中筛选与抗黄矮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染色体DNA PCR扩增 抗黄矮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