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钱雪丰 曹平 +2 位作者 刘拴 杨洪平 张明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20-3023,共4页
目的:分析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统一治疗,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目的:分析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统一治疗,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年后骨密度、骨代谢、微量元素、氧化应激、骨折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D绝对值高于对照组;血清骨形成指标骨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PⅠCP)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破骨细胞分化因子(s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脱氧吡啶啉交联(DPD)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含量高于对照组,钙含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MAO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优化整体病情,降低远期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 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治疗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单纯保守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另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保守治疗联合抗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单纯保守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另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保守治疗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关节功能及髋部骨密度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和治疗6、12个月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12个月时髋部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部骨密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保守治疗 抗骨质疏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7
3
作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89-195,共7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再发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特别是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合理干预将有事半功倍之效。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拟此共识,旨在...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再发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特别是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合理干预将有事半功倍之效。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拟此共识,旨在倡导多科协作模式,加强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的综合管理,减少再发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密度检测 肱骨近端 桡骨远端 脆性骨折 骨质疏松药物 非椎体骨折 快速骨丢失 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长海 付金乐 +2 位作者 史翀 刘江 吕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对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患者进行包括健康宣教、生活习惯调整、抗骨质疏松药物、物理治疗、康复运动治疗及家庭康复指导等的综合治疗,并测量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法,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对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患者进行包括健康宣教、生活习惯调整、抗骨质疏松药物、物理治疗、康复运动治疗及家庭康复指导等的综合治疗,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骨密度及Harris评分。结果 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骨密度由术前平均0.64±0.05g/cm2增加至0.65±0.05g/cm2,术前、术后骨密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1.51,P=0.16),但有效阻止了骨折患者创伤后的骨量丢失;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8.93±4.63分增加至90.79±2.94分,术前、术后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t=37.75,P<0.05),Harris评分略高于国内同类研究。结论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骨密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人工股骨头置换 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联合康复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谢平 王英 +4 位作者 艾登斌 杨文荣 王学平 陈付强 帅训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76-477,480,共3页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高发病率(北京地区调查显示老年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1])触目惊心。目前...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高发病率(北京地区调查显示老年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1])触目惊心。目前针对这类疾病主要以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为主,而解除其伴有的剧烈疼痛则成为疼痛科医生的攻坚目标。我们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压缩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osteoporosis 康复治疗 抗骨质疏松治疗 脊神经后内侧支 人类寿命 脊椎骨折 老年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6例老年髋部骨折住院患者骨质疏松诊断、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长海 马志新 毕力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治疗情况,为加强老年髋部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986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老年人髋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揭示本地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治疗情况,为加强老年髋部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老年髋部骨折986例,设计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的登记,对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老年髋部骨折骨质疏松诊断例数有逐年递增趋势,但仍有大量漏诊。虽然抗骨质疏松治疗病例逐年增加,但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论呼和浩特地区骨科医生骨质疏松诊疗水平存在不足,需要加强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进而采取更积极的态度,选择合理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诊断 抗骨质疏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纳综合征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卢凤 艾丽斐然·艾克帕尔 +2 位作者 段丽侠 王新玲 郭艳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5-909,共5页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在TS患者中,多种因素的组合,包括雌激素缺乏、X染色体单倍性不足、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改变、维生素D缺乏以及...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在TS患者中,多种因素的组合,包括雌激素缺乏、X染色体单倍性不足、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改变、维生素D缺乏以及合并症(如乳糜泻和糖尿病)可能通过改变这些途径导致骨脆性增加,且与健康女性相比,特纳综合征女性的骨质密度较低,骨折率较高。现有研究尚未针对此类患者提出后续抗骨质疏松治疗。该文通过综述Turner综合征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机制,总结其临床表现,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建议,以便尽最大努力改善患者的整体骨骼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纳综合征 骨质疏松 抗骨质疏松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5
8
作者 张煜 张绍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59-462,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发生越来越多。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发生越来越多。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OVCF主要外科治疗方法 ,通过将填充材料注入椎体来强化病椎,从而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生活质量[1、2],降低OVCF的病死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填充材料 VERTEBRAL 抗骨质疏松治疗 手术时间 脊柱后凸畸形 骨小梁结构 骨质疏松程度 骨坏死 神经压迫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