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骨质疏松症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增杰 杨扉扉 +2 位作者 李丽莉 贾祎佳 蒲翔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8-855,共8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日益普遍。传统的化学药治疗虽有效,但往往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迫切。中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成为抗骨质疏松症研究的热点,对其机制探索有助于开发更多针对不...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日益普遍。传统的化学药治疗虽有效,但往往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极为迫切。中药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成为抗骨质疏松症研究的热点,对其机制探索有助于开发更多针对不同机制的药物。深入研究中药的抗骨质疏松症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如何发挥抗骨质疏松症作用,改善骨代谢,从而为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抗骨质疏松症中药 机制 植物雌激素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矿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 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女性绝经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鹏 苗娜 周晶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I0001-I0001,共1页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由梁德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68227。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逐渐减少,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由梁德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ISBN:9787535968227。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逐渐减少,骨质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绝经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情况更为严重,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抗骨质疏松药物 绝经期女性 广东科技出版社 雌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钱雪丰 曹平 +2 位作者 刘拴 杨洪平 张明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20-3023,共4页
目的:分析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统一治疗,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目的:分析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骨折发生的关系。方法: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统一治疗,观察组接受个体化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年后骨密度、骨代谢、微量元素、氧化应激、骨折发生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MD绝对值高于对照组;血清骨形成指标骨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ⅠN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原肽(PⅠCP)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骨吸收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CTX)、破骨细胞分化因子(sRANK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脱氧吡啶啉交联(DPD)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含量高于对照组,钙含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代谢酶单胺氧化酶A(MAOA)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骨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优化整体病情,降低远期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 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角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庆贺 柏金辰 +1 位作者 孙冰雪 卢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17-1522,共6页
研究槐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利用硅胶柱、ODS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槐角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槐角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 研究槐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利用硅胶柱、ODS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槐角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槐角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1)、山萘酚(2)、鸢尾苷(3)、芒柄花苷(4)、α-鼠李异洋槐素(5)、鹰嘴豆芽素A-7-O-β-D-葡萄糖苷(6)、南酸枣苷(7)、thevetiaflavon(8)、香豌豆酚-7-O-β-D-葡萄糖苷(9)、山萘酚-7-O-β-D-葡萄糖苷(10)、槲皮苷(11)、山萘酚-3-O-β-D-槐糖苷(12)、染料木素-7,4'-双葡萄糖苷(13)、槲皮素-3-O-β-D-槐糖苷(14)、山萘酚-3-O-β-D-槐糖-7-O-α-L-鼠李糖苷(15)。其中化合物6~12、1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10、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抗骨质疏松体外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除化合物7和15以外,其他化合物均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角 异黄酮 黄酮醇 抗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晋 任有亮 +2 位作者 王兆杰 刘毅 彭笳宸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479,491,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 目的观察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60岁以上诊断为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A组(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30例)和B组(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组27例),骨折术后第5天后行口服维生素D钙咀嚼片、阿伦膦酸钠片治疗,观测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骨密度。结果完成随访病例A组26例,B组24例,2组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A组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3天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血清钙及维生素D较术前、术后3天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A组骨密度较术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骨密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增加骨密度,能获得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抗骨质疏松效应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娜 颜冬梅 +1 位作者 张金莲 高秀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抗骨质疏松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补骨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抗骨质疏松效应成分的含量,对炮制前后三类成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补骨脂经不同方法炮... 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补骨脂中抗骨质疏松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补骨脂生品及不同炮制品中香豆素类、黄酮类、单萜酚类抗骨质疏松效应成分的含量,对炮制前后三类成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补骨脂经不同方法炮制后三类成分含量与生品相比均有极显著变化。结论 :药典收载的炮制法可同时提高三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能增强其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与中医认为"盐炙能增强温补脾肾的作用"的传统观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炮制 抗骨质疏松效应成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补骨脂抗骨质疏松成分的炮制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丁黎艳 郭晏华 +1 位作者 黄婷 张蕾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以补骨脂抗骨质疏松成分为炮制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4种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乙素(异补骨脂查耳酮)为指标,测定不同产地生品和盐炙品... 目的以补骨脂抗骨质疏松成分为炮制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4种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成分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甲素(补骨脂二氢黄酮)、补骨脂乙素(异补骨脂查耳酮)为指标,测定不同产地生品和盐炙品、雷公炙品、95%乙醇炙品和微波炙品中的含有量。结果测得盐炙和微波炙品较生品4种成分总含有量降低了10.68%、6.76%,雷公炙品的含有量较生品提高48.84%,乙醇炙品的含有量降低了24.48%。结论雷公炙品和乙醇炙品优于其他炙品,但以前者为最佳炙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抗骨质疏松 物质基础 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门诊药房2013年-2014年抗骨质疏松类药物利用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葛菁 冯雷 +1 位作者 刘燕 葛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频度分析法,对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2013年1月-2014年12月抗骨质疏松药的... 目的分析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机制进行分类,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频度分析法,对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2013年1月-2014年12月抗骨质疏松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药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2014年总销售金额比2013年增长了11.89%,降钙素类增长最为显著(增长率为43.36%),其次为双膦酸盐类(增长率为27.64%);碳酸钙片(协达利)连续两年DDDs居首位,DDC值最低(0.28)。我院多数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日均费用低于15元,协达利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法迪三)在同类药品中具有价格优势。结论钙制剂和活性维生素D两类药物在我院西院区门诊药房抗骨质疏松类药物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双膦酸盐类和降钙素类分别在使用数量和销售金额具有显著增长趋势;抗骨质疏松药的药物经济学分析和用药趋势调查,对促进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及临床用药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 药物经济学 限定日剂量 门诊药房 药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示踪法原位观察大黄蒽醌的骨靶向-抗骨质疏松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邓亦峰 陈艳 +2 位作者 许碧莲 刘钰瑜 廖进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59-1162,1211,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靶向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游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股骨远端骨骺部位对称剖面的荧光,并将其与同位的骨密度(BMD)和... 目的探讨游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大鼠的骨靶向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采用荧光示踪法观察游离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股骨远端骨骺部位对称剖面的荧光,并将其与同位的骨密度(BMD)和骨矿量(BMC)进行关联分析,4月龄雌性SD大鼠126只随机分成泼尼松组(Pred)、泼尼松加大黄蒽醌组(Pred+FAQ)和正常对照组(CON),每个组设7个时间点,灌服给药时间最长13 w。以pQCT骨密度仪分别测定各组各时间点大鼠股骨远心端(2 mm)的骨密度和骨矿量,再以荧光显微镜采集Pred+FAQ组各时间点骨标本骨骺部位对称剖面的荧光图像。结果 Pred+FAQ组股骨远心端的骨密度相对Pred组均显著增加(P<0.05),但Pred+FAQ组各时间点骨标本骨骺部位对称剖面的荧光强度随骨骺"生长-闭合"周期而"上升-消除",与骨标本的骨密度无显著相关,骨矿量(BMC)也与骨标本的骨密度无显著相关。结论游离大黄蒽醌可以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具有荧光的游离大黄蒽醌类原型化合物在大鼠股骨中无显著的蓄积现象和骨靶向作用。实验为从骨组织原位药效动力学与药代动力学相关联(pD-pK link)角度探索骨靶向抗骨质疏松成分作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蒽醌 骨靶向-抗骨质疏松 荧光示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脊柱融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雪鹏 朱六龙 田纪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46-949,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脊柱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1]。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至腰椎退变性侧凸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脊柱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金标准[1]。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以至腰椎退变性侧凸等患者都可能会伴有椎体骨质疏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药物 脊柱融合 脊柱退变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退变性侧凸 腰椎管狭窄症 骨质疏松 全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人足跟痛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军 李燕 +1 位作者 苏斌 刘玉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观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人足跟痛的疗效,探讨老年人足跟痛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40例老年人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给予抗骨质疏松(OP)药物治疗(益钙宁和钙尔奇D)。对照组40例给予抗炎镇痛药。在治疗前后皆拍跟骨的侧位X光片... 目的 观察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人足跟痛的疗效,探讨老年人足跟痛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40例老年人顽固性跟痛症患者给予抗骨质疏松(OP)药物治疗(益钙宁和钙尔奇D)。对照组40例给予抗炎镇痛药。在治疗前后皆拍跟骨的侧位X光片,同时测腰2-4的骨密度(BMD)。并对疼痛症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疼痛基本消失,L2-4的BMD明显提高(P<0.05)。结论 老年人顽固性足跟痛,应考虑为骨质疏松所致。采用抗OP的疗法:即联合应用抑制骨溶解、促进骨生成和加速骨矿化的药物,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药物 药物治疗 老年人 足跟痛 骨质疏松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盆子抗骨质疏松化学组成及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龚剑秋 梁文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抗骨质疏松化学成份组成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用75%乙醇提取后,再用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水饱和)萃取覆盆子中有效成分,通过核磁及质谱数据分析鉴定成分结构,通过不同化合物对Wistar小鼠成... 目的:探讨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抗骨质疏松化学成份组成及其抗骨质疏松作用。方法:用75%乙醇提取后,再用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水饱和)萃取覆盆子中有效成分,通过核磁及质谱数据分析鉴定成分结构,通过不同化合物对Wistar小鼠成骨和破骨细胞的活性作用,分析不同成分的抗骨质疏松作用。结果:萃取发现覆盆子中包含7种化合物,分别是覆盆子素A(1),覆盆子素B(2),山奈酚(3),槲皮素(4),β-谷甾醇(5),齐墩果酸(6),liballinol(7)。其中覆盆子素B是一种新化合物,研究发现覆盆子素A,覆盆子素B,山奈酚,槲皮素均显示不同程度和特点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山奈酚和槲皮素明显的提高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而覆盆子素A和覆盆子素B在极低浓度(0.01 ppm)显著的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以及骨吸收。结论:覆盆子中含有4中抗骨质疏松化合物(覆盆子素A,覆盆子素B,山奈酚,槲皮素),覆盆子素B是发现的一种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抗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色原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与糖代谢平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永辉 龙恩武 +3 位作者 王凌 王传伟 陈路佳 蒋学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4-569,574,共7页
目的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稳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阿伦膦酸盐组,特立帕肽组,钙制剂和维生素D组。比... 目的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糖稳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阿伦膦酸盐组,特立帕肽组,钙制剂和维生素D组。比较并分析三组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骨代谢水平(β-胶原特殊序列、骨钙素)变化情况。结果 32名(26.2%)患者的骨钙素(OC)初始值水平低于正常标准。56名(45.9%)患者,根据其血糖初始值水平,诊断为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B组患者应用特立帕肽一年后的空腹血糖(FBG)(5.2±0.8 mmol/L)显著低于初始值(5.6±1.0 mmol/L)(P=0.049);一年后的糖化血糖蛋白(Hb Alc)水平(5.3±1.0%)显著低于初始值(5.9±1.3%)P=0.021)。且B组患者一年后糖耐量异常患者比例(7.3%)较初始比例(24.3%)显著下降(P=0.033);糖尿病(4.8%)比例较初始比例(21.9%)亦显著下降(P=0.023)。A、B、C三组患者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6个月及1年后,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水平均显著低于初始值(P值均<0.05);而OC水平均显著高于初始值(P值均<0.05)。B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1年后,其OC水平(16.4±0.9μg/l)显著高于同期A组(15.9±1.1μg/l)、C组(15.7±0.9μg/l)的OC水平(P值分别为0.027,0.001)。结论初步认为骨形成促进剂类抗骨质疏松药物(特立帕肽)可以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患者的糖代谢平衡产生一定影响,但仍然需要更完善的实验去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骨质疏松 糖代谢 抗骨质疏松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分类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福才 刘忠厚 左希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药物分类 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甲状旁腺激素 FDA批准 吸收法 降钙素 退行性 形成法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XW630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尚德志 王大章 +2 位作者 郑虎 翁玲玲 邓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新设计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XW630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其治疗骨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以成骨细胞 MC3T3- E1为体外实验模型 ,用含有10 -6mol/ L浓度的 XW630 ,雌酚酮 ,四环素及四环素加雌酚... 目的 研究新设计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XW630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为其治疗骨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以成骨细胞 MC3T3- E1为体外实验模型 ,用含有10 -6mol/ L浓度的 XW630 ,雌酚酮 ,四环素及四环素加雌酚酮的细胞培养液 DMEM培养细胞 ,2 4 h和72 h提取细胞总 RNA并与碱性磷酸酶 c DNA进行 Northern杂交。结果 XW630对成骨细胞 MC3T3-E1合成和分泌碱性磷酸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 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聂玮 李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606-610,570,共6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但这些药物是否干扰骨折愈合以及骨折后是否可以使用,如何使用?临床争议较大。本文的主要是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概述。抗骨...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但这些药物是否干扰骨折愈合以及骨折后是否可以使用,如何使用?临床争议较大。本文的主要是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进行概述。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以分为:膳食补充剂、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和同时具备这两种效果的双重作用药物,以及最近尚在研究的一些新药物。众多学者对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数临床和实验室的证据表明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中性的或者积极的影响,但也有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归纳和总结这些结论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药物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1-7天高频低载振动对抗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东 谷贵山 +3 位作者 高甲子 张睿 董心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 持续振动 间歇振动 对照组 形态计量学 力学性能 骨小梁 去势 实验研究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伸筋草化学成分及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滕希峰 刘雅兰 +2 位作者 杨菲 王海娟 何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26-231,共6页
为研究马尾伸筋草(Lycopodium fargesii Hert.)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马尾伸筋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得到18个化合物,综合利用NMR、HR... 为研究马尾伸筋草(Lycopodium fargesii Hert.)的化学成分及其抗骨质疏松活性,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马尾伸筋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得到18个化合物,综合利用NMR、HR-ESI-MS等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α-芒柄蜡素(1)、26-去甲-8-氧化-α-芒柄蜡素(2)、serrat-14-en-3β,21α,24-triol(3)、serrat-14-en-3β,21β,24-triol(4)、1,20-eicosanediol(5)、二十三烷(6)、glycerolmonolinoleate(7)、glyceryl linolentate(8)、3-(4′-formylphenoxy)-4-methoxybenzaldehyde(9)、芹菜素(10)、对羟基苯甲醛(11)、香草酸(12)、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3)、2-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基-1-酮(14)、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15)、8-acetoxy-5-hydroxyumbelliprenin(16)、trans-4-hydroxy-2-nonenoic acid(17)和正十烷硫醇(18)。化合物1~18均为首次从马尾伸筋草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6对破骨细胞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_(50)为1.9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伸筋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骨质疏松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97
19
作者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5年第3期189-195,共7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再发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特别是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合理干预将有事半功倍之效。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拟此共识,旨在...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再发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特别是重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合理干预将有事半功倍之效。为此,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拟此共识,旨在倡导多科协作模式,加强骨质疏松骨折后患者的综合管理,减少再发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治疗 骨密度检测 肱骨近端 桡骨远端 脆性骨折 抗骨质疏松药物 非椎体骨折 快速骨丢失 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倩 邵晋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0-883,888,共5页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性骨折的风险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骨形成动力不足。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抗... 糖尿病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性骨折的风险均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尤其是骨形成动力不足。目前针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尚无明确的指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尤其是抗骨吸收药物,可进一步降低骨转换,同时,其可能影响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而目前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常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不仅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甚至可能对糖代谢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综述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糖尿病性骨折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糖尿病 骨质疏松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