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面向抗震韧性评价的型钢混凝土柱易损性函数
- 1
-
-
作者
李磊
王菲菲
代旷宇
于晓辉
-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8531,52278492)
陕西省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24SF-YBXM-672)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23M733247)。
-
文摘
为满足型钢混凝土(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SRC)结构地震损失评估及抗震韧性评价的需求,建立SRC柱构件的地震易损性函数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基于文献调研,结合JGJ 138—2016《组合结构设计规范》,从国内外文献中筛选了227榀拟静力循环加载的SRC柱,建立标准化的SRC柱试验数据库。其次,考虑失效模式的差异性,将构件分为延性SRC柱和偏脆性SRC柱,并给出了不同类别的构件损伤等级划分标准及对应的修复方法。然后,以位移角为工程需求参数,分别提取了各构件对应不同损伤等级的位移角限值,采用FEMA P-58方法,建立了不同类别的SRC柱在各损伤等级下的易损性函数。最后,给出了与GB/T 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相容的易损性函数参数表,并分析了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对SRC柱易损性函数参数及易损性曲线的影响。最终,通过分析一幢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的抗震韧性,说明了所提出的易损性函数在抗震韧性评价中的作用。
-
关键词
型钢混凝土柱
试验数据库
损伤状态
易损性函数
抗震韧性评价标准
-
Keywords
SRC column
test database
damage state
fragility function
standard for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
分类号
TU398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基于易损性分析的地铁车站抗震韧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雷崇
孙波
张东明
-
机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
-
出处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126,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800902)。
-
文摘
研究目的:地铁车站结构由于深埋于地下,一旦发生地震破坏,防灾救护、灾后修复将非常困难,而且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提高地铁车站的抗震韧性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地铁车站抗震韧性评价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场地条件下常见典型地铁车站的抗震韧性,为地铁车站的抗震韧性提升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论:(1)本抗震韧性评价方法,不仅考虑了结构部分,还考虑了非结构构件,更为合理和真实;(2)本文提供的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易损性曲线,分别考虑了地下两层单跨、两层双跨、两层三跨在Ⅰ、Ⅱ、Ⅲ类场地的情况,更为全面和实用;(3)随着地铁车站跨数的增加,不同损伤状态下的超越概率减小,车站趋于安全;随着地层从Ⅰ类场地降低到Ⅲ类场地,不同损伤状态下的超越概率变大,车站趋于危险;(4)本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地铁车站的抗震韧性评估。
-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抗震韧性评价
地震易损性
非结构构件
-
Keywords
underground station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seismic fragility
non-structural members
-
分类号
TU432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
-
题名基于混合减震技术的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孙澳
陈鑫
傅文炜
孙勇
朱燕清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8-24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8294)
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KJA430019)
+1 种基金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YG20211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技术创新项目(2019-K-042)。
-
文摘
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重点,在指导设计人员提高结构抗震设计水准和引导管理人员增强结构防灾意识两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位于8度区(0.30g)的某既有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GB/T 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从修复费用、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3个角度对结构加固前后的抗震韧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加固收益率对减震加固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和屈曲约束支撑的加固技术可有效控制结构的动力响应,层间位移角和加速度均值的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76.9%和29.8%。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决定该结构韧性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修复时间和人员损失。虽然加固前后该结构抗震韧性评级均为一星,但是所采用的减震方案有效提升了结构的抗震韧性,研究成果可为既有建筑的韧性评价与提升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混合减震技术
抗震韧性评价
韧性评级
动力响应计算
-
Keywords
existing buildings
hybrid seismic reduction technology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resilience rating
dynamic response calculation
-
分类号
TU973.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基于减震和隔震技术的既有RC框架建筑抗震韧性提升
被引量:9
- 4
-
-
作者
张学智
王鹏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后勤基建处
-
出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60,67,共11页
-
文摘
既有RC框架建筑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在震后快速恢复功能对于城市防灾至关重要。为了评估并提升城市的抗震韧性,应首先针对既有框架结构建筑开展韧性评价与提升相关研究。本文以既有RC框架建筑为基本研究对象,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评价了该建筑的抗震韧性水准,明确了经济损失、修复时间和人员伤亡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消能减震技术和隔震技术对该类建筑进行了抗震韧性提升,研究了两种技术对抗震韧性水准的影响规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既有RC框架建筑的地震韧性评价和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
关键词
既有RC框架建筑
抗震韧性评价
消能减震
隔震
-
Keywords
existing RC frame buildings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energy dissipation
seismic isolation
-
分类号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基于试验现象的砖砌体墙体损伤状态划分及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范阔
张令心
马加路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地震灾害防治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5-193,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2139209)。
-
文摘
构件的易损性数据是建筑抗震韧性评价和地震损失评估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关于砖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的研究大多聚焦在整体结构的维度上,相关评估标准中缺乏可用的砖砌体构件易损性数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搜集并整理了我国砖砌体墙体拟静力试验数据,以其中22个最具代表性的试件为样本,建立了砖砌体墙体拟静力试验数据库;其次,在众多常用的损伤状态划分方法中,选择最能反映真实损伤情况的宏观现象作为依据,基于试验现象分别定义了有/无构造柱砖砌体墙体的五种典型损伤状态,并给出了我国砖砌体墙体易性分析结果;最后,对比并分析了中美两国典型砖砌体墙体易损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构造柱的砖砌体墙体易损性低于无构造柱砖砌体墙体的易损性,特别是构造柱的设置显著降低了砖砌体墙体在地震中发生重度损伤的风险;中美两国典型砖砌体墙体易损性差异较大。
-
关键词
砖砌体墙体
易损性
试验现象
损伤状态划分
抗震韧性评价
-
Keywords
brick masonry wall
fragility
test phenomena
damage state definition
seismic resilience assessment
-
分类号
TU36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