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抗震设防类别探讨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 被引量:6
1
作者 姜连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区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认定面临的现有建筑的抗震安全性问题,根据不同版本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有体育、会展、教育建筑等... 区分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是进行抗震设计的前提和依据。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认定面临的现有建筑的抗震安全性问题,根据不同版本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现有体育、会展、教育建筑等设计、施工时依据的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规范进行分析研究,以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认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类别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防要求 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式带框钢支撑在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吉飞宇 尹保江 +2 位作者 杜媛媛 宗立阳 丁相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3,93,共5页
由于历史原因,既有建筑经常存在设计和施工不规范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改造工程,分析了既有建筑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包括结构体系混乱问题、单跨框架问题、层间变形过大、填充墙的不合理砌筑引起的扭转效应和短柱等问题,以及由于使用功能... 由于历史原因,既有建筑经常存在设计和施工不规范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改造工程,分析了既有建筑中经常存在的问题,包括结构体系混乱问题、单跨框架问题、层间变形过大、填充墙的不合理砌筑引起的扭转效应和短柱等问题,以及由于使用功能变化引起的抗震设防类别提高所产生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遵循“先体系、后构件;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采取了理顺结构体系,使之符合规范要求、增加带框钢支撑和剪力墙解决层间位移和扭转过大问题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捆绑式”加固解决单跨框架问题等加固手段,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的构件,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确保后续使用年限的结构安全。另外,对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改造设计中遇到的地震动参数取值等问题,给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体系混乱 单跨框架 抗震设防类别 带框钢支撑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子结构在板柱体系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殷浚铭 尹保江 +4 位作者 宗立阳 郝光钦 丁相宜 杜媛媛 韩淼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0,172,共5页
本文结合板柱体系结构改造工程,分析了既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包括结构体系抗震冗余度差、层间变形过大、结构碰撞,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提高、楼层存在高差不便残疾人使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遵循“先体系,后构件、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 本文结合板柱体系结构改造工程,分析了既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包括结构体系抗震冗余度差、层间变形过大、结构碰撞,以及抗震设防类别提高、楼层存在高差不便残疾人使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遵循“先体系,后构件、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采取了附加子结构(带框钢支撑)加固方法,以改变原有结构体系、解决层间位移和扭转变形过大问题,从而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通过调平楼板标高,以减少错层的不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确保后续使用年限结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柱体系 抗震设防类别 带框钢支撑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基于性能设计等代方法研究
4
作者 杨溥 邓方 韩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446-452,共7页
本文依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相关规定,主要针对性能水准3和4设计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提出了一种直接提高设防烈度或抗震构造措施的简便等代设计方法;并通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的非线性分析,从结构楼... 本文依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相关规定,主要针对性能水准3和4设计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提出了一种直接提高设防烈度或抗震构造措施的简便等代设计方法;并通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算例的非线性分析,从结构楼层位移、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抗震性能,验证了该方法对于保证多层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性能设计 抗震设防类别 动力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