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润胜 常治涛 《国外建材科技》 2005年第3期72-74,共3页
通过对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发展历史的回顾,介绍了抗震设计理论各个发展阶段的方法,包括静力发展阶段的底部剪力法、反应谱理论阶段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动态分析阶段的时程分析方法。阐述了基于位移以及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背景... 通过对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发展历史的回顾,介绍了抗震设计理论各个发展阶段的方法,包括静力发展阶段的底部剪力法、反应谱理论阶段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动态分析阶段的时程分析方法。阐述了基于位移以及基于功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指出了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反应谱 时程分析 动态分析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顾荣蓉 李琪 《建筑技术开发》 2005年第11期5-6,55,共3页
从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出发,阐述了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着重探讨了直接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该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抗震设计理论 基于性能 直接基于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新方法及工程实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国平 陈洪波 杨军龙 《浙江建筑》 2008年第2期14-18,22,共6页
由于位移(或变形)比强度(或承载力)更能体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因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比现行的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更加简单,从概念上来讲也更加清晰;同时,直接基于位移方法设计的结构较之规范设计的结构更能有效控制... 由于位移(或变形)比强度(或承载力)更能体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因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比现行的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方法更加简单,从概念上来讲也更加清晰;同时,直接基于位移方法设计的结构较之规范设计的结构更能有效控制结构的位移。今以工程实例予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性能指标的量化 被引量:59
4
作者 门进杰 史庆轩 周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82,共7页
针对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水平从多遇地震到罕遇地震的超越概率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出中小震的地震作用水平,取其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40%;对结构性能水平进行细化,划分"五档"性能水平,结合4个地震作用水平,建立14个结构... 针对我国现行抗震规范中,地震作用水平从多遇地震到罕遇地震的超越概率相差较大的现状,提出中小震的地震作用水平,取其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40%;对结构性能水平进行细化,划分"五档"性能水平,结合4个地震作用水平,建立14个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和"四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统计分析国内外215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处于暂时使用和修复后使用性能水平的量化指标。通过算例,对3种不同高度的规则框架分别按照小震和中小震进行抗震设计,并进行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小震不坏"进行设计的结构,不一定能保证"中震可修",而按照"中小震"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中震可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抗震设防目标 性能水平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对于重要地震参数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生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1,共6页
以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桥梁结构地震需求及其概率模型对于震级和距离这两个重要地震参数的敏感度。研究发现震级对于桥梁结构地震需求及其概率模型具有较大影响,距离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两个参数的影响具有耦合性... 以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桥梁结构地震需求及其概率模型对于震级和距离这两个重要地震参数的敏感度。研究发现震级对于桥梁结构地震需求及其概率模型具有较大影响,距离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两个参数的影响具有耦合性;而且,不同周期的桥梁结构对于震级和距离的敏感度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理论 地震参数 地震需求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