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拉桥抗震结构体系研究 被引量:100
1
作者 叶爱君 胡世德 范立础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共4页
从抗震设计角度对斜拉桥的各种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着重对一种比较适合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结构体系 ,即塔、梁弹性约束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建议了弹性约束刚度的取值原则及范围 ,并介绍了几种实现塔、梁弹性约束的构造措施。最后 ... 从抗震设计角度对斜拉桥的各种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比较。着重对一种比较适合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震结构体系 ,即塔、梁弹性约束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建议了弹性约束刚度的取值原则及范围 ,并介绍了几种实现塔、梁弹性约束的构造措施。最后 ,举例说明斜拉桥方案设计中抗震结构体系的比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结构体系 斜拉桥 抗震设计 弹性约束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振动台试验——试验设计及抗震结构体系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闫聚考 彭天波 李建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7-362,共6页
为了研究大跨多塔悬索桥合理抗震体系,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1∶40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全桥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改变中塔与主梁间的连接方式,建立了无约束体系、阻尼器体系和弹性索体系等3个试验模型,并分别测试了其全... 为了研究大跨多塔悬索桥合理抗震体系,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背景,设计并制作了1∶40缩尺比例模型,进行了全桥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改变中塔与主梁间的连接方式,建立了无约束体系、阻尼器体系和弹性索体系等3个试验模型,并分别测试了其全桥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白噪声对结构进行扫频,可以识别3种纵向约束体系的一阶频率和阻尼比.与纵向无约束体系相比,阻尼器体系和弹性索体系能够不同程度地减小塔顶位移和塔、梁相对位移.阻尼器体系可以更均衡地限制在场地人工波激励下中塔和边塔处的塔、梁相对位移;而弹性索体系限制中塔处塔、梁相对位移的能力更优.研究结果对大跨多塔悬索桥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相似比 抗震结构体系 阻尼器 弹性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震后建设与抗震结构体系
3
作者 康洪震 陈贵青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1976年唐山大地震至今已30年,唐山的震后建设先后经历了抗灾建设、恢复建设和发展建设三个阶段。三个不同的建设阶段所采用的抗震结构体系有所不同,也反映了我国抗震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总结了三个不同建设时期唐山市建筑工程... 1976年唐山大地震至今已30年,唐山的震后建设先后经历了抗灾建设、恢复建设和发展建设三个阶段。三个不同的建设阶段所采用的抗震结构体系有所不同,也反映了我国抗震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总结了三个不同建设时期唐山市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抗震结构体系,并对唐山市建筑抗震结构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建设 抗震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或改善短柱的抗震措施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培蓁 高代明 +1 位作者 牟犇 张来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随着大跨度和超高层结构的发展以及建筑错层、转换层、设备层和地下车库结构的需要,短柱的出现不可避免。结构中短柱的剪切破坏是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引起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钢筋砼短柱判别方法,并分别从构件材料性能、抗震... 随着大跨度和超高层结构的发展以及建筑错层、转换层、设备层和地下车库结构的需要,短柱的出现不可避免。结构中短柱的剪切破坏是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引起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钢筋砼短柱判别方法,并分别从构件材料性能、抗震构造措施、非传统柱截面形式、约束混凝土柱、抗震结构体系5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增强钢筋砼短柱的延性和抗剪承载力,提高短柱的抗震性能,从而避免脆性破坏危及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砼短柱 剪切破坏 非传统柱截面 约束混凝土柱 抗震结构体系 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抗震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阮怀圣 李龙安 +1 位作者 杨光武 何友娣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39,共6页
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567m的斜拉桥,为确保该桥的抗震安全性,通过分析已有规范抗震设防标准的不足,建立特殊的抗震设防标准及性能目标;借助有限元软件通过动力时程法计算半飘浮、不对称、弹性索、STU锁定及液体粘滞阻尼器等5... 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567m的斜拉桥,为确保该桥的抗震安全性,通过分析已有规范抗震设防标准的不足,建立特殊的抗震设防标准及性能目标;借助有限元软件通过动力时程法计算半飘浮、不对称、弹性索、STU锁定及液体粘滞阻尼器等5种结构抗震支承体系的结构地震响应;运用能量法原理,以桥塔弯矩最小为目标值,推导并建立阻尼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桥采用100年设计基准期作为抗震使用年限,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是合适的;液体粘滞阻尼器体系可作为该桥优选的结构抗震支承体系;阻尼器参数中的非线性指数可通过取小值以兼顾地震与列车制动的要求;阻尼系数取4 000kN/(m/s)0.25、非线性指数取0.25、动力行程取550mm的阻尼器能够满足该桥抗震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公路铁路两用桥 抗震设防标准 结构抗震支承体系 阻尼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种房屋抗震能力的比较
6
作者 冯庆栋 《林业科技情报》 2014年第1期34-35,共2页
近年多发较大地震,对国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地震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几种不同结构形式抗震能力的比较,得出钢结构抗震能力最强,剪力墙结构次之等不同结论,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 房屋抗震能力 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结构体系 结构抗震 剪力墙抗震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害特征与建筑物震害原因讨论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婷婷 于贵华 徐锡伟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5-133,共9页
汶川Ms8.0地震产生了强烈的地表破裂变形,并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岩石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在实地调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大量建筑物破坏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害... 汶川Ms8.0地震产生了强烈的地表破裂变形,并引发了大量的山体滑坡、岩石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建筑物破坏与人员伤亡。在实地调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大量建筑物破坏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灾害特征;讨论了汶川地震灾区建筑物的破坏和分布情况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的关系。依据现行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要求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从建筑物选址、建筑抗震设计及建筑施工等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害中的典型建筑物破坏案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可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程提供经验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抗震设防 地震地表破裂 抗震设计 抗震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榕江大桥主桥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雷 徐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4,共6页
榕江大桥是一座柔梁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其纵向合理抗震体系和减震措施,设计了1∶20缩尺试验模型,并开展了四台阵振动台试验。通过改变塔-梁的连接方式,建立了无约束体系和粘滞阻尼器体系的试验模型,并分别测试不同地震激励下的地震反应... 榕江大桥是一座柔梁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其纵向合理抗震体系和减震措施,设计了1∶20缩尺试验模型,并开展了四台阵振动台试验。通过改变塔-梁的连接方式,建立了无约束体系和粘滞阻尼器体系的试验模型,并分别测试不同地震激励下的地震反应。试验结果表明:与无约束体系相比,粘滞阻尼器体系不能减小结构的纵向加速度反应,但能够有效减小纵向位移反应,且随着动峰值加速度的增加,位移控制的效果更明显;在具有相同动峰值加速度的不同地震波激励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存在差异,甚至相差较大,应选取与工程场地频谱特征值相符的地震波进行桥梁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振动台试验 抗震结构体系 粘滞阻尼器 无约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长联钢桁结合梁桥减隔震方案设计及技术指标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友娣 阮怀圣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以济南长清黄河大桥为背景,结合大跨长联的结构特点,提出三种减隔震设计方案。对三种减隔震方案分别做了动力参数敏感性分析、最优动力设计参数的确定、三种装置的减隔震效果分析和经济性对比,得出大跨长联连续梁桥设置减隔震支座个数... 以济南长清黄河大桥为背景,结合大跨长联的结构特点,提出三种减隔震设计方案。对三种减隔震方案分别做了动力参数敏感性分析、最优动力设计参数的确定、三种装置的减隔震效果分析和经济性对比,得出大跨长联连续梁桥设置减隔震支座个数并不是设置的越多越好,而是要结合支座位移综合比选后确定。本项目最终确定采用双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公路铁路两用桥 抗震设防标准 结构抗震支承体系 阻尼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isolation system of rolling friction with springs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标 戴公连 +1 位作者 文颖 夏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518-1525,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an isolation system of rolling friction with springs, computer programs were compil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based on its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programs, the influences o... In order to study an isolation system of rolling friction with springs, computer programs were compil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based on its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programs, the influences of various seismic performance factors, e.g.,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spring constant,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by increasing the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the structural relative displacement due to seismic load effectively decreases, while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magnitude varies mainly depending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ollowing factors: the spring constant, 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the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Furthermore, increasing the spring constant can decrease the structural relative displacement, as well as residual displacement, however, it increases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magnitude. Finally,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various seismic performance factors subjected to the scenario earthquakes, optimized theoretical seismic performance can be achieved by reasonably combining the spring constant and the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seismic isolation rolling friction sp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