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结构非线性阶段反弯点法抗震混合试验研究
- 1
-
-
作者
蔡泽文
刘晨光
田石柱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90,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08189)
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面上项目(21KJB580006)。
-
文摘
针对抗震混合试验边界条件模拟问题,提出非线性条件下框架结构边界条件模拟方法。建立钢框架数值模型进行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梁柱线刚度比、地震动放大系数、轴压比及长细比4种影响因素下对钢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影响,并依据数值模拟反弯点分布规律开展反弯点法抗震混合试验,将试验结果与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梁柱线刚度比对框架柱反弯点分布规律和底层柱的剪力分配有较大影响,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反弯点法抗震混合试验在结构弹性与弱非线性阶段表现良好,在结构进入较强非线性阶段的位移时程曲线与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但在耗能能力上存在差异。
-
关键词
抗震混合试验
反弯点法
边界条件
结构非线性
框架柱反弯点分布
-
Keywords
seismic hybrid simulation
inflection point method
boundary condition
nonlinear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f inflection points of frame columns
-
分类号
TU39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FRP加固混凝土连续梁桥抗震混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6
- 2
-
-
作者
田石柱
贾红星
林元铮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8,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322
51308368)
江苏省高校基金重大项目(13KJA560002)
-
文摘
本文对某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利用FRP布进行了塑性铰抗震加固,并通过不同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结构抗震混合试验,研究了该桥梁结构利用FRP抗震加固的效果。试验主要利用子结构试验方法,将未加固和FRP加固后的桥墩作为试验单元,进行实际物理试验加载,而将其他部分作为计算单元在有限元软件Open Sees内建模,通过集成协调,实现整体结构的抗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FRP加固能够有效改善桥梁的抗震性能。
-
关键词
FRP
塑性铰抗震加固
抗震混合试验
试验单元
Open
SEES
-
Keyword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retrofit in the plastic hinge region
hybrid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element
OpenSees
-
分类号
TU317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抗震混合试验中预测-校正加载控制方法研究
- 3
-
-
作者
田石柱
苏娜娜
-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45,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8322
51308368)
+1 种基金
江苏省高校基金重大项目(13KJA560002)
住建部科技项目(K2201213)
-
文摘
为使抗震混合试验中电液伺服作动器加载与有限元分析同步进行,国外研究者将预测-校正加载控制方法引入该试验中,但在高频率模态或远离区间左端点处作动器命令信号的精确性不高。为提高该技术的精确性,本文对采样时间间隔内加速度变化规律的假设,以当前步的位移和速度为初始值,对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且以五阶精度的一、二阶导数作为速度、加速度,得到预测-校正表达式(PCVA-β),运用绝对误差限判断各种算法的精确性。使用Matlab/Simulink编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较高阶频率且远离区间左端点处,这种方法不仅精确性较好且作动器能够连续平稳的运行。
-
关键词
抗震混合试验
加载控制
预测-校正
绝对误差限
-
Keywords
seismic hybrid simulation
loading control
predictor-corrector
absolute error limit
-
分类号
TU317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基于多尺度模型的抗震混合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李双江
田石柱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
-
出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7,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394).
-
文摘
为了从不同视角下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多尺度的思想应用到结构的抗震分析中,形成集宏观计算单元、微观计算单元和试验单元为一体的多尺度抗震混合试验方法。以三层四跨Benchmark模型为研究对象,AOM(ABAQUS、OpenFresco、MTS)混合试验系统为平台,建立多尺度混合试验模型进行抗震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OM混合试验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试验控制精度。并从试验结果中对结构进行宏观、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
关键词
抗震混合试验
多尺度
宏观计算单元
微观计算单元
试验单元
-
Keywords
seismic hybrid simulation
multi-scale
macro computing element
microscopic computing element
experimental element
-
分类号
TU352.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反弯点高度比对强梁弱柱钢框架混合试验影响分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徐天鸿
王书琪
田石柱
-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30,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394)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19-2025)
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项目(2020ZD09)。
-
文摘
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震下试验子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采用基于反弯点边界条件模拟方法的适用性,建立OpenSEES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施加不同强度的地震荷载,建立反弯点高度比位置与构件损伤指标D的关系,并采用振动台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强梁弱柱钢框架中底层框架柱弹性反弯点位置在柱中上方,其中边柱的反弯点高度比更偏离柱中位置;随着构件损伤程度的加深,反弯点位置逐渐趋于柱中。混合试验中将试验子结构加载边界取在取在柱中位置时的试验加载误差小于4%,满足边界条件模拟精度的要求。
-
关键词
抗震混合试验
OPENSEES
反弯点高度比
反弯点法
边界条件
-
Keywords
seismic hybrid test
OpenSEES
height ratio of inflection point
inflection point method
boundary condition
-
分类号
TU317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