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桥梁基于概率的实用抗震性能设计框架 被引量:4
1
作者 卓卫东 杨宁 曾武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468-3474,共7页
针对公路桥梁提出实用的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框架。在该框架中,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同一地震区不同抗震设防类别桥梁遭遇的地震危险性不一致的问题,建议设计基准期统一取为100 a,取超越概率分别为86%,19%,10%和4%的4级设计地震动水平... 针对公路桥梁提出实用的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框架。在该框架中,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同一地震区不同抗震设防类别桥梁遭遇的地震危险性不一致的问题,建议设计基准期统一取为100 a,取超越概率分别为86%,19%,10%和4%的4级设计地震动水平;考虑桥梁震后预期将发挥的使用功能,将其抗震性能水平按正常通行、有限通行、应急通行和禁止通行等功能要求相应地划分为4个等级;抗震性能目标规定为在给定设计地震动水平下结构超过规定的抗震性能水平的条件概率,以期解决我国公路桥梁的抗震设防目标长期没有规定预期的可靠度的问题;采用一次二阶矩法,建立基于需求-能力系数的抗震性能设计的极限状态方程,该方程同时考虑结构地震需求和抗震能力的不确定性。按照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结合设计算例演示其设计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框架可实际应用于公路桥梁基于概率的抗震性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抗震性能设计 概率方法 需求-能力系数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结构工程抗震减灾设计新模式——抗震性能设计理论简介 被引量:4
2
作者 田杰 许克宾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8,共4页
面向 2 1世纪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研究的需求 ,建筑结构的标准与规范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抗震性能设计理论作了简要介绍 ,并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 89)及其 1998年 9月的征求意见稿中相关的内容作了对比 ,还对 2
关键词 21世纪 结构工程 减灾 抗震性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性能设计的发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静怡 李春祥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8-135,共8页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进行抗震设防的,即在小震和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的损伤发展,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防止结构倒塌。然而,据此设计的建筑由地震所造成的使用功能丧失而震后恢复重建所需费用或所...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进行抗震设防的,即在小震和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的损伤发展,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防止结构倒塌。然而,据此设计的建筑由地震所造成的使用功能丧失而震后恢复重建所需费用或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大大超过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限度。因此,未来建筑在多级水准设防地震下的设计需达到多级性能水准已形成共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将发展形成未来抗震设计规范。综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新发展状况,提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多水准抗震设防 静力弹塑性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琶洲PZB1301项目抗震性能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松帆 汤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42,149,共8页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现代工程抗震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辅以钢斜撑传递悬挑结构内力。设计中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针对框架梁柱、钢斜撑、转换梁、核心筒、节点等不同构件...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现代工程抗震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辅以钢斜撑传递悬挑结构内力。设计中立足于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综合考虑,针对框架梁柱、钢斜撑、转换梁、核心筒、节点等不同构件的受力情况,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通过小震弹性、中震弹性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构整体及各构件的抗震性能均能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满足我国抗震规范所提出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挑结构 弹性分析 弹塑性分析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龚健 杨恩杰 +1 位作者 夏念涛 陈晴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本工程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及出屋面架构层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19.8 m。经判断主体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偏心布置、局部不规则等多个超限项,属于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根据... 本工程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裙房及出屋面架构层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为119.8 m。经判断主体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偏心布置、局部不规则等多个超限项,属于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根据高规和抗规等要求需对其进行相关抗震性能设计。设计过程以小震弹性分析为基础,补充小震弹性时程分析及中、大震下的性能设计,并用PKPM-SAUSAGE软件进行大震下的动力弹塑性验算。对于局部的设计难点,如斜柱、穿层柱等,则通过相应的设计软件及模型进行针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采取针对性的抗震措施后,结构各部分均能达到预先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构件承载力和位移等各项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 抗震性能设计 弹塑性分析 斜柱 穿层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水准设防下摇摆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6
作者 阎石 付江监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 与传统框架结构相比,摇摆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损伤小、残余变形小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体现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典型特征。因此,需要匹配更高标准的抗震性能目标,并建立相应目标下的设计方法。首先,在传统建筑结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和可恢复功能结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基础之上,完成符合摇摆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具体韧性性能水准的划分、目标的定义以及指标的量化。然后,在明确摇摆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基本规律与抗震韧性性能的基础之上,给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流程,并以一幢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展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工程算例。最后,选用6条天然地震波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模拟建筑物遭遇罕遇地震时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表现出损伤程度低、残余变形小、复位能力好等优异的抗震韧性性能特点。验证了摇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摇摆框架结构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层间侧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抗震分析的核电常规岛主厂房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琳 赵杰 +2 位作者 刘震 王桂萱 汪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5-368,共4页
为了对核电常规岛主厂房结构抗震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优点,并在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控制下,运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主厂房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绘制能力谱-需求谱曲线,分析结构主要构件应力、应变和楼层... 为了对核电常规岛主厂房结构抗震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优点,并在不同的抗震性能目标控制下,运用SAP2000有限元程序,对主厂房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绘制能力谱-需求谱曲线,分析结构主要构件应力、应变和楼层层间位移角特点,检验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主厂房结构应力、应变合理,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该成果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的运用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设计 性能目标 常规岛 主厂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性能化设计在某高层抗震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国欣 祖建锁 +3 位作者 宫海军 杨松松 齐建伟 郝贵强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24,136,共6页
通过对某高层住宅楼剪力墙结构进行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及大震不屈服的分析研究,深入了解既有建筑物实际的抗震性能。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理论,确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案,使其满足"三阶段、二水准"的抗震要求。
关键词 抗震加固 抗震性能设计 弹性分析 中震大震不屈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建新 李辉 孙柏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97,共4页
主要比较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并就目前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详细的分析了超限高层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性能目标的组成,希望能够为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的性能抗震... 主要比较分析了超限高层建筑中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与常规抗震设计方法,并就目前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详细的分析了超限高层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抗震性能水准以及性能目标的组成,希望能够为我国超限高层建筑的性能抗震设计有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建筑 常规抗震设计 性能抗震设计 性能水准 性能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遇地震下上海中心超高层的性能化抗震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永峰 王磊 +1 位作者 李海锋 陈文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73,613,共8页
参照CECS160(《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和ASCE41(《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SEI 41—06》),研究确定拟建的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化抗震设计目标,提出了直接用于该结构的基于材料本构关系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 参照CECS160(《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和ASCE41(《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SEI 41—06》),研究确定拟建的上海中心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性能化抗震设计目标,提出了直接用于该结构的基于材料本构关系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以及基于位移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控制指标,选取合适的结构单元模型与合适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中心超高层结构进行整体抗震性能评估.为该结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并为基于位移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积累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结构 基于位移的性能抗震设计 非线性动力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鲁亮 刘霞 徐颖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5,共11页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通过设置铰接节点弱化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输入到结构中地震能量,地震作用后利用钢绞线的弹性回复力进行自复位。在已有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础上,对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通过设置铰接节点弱化结构整体抗侧刚度,减小输入到结构中地震能量,地震作用后利用钢绞线的弹性回复力进行自复位。在已有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基础上,对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多道防线的布置以及抗震设计流程。以一个三层三跨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为例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采用有限元程序进行动力时程分析,输入3条地震波模拟结构经历设计烈度地震、罕遇地震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验证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表明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和优异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自复位框架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 多道设防 动力时程分析 耗能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25
12
作者 门进杰 史庆轩 周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75,共9页
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同反应阶段的动力特性,采用振型反应谱法,建立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的弹塑性需求曲线族,即结构的层间剪力-位移需求曲线。结合结构的能力曲线,提出以楼层为研究对象的层间能力谱法。由结构的性能目标与位移... 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同反应阶段的动力特性,采用振型反应谱法,建立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的弹塑性需求曲线族,即结构的层间剪力-位移需求曲线。结合结构的能力曲线,提出以楼层为研究对象的层间能力谱法。由结构的性能目标与位移延性的关系,建立性能目标与层间需求曲线的关系,从而得到考虑结构延性的层间需求曲线。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层间能力谱法可以有效的用于对竖向不规则结构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可以方便地对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不同性能目标的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配筋计算,并能控制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塑性铰出现顺序及部位,与时程分析方法相比偏于保守,且比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竖向不规则结构 层间需求曲线 层间能力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志华 吕西林 周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93,共8页
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宽比r、轴压比n、边缘约束构件约束程度等。本文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w、轴压比n、高宽比r与剪力墙极限位移Δuw之间的关系,即λvw-n-r-Δuw关系,然后通... 影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高宽比r、轴压比n、边缘约束构件约束程度等。本文首先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w、轴压比n、高宽比r与剪力墙极限位移Δuw之间的关系,即λvw-n-r-Δuw关系,然后通过7个研究机构所进行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验对该关系进行了验证。在此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本文方法,设计者可以在已知层间位移角需求θ及确定损伤指标Dw的情况下对剪力墙端部约束构件进行配箍。本文最后通过一算例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变形能力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宇 车艳阳 王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78,共8页
以我国现行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合理地选取4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统计出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谱和残余位移谱,并改进正规化累积耗能参数,得到基于损伤性能指标的等效位移延性系数,并以此对桥梁的地震损伤模型进... 以我国现行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为依据,合理地选取4类场地320条强震记录,统计出适用于我国梁式桥抗震设计的弹塑性位移谱和残余位移谱,并改进正规化累积耗能参数,得到基于损伤性能指标的等效位移延性系数,并以此对桥梁的地震损伤模型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残余位移影响的梁式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具体算例,其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结构的变形和耗能能力,可有效地控制桥墩的首超破坏、塑性累积损伤以及震后残余位移,适用于我国短周期、低延性的一般规则梁式桥的中、低矮桥墩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式桥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弹塑性位移谱 残余位移谱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中考虑持时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亮 任伟新 +2 位作者 张广锋 左小晗 黄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42,共8页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 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PBSD)中,是否考虑持时的效应会显著影响到分析结果的精确性。为了将持时与幅值、频谱的影响进行解耦,选择多组匹配同一目标谱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并使各组地震波的5-95%显著持时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对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IDA分析。对比持时与桥梁结构地震需求的相关性表明:持时的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对于位移工程需求参数(EDP)影响较小,但对能量EDP以及包含能量项的疲劳破坏和累积损伤参数的概率预计(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显著。因此,在PBSD中如采用能量EDP,则必须考虑到所选地震波的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均要符合工程场地实际的地震危险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全概率理论的PBSD,提出一种能够考虑持时均值、离散度及其概率分布影响的实际地震波优化选择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 实际地震波 持时 优化选择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波 赵均海 梁兴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6,共6页
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法,提出了一种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能力谱法评估待加固结构抗震性能,若不满足要求则用简单方法计算待加固结构满足给定性能目标所需的附加阻尼比。然后按文中提出的阻尼器阻尼系数3种分... 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法,提出了一种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利用改进的能力谱法评估待加固结构抗震性能,若不满足要求则用简单方法计算待加固结构满足给定性能目标所需的附加阻尼比。然后按文中提出的阻尼器阻尼系数3种分配方式,将所需的阻尼比分配于各个楼层。将所提方法应用于10层钢结构的设计,最后对初步设计的消能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精确性。3种阻尼器分配模式下消能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阻尼力正比于楼层剪力分配模式能取得最保守的设计结果,用改进的能力谱法设计的附加黏滞阻尼器结构能较好地满足给定的屋顶位移性能目标,基本满足层间位移角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滞阻尼器 等效阻尼 能力谱法 非线性动力分析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木结构抗震性能试验及设计评估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尹犟 刘朋 +2 位作者 陈伯望 王解军 张翰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8,共8页
轻型木结构由于其节能环保,舒适耐久,且抗震性能良好,在世界范围内大量营建,因而其抗震性能及设计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介绍了轻型木结构抗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影响轻型木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及低周反复加载... 轻型木结构由于其节能环保,舒适耐久,且抗震性能良好,在世界范围内大量营建,因而其抗震性能及设计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介绍了轻型木结构抗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影响轻型木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关键因素及低周反复加载机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轻型木结构房屋足尺振动台试验研究现状,尤其是国外NEES-Wood和NEES-Soft等前沿木结构项目的研发进展。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几种最新研发的轻型木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评估方法,指出该类方法是未来木结构抗震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已有研究结果表明:以位移为主要参考指标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而基于损伤的方法对于轻型木结构的抗震评估尤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剪力墙 抗震 轻型木结构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和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酒店超限高层基于性能抗震设计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生根 张伟育 +3 位作者 袁雅光 施红军 马宏旺 贺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64,共4页
重庆国汇中心酒店楼为高度超限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本文一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常规"二阶段设计"过程,另一方面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念应用到芯筒加强区剪力墙、加强层桁架等关键构件的抗震设计中,提出了核心筒剪力墙"中... 重庆国汇中心酒店楼为高度超限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本文一方面介绍了该工程的常规"二阶段设计"过程,另一方面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念应用到芯筒加强区剪力墙、加强层桁架等关键构件的抗震设计中,提出了核心筒剪力墙"中震弹性"和加强层伸臂桁架"中震不屈服"的性能指标,计算分析表明,这样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该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路可为同类工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高层 加强层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建筑非结构系统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秋利 宁晓晴 戴君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0-235,共6页
医疗建筑在地震中担负着抗震救灾的重要职能,不仅主体结构在地震时需安全可靠,其非结构系统的功能可恢复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医疗建筑非结构系统的分类和震害表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抗震规范要求及抗震研究进展,其次提出了基于... 医疗建筑在地震中担负着抗震救灾的重要职能,不仅主体结构在地震时需安全可靠,其非结构系统的功能可恢复性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医疗建筑非结构系统的分类和震害表现,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抗震规范要求及抗震研究进展,其次提出了基于性能的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的两种方法,总结了医疗建筑中的填充墙、吊顶、医疗设备、管道等非结构构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要求,最后对非结构系统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建筑 非结构系统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 功能可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鲁亮 徐颖超 代桂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7-142,共6页
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通过引入弹性摇摆柱和摇摆节点来弱化结构整体刚度,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使用无黏结后张预应力筋提供结构弹性恢复力,实现结构地震后自复位。在已有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通过引入弹性摇摆柱和摇摆节点来弱化结构整体刚度,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并使用无黏结后张预应力筋提供结构弹性恢复力,实现结构地震后自复位。在已有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确定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准,给出抗震设计流程。以一个三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例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选用3条波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模拟结构遭遇罕遇地震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设计要求的性能目标,并且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的和良好的自复位能力,验证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摇摆式钢筋混凝土框架 自复位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