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LY01011(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85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比例)至试验组(424名受试者)...目的:比较LY01011(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85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比例)至试验组(424名受试者)或对照组(426名受试者)。试验组接受13剂LY01011治疗,对照组先接受3剂地舒单抗治疗,随后再接受10剂LY01011治疗。结果:主要疗效指标第13周尿肌酐校正的尿I型胶原交联N端肽(urinary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corrected by urinary creatinine,uNTX/uCr)相对于基线的自然对数变化值。试验组的变化值为−1.740(0.0420),对照组为−1.745(0.0421)。组间最小二乘均值差为0.005(90%置信区间:−0.088~0.097),表明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包括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LY01011是地舒单抗注射液的生物类似药,整体安全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临床可继续推广运用。展开更多
旨在建立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效果验证。膜过滤工艺去除病毒验证结果表明,膜过滤后的蛋白质回收率在98%以上,分子排阻色谱纯度在膜过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经测试,膜过滤后小鼠白血病...旨在建立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效果验证。膜过滤工艺去除病毒验证结果表明,膜过滤后的蛋白质回收率在98%以上,分子排阻色谱纯度在膜过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经测试,膜过滤后小鼠白血病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滴度的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低pH值孵放灭活病毒验证工艺结果表明,低pH值孵放前后蛋白质含量、分子排阻色谱纯度没有明显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室温处理时间≥0.5 h,小鼠白血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的滴度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该去除/灭活效果均符合《生物组织提取制品和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的要求,建立的工艺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展开更多
【目的】制备抗Luman募集因子N端(Luman-recruiting factor N terminal,LRF-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PCR扩增LRF-N端的194bp序列,构建LRF-N重组质粒pGEX-LRF-N,转染BL21(DE3)菌,诱导表达并纯化GST-LRF-N融合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6...【目的】制备抗Luman募集因子N端(Luman-recruiting factor N terminal,LRF-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PCR扩增LRF-N端的194bp序列,构建LRF-N重组质粒pGEX-LRF-N,转染BL21(DE3)菌,诱导表达并纯化GST-LRF-N融合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免疫4次,每次间隔10d,第4次加强免疫3d后采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ELISA和Western blot进行阳性细胞株的筛选和鉴定,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细胞核型、分泌稳定性以及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pGEX-LRF-N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GST-LRF-N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3ku,与预期结果一致。试验共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LRF-N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AC9、2AG10和3G7。单抗2AC9、2AG10、3G7能够特异性地识别GST-LRF-N蛋白,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其重链分别为IgG2a、IgM和IgG1。【结论】获得的抗LRF-N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AC9、2AG10、3G7单抗特异性良好,能够稳定分泌抗体,可用于小鼠LRF蛋白生物学功能及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LY01011(重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与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实体瘤骨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共850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1:1比例)至试验组(424名受试者)或对照组(426名受试者)。试验组接受13剂LY01011治疗,对照组先接受3剂地舒单抗治疗,随后再接受10剂LY01011治疗。结果:主要疗效指标第13周尿肌酐校正的尿I型胶原交联N端肽(urinary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corrected by urinary creatinine,uNTX/uCr)相对于基线的自然对数变化值。试验组的变化值为−1.740(0.0420),对照组为−1.745(0.0421)。组间最小二乘均值差为0.005(90%置信区间:−0.088~0.097),表明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包括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两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LY01011是地舒单抗注射液的生物类似药,整体安全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临床可继续推广运用。
文摘旨在建立注射用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进行效果验证。膜过滤工艺去除病毒验证结果表明,膜过滤后的蛋白质回收率在98%以上,分子排阻色谱纯度在膜过滤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经测试,膜过滤后小鼠白血病病毒、小鼠微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滴度的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低pH值孵放灭活病毒验证工艺结果表明,低pH值孵放前后蛋白质含量、分子排阻色谱纯度没有明显变化;测试结果表明,室温处理时间≥0.5 h,小鼠白血病病毒、伪狂犬病毒的滴度降幅均大于4 lg TCID 50/0.1 mL。该去除/灭活效果均符合《生物组织提取制品和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的要求,建立的工艺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文摘【目的】制备抗Luman募集因子N端(Luman-recruiting factor N terminal,LRF-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PCR扩增LRF-N端的194bp序列,构建LRF-N重组质粒pGEX-LRF-N,转染BL21(DE3)菌,诱导表达并纯化GST-LRF-N融合蛋白,以其作为抗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免疫4次,每次间隔10d,第4次加强免疫3d后采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ELISA和Western blot进行阳性细胞株的筛选和鉴定,对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细胞核型、分泌稳定性以及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结果】pGEX-LRF-N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GST-LRF-N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3ku,与预期结果一致。试验共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LRF-N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AC9、2AG10和3G7。单抗2AC9、2AG10、3G7能够特异性地识别GST-LRF-N蛋白,亚型鉴定结果显示,其重链分别为IgG2a、IgM和IgG1。【结论】获得的抗LRF-N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AC9、2AG10、3G7单抗特异性良好,能够稳定分泌抗体,可用于小鼠LRF蛋白生物学功能及活性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