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对餐厨废弃物堆肥酸化缓解及腐殖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丁杰 郝艳 +4 位作者 侯佳奇 刘东明 席北斗 李鸣晓 吴明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87-1894,共8页
为研究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包括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唾液乳杆菌、Dysgonomonas、Aeribacillus pallidus)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有机酸降解、腐殖化进程的影响.以餐厨废弃物和稻壳为堆肥原料,抗酸化复合菌为接种菌,设置T1(接种抗酸化复合... 为研究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包括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唾液乳杆菌、Dysgonomonas、Aeribacillus pallidus)对餐厨废弃物堆肥过程中有机酸降解、腐殖化进程的影响.以餐厨废弃物和稻壳为堆肥原料,抗酸化复合菌为接种菌,设置T1(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和CK(对照)2个试验组,对堆肥温度、pH、DOM(水溶性有机物)、有机酸代谢酶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酸化复合菌能有效缓解堆肥初期酸化抑制作用,使堆肥快速进入高温期且持续时间可达7 d,T1组高温期峰值温度为64℃,而CK组仅为59℃且高温时间不能持续;堆肥1 d后,CK组pH由初始的5.68迅速降至4.42,下降了22%,T1组pH变化不明显;从蛋白酶种类来看,CK组仅检测到与丙酸、乙酸代谢相关的丙酮酸脱氢酶、乌头酸水合酶,而T1组除上述两种酶外,还检测到乙醛脱氢酶、乙酰辅酶A合成酶和苹果酸合成酶,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增加了有机酸代谢相关酶种类,并有效缓解了堆肥初期酸化的问题.研究显示,堆肥结束时,T1、CK组DOM中代表胡敏酸类物质的积分标准体积占总积分标准体积的比例分别为57.8%、44.0%,接种抗酸化复合菌系使DOM中腐殖酸比例增加了31.4%,促进了DOM腐殖化,T1组堆肥腐殖质碳相比CK组提高了66.67%,促进了腐殖质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抗酸化复合菌系 腐殖 DOM 胡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协同抗酸化菌剂制备餐厨垃圾氨基酸液态肥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璇 李雪琪 +4 位作者 刘晓佩 窦润琦 贾晨浩 高霞 李鸣晓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07-1714,共8页
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与易降解有机质的同步转化,是制备高品质液态肥的关键.本文采用自主筛选的抗酸化菌剂和米曲霉协同制备富含氨基酸的液态肥,通过温度、初始pH、菌剂接种量等工艺条件优化,解析大分子物质(有机质、蛋... 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与易降解有机质的同步转化,是制备高品质液态肥的关键.本文采用自主筛选的抗酸化菌剂和米曲霉协同制备富含氨基酸的液态肥,通过温度、初始pH、菌剂接种量等工艺条件优化,解析大分子物质(有机质、蛋白质、淀粉等)的降解转化特性,阐明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抗酸化菌剂与米曲霉的协同作用可促进餐厨垃圾中大分子物质的有效降解转化,当温度为38℃、初始pH为6.5、接种量为1%时,好氧发酵6 d后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浓度显著提高,达到4.09 g/L.极差分析发现,对产物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的显著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接种量、温度和初始pH.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分析表明,Bacillus和Aspergillus是发酵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与游离氨基酸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Agaricales、Cladosporium、Vibrio在淀粉的降解、溶解性碳水化合物的赋存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米曲霉协同抗酸化菌剂好氧发酵餐厨垃圾可实现易降解有机质与大分子物质的同步转化,提高产物游离氨基酸含量,为餐厨垃圾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抗酸化菌剂 米曲霉 氨基酸液态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组分光谱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彩红 张亚丽 +4 位作者 李鸣晓 齐辉 夏训峰 王丽君 席北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33-3539,共7页
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AAMC)通过多种耐酸、嗜酸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在克服由于酸化抑制导致的餐厨垃圾堆肥发酵崩溃问题方面效果显著,接种AAMC可明显加速有机物质降解。然而生物堆肥存在有机物彻底降解和碳重新固定(形成稳定的腐殖质类物... 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AAMC)通过多种耐酸、嗜酸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在克服由于酸化抑制导致的餐厨垃圾堆肥发酵崩溃问题方面效果显著,接种AAMC可明显加速有机物质降解。然而生物堆肥存在有机物彻底降解和碳重新固定(形成稳定的腐殖质类物质)两种途径,有机质降解与腐殖质形成具有互动关系,为腐殖质形成提供原材料。为探究接种AAMC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品质的影响,采用树脂柱法进行腐殖质分组,分别研究接种AAMC对富里酸、亲水性组分和胡敏酸3个组分分子结构复杂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设接种组(AAMC)、加碱组(MgO和K2HPO4)和自然堆肥组3个处理,采用三维荧光技术(EEM)结合两种定量表征方法区域体积积分(FRI)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实现对富里酸、亲水性组分和胡敏酸3个组分光谱学性质定量表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FRI结果显示,堆肥结束后3个腐殖质组分中表征简单分子结构组分例如羧基或蛋白源结构区域的Pi,n值均降低,接种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降低幅度大小排序为:接种组>加碱组>对照组。表征高芳香度和缩聚程度的胡敏酸类物质区域的Pi,n值均上升,且接种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其他两处理,上升幅度排序也为:接种组>加碱组>对照组。PARAFAC结果显示,富里酸和胡敏酸组分又可分成短波长胡敏酸、长波长胡敏酸和色氨酸或类蛋白类物质3个组分,亲水性组分又可分为短波长胡敏酸、色氨酸和酪氨酸3个组分。堆肥结束后,表征短波胡敏酸和长波胡敏酸组分的Fmax升高,而表征色氨酸等类蛋白类物质组分的Fmax降低,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接种组最高,显著高于加碱组和对照组。综上结果说明接种AAMC可明显促进腐殖质组分子结构复杂化、稳定化,提高腐殖质组分高芳香度和缩聚程度,改善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品质,利于施用堆肥土壤保水保肥。这可能与AAMC具有高的小分子有机酸降解、转化能力,可规避酸累积对堆肥微生物活性的抑制导致的堆肥腐殖化效率低的问题密切相关。添加化学缓冲剂也能一定程度促进腐殖质组分稳定化、结构复杂化和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这可能与堆料pH的改善,使得小分子有机酸可被持续降解和转化,有利于堆肥腐殖化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餐厨垃圾 抗酸化 腐殖质组分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酸化复合菌系强化堆肥优势微生物演替规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宋彩红 齐辉 +2 位作者 张亚丽 席北斗 夏训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7-811,818,共6页
设置接种组(接种抗酸化复合菌系(AAMC))、加碱组(添加MgO和K 2HPO 4)和对照组(自然堆肥)3个堆肥处理,采用元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AAMC对餐厨垃圾堆肥优势微生物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种和加碱组均可规避堆体温度延滞上升问题,分别在... 设置接种组(接种抗酸化复合菌系(AAMC))、加碱组(添加MgO和K 2HPO 4)和对照组(自然堆肥)3个堆肥处理,采用元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AAMC对餐厨垃圾堆肥优势微生物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接种和加碱组均可规避堆体温度延滞上升问题,分别在第5、6天即可满足美国环境保护署固废无害化标准。83.9%~94.1%的细菌群落集中在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dae)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79.03%~89.09%的真菌群落集中在酵母纲(Sacchar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裂殖酵母纲(Schizosaccharomycetes)和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2)接种组放线菌纲相对丰度较大(7.28%~27.00%),加碱、对照组则分别为3.66%~6.12%、2.70%~10.71%。接种AAMC可显著提高乙酸和丙酸降解菌相对丰度和微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堆肥 抗酸化复合菌系 元蛋白质组学技术 优势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土著微生物演替响应抗酸化菌剂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彩红 齐辉 +1 位作者 魏自民 席北斗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3-53,共11页
为揭示抗酸化复合菌系AAMC与堆肥土著微生物关系,通过对比AAMC接种堆肥(接种组)、添加化学缓冲剂堆肥(加碱组)和自然堆肥(对照组),采用PCR-DGGE技术全方位揭示堆肥土著微生物演替响应AAMC规律。结果表明,乙酸和丙酸降解微生物:接种组检... 为揭示抗酸化复合菌系AAMC与堆肥土著微生物关系,通过对比AAMC接种堆肥(接种组)、添加化学缓冲剂堆肥(加碱组)和自然堆肥(对照组),采用PCR-DGGE技术全方位揭示堆肥土著微生物演替响应AAMC规律。结果表明,乙酸和丙酸降解微生物:接种组检测到7种细菌、2种真菌、4种放线菌,显著多于加碱组(细菌:4种,真菌:4种,放线菌:2种)和对照组(细菌:4种,真菌:0种,放线菌:1种),说明接种AAMC可促进乙酸和丙酸降解关键微生物产生。接种AAMC也可产生木质素降解细菌和真菌,显著改变3个类群群落结构跃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酸化复合菌系 餐厨垃圾 堆肥 土著微生物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菌剂制备餐厨垃圾液态有机肥过程物质转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晓佩 李鸣晓 +6 位作者 戴昕 李雪琪 窦润琪 王勇 贾璇 冯作山 安立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0-755,共6页
采用商品化的餐厨垃圾降解菌剂和自主筛选的抗酸化复合菌剂制备餐厨垃圾液态有机肥,对比分析不同菌剂对餐厨垃圾制备液态有机肥过程中固液两相物质转化的影响,阐明餐厨垃圾制备液态有机肥过程中有机质、糖类、粗蛋白等物质的转化规律。... 采用商品化的餐厨垃圾降解菌剂和自主筛选的抗酸化复合菌剂制备餐厨垃圾液态有机肥,对比分析不同菌剂对餐厨垃圾制备液态有机肥过程中固液两相物质转化的影响,阐明餐厨垃圾制备液态有机肥过程中有机质、糖类、粗蛋白等物质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2组菌剂均可降低餐厨垃圾中的有机质和粗蛋白浓度,提高液相游离氨基酸浓度;其中接种抗酸化复合菌剂效果更佳,处理后餐厨垃圾固相有机质、粗蛋白浓度下降比例分别为1.17%、15.41%,分别是餐厨垃圾降解菌剂组浓度下降比例的3.66和1.66倍;反应96 h时,液相游离氨基酸浓度达到770.6 mg/L,是餐厨垃圾降解菌剂组浓度的1.24倍;前48 h时,抗酸化菌剂组液相中总糖和还原糖利用率均达到91%以上,而餐厨垃圾降解菌剂组均仅为28.52%。抗酸化复合菌剂可有效促进餐厨垃圾中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可溶性小分子有机物以及游离氨基酸,有望为餐厨垃圾高值化液态有机肥的制备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抗酸化复合菌剂 餐厨垃圾降解菌剂 液态有机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腐解产物阻控红壤复酸化促进玉米生长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映慧 杜建军 +4 位作者 范如芹 杨贤霆 何文彬 周良卓 潘晓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6-839,共14页
【目的】秸秆腐解产物具有改善土壤酸度、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等作用。研究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对红壤复酸化的阻控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为有效阻控酸性土壤复酸化提供新思路。【方法】供试土壤为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赤红壤(pH 4.75... 【目的】秸秆腐解产物具有改善土壤酸度、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等作用。研究不同秸秆腐解产物对红壤复酸化的阻控效果及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为有效阻控酸性土壤复酸化提供新思路。【方法】供试土壤为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赤红壤(pH 4.75)和砖红壤(pH 5.02),处理土壤样品为分别添加2%的水稻和豌豆秸秆腐解产物(RSD、PSD),对照为两类型土壤中添加Ca(OH)_2至pH分别与RSD和PSD相同(RCK、PCK),共8个样品。在黑暗处培养30天,用于盆栽试验处理。盆栽试验作物为玉米,在玉米收获后,分析土壤酸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玉米植株地上部、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量。【结果】赤红壤上RSD、RCK、PSD、PCK处理玉米收获后土壤的pH较播种前分别下降了0.11、0.60、0.92、1.04个单位,RCK、PSD、PCK处理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砖红壤上RSD处理玉米收获后的土壤pH较播种前升高了0.22个单位,而RCK、PSD、PCK处理分别下降了0.13、0.16、0.36个单位,PSD、PCK处理的降幅达到显著水平。在赤红壤上,4个处理间土壤交换性H+含量差异不显著,交换性Al~(3+)含量有所差异;在砖红壤上,RSD处理的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高于RCK,PSD处理的交换性Al~(3+)含量则显著低于PCK。赤红壤上RSD和PSD处理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比其石灰对照增加了27.11%和17.69%,砖红壤上则分别增加了10.10%和6.40%。秸秆腐解产物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较石灰处理提升。施用秸秆腐解产物提升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物种丰度,增加了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的生长及养分吸收。赤红壤上豌豆秸秆腐解产物处理的玉米株高、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较其石灰对照增加了59.51%、738.43%、280.00%、392.87%、404.31%,砖红壤上分别增加了29.82%、72.04%、23.43%、11.05%、5.79%。【结论】与石灰相比,水稻和豌豆秸秆腐解产物能够有效阻控土壤复酸化,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玉米生长,且豌豆秸秆腐解产物的提升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复酸 秸秆腐解产物 抗酸化 微生物多样性 玉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ponse of enzymatic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s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to Mn stress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贤均 邓冬梅 +1 位作者 刘可慧 于方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793-797,共5页
The response of enzyme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s of Mn hyperaccumuator, Polygonum hydropiper (P. hydropiper), to Mn stress was studied using hydroponics culture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n tolera... The response of enzyme and non-enzymatic antioxidants of Mn hyperaccumuator, Polygonum hydropiper (P. hydropiper), to Mn stress was studied using hydroponics culture experiment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Mn tolerance in this species.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 contents significantly (p〈0.05)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n treatment levels (0, 0.5, 1, 2, 4, and 8 mg/L) in hydroponics.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hydrogen peroxide (H202) in the root and shoot of P hydropiper were accumulated under Mn stress. Meanwhile, the anti-oxidative functions of several important enzymes, includ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scorbate peroxidase (APX) and peroxidase (POD) in plants were stimulated by Mn spike in leaves and roots, especially at low Mn stress; while sulfhydryl group (--SH) and glutathion (GSH) were likely involved in Mn detoxification ofP. hydropiper under high Mn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gonum hydropiper HYPERACCUMULATION enzymatic antioxidative defense non-enzymatic antioxidative defe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of [BMIM]HSO_4 for using as additive during zinc electrowinning from acidic sulfate solu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启波 华一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51-2457,共7页
The stability of ionic liquid additive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ydrogen sulfate ([BMIM]HSO4) during zinc electrowinning from acidic sulfat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chemical impeda... The stability of ionic liquid additive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ydrogen sulfate ([BMIM]HSO4) during zinc electrowinning from acidic sulfat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additives, gelatine and gum arabic, [BMIM]HSO4 has more excellent 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ies. The inhibition effects of gelatine and gum arabic on the zinc electrocrystallization are observed to markedly weaken due to their part degradation after 12 h longtime successive electrolysis and high temperature (90 ℃) treatments. In contrast, the activity of [BMIM]HSO4 is practically unaffected after 24 h longtime successive electrolysis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s. These results are corrobora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cathodic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electrowirming ionic liquid additive STABILITY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 morph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