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抗衰老中药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与IL-2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高向东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5,共3页
本文研究了当归、枸杞、党参、生地、甘草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均可明显促进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它们促进DNA合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500,200,100,200,100μg/ml。DNA合成高峰在48 h,对白间素-2(IL-2)产生... 本文研究了当归、枸杞、党参、生地、甘草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均可明显促进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它们促进DNA合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500,200,100,200,100μg/ml。DNA合成高峰在48 h,对白间素-2(IL-2)产生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DN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IL-2产生的影响基本上是相平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衰老中药 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类中药防治老年病和抗衰老的作用探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昌煜 何煜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8年第5期50-52,共3页
指出灵芝、茯苓、冬虫夏草等真菌中药,用于防治老年病和抗衰老有着广泛的药理学基础,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防止血栓形成,促进组织细胞的蛋白质、核酸合成.在抗衰老和防治老年病中发挥重要治疗作用。
关键词 衰老药(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素散剂抗衰老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崔云山 徐华丽 +1 位作者 于小风 曲绍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1-413,419,共4页
目的:观察芝麻素散剂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果蝇寿命实验,观察含不同浓度芝麻素培养基中生长的果蝇生存时间,计算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抗氧化实验,给予不同剂量芝麻素30 d后测定老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 目的:观察芝麻素散剂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果蝇寿命实验,观察含不同浓度芝麻素培养基中生长的果蝇生存时间,计算平均寿命、平均最高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抗氧化实验,给予不同剂量芝麻素30 d后测定老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观察芝麻素散剂对阳虚小鼠体重、体温及低温游泳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对脾虚模型小鼠耐寒及耐疲劳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芝麻素散剂能明显降低老龄小鼠血清MDA含量,可保持阳虚证动物的体温,明显延长小鼠低温游泳的存活时间,亦能显著延长脾虚小鼠在低温条件下的生存时间和负重游泳时间,但对老龄小鼠血清SOD活性和果蝇平均寿命及平均最高寿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芝麻素散剂具有抗应激和抗氧化作用,但没有延长果蝇寿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衰老药(中药)/药理学 果蝇属 氧化剂/药理学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苑子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的自由基代谢及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韦翠萍 周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沙苑子黄酮(FAC)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ICR小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G组)、模型对照组(MG组)、阳性药对照组(VE组,25mg·kg-1.d-1)、FAC高剂量组(FAC-H组,200mg... 目的探讨沙苑子黄酮(FAC)对D-半乳糖(D-gal)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ICR小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G组)、模型对照组(MG组)、阳性药对照组(VE组,25mg·kg-1.d-1)、FAC高剂量组(FAC-H组,200mg·kg-1.d-1)、FAC中剂量组(FAC-M组,100mg.kg-1.d-1)及FAC低剂量组(FAC-L组,50mg·kg-1.d-1),各10只。除NG组外,其余5组使用D-gal按120mg·kg-1.d-1于小鼠背部皮下注射,连续30d,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从造模的第21天开始,VE组小鼠灌服25mg.kg-1.d-1维生素,MG组小鼠灌服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FAC-H、FAC-M、FAC-L组小鼠分别灌服相应浓度的FAC,连续10d。末次给药后30min从眼眶取血,按照测试盒要求检测并比较6组小鼠的自由基代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免疫力指标〔胸腺指数(SI)、脾脏指数(TI)、碳廓清指数(K)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用570nm测得OD值A代替)〕。本实验重复进行3次,所得数据取平均值。结果(1)与NG组比较,MG组小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NO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H组、FAC-M组、FAC-L组小鼠血清SOD活性较MG组显著提高,血清MDA、NO水平较MG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MG组小鼠的TI、SI、K、A与N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C-H、FAC-M、FAC-L组小鼠TI、SI、K、A与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与VE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C具有抗衰老作用,能显著提高衰老小鼠血中SOD活性,降低MDA和NO水平,增加衰老模型鼠的免疫器官湿重指数,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其作用可能与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沙苑子黄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衰老药(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鹿制剂延缓皮肤老化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利铭 姜文华 +1 位作者 董智勇 孟晓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研究红鹿制剂对老化皮肤的影响。方法:背部被剪去3 cm×3 cm毛的12只20月龄豚鼠被随机均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涂抹红鹿制剂,对照组涂抹化妆品基质,连续涂抹60 d;应用天狼猩红、HE染色和体视学技术分别观察和测定老化皮肤... 目的:研究红鹿制剂对老化皮肤的影响。方法:背部被剪去3 cm×3 cm毛的12只20月龄豚鼠被随机均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给药组涂抹红鹿制剂,对照组涂抹化妆品基质,连续涂抹60 d;应用天狼猩红、HE染色和体视学技术分别观察和测定老化皮肤中Ⅲ型胶原的分布、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分裂指数、角质层同表皮厚度的比例、真皮胶原纤维和微血管的体密度和成纤维细胞的数目。结果:乳头层的Ⅲ型胶原给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基底细胞分裂指数给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乳头层处微血管的体密度给药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乳头层处成纤维细胞数给药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网状层处给药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角质层同表皮厚度的比例给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胶原纤维的体密度给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鹿制剂能延缓皮肤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老化 衰老药(中药) 红鹿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