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及化疗对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高婧婧 宗丹 +2 位作者 徐婧姝 何依月 何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72,共10页
目的:分析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与化疗的基础上加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非高发地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以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2月在江苏... 目的:分析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与化疗的基础上加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对非高发地区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以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对2019年1月—2024年12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经病理或影像学确认的171例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化疗为联合治疗组,PD-1抑制剂+化疗为非联合治疗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卡方检验用于基线特征、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FS相关预后因素并绘制森林图。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1.7(2.8~61.8)个月。联合治疗组的ORR(69.1%)显著优于非联合治疗组(49.5%)(P=0.011);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为28.9个月,非联合治疗组为14.2个月(P=0.025);两组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在年轻(≤50岁)、治疗前无贫血及肝转移、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阳性、既往未接受免疫治疗且治疗线数≥2的患者中具有更显著的生存优势(P <0.05)。另外,除皮疹和贫血外,两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治疗在非高发区年轻、治疗前无贫血及肝转移、EBV-DNA阳性且一线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 转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梦泽 陈锦文 +1 位作者 胡健 铁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0-1124,共5页
血管生成是成人体内血管形成的一种主要方式。血管生成异常可影响多种疾病的进程,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和... 血管生成是成人体内血管形成的一种主要方式。血管生成异常可影响多种疾病的进程,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对于上述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抗血管生成药物可分为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间接血管生成抑制剂。前者通过降低某些血管活性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或)迁移,后者可通过间接降低某些血管活性因子的水平、减少原癌基因的表达、干预微环境、抑制炎症反应等多种方式影响血管生成。本综述主要阐述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对恶性肿瘤及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 抗血管生成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线晚期肺腺癌治疗中PD-1抗体联合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段玉青 夏宁 +6 位作者 贾云泷 吕微 王郁 王佳丽 王雪晓 刘天旭 刘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6-652,共7页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ⅢC和Ⅳ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回顾... 目的:探讨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1例不可手术切除的ⅢB/ⅢC和Ⅳ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在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不良反应。结果:141例患者均纳入生存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3.0个月(95%CI:12.0~14.0)。PD-1抗体联合化疗组(A组)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组(B组)的ORR分别为33.33%和27.38%,DCR分别为98.25%和89.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4个月(95%CI:7.3~9.9)和6.9个月(95%CI:6.1~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ⅢB/ⅢC期、肝或脑转移患者中,A组中位PFS较B组均延长(均P<0.01)。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2%和14.29%,多数为1~2级。结论:PD-1抗体联合化疗对比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标准一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PD-1 抗血管生成药物 化学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志强 韩宝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65-469,共5页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治疗成为NSCLC靶向治疗的热点。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不同环节的各种药物不断的被发现和合成... 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治疗成为NSCLC靶向治疗的热点。作用于肿瘤血管生成不同环节的各种药物不断的被发现和合成,近期多项临床试验的结果使研究者对这些药物充满希望,但也发现很多问题,例如个别药物在Ⅱ期试验中有显效,但在更大规模的Ⅲ期试验中令人失望;有的药物单用效果不明显,但和传统的放疗、化疗或其它靶向药物联合运用却有可喜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血管生成 靶向治疗 侵袭和转移 NSCLC CELL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ntin作用下实体肿瘤血管生成的数值模拟:考虑基质力学环境及血管生成抑素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蔡彦 吴洁 +5 位作者 古娜 张洪一 曹金凤 许世雄 龙泉 柯林斯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65-1172,共8页
为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作用下,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基质力学环境及血管生成抑素的影响,考虑内皮细胞(EC)和细胞外基质(ECM)两相,耦合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和血管生成抑素Angiostatin的抑制效应,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 为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作用下,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基质力学环境及血管生成抑素的影响,考虑内皮细胞(EC)和细胞外基质(ECM)两相,耦合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和血管生成抑素Angiostatin的抑制效应,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数值模型.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药物Endostatin耦合作用时,可明显降低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对肿瘤快速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所给出的模型,可以较好模拟基质力学环境影响下,肿瘤抗血管生成因子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药物 力学环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侯琼 刘飞 陈传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7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48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按1:1随机分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方案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标准化疗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化疗在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48例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按1:1随机分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方案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标准化疗组(对照组)。分析两组近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生存状况的差异。结果:比较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评估近期疗效,两组ORR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D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征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状况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能够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P<0.05)。结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能够提高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疗效,患者能够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化疗 晚期N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EGFR-TKI治疗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博文 薛剑超 +3 位作者 王亚东 黄志诚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83-592,共10页
肺癌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性疾病之一,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RF-TKI)已经成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 肺癌是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肿瘤性疾病之一,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RF-TKI)已经成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方式。然而耐药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angiogenesis inhibitor)是目前一种正在探索的延缓耐药事件发生的治疗方案,被称为“A+T治疗”。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明A+T治疗相较于单药可以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然而,基于不同EGFR-TKI的A+T治疗相对于EGFR-TKI单药治疗所带来的获益程度、安全性和探索前景仍不明确。因此,我们回顾了第一、二、三代EGFR-TK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相关文献,总结了A+T治疗模式的增益机制、获益程度、安全性以及最佳的目标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抗血管生成药物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婧怡 彭文颖 +1 位作者 江美林 邬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6-203,共8页
肺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地位日益显著,但仅接受抗血管生成单药治疗无法使患者预后明... 肺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地位日益显著,但仅接受抗血管生成单药治疗无法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用显著地改善了部分肺癌患者的预后,但接受ICI单药治疗人群的缓解率较低,而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均能调节肿瘤微环境、有潜在协同作用机制,联合应用于抗肿瘤治疗有较好前景。本文将就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血管生成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治疗模式 被引量:9
9
作者 许子宜 李峻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7-364,共8页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以及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疗效仍待进一步提高,而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广泛,不仅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来抑...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化疗、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以及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疗效仍待进一步提高,而联合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广泛,不仅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还能使血管正常化,调节肿瘤微环境,从而与其他抗肿瘤治疗方式协同增效,共同抑制肿瘤生长。这篇文章通过分析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其他抗肿瘤治疗联合应用的机制,回顾关于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联合其他抗肿瘤方案的临床研究,汇总其疗效及安全性,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抗血管生成药物 靶向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清丽 尹如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88,共3页
上皮性卵巢癌起病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70%以上的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和以钮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众所周知,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各种病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其类似物的... 上皮性卵巢癌起病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70%以上的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和以钮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众所周知,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等各种病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其类似物的研发应用,为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将对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早期筛查 联合化疗 抗血管生成药物 侵袭和转移 血管生成 病理过程 研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车雅丹 李丽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866-2871,共6页
截至2020年,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而晚期乳腺癌的预后却极不理想。尽管目前仍以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它的不良反应较强,且容易出现抗药性,使其临床获益受限。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 截至2020年,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而晚期乳腺癌的预后却极不理想。尽管目前仍以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它的不良反应较强,且容易出现抗药性,使其临床获益受限。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的发展和转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VEGFR是一种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它能够促进血管的生长,但是它在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过量表达。因此,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的血管生长并使肿瘤血管正常化。目前已经开展了许多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本文旨在探究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s)作为一种有效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及它们的效用、安全性和潜在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为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 晚期乳腺癌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致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12
作者 戴园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042-2043,共2页
目的通过对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5例,包括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帕唑帕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阿昔替尼,观察患者的高血压发生... 目的通过对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治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85例,包括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帕唑帕尼、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和阿昔替尼,观察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25例(29.0%)发生高血压,其中Ⅰ级4例(16.3%),Ⅱ级10例(40%),Ⅲ级11例(44.096),无高血压危象发生。因高血压导致治疗药物暂停4例,治疗药物剂量降低2例,无因高血压永久退出治疗的患者。结论: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息者致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根据患者血压临床特点进行相关治疗及护理,必要时调整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剂量,是减少高血压不良反应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 高血压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凯恋 褚倩 陈元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550,共5页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的基础,涉及受体介导的各类细胞信号通路,以及许多促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其中刺激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其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进展和转移的基础,涉及受体介导的各类细胞信号通路,以及许多促进/抑制血管生成的因子,其中刺激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其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作用。VEGF/VEGFR通路抑制药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新一代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研发亦取得一定突破。该文概述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肿瘤血管生成不同分子通路,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及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药物 非小细胞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活血虫类中药在抗恶性肿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7
14
作者 蒋伶俐 毛启远 李道睿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0-915,共6页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且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用络病理论阐释肿瘤血管生成病机乃是近年来中医药的...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恶性肿瘤内科治疗中已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且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用络病理论阐释肿瘤血管生成病机乃是近年来中医药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络病理论“通络”治则提出的“通络活血”治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且通络活血虫类药物也是经方中较为峻猛、能除疴疾的重要中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活血 虫类药 抗血管生成药物 恶性肿瘤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相关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丽娜(综述) 王龙(综述) +1 位作者 李厚伸(综述) 刘巍(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8-245,共8页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成为各种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部分患者受益,但所伴发的高血压往往阻碍了药物的选择。尽管临床上关于抗血管靶向药物相关性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已成为各种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部分患者受益,但所伴发的高血压往往阻碍了药物的选择。尽管临床上关于抗血管靶向药物相关性高血压高危人群、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仍缺乏专业的诊疗指南。本文旨在将相关临床研究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供临床工作者参考,以便实现对抗血管靶向药物相关高血压的全程规范化管理,最终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高血压 不良反应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药物治疗放射性脑坏死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意 王鑫 +5 位作者 孙冰 孟茂斌 王恩敏 袁智勇 庄洪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1-294,共4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高水平表达是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发生的重要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作用于脑坏死区域周围的血管组织,减轻CRN引起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高水平表达是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发生的重要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作用于脑坏死区域周围的血管组织,减轻CRN引起的脑水肿。许多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可有效缓解脑坏死症状,改善患者的体力状况评分以及减轻影像学上脑水肿范围。抗血管治疗的疗效主要与药物作用时长相关,低剂量抗血管药物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预防是最好的治疗,CRN的发生与肿瘤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相关,通过控制两方面因素,可有效预防C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脑坏死 抗血管生成药物 贝伐珠单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岳萍 项轶 高蓓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7期17-31,共15页
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血管生成是原发性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关键进程和环节。目前发现的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是血... 肿瘤血管生成通路是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策略中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血管生成是原发性肿瘤发生、增殖及转移的关键进程和环节。目前发现的诱导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细胞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蛋白,而VEGF和相应受体是血管生成相关分子机制中最核心的信号通路。针对NSCLC的靶向抗血管治疗主要作用途径为:直接阻止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的单克隆抗体、抑制VEGFR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目前,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获得了NSCLC治疗的多个适应证,并在单独或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多项NSCLC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并进行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药物 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在晚期肺鳞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邢镨元 郝学志 +2 位作者 胡兴胜 王燕 李峻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70-674,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鳞癌是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晚期肺鳞癌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与传统化疗联合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改善。本研究分析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 背景与目的肺鳞癌是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晚期肺鳞癌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与传统化疗联合能够为患者带来生存改善。本研究分析了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2011年11月-2015年5月采用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的15例晚期肺鳞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14例可评估患者中疗效评价最佳即为部分缓解5例(35.7%)、疾病稳定7例(50.0%)、疾病进展2例(14.3%),客观缓解率为35.7%,疾病控制率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为9.3个月。全组患者治疗耐受良好,3度不良反应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2/15,13.3%)和呕吐(1/15,6.7%),其余不良事件均为1度/2度。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鳞癌可取得较好的客观疗效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抗血管生成药物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
19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172,共1页
近年来,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包括新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紫杉烷类化疗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放射性核素、骨靶向药物以及各疗法联合应用等,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中国肿瘤临床》2016年第17期“国家... 近年来,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包括新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紫杉烷类化疗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放射性核素、骨靶向药物以及各疗法联合应用等,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中国肿瘤临床》2016年第17期“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刊文,从内分泌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等方面,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前列腺癌 去势 抗血管生成药物 雄激素受体拮 《中国肿瘤临床》 进展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荐读: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进展
2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732-732,共1页
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新方法,包括新型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免疫治疗、紫杉烷类化疗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放射性核素、骨靶向药物以及各疗法联合应用等,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中国肿瘤临床》 免疫治疗 前列腺癌 去势 雄激素受体拮 抗血管生成药物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