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管生成治疗抑制实体肿瘤细胞生长的数值模拟:应用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彦 吴洁 +2 位作者 许世雄 龙泉 姚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99-1207,共9页
为研究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建立耦合肿瘤血管生长、肿瘤生长和血液灌注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可明显抑制... 为研究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建立耦合肿瘤血管生长、肿瘤生长和血液灌注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抗血管生成药物endostatin可明显抑制血管生成和减少肿瘤细胞数量,从而起到改善肿瘤组织内部异常微环境的作用.模型可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一种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生长 抗血管生成治疗 耦合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 ASCO及WCLC晚期非鳞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倪莲芳 聂立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427,共3页
肺癌是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也是如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8.74%和25.2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肺癌预后并不尽如人意,5年生存率仅17%。近年来出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极大地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晚... 肺癌是全球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也是如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8.74%和25.24%,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肺癌预后并不尽如人意,5年生存率仅17%。近年来出现的小分子靶向药物极大地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但驱动基因阴性患者的治疗手段仍非常有限。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NSCLC ASCO 恶性肿瘤 肺癌预后 分子靶向药物 阴性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端木建华 庞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脑膜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洪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8-310,共3页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 ,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供养 ,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治疗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向 ,通过对抗肿瘤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供养 ,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其方法主要包括抑制或中和血管生成因子、应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针对特异性标记物应用素或抗体攻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它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不易产生耐药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迄今 ,包括Endostatin和Angiostatin在内的多种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抗肿瘤实验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 ,并已开始走向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虹壬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64-1267,共4页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影像学成像检查方法,能够反映出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且通过血管的变化情况来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治疗反应。相比以往的RECIST评价方式,CT灌注成像在治疗伊始就可以提供...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功能性影像学成像检查方法,能够反映出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且通过血管的变化情况来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的治疗反应。相比以往的RECIST评价方式,CT灌注成像在治疗伊始就可以提供肿瘤变化情况的信息。基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血管生成原理,CT灌注成像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强化峰值等灌注参数。而CT灌注成像对于"血管正常化"的指标的分析将可以影响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疗效的预测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的微血管管腔化程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CT灌注成像评价指标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而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分级和组织学分型的不同也在CT灌注成像的评价中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技术层面的限制,灌注参数的可重复性较差,患者接受的放射剂量过大及造影使用的对比剂的毒性等,这种方法的应用推广仍然存在很大问题。相信随着更多分子影像标志物的出现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应用CT灌注成像的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进行临床评价将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灌注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中泰 吴芳 +3 位作者 颜彬桔 屈晶晶 张永昌 杨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73-979,共7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大部分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目前,细胞毒化疗在进展期NSCLC治疗的进步较为有限,多项研究中含铂二联方案化疗治疗下...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数的85%,大部分肺癌患者初诊时即为进展期。目前,细胞毒化疗在进展期NSCLC治疗的进步较为有限,多项研究中含铂二联方案化疗治疗下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未超1年。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出现打破现状,治疗策略由单纯的细胞毒化疗转换为抗血管生成与化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本文将对进展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Frey D Czabanka M +2 位作者 Vajkoczy P 刘辉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03-410,共8页
血管生成,即从已存在的微血管系统中生成新的血管,在生理状态及肿瘤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生。在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过程在胚胎发育、胎儿出生后及女性生殖周期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血管生成亦是伤口充分愈合的重要因素。过去数年内,... 血管生成,即从已存在的微血管系统中生成新的血管,在生理状态及肿瘤生长过程中均可发生。在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过程在胚胎发育、胎儿出生后及女性生殖周期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血管生成亦是伤口充分愈合的重要因素。过去数年内,血管生成机制是研究的焦点,业已证实血管生成是由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所调控。当肿瘤生长时这些因子的均衡性被打破,这种不平衡是由于肿瘤细胞过多地产生血管生成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恶性胶质瘤 血管生成因子 女性生殖周期 生理状态 肿瘤生长 血管系统 生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预测及预后指标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银霞 李宝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已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即新生血管形成,是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调控过程,可促进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疾病进展和远处转移。抗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已成为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即新生血管形成,是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调控过程,可促进肺癌及其它恶性肿瘤疾病进展和远处转移。抗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nic therapy)是以新生血管为靶点的抗肿瘤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细胞毒药物作用于所有快速分裂的细胞,可导致严重治疗副作用如免疫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脱发等。而除子宫内膜外新生血管形成很少发生于健康成年人,因此相对而言,抗血管生成治疗理论上副作用较少,在临床上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由于不同个体发生的肿瘤其血管生成可能是由不同的血管生成因子调控,因此,在抗血管生成药物越来越多的今天,正确地选择患者个体,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回顾了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预测及预后指标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指标基本原理的临床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生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颖 李丹阳 +3 位作者 徐淑宁 乔磊 李克(综述) 刘莺(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虽然在多种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克服耐药问题,目前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机制的多项研究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虽然在多种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存在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克服耐药问题,目前基于免疫微环境调控机制的多项研究将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进行深入的探索。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在多种实体瘤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使血管正常化的同时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仅通过阻断负性免疫调节信号,增强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而且可以促进血管正常化。本文对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实体瘤的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正常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治疗之路的瓶颈 对策与方向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140-1144,共5页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药物联合均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但肿瘤微环境治疗药物的特...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药物联合均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但肿瘤微环境治疗药物的特性也使其面临着特有的"瓶颈":如何有效克服其耐药、早期评估疗效、筛选治疗优势人群、将毒性降至最小等。只有阐明这些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将抗血管生成治疗提升至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耐药 疗效预测 治疗优势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抗血管生成治疗之路的瓶颈对策与方向
11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06,共1页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药物联合均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但肿瘤微环境治疗药物的特性也使其面临着特有的"瓶颈":如...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药物联合均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但肿瘤微环境治疗药物的特性也使其面临着特有的"瓶颈":如何有效克服其耐药、早期评估疗效、筛选治疗优势人群、将毒性降至最小等。为阐明这些问题,2020年第22期《中国肿瘤临床》的专家论坛栏目刊发了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李凯教授撰写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之路的瓶颈对策与方向》一文。该文仅就抗血管生成治疗的障碍及相关对策进行了阐述,对临床上提升抗血管生成治疗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中国肿瘤临床》 肺部肿瘤 肿瘤微环境 早期评估 肿瘤医院 免疫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抗血管生成治疗之路的瓶颈对策与方向
12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0-370,共1页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药物联合均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但肿瘤微环境治疗药物的特性也使其面临着特有的“瓶颈”:如何有效克... 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与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以及免疫药物联合均取得了公认的疗效。但肿瘤微环境治疗药物的特性也使其面临着特有的“瓶颈”:如何有效克服其耐药、早期评估疗效、筛选治疗优势人群、将毒性降至最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微环境 早期评估 《中国肿瘤临床》 免疫药物 治疗手段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致晚期肝癌完全缓解病例分析
13
作者 卢世涛 郭亚潘 +3 位作者 冯文聪 杨俊 印于 李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4-729,共6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对BCLC C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对BCLC C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BCLC C期HCC患者。分析治疗至达到完全缓解(CR)的时间,随访期间AFP的动态变化和复发情况。通过PubMed检索上述三联方案治疗HCC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214例接受三联方案治疗的HCC患者中,9例(4.2%)达到CR。9例患者从首次治疗至达到CR的时间为2~10个月。随访5~20个月,AFP降至正常的时间为79~259 d。1例于10个月后复发,余8例保持CR状态。共检索到12篇相关文献,CR率为0~16.5%。结论HAIC联合PD1抑制剂及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HCC,少数患者可达到CR,且该效果的发生是急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PD1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治疗 完全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牛志成 何东伟 汪治宇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2-1018,共7页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生成,不同于正常的血管,异常的肿瘤血管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不... 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的生成,不同于正常的血管,异常的肿瘤血管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使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抗血管生成治疗可以使肿瘤血管正常化,进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也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正常化。本文综述了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致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汤井娇 蒋晓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0-313,共4页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许多患者因此获益。然而,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发生肿瘤转移。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乏氧,刺激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许多患者因此获益。然而,部分肿瘤患者长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后会发生肿瘤转移。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乏氧,刺激乏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s)的产生。HIFs参与乏氧信号通路调节肿瘤侵袭转移的各个环节,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形成,改变血管外周细胞及内皮细胞连接之间的特性,使肿瘤细胞更易进入外周血液循环,随血流到达远处器官并形成转移灶。本研究将对抗血管生成药物长期治疗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乏氧诱导因子 侵袭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纳米递送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杉 徐程 姚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应用范围广泛,恰如其分地运用纳米递药系统能够在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类纳米粒子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策略与设计思路,...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应用范围广泛,恰如其分地运用纳米递药系统能够在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同时达到增效减毒的效果。本文综述了纳米递药系统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介绍了各类纳米粒子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策略与设计思路,以期为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纳米递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学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肿瘤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血管抑制剂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18
作者 宫亮 杨和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血管生成 基因治疗 血管生成因子 血管生成抑制物 血管生成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丽 陈波 +4 位作者 吴垠垠 袁磊 曹建民 卢光明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经静脉给药途径(静脉组)、局部瘤内注药途径(局部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处理。治疗7 d后测量各组VX2肿瘤体积,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进行血管功能评价;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检测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100%。静脉组及局部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小(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抑瘤率分别为50.52%和56.21%。此外,局部组中有1只动物肿瘤出现明显坏死。CT灌注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各组间CT灌注参数比较,静脉组与局部组间的BF、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BF、BV、PS平均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切片中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结构,对照组肿瘤内少量坏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静脉组与局部组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组与局部组MVD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T灌注参数与MVD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功能状态的有效、便捷方法。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局部瘤内注射术是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CT灌注成像 抗血管生成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和肿瘤血管正常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彭芳 陈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799-804,共6页
实体瘤所致的死亡超过肿瘤总死亡的85%。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有赖于肿瘤血管。抗血管生成治疗(antiangiogenesis)对战胜癌症有着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 抗血管生成治疗 肿瘤血管 正常化 实体瘤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