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制备工艺优化
1
作者 石杰 张正海 +4 位作者 魏连会 杨庆丽 李国巍 董艳 姬妍茹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获得具有抗血栓活性的汉麻仁多肽,以汉麻仁蛋白粉为原料,对其进行酶解得到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并通过超滤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并对纯化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汉麻仁蛋白... 为获得具有抗血栓活性的汉麻仁多肽,以汉麻仁蛋白粉为原料,对其进行酶解得到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并通过超滤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并对纯化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汉麻仁蛋白粉酶解制备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胰蛋白酶、酶解温度40℃、料液比1∶25、酶添加量5.68%、pH 8.0,在此条件下酶解5 h凝血酶抑制率为84.70%;分子质量在3000 Da以下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在质量浓度为0.01 g/mL时有更高的凝血酶抑制率,可以达到99.38%;分子质量在3000 Da以下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中近70%分子质量为500~1500 Da。综上,该方法制备并纯化得到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具有高凝血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仁 抗血栓活性 酶解 响应面 凝血酶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花树内生和根际细菌多样性及抗血栓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菲 黄庶识 +4 位作者 胡文进 李喆 黄媛林 王巧贞 潘信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该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 红树植物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物质循环、能量传递和健康维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红树植物内生菌的多样性,进一步揭示内生菌在红树共生体的功能多样性提供菌种资源,该研究选择6种分离培养基和采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对从广西北海滩涂上采集的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分离,对获得的可培养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体外溶栓实验筛选出具有抗血栓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进化分析,从桐花树组织和根际土壤中共获得125株细菌;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3个门27个科39个属74个种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菌株数量占13.5%。(2)抗血栓活性实验表明,初筛获得18株具有抗血栓活性细菌,总阳性率为24.32%;将初筛有活性的菌株进行复筛和重复验证实验,进一步验证其活性,结果复筛出3株细菌B1850、B1989和B2632具有很强抗血栓活性。综上所述,广西北海滩涂上红树植物桐花树中存在丰富的可培养细菌资源,具有从中挖掘新的纤溶酶和开发溶血栓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树 内生细菌 根际细菌 多样性 抗血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GYZC02株的鉴定及抗血栓的活性研究
3
作者 张健 李锵 +2 位作者 王伦兴 王召贺 杨再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鉴定细菌GYZC02株,并研究其抗血栓活性。[方法]利用形态学特征、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菌株,通过小鼠断尾试验和小鼠尾动脉血栓模型验证GYZC02发酵液的抗血栓活性。[结果]根据形态学、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测... [目的]鉴定细菌GYZC02株,并研究其抗血栓活性。[方法]利用形态学特征、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菌株,通过小鼠断尾试验和小鼠尾动脉血栓模型验证GYZC02发酵液的抗血栓活性。[结果]根据形态学、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测定结果,该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灌胃给药发现,GYZC02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尾出血时间,抑制小鼠尾动脉血栓的形成,表明该细菌具有抗血栓活性。[结论]枯草芽孢杆菌GYZC02发酵液的小分子物质具有抗血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ZC02 鉴定 抗血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供体偶联的阿司匹林衍生物ZA-6的抗血栓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立文 季晖 +2 位作者 张奕华 余珊 周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NO-阿司匹林衍生物ZA-6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实验性血栓动物模型,测定ZA-6的抗血栓活性;给予ZA-6后,采用金属镉还原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浓度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环磷腺苷酸(cAMP)和环磷鸟苷酸... 目的:研究新型NO-阿司匹林衍生物ZA-6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和实验性血栓动物模型,测定ZA-6的抗血栓活性;给予ZA-6后,采用金属镉还原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浓度的变化;采用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环磷腺苷酸(cAMP)和环磷鸟苷酸(cGMP)的含量变化。结果:在不同诱导剂(ADP、花生四烯酸和胶原蛋白)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中,ZA-6均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聚集,IC50均低于阿司匹林的IC50(P<0.05)。在大鼠动-静脉旁路模型中,ZA-6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P<0.05);在小鼠肺血栓栓塞模型中,ZA-6可以提高小鼠的生存率(P<0.05);在给予ZA-6后,大鼠血浆中NO的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中cAMP浓度明显升高(P<0.05),但cGMP浓度却没有增加。结论:ZA-6具有较强的抗血栓活性,可能是由于经过体内代谢为阿司匹林和NO发挥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3-芳基-1 2 3 4-噁三唑-5-亚胺 一氧化氮供体 抗血栓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